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中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谁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09:58:39浏览:12分类:教育知识

中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谁

1、潘菽(1897-1988)心理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2、艾伟(1890-1955),中国近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主要代表作:有《高级统计学》《初级统计学》 《初级教育心理学》《师范科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3、叶麟(1893-1977),原名祥麟,字石荪,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书。翻译出版有:《阿朵耳夫》、《从心理学观点论述小说中景物的写法》、《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列宁对苏联教育的贡献》等。

4、陈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智力理论和心理测验研究的先驱。

5、朱智贤,字伯愚,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建国后历任中央出版总署教育组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林崇德。

6、李一,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研究,潜能开发研究与自信心训练,心理咨询诊疗。

7、宴松,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兼职副教授,研究兴趣:视知觉、目标识别、感觉记忆与工作记忆、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认知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

8、彭凯平,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博导,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和文化心理学、文化和认知、应用社会心理学。最近的工作涉及到自我概念,辩证思维,行为经济、领导决策,组织文化等。

扩展资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日益发展,为中国心理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以及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员迅速增加。。在全国各师范院校及部分医学院、体育学院设立了心理学教研室或教研组,开设必修或选修的心理学课程。

在全国学科规划中,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制订了12年发展的远景规划(1956年),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新前景。

心理学界讨论了心理学研究与实际结合的问题,明确了科学必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个方向。为此相应地加强了研究工作的规划和干部的培养,又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中设置了心理学专业(北京大学在院系调整时就有了心理学专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及全国各院校心理学教研室、组陆续恢复活动。先后在北京大学、杭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设立了5个心理学系。重新组织修订了全国心理学科规划。召开了各种专业会议和学术年会。

中国心理学会设立了各种专业委员会。两个曾经中断了的刊物《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通讯》也先后复刊。重新修订和新出版了多种教材、专著、论文集或丛书。

百度百科-艾伟

百度百科-叶麟

百度百科-陈立

百度百科-朱智贤

百度百科-心理学家

百度百科-中国现代心理学史

关于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同居现象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大学生同居现象已经不再陌生,摆脱了以前初高中学校的严格管制,来到大学校园,以为身心成熟就能够为所欲为。大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真爱或生理需求而使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家庭关系和生活开销受到一定影响。其解决办法主要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长应做好孩子的指路明灯;学校应大胆进行“两性观”“处女观”教育、提供心理辅导以及采取温和的手段;同时社会也应理解大学生的同居行为,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大学生;同居;怀孕;教育;婚恋观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开放,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大学生们更是追求自由,引发了许许多多未婚先同居的事情发生,其中大学生同居现象比较严重,大学校园相比初高中管理制度显然宽松许多,宿舍查寝制度也不存在,让那些恋爱者们有机可趁,去外边租个小房,添置点小家具,过起了小生活。

 那么对于大学生同居这一现象到底好不好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对于这种现象会给大学生带来哪些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影响呢?我们国家以及监护人和自身应该怎么做呢?

 于是,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同居的现象”的情况以及做法展开一系列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与目的

 调查对象:大学生(共170人)

 调查时间:7月31日-8月18日

 调查主题: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的现象。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采访法、查阅资料法。

 调查目的:大学生同居现象日渐增多,大学生应在探讨中正确……

 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人选择同居是为了满足一方的要求和满足性生活。相当部分女大学生与男友发生性关系是因为不愿、不忍或不敢拒绝男友的要求,用以身相许的方式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这种同居的性质属于未婚同居,不少人理解为“试婚”,即“把以缔结婚姻为明确的目的,不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基于口头或书面合同契约的婚前同居行为,定义为试婚。毕竟,试婚,表面上看,浸透着冷静、理智和克制等理性因素,实际上是理性的滥用,是自我、自私的功利计算,是只要婚姻的权利和福利,而不愿承担婚姻的义务与责任的自力举措。”① 一份纯真的感情,是值得被肯定的,但如果仅是为了满足一方的要求而同居,这不仅不是明智的选择,对女方来说也是一个伤害。

 对于住宿差而选择同居,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经济高速发展,更多的大学生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生活能力下降,“**病、公子病”在大学生的校园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这不仅仅是教育的失败,更是物质社会的代价。如何使教育与时俱进,如何培养新一届的青年更加引起社会的担忧。

 90%的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同居现象”不会得到社会的可。他们认为“大学生同居现象”不仅仅是社会道德问题,更有可能对未来的婚姻造成严重的后果。大学生同居有可能会引起怀孕,大学生忙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对于怀孕的意外,更多选择是人工流产。这对女方的身体是严重的伤害。这也许对以后的婚姻造成阴影。更有调查者解析“大学生同居现象”不会得到人口是因为“一手车永远比二手车好”。

 虽然高达90%的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同居现象”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高达95%的调查者认为未来“大学生同居现象”会越来越普遍。未来的大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也越来越开放。人云亦云的社会风气只会越来越厉害。所以“大学生同居现象”在今后的趋势也会有所上升。也有较多的调查者表示,外国的婚姻观念也是这个现象增加的导火线。大学生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外国的思想也影响着大学生,更有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全盘肯定”。

 四、解决大学同居现象的可行性方案

 大学生同居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正在冲击着整个社会的风气与人们的道德底线。家庭、学校和社会在这方面需同心协力进行必要的教育。为此我们结合教育专家的建议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给出以下可行的方案。

 (一)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是为了寻找未来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恋爱的成功与否,例如当今社会的人将“高富帅”与“白富美”作为择偶标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大学生要做到不盲从,提高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特别是女大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男大学生更应认真对待自己的恋爱和婚姻,不能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了他人。

(二)家长应做好孩子的指路明灯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自己的父母,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荣辱观,可适当的传授性知识包括避孕安全措施,像西方国家的家长为孩子准备安全套,也可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来让大学生加强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家长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多阅读积极向上的书籍,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指引,不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敢于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三)学校应大胆进行“两性观”“处女观”教育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主任沈模卫教授认为:“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一个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的过程,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异性会有比较大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往往容易产生一些偏差。”大学生产生好奇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此事物的不了解,若适当的对他们进行 “两性观”与“处女观” 的教育,如学校可举办性教育专题讲座。除此以外,男生应正确看待“处女情结”问题,女生应洁身自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性知识。

 (四)高校应提供心理辅导

 大学生同居现象的普遍,不可避免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或许会让他们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如同居后大学生因同学们的舆论而存在心理压力,女生在同居的过程中意外怀孕,人流后留下心理阴影,女生同居后被男友抛弃而不再相信爱情等,均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来开导他们,从而减少大学生同居现象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高校应采取温和的手段解决问题

 许多高校意识到大学生同居的危害性,但所采取的办法却不能很好的解决大学生同居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运用的是强制性手段,而大学生存在着“越是约束我,就越要去做”的叛逆思想。因此,高校应采取温和的手段代替强制性手段,从而安抚大学生的叛逆情绪,如部分高校可取消外宿与评优挂钩的规定,更要关注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等。

 (六)社会应理解大学生的同居行为

 虽然未婚同居现象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不够成熟,他们对爱和责任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也没有足够的精神和物质准备来面对现实,并且大学生的社会压力与家庭压力也比较大。但是,社会应理解大学生的同居行为,可以借鉴某些城市或西方国家开展性文化节。这不仅仅是尊重了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的权利,更是在提 ……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