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金融百科 > 正文

一个月频繁申请信用卡会影响征信吗?事关个人信用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15:44:38浏览:14分类:金融百科

一个月频繁申请信用卡会影响征信吗?事关个人信用

申请信用卡难免会遭遇拒卡,不少卡友不懂其中的利害,申卡被拒后又在短时间内重新申请,其实这样申卡不利于银行下卡。有卡友就疑问了:一个月频繁申请信用卡会影响征信吗?且听慢慢道来!

2018白户申请信用卡技巧 这样能确保成功

信用卡申请递交银行后,银行会查询申请人在央行的征信报告,看其征信报告上是否存在不良记录。然而银行的这一次查询同样会记录在你的征信报告里,如果你一个月频繁申请信用卡,那么,你的征信报告里会出现多次征信查询记录,这会影响银行对你资信条件的判断。

一般而言,征信报告被查询次数过多,银行会认为申请人存在恶意申卡的嫌疑;或者是多次申请信用卡,却没有下卡记录,个人征信肯定是有问题,从而也选择拒卡。

由上可见,虽然,一个月频繁申请信用卡不会让你的征信报告出现不良记录,但是或多或少会影响你的征信。

建议大家,申请信用卡被拒后,不要急于重新申请,先了解清楚被拒卡的原因,至少隔三个月再行申请,而且最好是换家银行,换个好下卡的信用卡产品。

申请信用卡超过5张的后果有哪些?可不是危言耸听!

申请信用卡被拒虽然正常,但是一个月频繁申请被拒就不正常了,为了避免陷入“屡申屡拒”的恶性循环,申卡前还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权衡下自己的申卡条件和银行的下卡条件是否吻合。

经常刷信用卡会影响征信吗

有影响,会被征信机构予以记载备案。

《征信业管理条例》对其有相应的规定:

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

?

扩展资料:

?

《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法条:?

第四十八条  入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对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遵守本条例有关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

询问当事人和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查阅、复制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篡改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第四十九条? 进行现场检查或者调查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调查通知书。被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隐瞒、拒绝和阻碍。

百度百科-《征信业管理条例》

频繁使用信用卡,按时还款,没有逾期,对持卡人的征信影响不大,良好的还款记录,反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持卡人的还款能力强,还款意愿较好。但如果名下的信用卡特别多,总授信额度过高,信用卡的额度使用较多,会造成持卡人的负债率比较高,而负债率也是其他贷款机构或者银行在审核申请者时很在意的因素。

如果频繁使用信用卡,且经常刷爆信用卡,信用卡想要提额就会比较困难,因为在查询持卡人的征信时,发现持卡人负债率很高,银行会认为持卡人很缺钱,还款能力堪忧,不愿意提额,多次刷爆信用卡,甚至可能会被降额。

使用信用卡一定要记得按时还款,不少银行会有2-3天的还款宽限期,如果没能及时在还款日还款,也要争取在还款宽限期内还上,这就不算逾期,一旦逾期,逾期记录会上征信,还要缴纳一定的罚息或滞纳金,加重还款压力,多次逾期甚至会导致信用卡直接被冻结。

1、征信在中国是个古老的词汇,《左传》中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是否算数,是可以得到验证的。随着现代征信系统的发展,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有了除居民身份证外又一个“经济身份证”,也就是个人信用报告。

2、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成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经为全国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这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和个人从事经济金融活动的信用状况将被记录到“经济身份证”上,成为与本企业(本人)永远相伴的档案。如果逾期还贷或有其他违反合同的规定,那么“经济身份证”将被抹上灰色的一笔,今后向银行申请贷款就可能面临更加谨慎和挑剔的目光。

3、征信能够从制度上约束企业和个人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而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诚实守信这一美德,并通过道德意义上的批判促进诚信观念的形成。诚信是一种社会公德,一种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对企业和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德。曾经雄踞华夏商业数百年之久的晋商和徽商能够崛起称雄,一个核心就是树立了“诚信为本”的商业理念。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