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关于天台山风景诗句(描写天台风景名胜的诗)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14:46:09浏览:11分类:旅游攻略

关于天台山风景诗句(描写天台风景名胜的诗)

1.描写天台风景名胜的诗

描写天台山的诗 琼 台 (唐 .李白)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 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 天台晓望 唐 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赠杜介(并叙)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宿天台桐柏观」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孟浩然 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

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寄天台道士」孟浩然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舟中晓望」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寻天台山」孟浩然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五月造我语,知非儓儗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

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送杨山人归天台」李白 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天台晓望」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

2.描写天台山的诗句

唐李白:《琼台:“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家喻户晓。

这位举世闻名的唐代诗人,曾经两次踏入天台山,留下了《琼台》、《天台晓望》等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这句诗,堪称宣传天台山的最佳广告词。

连帝王宫阙都不想住,却要到天台山来,可见天台山在诗人的心目中是何等的有吸引力。李白来天台山,既是来看望他的老朋友——隐居在天台山修道的司马承祯,也是体验孙绰《游天台山赋》中描述的“山水神秀,仙源佛窟”的神秘。

他在《天台晓望》一诗中所写的“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诗句中,“赤城霞”就源于孙绰“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天台山的无比喜爱与留恋,写出了“安得生羽翰,千秋卧蓬阙”的愿望,希冀自己长出翅膀,作鲲鹏,得羽化,从此生活在天台山。

3.描写天台风景名胜的诗

描写天台山的诗 琼 台 (唐 .李白)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 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 天台晓望 唐 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赠杜介(并叙)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宿天台桐柏观」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孟浩然 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

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寄天台道士」孟浩然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舟中晓望」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寻天台山」孟浩然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五月造我语,知非儓儗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

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送杨山人归天台」李白 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天台晓望」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

4.用一段话描写天台山的景物50字

生命本是纯洁的,像清澈的溪流,溪流是鱼儿的,大海汇聚了溪流,大海也是溪流的,任何生命都无权剥夺其他生命生存的权利,人类,同样不能。清澈的溪流缓缓地流淌,蔚蓝的大海在阳光的照耀下更美丽,那绿油油的森林,那争艳的花朵,那唧唧喳喳的小鸟就是这个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命. 花朵也想争艳,小鸟也想快活,人生也应该和它们一样有生气,蓬勃生辉的人生比任何都要快乐.

补充:

正是因为有无数的溪流,才成就了大海。就像是我们经历的每个故事,使我们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铸造了我们生命的价值。 没有无数的溪流,就不会铸就出浩瀚汹涌的大海。在渺茫的大海上,海燕用它的生命来讴歌大海。。谱写出无数感人的乐章。

追问:

这是网上的,还是我传的!!!不要!

回答:

山间清澈的溪流缓缓地流淌,蔚蓝的大海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美丽,那茂密的森林,那争艳的花朵,那唧唧喳喳的小鸟是组成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生命。 没有无数的溪流就不会铸就出浩瀚的大海,没有博大宽广的胸怀就不能谱写出无数感人的生命乐章。

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

1.形容“黄山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黄山美景”的诗句有:

1.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2. 黄山甲天下,松与石最奇。

3.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4. 黄山过石柱,巘崿上攒丛。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

5. 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

1.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 上述诗句全文如下:

(1)《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2)《黄山甲天下 》 方毅

黄山甲天下,松与石最奇。 天阴知有雨, 白云拂青枝。

(3)《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4)《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李白

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中。玉女千馀人,相随在云空。见我传秘诀,精诚与天通。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拥兵五陵下,长策遏胡戎。时泰解绣衣,脱身若飞蓬。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黄山过石柱,巘崿上攒丛。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朗咏紫霞篇,请开蕊珠宫。 步纲绕碧落,倚树招青童。何日可携手,遗形入无穷。

(5)《同友人游黄山》汤宾尹

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龙吼药炉舂急杵,猿调茶鼎煮孤灯。与君伸脚量峰碛,踏着云光不记层。

2.关于黄山的古诗大全

1、《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 唐 ]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译文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2、《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 唐 ] 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译文

昨夜是谁唱出吴地的歌声,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

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

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听了也罢却原在松林间弹着的琴。

早晨才知道您果然是位隐逸之士,便提盘沽酒并以霜栗当饭助兴。

酒至半酣您又发出江涛海啸的歌声,使我的愁绪在酒杯中消失殆尽。

3、《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唐 ]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译文

我想用一双珍贵的白璧,买你的这对白鹇。

这白鹇毛白如锦,雪白的颜色令人自愧无容。

白鹇在玉潭里照影,在瑶草玉树间刷毛。

夜晚在寒月下静栖,早上在落花间闲步。

我很希望得到这对白鹇,在碧山绿水间赏玩它们。

胡公你如果能相赠,我就在这与白鹇为伴化为山野之人。

4、《山中问答》

[ 唐 ]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5、《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唐 ]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译文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东起黄狮 ,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包括200多个大小景点。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

3.描写安徽黄山风景的诗句

1、《黄山盼客松》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轻舒巨臂邀诸客,再上天都眺远台。

2、《观人字瀑》摩天接日云台渺,飞瀑挥毫忒有神;写出丰姿遒劲字,顶天立地一完人。

3、《太平索道》飞悬索道半云巅,头顶丹霞欲触天;下界九龙齐闹海,上方小翠戏诸仙。

4、《蓬莱三岛遐想曲》山盟海誓长生殿,玉殒嵬坡痛断肠;魂寄蓬莱仙境地,明皇亲手画晨妆。

5、《立马桥畔眺石刻》立马青鸾眺壁端,龙飞凤午意犹酣;镌工书法堪双绝,装点黄山更耐看。

6、《黄山迎春花》开在黄山上,无人识得伊;深红蒹浅紫,唯独有春知。

7、《黄山贴壁松》试胆崖边壁与松,相拥而立弟和兄;同生共死情难悔,齐度春秋又夏冬。

8、《黄山桃花溪》万树桃花漫翠岭,霞光艳影映龙川;粉凝脂蓄三春后,红谢溪头染碧泉。

9、《黄山送客松》虬枝苍劲臂双伸,灿烂容颜面带春;好客黄山松老子,殷勤作揖送游人。

10、《黄山松》峭壑阴森,云气汹汹;松影翻飞,势如游龙。披霜傲雪,屹立苍穹;蜿蜒其脊,横空长虹。

11、《黄山四绝》黄山有四绝,亲至见真魂;松似虬螭午,岩如虎豹奔;云滔东海浪,泉涤华清温;归去不登岳,名山君独尊。

12、《黄山陪客松》玉笋峰前四翠虬,荫凉盖下涌人流;千年陪客情不悔,任尔狂风暴雨稠。

13、《黄山古道》蜿蜒盘绕上苍穹,逶迤游人兴浃融;止步云梯叹鬼斧,行经栈道赞神功;天都飘缈浮云际,莲蕊迷蒙隐雾中;百里黄山皆画卷,更兼古道万松葱。

14、《猴子观海》石猴万载坐高崖,盼客归来手托腮;待到明年春日暖,漫山遍野故人来。

15、《过步仙桥》梦幻如仙境,双桥可上天;群峰浮雾里,百兽藏云端。

4.描写黄山景色优美的诗句

1、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唐代:李白

译文: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2、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沁园春·忆黄山》宋代:汪莘

译文:黄山层峦叠峰,千峰竞秀,溪流纵横,云峰烟溪,景色清幽,常年清凉如秋。面对黄山,但见孤峰绝顶之上,云烟竞秀,悬崖峭壁之上,瀑布竞相流泻。

3、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唐代:李白

译文: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听了也罢却原在松林间弹着的琴。

4、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长安早春》唐代:张子容

译文:黄山树上的冬雪已经化尽,黑水渡口坚冰也已消融。金沟边青草丛生如迎春到,香花开放陪伴玉楼美人。

5、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徐霞客《漫游黄山仙境》

译文:看过五岳之后,其他的山看来也就不过如此,不需在看了。去过黄山之后,才发现连五岳都不过如此了,黄山集天下山水之大成,看过黄山之后,也就没有什么期待了。

5.描写黄山美景的诗句

1、黄山的秋季,别有种种胜景。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明歙人,曾授监察御史、河南巡抚的凌桐,做记游诗有句:更有秋容写不得,白云碧汉映丹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赞赏黄山秋景:枫林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黄山的秋天,还因为林茂色鲜,鸟语花香,生气盎然。竟是秋天里的春天;。令常见的悲秋之情为之一扫。

2、盛夏的黄山,更有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特别在暴雨过后,黄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在云雾的动静之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日落并不比日出逊色,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黄山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

3、黄山的云海真是奇,人若在云中,它会感到眼前之景绰约无比,而自己似乎飘然成了仙。我到哪儿,云也跟着我到了哪儿,甚至伸手可拉住它,脸可以接触到它。

4、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黄山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

5、黄山雾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绝。无愧于天下绝中之绝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许于某一个早晨推窗眺望,会突然发现窗外的景致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树木象丛丛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7、西海的赏景胜地为排云亭,这里簇拥着许多箭林般的峰峦,大峰磅礴,小峰重叠,每当云雾萦绕,层层叠叠的峰峦时隐时现,酷象浩海中的无数岛屿。特别是夕阳西斜,层峦尽染,气象万千,呈现着无限瑰奇的绝妙景象。由排云亭往南行,有著名的飞来石。飞来石不仅形态奇特,在平台上凭栏揽胜,还能令人进入绝妙的“画境”,双剪峰、双笋峰就象一幅神奇的泼墨山水画。

8、人人都说黄山是人间的仙境,仙境怎能离开浩瀚的云海呢?它时而如风平浪静的湖水,时而像波涛诡异的大海,时而轻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

9、在玉屏峰西侧,还有一座望夫石,它的形状好像**立足石台,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因此得名:望夫石。在耕云峰上的一座巧石,一只活泼逗人的小松鼠,拖着蓬松的大尾巴,想越过万丈深渊,跃上高耸入云的天都峰。名字大家可想而知,那就是――“松鼠跳天都”。我看了这些怪石,心中不禁想:究竟黄山的怪石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呢?

10、我为在光明顶见到它的婀娜多姿而赞不绝口,为在天都峰见到它的直铺深谷而惊叹不已,我更为日出时那滔滔的云海而震撼。

6.关于黄山的诗句有哪些

1.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2. 唐代大文学家温庭筠的 《送李亿东归》: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发,前溪漠漠花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日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3. 唐代将领、诗人郭震 《寄刘校书》: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4. 唐代诗人王维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

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

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

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

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5.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宿鰕湖》:

鸡鸣发黄山,暝投鰕湖宿。

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

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

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6. 唐代诗人张濯 《迎春东郊》:

颛顼时初谢,句芒令复陈。

飞灰将应节,宾日已知春。

考历明三统,迎祥受万人。

衣冠宵执玉,坛墠晓清尘。

肃穆来东道,回环拱北辰。

仗前花待发,旗处柳疑新。

云敛黄山际,冰开素浐滨。

圣朝多庆赏,希为荐沈沦。

7. 唐朝末期著名诗人郑谷 《回銮》:

妖星沈雨露,和气满京关。

上将忠勋立,明君法驾还。

顺风调雅乐,夹道序群班。

香泛传宣里,尘清指顾间。

楼台新紫气,云物旧黄山。

晓渭行朝肃,秋郊旷望闲。

庙灵安国步,日角动天颜。

浩浩升平曲,流歌彻百蛮。

7.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月景更佳。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宿黄山》年代:宋 作者:黄庭坚

平时游此每雍容,掩袂今来对晚风。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8.描写黄山的著名诗句

1、光明顶上彩云飞,忽见仙桃石已归;石去天涯无歇处,仍回松岭伴朝辉。——《飞来石》

2、妖星沈雨露,和气满京关。上将忠勋立,明君法驾还。顺风调雅乐,夹道序群班。香泛传宣里,尘清指顾间。楼台新紫气,云物旧黄山。晓渭行朝肃,秋郊旷望闲。庙灵安国步,日角动天颜。浩浩升平曲,流歌彻百蛮。——郑谷《回銮》

3、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杜甫《洞房》

4、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5、峭壑阴森,云气汹汹;松影翻飞,势如游龙。披霜傲雪,屹立苍穹;蜿蜒其脊,横空长虹。——《黄山松》

6、天游龙辇驻城闉,上苑迟光晚更新。瑶台半入黄山路,玉槛傍临玄霸津。梅香欲待歌前落,兰气先过酒上春。幸预柏台称献寿,愿陪千亩及农晨。——卢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7、不知何处好消忧,公退携壶即上楼。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长绕帝王州。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伍乔《寄张学士洎》

8、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轻舒巨臂邀诸客,再上天都眺远台。——《黄山盼客松》

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1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鉴赏

 这是一首歌咏寺院与山水风光的五言律诗。“题”,题咏,题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县,南齐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而成。至游览题咏时,已成为有二百年历史的古刹了。“禅院”,僧侣诵经、礼佛、起居之处所。

 常建在盛唐时即有诗名。殷璠在他编选《河岳英灵集》中即以常建为卷首,评价极高,入选作品有十五首,本篇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借游寺之机,抒写诗人寄情山水、啸傲林泉,追求隐逸的胸怀。诗以凝炼简洁的笔墨,写出一个静寂幽深的意境,具有引人入胜与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是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

 开头两句用笔省净,破题而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地来游览这座有二百年历史的古刹,刚刚升起的太阳把辉光投向山顶高高的树林。可以想见,天气很好,空气清新,诗人的心情也由此而感到十分愉快。“高林”,除指山上的树木外,还可使读者有另一种联想,即佛家僧徒聚集之处所:“丛林”。因此,“高林”就同时具有赞颂这座“古寺”之意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清”、“高”二字。这两个字虽是信手拈来、自然贴切之语,但却无意之中透露出诗人追求“清静”、“高洁”的情怀。正因有此情怀,才有下面那种佳境与佳句的出现。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径”,一作“曲径”。这两句上承首句,是“入”字的具体发挥。讲的是诗人进入“古寺”以后,行走在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竹林小径之上;曲折的小径被夹在绿荫之中,所以愈加显得幽长,似乎没有尽头。“幽处”即指此而言。当然,这“幽处”尚有具体所指。指什么?“禅房”。这“禅房”之所以和“幽处”相关,是因它深隐在花木丛中,一时难以全部裸现,故缀一“深”字。读这两句,要特别注意“幽”、“深”二字。这两字虽指“禅房”所在之处,但同时又创造出僧侣们远离尘凡、不食人间烟火的宗教气氛。这是寺院的风光,也是诗人倾慕清净无为这种心态的写照。面对此情此景,沐浴着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一种禅心禅意便油然而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当此之时,诗人的视线从“禅房”移向远处后山,只见金色的'阳光照射山顶,色彩斑斓悦目,百鸟对此怡然自得,止不住鸣啭争飞,啁啾不停,传达自己的快乐。鸟儿在大自然面前,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本性。人呢?又何尝不是如此。当诗人俯身潭水,只见山光云影倒映潭底,清澈而又透明。一刹那间,诗人的心也仿佛潭水一般清澈见底,空无所有了。这里的“空”字十分重要。它说明此时此刻,诗人已经排除了尘世的杂念,象鸟儿一样在大自然的怀抱复归了他的自然本性。这是诗人在自然山水之间完成的一种自我超越。

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2

 《遇清风急雨》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鉴赏

 本篇是绍圣四年(1097)苏轼在流放海南途中所写的奇景、奇想、奇气融合一体的一篇杰作。哲宗亲政后,投机新法的分子连续迫害元祐旧臣,他们把苏轼放逐瘴乡惠州仍不解恨,又于绍圣四年再次把他贬到海南的儋州(今海南儋县)。苏轼只身携带幼子苏过垂老投荒,与全家人在江边痛苦诀别,之后便飘然浮海而南。苏轼登上海南岛,在从琼州赴儋州的途中遇上了风雨,遂即兴吟就此诗。诗题原为:“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前八句纪行兴感。琼州、崖州、儋州、万安州(今万宁县)环列分布,洞穴盘结的五指山雄踞海南岛中心。作者由琼州(今海口市)人岛往西经澄迈再向南折往儋州,在海南西北方走了一个弧形的路线,奔赴贬所。于此岛国登高北望,一派汪洋,水天无际,不禁凄然感伤,发出了“途穷”、“安归”之叹。开端八句勾画了全岛的地理形势,记述了个人的行程和路线,写出了自己初登荒远海岛的感受和心情。写景爽利,抒感凄婉。

 本篇体现了东坡明达的识度和旷放的襟怀。作者初登当时极为荒僻的海岛,环视水天无际,不免凄然伤神,“此生当安归”?这种前路苍茫的悲叹,正在情理之中。然而,诗的调子并没有就此低沉下去,而是经过对宏观世界的哲理思辩,使诗人自我以昂首天外的超迈姿态俯视人间困厄,从而飞翔起理想的健翮,闪耀出希望的曙光。随着诗境由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转换,诗的格调也由凄婉而转为雄阔激昂。这首诗也以联想丰富、意象奇诡、锻句精切而著称。作者由四面环水的琼州岛,而联系到沧海、九州乃至寰宇的无限空间;由岩谷天籁,联想到天廷的仙乐,群神的宴会;并把急雨闪电这大自然给予远行人的突然袭击,想象成群龙催诗,云、雷欢颜迎客。构想何等奇警而出人意表!诗中写浮云变幻着一“梦”字,写雷电发声着一“笑”字,写岩穴声响交作着一“酣”字,且山有“鳞甲”,“云”能“变色”,电可“改容”,诗人笔下的森罗万象无不带上灵性,动荡着生命力,体现着人情味。尤其“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一联,更加传诵千古,脍炙人口。苏轼晚年多有清旷平淡诗作,但毫无衰飒景象,且雄健奔放、逸态横生的气格并未衰减。本篇正是明证。纪昀说此诗是“以杳冥诡异之词,抒雄阔奇伟之气”(《苏诗纪批》)。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亦曰:“行荒远僻陋之地,作骑龙弄凤之思,一气浩歌而出。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足当司空图‘豪放’二字。”可为此诗定评。

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3

 《雨后登惠山顶》

 雨歇翠微深,山光媚新霁。

 拄策凌清晨,松杉吐仍翳。

 扪萝已数盘,缘磴方屡憩。

 平芜鸟去没,远浦树如荠。

 绝顶惊银涛,始觉具区大。

 两沤浮日月,三州萦衣带。

 淼漭极无垠,遥天与波逝。

 群峰散凫鸭,泛泛烟波际。

 平生怀壮观,兴惬兹游最。

 下方隐招提,钟声破苍霭。

 鉴赏

 雨后登惠山望太湖,见闻感受是那样的丰富,诗人文思如泉涌,不甘受格律束缚,而选用五言古诗的形式,写下这首清新淡雅的诗篇。

 从诗的脉络看,开头的四韵八句,写的是诗题中“雨后登惠山”这几个字,即登山过程中的所见,着重写出雨后惠山的清新秀丽。骤雨初歇,惠山的绿意更深了,在刚放晴的天色下显得特别妩媚动人。诗人是清晨拄着拐杖登山的,沿路只见山上的青松翠杉半隐半现的,仍被雨后的山岚云气遮蔽着。诗人手攀藤萝,缘着石磴,已经走了好几盘山路,也歇过了好几次。一边攀登,一边观赏,乐趣无穷。俯视山下,只见万里平芜(原野)上鸟儿飞着飞着就隐没在晨曦中了;往远处看,那水边的树木小得就跟荠菜似的。这些景观,不登山是看不到的;这些乐趣,不登山也是体会不到的。诗人不加虚饰,不事雕琢,只用“赋”的手法铺叙出来,间或作些比喻(“树如荠”),显得真实可信,自然明白。而且八句写来,从天气到时间、路程、神态、见闻,无一句不扣住登山这一特定情节写,使人读着只觉得步步深入,步步攀高,不觉随诗人产生一种登临的特殊感受。

 从“绝顶惊银涛”起的四韵八句,是本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登上惠山顶的所见所感。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邵长蘅登临惠山绝顶,所览的不是众山小,而是太湖之大。“惊银涛”三个字一改前八句静谧明媚的神韵,使人顿觉豁然开朗,进入另一番境界。面对雨后太湖万顷银涛,真有点惊心动魄之感,不能不觉得太湖大,承认太湖大,赞叹太湖大(具区,太湖古名)。太湖到底有多大?诗人大概是望日登山的,因而太阳月亮同时并见,它们就象浮在太湖水面上的两个小水泡(沤,水泡沫),周围的苏州、常州和湖州(吴兴)就象萦绕在太湖边上的一条衣带。这是从侧面烘托太湖之大。对于太湖本身,诗人用“淼漭极无垠”两句,状写它的无边无际,水天相接。然后再写它的远景:远处的群峰,象零散地浮游着的几只鸭子,飘飘荡荡地点缀在烟笼雾罩的太湖那一头,可见雨后太湖是多么的广袤无边。太湖这种磅礴气势,不登惠山顶,是无法看到的;如果不是在雨后,则所看到的太湖也未必显得如此淼漭。反过来说,看不到太湖的浩荡烟波,也无从验证登上惠山顶的价值。

 这八句诗,仍以“赋”为主要表现手段,但它们又更多地兼用了“比”(两沤浮日月,三州萦衣带,群峰散凫鸭),还用了夸张等修辞技巧,把登上惠山顶所见的太湖万千气象描摹出来。作者在当时以古文著称,这首诗也融入了古文的某些笔调和章法,但由于诗人有意识地仿学晚唐文采,摈除宋诗空洞说理的弊病,注意以形象入诗,因而诗意与文法弥合得浑然一体,显得自然而流畅,有哲理而无冬烘气。

 篇末四句,主要抒发凌惠山绝顶所感。诗人一生坎坷,终身不得志,因而寄意烟霞,纵情山水,而这一次游览最感称心如意。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