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美食推荐 > 正文

生姜泡醋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06 11:42:26浏览:12分类:美食推荐

醋泡姜

在食醋中加入生姜,对于女性而言,有减肥的功效,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油脂。有养胃的功效。生姜是一种温热性的食物,可以去除体内多余的寒气。可以提升人体的体质与阳气,降低人体患病的几率。有降血压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

原料:鲜姜、白米醋、白糖。

做法步骤:

第1步、鲜姜900克,白米醋2斤,白糖100克。

第2步、鲜姜掰开泡洗干净。

第3步、晾干。

第4步、切片装罐,罐子要无水无油。

第5步、加入两勺白糖。

第6步、倒入白醋。

第7步、醋泡姜,2一3天就可以吃了。

生姜不仅仅是一种食材,一也是一味中药材。生姜有很浓的辛辣味,做菜时可以去腥增香,促进食欲,是厨房里不可缺少的食材。作为药材,生姜有杀菌止痛、暖胃止呕、排汗降温、散寒发汗、预防感冒、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小时候菜里的生姜我们都给扔掉,父母就总会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可见生姜对人体的好处。说了这么多吃生姜的好处,来看看醋泡生姜水如何做的?

步骤一:购买鲜嫩的生姜,将姜洗净,放到一旁沥干水分。在准备一个带盖的玻璃瓶,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步骤二:把晾干水分生姜切成薄片,放入晾干水分的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的陈醋,醋要淹没姜片,裸露在外的姜片很容易变质。

步骤三:把玻璃瓶密封好,放入冰箱中冷藏一周左右即可食用。

小贴士:不喜欢过于辛辣的朋友可以往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冰糖,也可以把老姜换成仔姜,姜的辛辣味就没那么重了。醋泡姜虽然好处多多,但是不宜多吃,也不能空腹吃,可以搭配各种粥或者面食,一天两三片即可,多吃容易上火。

难度:切墩(初级)

时间:1小时以上

食材清单

生姜 一块 、 米醋或陈醋 一瓶

烹饪步骤

1、生姜切片,之后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2、醋倒满,没过生姜。

3、取一小块保鲜膜,折叠成一小块。

4、把叠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

5、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

生姜性味辛微温,属热性食物。中医讲究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厌食、腹胀等症状,对于脾胃虚寒、胃胀、消化不良、打嗝等都有效。用醋来泡生姜是我们的一种常用做法由于泡出来的生姜辛脆辣甜广受大家喜爱。下面来说说它的做法。

1、把购买的生姜(最好是鲜嫩姜纤维少)洗净、晾干后均匀切成3毫米左右厚的姜片备用。

2、玻璃瓶洗净用热水冲洗后晾干或者用干净抹布擦干水分。

3、把姜片放入瓶中后在上面放上少许冰糖,最后加满老陈醋密封放在冰箱里或者阴凉处7-10天即可食用。

1、将十克姜切成薄片,在罐中放入姜片

生姜泡醋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2、倒入50克红糖,倒入50毫升醋,密封静置,浸泡一天即可

很简单生姜洗干净 不要刮皮 把水分淋干备用 倒下醋 加点盐和花椒 醋盖过姜即可2天以后就可以用了 时间久了就酸的没法吃了

1、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最好使用鲜姜,鲜姜有非常好的药用功效,还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姜片不用切得太厚,但一定要切得均匀。

2、把切好的姜放到瓶子里,随后把米醋倒入瓶里,注意,这个瓶子一定要洗干净,瓶子里面不能有油,以免生姜变质;米醋一定要没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随后把这瓶用米醋泡的姜片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一周以后就可以每天吃2~4片鲜姜,有非常好的降血脂、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长期服用,到老了不受伤,而且还能益寿延年。

治胃寒的简单良方,一试果真效果不凡。此方如下:优质陈醋500毫升、老生姜100克。将醋倒入有盖的容器里,将生姜洗净切片,放入醋中,浸泡两天后即成。胃寒者每天吃泡好的生姜2~3次,每次2~3片,5天为一个疗程。醋泡生姜可治胃寒。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