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畲族的特色 民俗风情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09:39:16浏览:17分类:旅游攻略

畲族的特色 民俗风情

1、服装:

畲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衣尚青、蓝色,多着自织的苎麻布,衣右襟和袖口镶花边,色彩斑斓绚丽。服装款式有福鼎式、霞浦式、福安式、罗连式和丽水式之分。

福鼎式通常称福宁东路装,上衣分大领和小领。多用水红、水绿做底色,加绣花纹。霞浦式又称福宁西路装,流行于霞浦县西、南、中部和东部畲村以及福安东部地区。

2、体育活动:

畲族人民酷爱体育活动,“打尺寸”、“盘柴槌”、“节日登山”、 “骑海马”和“竹林竞技”等,都是畲族民间流传十分有趣、别具一格的体育运动形式。畲族人民练拳习武之风十分盛行,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武术。

3、节日:

畲族的节日大多与汉族大致相同,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其中以春节、端午最为隆重。畲族也有本民族传统的节日,典型的有会亲节、乌饭节、分龙节、元帅节等。

4、婚姻:

畲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同姓不婚,通婚多在本民族内部的盘、蓝、雷、钟四姓中进行。

过去,畲族婚姻一般是不要聘金的,女儿出嫁,十分简朴,嫁奁除一般礼物外,还有农具、斗笠、蓑衣等,稍为富裕者,也有以耕牛作陪嫁的。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歧视,畲、汉族严禁通婚,成为畲族内部的一条族规。

宁国市云梯乡,又称云梯畲族乡,下辖云梯、白鹿、千秋、毛坦四个行政村,54个村民组,总人口6131人,其中畲族人口约占30%,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乡。据公开资料显示,该乡东南面和浙江安吉县、临安市交接,全乡总面积51.1平方公里,境内风景秀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黄浦江、钱塘江、水阳江的源头之一。境内有千秋关、铜岭关、壕堑关、烽火台、炮台等历史古迹,尤其是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千秋关被列入《中国名胜词典》,成为宁国市的八大风景之一。据云梯畲族乡党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畲族文化得到更好弘扬,该乡每年都举办“三月三”畲族歌会活动,通过畲族山歌、畲族婚嫁习俗、畲族舞蹈等节目,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展示畲乡新变化。 农历三月初三春意盎然,畲家处处鸟语花香。这一天,宁国畲乡人民迎来了畲族的传统节日。在美丽如画的云梯畲族乡,一场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三月三”歌会正在举行。

穿戴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踏着《好日子》的欢快节奏,安徽畲乡·云梯“三月三”歌会拉开了大幕。畲乡对歌《茶歌》、畲族婚嫁民俗表演、小合唱《唱不完的畲乡好春光》……一系列精彩的节目让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观众享受了一场独特的民俗文化盛宴。

“唱了30年歌,这是第一次表演给这么多人看。”第一次登上大舞台表演的村民蓝根树告诉记者,希望能够通过这场盛会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的文化,把畲族文化更好地弘扬出去。 千秋关位于天目山西麓,宁国市南部,与浙江省临安市横路乡交界,距宁国市区60公里。千秋关古名千秋岭。千秋岭高398米,溪谷幽深,层峦叠岗,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是皖南宁国通往浙江余杭的咽喉要道,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据嘉靖《宁国县志·关津桥渡》记载:“千秋关,治东南一百里,宋南渡时所建”,置关戍守京城临安,始名为“千秋关”,寓千秋万代吉祥如意之名。原有指挥洞,点将台、炮台等设置,关顶置炮九门。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驻守此关,又安装大炮数门,今已废圮。关东边山冈上通往豪圲关的跑马槽依稀可辨。现存千秋关洞门为清朝咸丰三年(1853)重修,增设外关。内关与外关间隔约30米,因修公路,外关已毁,内关仍存。关基用大块方石迭砌,关残高3.82米,长25.25米,厚7.17米,拱门高2.24米,宽2.05米,关门上嵌石匾,横镌“千秋関”三个大字。

《资治通鉴》记载,五代十国后梁乾化三年(913),吴国吴王杨隆演遣吴行营招讨使李涛帅众二万人,经千秋岭,攻打吴越国。吴越国钱元瓘在千秋岭上大败吴国军队,俘李涛及副将咸知进和士兵八千余人。

《续资治通鉴》记载:元至正十一年(1351),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李二、罗田率红巾军攻占宁国县后,于次年,分兵南征,攻占千秋关。元军副万户董搏霄设计战败徐寿辉义军,复夺回千秋关。收复於潜、安吉、广德、宁国、徽州等地。

古代千秋关多次发生激战。1928年冬,为了推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千秋关下成立了中国***宁国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宁国特支,点燃了宁国的革命火种,千秋关一带成为宁国革命根据地之一。

1937年3月,国民党192师500兵力,由江苏溃逃取道千秋关,与挺进浙江的红军第二团第十支队相遇,在千秋关上激战数小时。红军击毙192师8人,缴获轻、重机枪9挺,步枪85支。时称千秋关遭遇战。

千秋关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千秋岭“山岳若城廓之状,风土有生化之机”(吴潜先祖吴仁寿语),她孕育了关下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材。

千秋关下盛氏家族,自唐代始,人才辈出,先后三十余人在朝为官,其中盛珰、盛豫、盛度最富盛名。盛豫仕吴越国,926年至930年任余杭令,后升为太傅。978年随吴越王钱俶赴大宋国都城开封,献吴越国版图户口册归宋,授度支郎,赠太师。出使归来,盛豫举止安详,神态自若。人说:“盛太傅无忧色,吾属安矣。”在吴越归宋,全国统一的历史关键时刻,盛豫起到了安定人心,促进团结的作用。

北宋有“三苏”,南宋有“三吴”。三吴的家就在千秋关下云梯村。父亲吴柔胜,淳熙八年(1181)进士。柔胜三子吴渊,嘉定七年(1214)进士。柔胜四子吴潜,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为科举时期宁国县第一个状元。

千秋关下还孕育了中国一代佛学宗师——宗杲,他对佛教事业孜孜以求,终身探悟,一心向佛,创立看话禅,为中国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北宋钦宗皇帝(1126年)赐其紫衣袈裟、封其为“佛日大师”;南宋孝宗皇帝(1162年)封其为“大慧禅师”。

千秋关下仙家村的仙克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吏部尚书奚季虎、吴璞(吴潜长子),参知政事饶虎臣,兵部侍郎虞俦,大理寺卿奚士逊,……都是从千秋关下走出去的进士。

当年“风云广州港,威镇上海滩”的上海警备区司令杨虎(1889—1966),也是从千秋关下走出去的。

千秋关古代诗人题咏颇多,唐代诗人罗隐题咏《送梅处士归宁国》:“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乱罹且喜身俱在,存没那堪耳更闻。良会谩老悲曩迹,旧交谁去吊荒坟。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诗人一路目睹战乱后的凄惨景象,发出内心的感慨,。一个“云”字将千秋岭的壮丽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多么想再此相望。同时,借“想望千秋岭上云”来表达晚年能再次见到老朋友的美好愿望。“想望千秋岭上云”传为千古佳句。

南宋兵部侍郎宁国人虞俦,赋诗《千秋岭》:“轻阴漠漠雨班班,岭上风来一解颜。已是去天才尺五,却令缓步有跻攀。飞泉百道萦罗带,列岫千峰拥翠鬟。应是北堂春正满,几回回首望家山。”诗人为什么“几回回首望家山”呢?是舍不得离开这风景秀丽的家山吗?并非完全这样。从他回家乡所作的另一首诗《和陈倅题留奉圣》(奉圣旧为宁国县白云山禅院名):“……饥馑有流离,十室九不爨……”连年不断的战争,给家乡带来巨大灾难。家乡的百姓十户就有九家因为没有米而不烧火做饭,因饥馑而流离失所。一道高峻的千秋关似万里长城一样,把家乡推向了“长城”关外。他怎能不一次次地回首深情眺望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百姓啊!

清光绪五年(1879)始,浙中景宁、兰溪一带畲族同胞陆续迁来宁国,环千秋关山脉居住,凿石造田,田大者可卧,小者可坐,层层梯田,螺旋而上。而今千秋关所在地为云梯畲族自治乡。

104省道(河千公路)经千秋关右侧越关而过,为皖、浙的主要交通线。今天,千秋关隧道即将打通。

1981年,千秋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承载,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1987年被列为宁国县重点保护文物。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