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兴化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4 10:40:17浏览:17分类:旅游攻略

兴化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兴化垛田风光带

·兴化乌巾荡

·兴化大纵湖风光带

·兴化郑板桥故居

·兴化施耐庵陵园

·兴化郑板桥陵园

·兴化宝严古寺

·兴化刘熙载故居

兴化名胜古迹

2007-06-07 19:29:35

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东城湾古板桥郑家巷。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元年前曾居于此。故居坐北朝南,有门楼,上下屋,小书斋,小庭院天井,厨房等,屋内陈列有关郑板桥的文物资料、书画、塑像等。

一座普通的民宅,就因其主人的非凡影响,而令游人刮目相看,这便是海内外文人墨客心仪神往的兴化“板桥故居”。

走进故居,迎面可见赵朴初、刘海粟题写的“郑板桥故居”和“郑燮故居”两块大匾。

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响。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弟。郑板桥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直至乾隆元年,他44岁中进士后才从这里走出家门。

板桥故居在兴化东门外的郑家巷。兴化的竹子并不多,可这一带很特别。从古板桥进城,须经过一条二百余步的竹巷。竹巷里,家家以竹为业。板桥在这种随处见竹的环境里生活,怎能不产生爱竹怜竹的情怀。

“无竹不居”,是板桥的一大偏爱。板桥故居书房的檐下,种着一丛青竹。板桥在书房里便可透过窗纸,欣赏竹影,就像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在书房里读书的板桥便会生出无限的雅趣,照竹弄墨。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他在潍县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诗画仍是竹的题材,在一幅墨竹图上,他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在书房里读书的板桥便会生出无限的雅趣,照竹弄墨。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他在潍县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诗画仍是竹的题材,在一幅墨竹图上,他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四牌楼

四牌楼,明代建筑,位于兴化城中心的十字街口,其飞檐拱顶,古朴庄重。四牌楼的四面和拱顶内壁,挂满了大大小小共47块匾额。以纪念兴化历代名人。

兴化这个小县城在宋,元,明,清四代中,考中进士的竟达88人,平均每6年就有一个中进士,官至阁老(相当于宰相)的 有三人。在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享有盛誉的亦有多人。如被誉为东方黑格尔《艺概》的作者刘熙载,为《四库全书》纂写提要的纂修官任大椿,《古文观止》中“报刘一丈书”一文的作者宗臣,《封神演义》的作者陆西星,《水浒》的作者施耐庵,与鲁迅同时接受聘书担任文学研究员著述员的李祥...

而四牌楼的每一块匾额都是为了纪念一位名人,背后都有一段光辉的业绩。比如:《开科第一》的匾额就是纪念宋朝兴化进士楚珙,《状元宰相》则是叙述明朝宰相李春芳。《东海贤人》赞美哲学家韩乐吾,赞美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的《七步才子》...

文革动乱,四牌楼被毁,重建的四牌楼基本上保持了原貌,47块匾额再度辉煌。

李园、船厅

李园、船厅位于兴化城中武安街13号。原为清代富商李小波私家花园,大门朝东,有门楼隐壁二门、南北耳房、前庭井、坐北朝南花厅。入李园园门便是船厅,开阔一间,进深七间,内外形似游船。西侧有踏道似跳板,有坐登栏杆,室内有楠木雕落地荷门。

厅顶卷棚歇山瓦顶,船厅西首为船头有汉白玉船桩,船厅西南沿廊至方厅、接桂花楼又庭园花台、古木参天,幽静典雅,具晚清风格扬州园林特色。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熙载故居

刘熙载故居,位于兴化府前街西首,清代文艺评论家刘熙载(1813-1881)曾生活居住过的地方。现有坐西朝东门楼,坐北朝南前堂后屋。家居式穿堂、天井、古桐书屋等建筑。正堂屋悬咸丰皇帝御书“性静情逸”匾额。室内陈设古朴典雅。并陈列刘熙载所著《概论》、《四音定切》、《说文双声》等文物资料。刘熙载在兴化诸多历史名人中,其学问可称是最为浩博而精深者。对此,近人尝概言其要,云其“博学而多能,于六经子史及仙释家言靡不通晓。又治音韵、算学,卓有成绩,于文艺各门,博综约取,尤多建树。”

《艺概》一书,于论者之“性质特征,体制流变,创作规律,鉴赏方法”无不涉及。且充分体现出丰富的艺术辨证思想和美学审视的对应范畴,从而确定了他在中国学术和古典文艺批评以及传统美学等方面的独特地位。意蕴富厚的宝贵遗产,已越来越多的为世人所重视,成为有关专家、学者不断开掘、探索的矿藏。他有两处故居。

一处是今已移位而座落在府前街北侧一巷口的“刘熙载故居”;从大门曲折而入即见一座北朝南宽敞明亮的客厅,客厅西为一小隔间,再西有一小门,进内则是刘熙载的读书之处古桐书屋,身入其间,恍如隔世。一方小小的天井,有树木,有花草,上见密叶巢莺,下听好鸟啼花,这种曲径通出,花香室雅之处,可以想见刘熙载当年的“性静情逸”之致。

另一处是在原城隍庙,即今宝严寺东巷西侧一水井旁边。刘熙载先世为阜宁县人,乃翁早逝,幼而失怙,出于生计所迫,遂由其母携至兴化,与尚健在的外祖母朝夕为伴,相依为命。刘熙载深知祖、母抚孤艰辛,乃焚膏继晷,刻苦攻读,遂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应礼部试而中进士。刘熙载享有皇家俸禄以后,便购房一处,即后之名为古桐书屋者所在地,置老母及家小于其中。同治三年(1864)督学广东,未满任乞归以后及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十四年因中风返兴,均居于此。

拱极台

拱极台古名玄武台,始建于宋朝初年,台高6米,占地 1300平方米。位于兴化城北海子池畔,始建于宋,明嘉靖年筑“玄武高台”,亦名“玄武灵台”。上有海光楼、绿波亭等建筑。台上原来建有襟淮楼,周围有昭阳书院、屈子祠、绿波亭、海光楼等。远远望去,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树木葱茏,鸟语花香。这儿曾是兴化古城著名的游览胜地。古今文人墨客,曾在拱极台上吟诗作赋,留下了不少挂作,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他曾在海光楼住过较长的时间,一边写《桃花扇》,一边写下14首有关拱极台的诗词。

题为《馆拱极台拨闷》的一首七律这样写道:“拱极台高俯碧流,隔溪风物眼中收。宰官亦且乘渔艇,水鸟公然宿县楼。海上乡书常隔月,雨余荷气忽成秋。昭阳北去无穷浪,早闭门窗忆旧游。现在,经初步整修的拱极台,门楼矗立西首,红柱碧瓦初见辉煌。南河边石砌河岸,清水常流。河对岸的北公园,皆树木花草、楼台亭阁。游艇从海池中划来,可以直接通拱极台下。人们坐在游艇中,仰望拱极台,吟诵前贤诗词佳句,足以发思古之幽情。

玄武灵台景区

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七百多年历史。

据史籍记载,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兴化知县陈垓为防御金兵和刚崛起的蒙古兵等北方军队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岛和河道开挖的积土,围绕县衙署四周筑成长约3.5公里的土城和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四座水关,并在县衙以北的土城南侧构筑高台;根据五行方位及其对应“四象”中的玄武(神龟),将此台命名为“玄武台”。同时,在“玄武台”上建成寓意“攻占防守”且与淮河一衣带水的“襟淮楼”。元时知县詹士龙于此读书,故又名读书楼。

1538年,知县傅佩开辟玉带河引水入海池,为巩固城防重修此台,并改名拱极台,台高6米,长16米,宽15米,占地约1300平方米。正门有石刻“拱极”两字。东西两侧各有圈门可以出入,东面平台为昭阳书院,天井北三间为纪念屈原的屈子祠。西过月洞门为绿波亭,,亭北为海光楼。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秋,驻守扬州的抗清英雄史可法与其义子副将军史德威赴兴化督查城防,登临“拱极台”察看地形,将“襟淮楼”改称为“海光楼”,并即兴题“海光楼”匾额悬于楼上。清代避圣祖玄烨讳,曾改名元武台,1686年《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馆于此。

“玄武灵台”景区在南宋初具规模,至清末民初,特别是明清时代,修建、扩建多达10多次,先后增建了遗爱祠、景贤祠(后改屈子祠)、昭阳书院及碑堂等建筑,受到历代文人雅士及各级官员100多人的讴歌和赞颂,由此产生了大量诗文作品,其中诗歌100多首,碑记10多篇,赋3篇,词8阙,序(跋)文8篇。同时更产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俞麟年组织的文人“雅集”的《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极大地丰富了“玄武灵台”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其成为与扬州平山堂、高邮文游台相媲美的苏北、苏中重要名胜景观之一。

风景名胜有:

1、黄山风景名胜区,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长江、长城、黄河同为中华壮丽山河和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

2、龙川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于2017年03月29日公开发布的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城东北约12公里处。该村地势独特,风景优美,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浑然天成。龙山胡氏宗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1988年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部,景区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誉为“江淮第一山”。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内分布有名崖、奇石、异洞、涧瀑、云海等自然景观,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景区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佛教禅宗发源地之一。

4、九华山风景区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由11大景区组成。

九华山风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其山峰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5、平天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市区东南部,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和平天湖及其周边区域,总规划面积42.9平方公里,其中平天湖水域面积12平方里。

平天湖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连九华圣地,西接秋浦仙境,毗邻杏花村、九华天池等景区,构筑“山水在城中”的特色景观,2014年被央视评为十大“中国最美赏月地”之一,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土特产有:

1、黄山毛峰,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鱼叶(俗称黄金片)。

2、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汉族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3、徽墨,即徽州墨(以江南古徽州的休宁、歙县、婺源(今江西婺源)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且历代名家辈出,如曹素功、汪节庵、胡开文、詹云鹏、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古徽州制墨名家)。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

4、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5、六安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百度百科-黄山风景区

百度百科-龙川风景名胜区

百度百科-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百度百科-九华山风景区

百度百科-六安瓜片

百度百科-平天湖风景区

百度百科-黄山毛峰

百度百科-徽墨

百度百科-宣纸

百度百科-太平猴魁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