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考研里提到的专硕和本硕有什么区别?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10:07:17浏览:16分类:教育知识

考研里提到的专硕和本硕有什么区别?

1、培养方式不同。

本硕更偏重基础理 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专硕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的。

2、报考条件不同。

本硕在校生一般都可以报考的。

专硕中有部分专业是必须需要工作经验的,比如:管理类专硕里面的MBA、MEM等、教育管理专硕等。

3、学制不同。

专硕一般2~3年,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

本硕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一般为3~5年。

4、社会认可度不同

专硕为2009年教育部新增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已颇具规模,认可度已经受社会考验,且有国家颁发的“双证”,前景不错。

本硕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

5、培养方向不同

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百度百科-学术型硕士

百度百科-专业型硕士

学信网详细资料大全

深圳知硕教育不是骗子。深圳知硕教育是是专业从事国内外研究生教育交流合作的机构,隶属于院校直属的招生单位。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得知深圳知硕教育是由在职研究生领域咨询和后期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2年5月注册并开通,由中心控股的学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定的电子政务平台。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学信网 外文名 :China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Information? 官网 ::chsi/ 所属部门 :教育部直属 全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网站介绍,发展历程,网站架构, 网站介绍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依托中心建立的集高校招生、学籍学历、毕业生就业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一体化的大型数据仓库,开通了学历查询系统、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和录取检查系统、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系统、学历认证网上办公系统、就业频道等多套电子政务系统和社会信息服务系统。2008年,中心基于新形势下转变 *** 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全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又开通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 发展历程 2004年7月教育部发布教学[2004]25号公告,把学信网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查询指定的唯一网站; 2005年1月开通学信人才频道; 2005年5月开通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并每年举办“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 2006年1月开通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 2006年6月开通出国频道; 2006年7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变更域名,成为学信网的研招频道;根据美国alexa网站2006年公布的动态排名,学信网已跻身中国教育类网站第一的位置; 2007年1月开通就业频道,原学信人才频道整合到就业频道; 2008年1月开通“阳光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及管理平台; 2008年10月全国普通高校学籍学年电子注册工作正式启动; 2008年11月开通“线上验证系统”,同时推出“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2008年12月开通“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2009年6月开通“学信档案”。学生可以免费查看自己的学籍、学历信息; 2009年7月开通“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生服务网” 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学历即时电子注册; 2010年开通“阳光高考数据报送系统”; 2011年3月“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2011年开通“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网站”。为海峡两岸高校在大陆和台湾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咨询与服务; 2012年开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查询” 2012年10月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开通十周年暨学历线上验证系统英文版开通仪式在京举行; 2013年2013年全球学生电子数据存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七十多位中外代表参加,分别介绍了各国在学生信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探讨了国际间学生信息服务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2013年11月中心与美国大学网(CollegeNET,Inc.)签署合作协定。中心将通过美国大学网向美国高校电子传送学籍学历成绩单等认证报告。平台于2014年4月正式开通上线,第一期与美国史丹福大学开展认证报告递送的合作; 2014年2月开通“台湾高校招收内地生志愿填报系统”; 2014年4月中心在华盛顿正式签署《格罗宁根宣言》。经教育部批准,中心副主任宁小华签署宣言。该宣言主要倡导学生信息数位化服务的国际合作,促进学生流动更加高效、便捷,服务更加规范、标准、有序。; 2014年4月受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委托,中心在预征报名平台的基础上对网站功能进行全面改进和完善,建成了全国征兵网,已成为展示我国兵役方针政策、征兵宣传、应征报名、辅助新兵征集管理、开展网上咨询和征兵举报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 2014年6月开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 2014年7月开通赴香港学习报名系统“2014学在香港; 2015年3月开通“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系统”,共有85所高校选用,这是阳光高考平台首次面向高中学生提供特殊类招生报名服务,随后基于此系统框架陆续开通了“综合评价报名系统”和“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报名系统”; 2015年4月参加AACC美国社区大学协会展会; 2015年5月在教育部举办了百年学历展,学历展共分晚清、民国和解放后三个部分,展板60块,展出学历收藏品三百余件,袁贵仁部长,杜玉波、林蕙青、杜占元等部领导参观了学历展并给予高度评价。 2015年7月微信订阅号“学信网资讯”开始试运营; 2015年11月首次开通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 2015年12月i乡音平台上线试运行; 2016年1月开通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系统; 2016年3月开通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 网站架构 资料库资源 1. 报名数据:硕士研究生(2005年以来)、普通本专科(2000年以来)、成人本专科(2000年以来)、网路教育(2008年以来)的报名数据累计21509万人次; 2. 报名照片:硕士研究生(2006年以来)、普通本专科(2009年以来)、成人本专科(2012年以来)的报名照片累计11142万张; 3. 成绩数据:硕士研究生(2000年以来)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通本专科(2000年以来)的高考成绩、成人本专科(2000年以来)的高考成绩数据累计19072万人次; 4. 录取数据:博士、硕士研究生(2001年以来)、普通本专科(1999年以来)、成人本专科(2000年以来)、网路教育(2004年以来)的录取数据累计17513万人次; 5. 学籍数据:博士、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路教育、开放教育等高等教育当前在校学生的学籍数据4720万人次; 6. 学历数据:各类高等教育毕业生1991年以来的学历数据累计15428万人(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路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 7. 学历照片:各类高等教育毕业生2002年以来的学历照片累计14070万张(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路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 8. CET成绩:2011年以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数据累计9299万人次; 9. 就业数据:博士、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2004年以来的就业数据累计6711万人次。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最早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创立于1999年;2003年3月5日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重新注册域名,并于当年11月份为90所硕士生招生单位进行了网上报名试点;2004年9月首次进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2005年9月首次举办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并为全国所有招生单位实行网上报名;2006年4月开通了生源调剂系统;2006年7月5日研招网与学信网合并,域名变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研招频道。2008年4月生源调剂系统升级为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成为硕士生招生调剂志愿填报和录取的唯一指定平台。 研招网是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和网上调剂唯一指定网站,既是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宣传咨询平台,也是研招工作的政务平台,它将电子政务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贯穿研究生招生宣传、招生咨询、报名管理、生源调剂、录取检查整个工作流程,实现了研究生招生信息管理一体化。 研招网每年举办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广大考生与全国的招生单位进行线上交流,在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期间,网站单日点击量最高峰超过2.55亿,单日访问人次最高突破130万。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