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有关于拜师求学的诗句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08:07:02浏览:13分类:教育知识

有关于拜师求学的诗句

1.关于拜师的诗句

1、常与师徒同苦乐

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乐与师徒共

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3、以练舟师徒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练渎(云吴王开以练》

4、门是祖师徒

齐己

《独院偶作》

5、师徒百万哗喧

魏晋

曹丕

《董逃行》

6、西竺师徒果有魔

陈舜俞

《寄姑苏智肱钱塘文捷二上人》

7、武侯於此济师徒

郭思

《剑门》

8、且可按甲休师徒

刘克庄

《四和》

9、师徒气扬扬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

10、适观争国誓师徒

石延年

《首阳》

11、乌合师徒空百万

王禹偁

《仲咸见予一百六十韵赋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

12、十万师徒关外聚

王之望

《再和》

13、师徒虽不多

袁燮

《安边》

14、师徒多遁巡

郑善夫

《赠道夫(三首)》

2.关于“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1.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5.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1)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2)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3)老师回赠礼品。

2.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3.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不仅普通学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拜师礼仪规定,皇太子初入学,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人学之后则强调敬师,在行为规范上要求:遇见老师,必作揖行礼;老师提问,必起立回答;向老师提问,要举手;老师坐着时,学生应该侍立一旁;老师站着,学生就不可以坐着; 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等等。

3.与拜师有关的诗词

1、我拜师门更南去唐郑谷 只查询郑谷的结果 《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

2、人我仍存枉拜师元马钰 只查询马钰的结果 《万年春·不须远远远寻师》

3、拜师更乞天雨珠元王冕 只查询王冕的结果 《喜雨歌赠姚炼师》

4、拜师於床宋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中岩圜老像赞》

5、更随桃李拜师来现代老舍 只查询老舍的结果 《赠申凤梅》

6、拜师礼重心愈下元杨维桢 只查询杨维桢的结果 《金台篇》

7、欠往拜师颜宋李曾伯 只查询李曾伯的结果 《挽尤端明四首》

8、支离拜师前宋利登 只查询利登的结果 《友人自临川来携庾台赵先生与曾丈诸葛帐干丈》

9、再拜师正蒙宋岳珂 只查询岳珂的结果 《归自鄂双莲生于后池偶作再寄紫微》

10、再拜师至言宋岳珂 只查询岳珂的结果 《上高赵宰同叔遗以诚斋集……》

11、辕门新拜师明戴良 只查询戴良的结果 《送班景道》

12、竿头一转拜师功清叶小鸾 只查询叶小鸾的结果 《将授戒再呈泐师》

4.描写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中岩圜老像赞(陆游) 我游中岩,拜师於床。

巍巍堂堂,凤举龙骧。 公住无为,访我成都。

雄辩纵横,玉色敷腴。 别未十日,梁木告摧。

我如飞蓬,万里南来。 孰谓穷山,乃瞻仪形。

墙壁说法,况此丹青。 万年春(马钰) 不须远远远寻师。

自是神仙自是师。 真净真清真至理,至微至妙至真师。

爱憎不尽难求道,人我仍存枉拜师。 你意不能随我意,我心怎做你心。

喜雨歌赠姚炼师(王冕) 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 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

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纸无人耕。 吾生政坐沟壑叹,况有狼虎白日行。

大官小官人父母,杀犬屠牛事何苟? 南风日日吹太空,旱魃徒勤城南妇。 炼师一出役万灵,绿章上扣天帝庭。

乞得秋阴三日雨,洗濯山泽回余青。 老农额手喜复叹,点点都是盘中饭。

雨我公田及我私,免得残年坐涂炭。 老农所见愚又愚,拜师更乞天雨珠。

雨珠饮彼残暴腹,庶几活我东南隅。 我方热恼岩壑底,眨眼忽听雷过耳。

起来发歌登大楼,长江大河都是水。 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郑谷) 谁解登高问上玄,谪仙何事谪诗仙。

云遮列宿离华省,树荫澄江入野船。 黄鸟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蛮烟。

不知几首南行曲,留与巴儿万古传。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

今日重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殊。 乱离未定身俱老,骚雅全休道甚孤。

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 1、常与师徒同苦乐——唐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乐与师徒共——唐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3、以练舟师徒——唐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练渎(云吴王开以练》 4、门是祖师徒——唐齐己 《独院偶作》 5、师徒百万哗喧——魏晋曹丕 《董逃行》 6、西竺师徒果有魔——宋陈舜俞 《寄姑苏智肱钱塘文捷二上人》 7、武侯於此济师徒——宋郭思 《剑门》 8、且可按甲休师徒——宋刘克庄 《四和》 9、师徒气扬扬——宋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 10、适观争国誓师徒——宋石延年 《首阳》 11、乌合师徒空百万——宋王禹偁 《仲咸见予一百六十韵赋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 12、十万师徒关外聚——宋王之望 《再和》 13、师徒虽不多——宋袁燮 《安边》 14、师徒多遁巡——明郑善夫 《赠道夫(三首)》。

5.有关求学的诗句

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6.描写拜师的诗句

1、常与师徒同苦乐唐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2、乐与师徒共唐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3、以练舟师徒唐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练渎(云吴王开以练》4、门是祖师徒唐齐己 《独院偶作》5、师徒百万哗喧魏晋曹丕 《董逃行》6、西竺师徒果有魔宋陈舜俞 《寄姑苏智肱钱塘文捷二上人》7、武侯於此济师徒宋郭思 《剑门》8、且可按甲休师徒宋刘克庄 《四和》9、师徒气扬扬宋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10、适观争国誓师徒宋石延年 《首阳》11、乌合师徒空百万宋王禹偁 《仲咸见予一百六十韵赋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12、十万师徒关外聚宋王之望 《再和》13、师徒虽不多宋袁燮 《安边》14、师徒多遁巡明郑善夫 《赠道夫(三首)》。

关于徒弟认师父的诗句

1. 关于师徒结对的现代诗句

关于师徒结对的现代诗句 1.关于师徒的诗句有哪些

一《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赠萧山彭少府》

唐代:方干

作尉孜孜更寒苦,操心至癖不为清。

虽将剑鹤支残债,犹有歌篇取盛名。

尽拟勤求为弟子,皆将疑义问先生。

与君相识因儒术,岁月弥多别有情。

三《进学解》

唐代: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四《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五《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关于师徒的诗句

1. 《挽黄岩赵郎中二首》

作者:刘克庄

朱公徒弟丘公婿,标致虽高气宇和。

心向奏篇尤暴白,发因时事欲苍皤。

讣传淮甸边情惜,路出萧山巷祭多。

最长郎君师友盛,我知墓碣有人磨。

2. 《悼古镜果佛慧法师》

作者:储泳

霜毛垂半顶,说法国王前。

定里修千劫,佛中添一员。

諡本终后赐,真谤在时传。

讲下诸徒弟,焚香石塔边。

3. 《喜英公大师挂锡太华》

作者:陈抟

暗喜莲峰作近邻,拨开云雾见师频。

有时问个艰难字,便沐周旋说与人。

唐李监应留后迹,汉蔡邕想是前身。

堪嗟继踵无徒弟,笔法收藏在渭滨。

4.《胡士彦挽词二首》

作者:陈师道

此地来何晚,经年见未频。

荐贤仍赌命,有道可辞贫。

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

襄阳耆旧内,无复姓庞人。

5. 《自遣》

作者:齐己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6. 《留题仰山大师塔院》

作者:齐己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

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3.关于拜师的诗句

1、常与师徒同苦乐

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乐与师徒共

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3、以练舟师徒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练渎(云吴王开以练》

4、门是祖师徒

齐己

《独院偶作》

5、师徒百万哗喧

魏晋

曹丕

《董逃行》

6、西竺师徒果有魔

陈舜俞

《寄姑苏智肱钱塘文捷二上人》

7、武侯於此济师徒

郭思

《剑门》

8、且可按甲休师徒

刘克庄

《四和》

9、师徒气扬扬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

10、适观争国誓师徒

石延年

《首阳》

11、乌合师徒空百万

王禹偁

《仲咸见予一百六十韵赋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

12、十万师徒关外聚

王之望

《再和》

13、师徒虽不多

袁燮

《安边》

14、师徒多遁巡

郑善夫

《赠道夫(三首)》

4.写师徒情的诗词有哪些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9、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0、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12、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1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15、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

1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8、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9、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20、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1、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22、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4、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25、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2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27、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2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0、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33、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 劝学》

3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

35、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3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5.关于“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1.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5.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1)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2)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3)老师回赠礼品。

2.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3.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不仅普通学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拜师礼仪规定,皇太子初入学,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人学之后则强调敬师,在行为规范上要求:遇见老师,必作揖行礼;老师提问,必起立回答;向老师提问,要举手;老师坐着时,学生应该侍立一旁;老师站着,学生就不可以坐着; 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等等。

6.描写师徒之谊的诗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唐代韩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孔子

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直到死去吐的丝才算用尽,蜡烛火炬成了灰烬才算不再留下熔泪。如同老师的辛苦和奉献总是无私而伟大的。

扩展资料:

关于师生情谊的故事:

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出版方面鼓励、支持萧红,而且在经济、生活等方面也特别予以关怀和帮助。鲁迅时刻关心着萧红的成长,还经常把萧红介绍给一些外国的进步文化人士,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的相识,就是鲁迅介绍的。

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1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做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

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离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

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

在萧红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百度百科-师说

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百度百科-无题

1.关于“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1.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5.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1)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2)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3)老师回赠礼品。

2.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3.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不仅普通学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拜师礼仪规定,皇太子初入学,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人学之后则强调敬师,在行为规范上要求:遇见老师,必作揖行礼;老师提问,必起立回答;向老师提问,要举手;老师坐着时,学生应该侍立一旁;老师站着,学生就不可以坐着; 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等等。

2.表达师傅对徒弟帮助的诗句有哪些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3、《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七绝·师恩难忘》

佚名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5、《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3.用于徒弟给师傅的暖心句子有哪些

1、有人说,师恩如山。我们的点滴进步和些许成绩全部凝聚着您辛勤的汗水。您像航船,领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您像辛勤的园丁,每天给播洒知识的雨露,滋润我们这些小树苗。

2、您,无论是失意还是快乐,您用心发出的光芒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师傅,您为什么一无所求?您本不用熬夜批阅至深夜;不用撑着疲惫的身体向我们微笑。

3、师傅啊!您是建筑工人,我们是砖,是您用汗水把我们砌成房子。师傅,您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然而您为了我们的成长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您就像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在用一生的心血培养我们这些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师傅我想对你说:“敬爱的师傅,我谢谢您!我非常感谢您陪我们渡过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

5、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6、首先要谢谢师傅一直以来对你的照顾,说你以后会继续努力,这样师傅会更高兴,如果喝酒的话就说一些实在的东西也可以,比如说你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顶然后让师傅指点你下。

7、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8、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9、在短短与您的交往中,感受到您对我的真切关心和事无巨细地指导。让我在实习的短短日子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对我今后工作非常有帮助。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希望以后在工作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能得到您更多的帮助。也祝您事业蒸蒸日上,身体健康。

10、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师傅。

4.关于师徒的诗句有哪些

一《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赠萧山彭少府》

唐代:方干

作尉孜孜更寒苦,操心至癖不为清。

虽将剑鹤支残债,犹有歌篇取盛名。

尽拟勤求为弟子,皆将疑义问先生。

与君相识因儒术,岁月弥多别有情。

三《进学解》

唐代: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四《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五《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描写拜师的诗句

1、常与师徒同苦乐

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乐与师徒共

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3、以练舟师徒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练渎(云吴王开以练》

4、门是祖师徒

齐己

《独院偶作》

5、师徒百万哗喧

魏晋

曹丕

《董逃行》

6、西竺师徒果有魔

陈舜俞

《寄姑苏智肱钱塘文捷二上人》

7、武侯於此济师徒

郭思

《剑门》

8、且可按甲休师徒

刘克庄

《四和》

9、师徒气扬扬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

10、适观争国誓师徒

石延年

《首阳》

11、乌合师徒空百万

王禹偁

《仲咸见予一百六十韵赋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

12、十万师徒关外聚

王之望

《再和》

13、师徒虽不多

袁燮

《安边》

14、师徒多遁巡

郑善夫

《赠道夫(三首)》

6.关于拜师的诗句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是唐朝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官做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

“颜鲁公”。

一开始,颜真卿在一个县里做县官,可是一直惦记着读书写字的事,尤其对书法更是放

不下。不管公务多忙,每天总要抽时间练字。

过了一年,颜真卿听说草圣张旭正在洛阳一个朋友家里住着,觉得机会难得,就辞去了

官,到洛阳求见张旭,打算跟张旭学习书法。

这一天,颜真卿来到洛阳城,还没安顿好,便带着平常练习写的各种字,去拜访张旭。

恰好张旭喝醉了酒,正躺在椅子上呼噜呼噜睡着了。颜真卿只好耐心地等待着。等啊等

啊,等了好半天张旭才醒过来。颜真卿马上上前行礼,说明来意,送上自己的书法手迹

请他指教,还要拜张旭为师。

张旭看了颜真卿的书法,说:“您的字写得已经不错了,不必拜我为师了。您又是国家

的栋梁之材,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

颜真卿听了,诚恳地说:“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怕我没有恒心学习书法,所以不愿马

上收我当您的学生。那好吧,我先回去,以后再来找您。”

说完,颜真卿向张旭告辞,回家去了。后来,朝廷又让他到长安做官。但是颜真卿始终

惦记着学书法的事。不久,他又辞去差事,再次到洛阳向张旭请教。张旭看到颜真卿态

度十分恳切,就把一向不轻易传授的写字方法告诉了他。

后来,颜真卿的楷书和草书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人们把他的字叫做“颜体”。颜

真卿对张旭的指导十分感激,写了一篇《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记载他跟张旭学习书

法的经过,并且毫无保留地把张旭的书法要诀告诉别人。

颜真卿的字,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正是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他位居高官,但是秉性正直,不阿附权贵,屈意媚上。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后,颜真

卿被奸臣构陷,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得知颜真卿遇害的消息,三军将士痛哭失声

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

7.形容“感恩师父”的诗句有哪些

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代郑燮《新竹》

白话翻译: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话翻译: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白话翻译: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4、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白话翻译:人指给我的那一处占尽人间物华的绿野堂就是令公的家;实在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用桃李罗堂前、栽花种草来装饰呢?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

白话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