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萁怎么读拼音怎么写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23 00:25:34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萁的拼音是qí。

一、基本字形

1、部首:艹。

2、笔画:11。

3、笔顺:一丨丨一丨丨一一一ノ丶。

4、笔顺读音:横、竖、竖、横、竖、竖、横、横、横、撇、点。

二、意思解释

意思:豆子的秸秆。

三、出处

萁怎么读拼音怎么写

1、豆秸

(1)萁,豆茎也。从艸,其声。——《说文》

(2)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汉书·杨恽传》

(3)炊萁燧火。——《淮南子·时则》

2、萁秆

大豆的茎。晒干后可作燃料;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3、豆茎。

(1)《汉书·卷六六·杨敞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一种草,似荻而细。

(1)《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弧萁服,实亡周国。

(2)唐·颜师古·注: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

组词和造句

一、组词

1、豆萁: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脱粒后剩下的茎,晒干后可以当柴烧。

2、枯萁:读音是kūqí,是指枯萎的豆秸。

3、燃萁之敏: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二、造句

1、豆萁: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宁巩看在眼里,不免感叹豆萁相煎,电传安哥拉,告诉洛蒂已被解雇的消息。

2、枯萁:原来以为是“神经衰弱”,后来读到黄庭坚《六月十七日昼寝》里这两句诗:“马龅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

3、燃萁之敏: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箕的拼音

箕畚的拼音为jī běn

基本释义:用来装盛、搬运沙土的器具。多用竹、柳编织而成。

详细释义:《列子·汤问》:“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於渤海之尾。”

一、箕的意思:

⒈、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⒉、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箕。

⒊、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⒋、姓。

箕字组词:蒙箕、箕巢、箕桊、箕张、撮箕、簸箕等

二、畚的意思

〔畚箕〕用木、竹、铁片做成的撮垃圾、粮食等的器具。

畚字组词:货畚、畚箕、箕畚、畚筑等

三、箕畚相关词语

箕踞、箕裘、箕畚、箕毕、箕帚、箕斗、畚斗、畚箕

1、箕踞: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箕,名词作状语

2、箕毕:词语解释箕与毕为二星宿名,据传箕星主风,毕星主雨。《文选·张协之九》:“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张铣注:“箕星主风,毕星主雨。期,会也,月与箕会则风,毕会则雨。”宋苏辙《燕山》诗:“中开哆箕毕,末路牵一线。”明王廷陈《咏怀》:“箕毕各有好,况此世上羣。”

3、箕裘:箕裘jīqiú,比喻祖先的事业。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

4、箕帚:箕帚(jīzhǒu)亦作“箕箒”,有如下含义:1、畚箕和扫帚。皆扫除之具。2、以箕帚扫除;操持家内杂务。3、借指妻妾。4、借指妻子

5、畚箕:用竹、木或薄铁皮等做的撮东西的器具。

6、箕斗:1.箕宿和斗宿,泛指群星。

7、畚斗:簸箕(专用于撮、簸粮食)。

8、箕畚:箕畚,读音jīběn,汉语词语,出自《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篇,指用来盛东西和簸粮食的器具

箕的拼音是jī,具体释义如下:

箕是一个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箕的古字写作“其”,“其”的古字形如同一只簸箕,“箕”本义与“其”相同,指扬米去糠的竹制器具,即簸箕。“箕”又用作星宿名,是二十八宿之一,箕宿成簸箕形,由四颗亮星组成。箕也指簸箕;簸箕形的指纹;姓;收集垃圾的器具。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

例句:镜泊湖水从二十米的簸箕背上一倾而下,像一面水晶帘子,水落潭中,轰然作响,烟雾腾腾,溅起亿万颗珍珠。

组词介绍

嵩箕、箕濮情、椎髻箕坐、伊箕、箕舌、箕_妇、执箕帚、皮筲箕、煮豆烧箕、箕裘颓堕、箕子朝周、弓箕、骑箕翼、科头箕裾、箕宿、箕坐、箕倨、南箕、箕_、粪箕、南箕北斗、箕服、箕_妾、箕帚妇、奉箕_、箕赋、箕帚之欢、箕_之欢、龙箕。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