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美食推荐 > 正文

赞美早点小吃的诗句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09 23:38:44浏览:15分类:美食推荐

1. 关于赞美小吃的诗句

关于赞美小吃的诗句 1.赞美美食的古诗词有哪些

赞美美食的古诗词有:

1. 《猪肉颂》

苏轼 宋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 《初到黄州》

苏轼 宋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3. 《冬日》

陆游 宋

幸是元无了事痴,偷闲聊复学儿嬉。

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勘楚词。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犹蟹有堪持。

旧交乖隔音尘断,安得歌呼共一卮,

4. 《食粥》

陆游 宋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5. 《月饼》

苏轼 宋

小饼如嚼月,

赞美早点小吃的诗句

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

相思泪沾巾。

说到关于赞美美食的诗,就不得不提:

苏东坡: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陆游: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杜甫:

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郑板桥:

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参考资料

学习啦:

2.描写小吃的诗句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

3.赞美“美食”的诗句有哪些

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馍:苏轼写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

3.酸梅汤:清代的郝懿行写得《都门竹枝词》写到“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然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老北京们在儿时常听到手敲冰盏的清脆声音,“泠泠有声,清远而浏亮”,那是卖冰梅汤的在走街串巷。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碗,“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

4.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5.煮干丝和水晶肴肉:说起扬州,除了传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光,还有扬州大厨们引以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干丝,将豆干劈成片再切成丝的过程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俗语说扬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扬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再吃上一碗煮干丝。《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毕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这首词说得正是扬州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6.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

7.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8.刀削面:民间有顺口溜形容“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4.赞美美食的古诗词有哪些

赞美美食的古诗词有: 《猪肉颂》 苏轼 宋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初到黄州》 苏轼 宋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冬日》 陆游 宋幸是元无了事痴,偷闲聊复学儿嬉。

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勘楚词。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犹蟹有堪持。

旧交乖隔音尘断,安得歌呼共一卮,《食粥》 陆游 宋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月饼》 苏轼 宋 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 相思泪沾巾。

说到关于赞美美食的诗,就不得不提: 苏东坡: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

后称东坡春鸠脍。 陆游: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杜甫: 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郑板桥: 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参考资料 学习啦:。

5.赞扬中华美食的诗句

1.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的“南来顺”,那里特色小吃70多种;二是北京市东城区的隆福寺小吃店,这里以清真风味小吃见长;三是北海公园里的仿膳饭庄,专门供应宫廷风味小吃;四是百姓大众小吃--东华门夜市小吃街。

2.新街口的稻香春门脸,有个小极了的四川小吃店里的热干面一绝,好像只要两元五哟。 3.从地百北边的胡同串向后海,中途会有个小店,里面的锅贴一绝,也很便宜哟,两个MM吃,连汤不超过10元,绝值! 4.六埔炕有一家用---------豆腐乳----煮的-----毛豆,,,,哈哈绝对好吃,环境又干净 5. 首都剧院斜对面(往南斜)有个兰州牛肉面馆,门脸不大,卫生也一般,但味道真是不赖,4元一碗,在王府井那里算极便宜了。

6. 地安门十字路口的清真小吃店,那的豌豆黄(个人认为)北京最好吃。 牛街卫生学校(绿顶)一带,陈记各式年糕(米的,面的,盆糕)豆面糕(驴打滚)爱窝窝,豌豆黄,糖卷果。

.旁边的烧羊肉,烧牛肉,出去CAMP带着吃,买一斤送一个火烧(要看买肉的老爷子的心情了)。 7.台基厂梅园乳品店:奶酪 4.50元/碗,奶卷2.50/个,奶酪干35.00/斤(团结湖有分店) 8. 宣武门加油站,三巴汤火锅,28/人,锅底20.00(MAYBE),人多合适。

9. 稻香村的炒红果不赖。还有它的糯米酒加上鸡蛋做粥,很美容的;西直门地铁 西北口上来 右手 牛拉 一级棒 超级便宜 10.东四十条口有一家国营饭馆,那里的卤煮火烧很棒! 11.东单有一家叫“日昌”的茶餐厅,在协和医院对面的胡同里,那里经营的都是广东风味,和港产电视里的大排档差不多。

那里的煲仔饭很好吃,饭量小点儿的俩人都吃不了。 12.还有一家台湾的火锅店,叫“呷呷”。

在北京的新世界商场,西单明珠,庄胜崇光百货,甘家口大厦。

都有分店。不收锅底钱,关键是他们那儿调的酱味道很好。

每个店的人都巨多,去晚了就得排队 美术馆后街,有一家贵州饭馆,进门先上免费苦丁茶先。那里的米豆腐很香,吃米线5块钱管饱。

13.北京城经常找云南菜吃,得胜门旁边冰窖口的云南饭馆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其次是魏公村民族大学后面的“宝勤”傣族菜馆,在北京算不错了。 14.在宽街儿,离过客不远的地方有家傣家菜,就吃饭来说比较FB,但就味道和特色来说,很值。

15. 帽儿胡同口有家新疆馆子,里面的烤羊腿灰常不错;新街口买当老对角有个小面馆,凉面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万寿路地铁口向北走10分钟,路东有个圆明华饭馆,水煮黄蜡丁,香;前门胡同里的炒肝和爆肚冯,好吃好吃;视察海右岸的客家菜,不错;华堂对面小街里的烤串,小腰绝了;水锥子千叶大厦东边的湖南菜,解馋的很。 16.朝阳门华普地下,到家尝有个什么老**小滩(忘记全名了),那的合勒面一绝!8元,价还行。

17.人大西门附近有个229服装店正对面的餐馆里的宫爆鸡丁是荔枝味的,爱甜的MM们有福了。 18.东四环,红领巾桥北,9路车总站对面,“傻儿”火锅,燕京青岛免费随便喝,扎啤1。

5元。 19.地安门外的盾辉宾馆一层的餐馆,山楂粥,淡淡地酸甜,好喝!中国戏曲学院正门有家小馆的十锦炒饭,我这个极不爱吃炒饭的人都要叫绝。

20.前门鲜鱼口内天仙居炒肝,北京头一份~价格便宜,才1.9一碗,正宗老字号!快去吧,加上4两包子也不过6、7块钱。

6.赞扬中华美食的诗句有哪些

1、《丽人行》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2、《赠卫八处士》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3、《观打鱼歌》唐杜甫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渔人漾舟沈大网, 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 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鬐, 咫尺波涛永相失。

4、《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5、《寄胡饼与杨万州》唐白居易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7.关于美食的诗句

1.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释义: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

2.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代李白《客中行》

释义: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释义: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4.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明代丘浚《咏荔枝》

释义:世上的珍果没有比它更好的,它像雪一样的肌肤罩着一层红纱。

5.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释义: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6.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

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7.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8.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释义:君返乡后,黄鸡白酒庆祝秋社。

9.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释义: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10.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代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释义: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我是一只虱子,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我渺小的可以,小到不会让人发现,可以偷偷找寻这座城市的秘密。

背着特大号的NIKE背包,里面放一把雨伞、两个棒棒糖、一盒魄力(清香茉莉)、一条手巾、两包纸巾、几张护垫、一瓶FA走珠、一本3M的Post-it、一个记事本、两只笔(钢笔和原子笔)、一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手抄的《标准***语(初级上)》全部词汇、三张A4纸、一个钱包、一个poka零钱盒、一瓶农夫山泉、一张2005地图、一部手机、一个MP3、一张公交卡、一个学生证、不多的银子(包括外债)……看似凌乱的东西却是支持我行走的一切,当然还有那双烂了一半的converse陪我一起上路!也许这就是我喜欢的生活。

一个人出行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完全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要自己开心就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用制定特别的计划,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像我,是个喜欢“行走”的人,就很难找到一样愿意用双脚感受城市的同伴。累了就在街边找家咖啡店喝一杯香醇的mocka,休息了再出发。毕竟生活是累人的!

虱子虽然很小,但是它是踩不死的,要对付它只有用指甲掐,记住要听到“叭”的一声才证明,你成功了!

第一章

很多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不能轻易的评定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在我看来,文化是需要经营的,然而成都人对文化的经营已经出神入化!也许有人会说我没见过世面才说这样的大话!那么我肯定的再说一次!成都的文化无与伦比……

也许你出生在皇城根下,也许你生活在上海滩上,又或者你在特区拼命的赚钱活命,记住,一定要来成都!因为这里是风月无边的锦官城……

琴台路:说是路其实更应该说成是展示成都文化的大舞台,路两旁酒楼林立,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几十年历史的珠宝店,记得小的时候这里是“珠宝一条街”,近年来由于文君酒家、皇城老妈、狮子楼等高档食府的入主,琴台路已经慢慢向餐饮方面倾斜。重新改造的琴台古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食客)流连,特别是入夜以后,也许琴台的美正是在灯火栏栅时……

百花谭:巴金爷爷也许是四川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三部曲更是旷古难寻的传世佳作,在百花谭里你不难找到书中的影子,也许少爷和丫鬟的戏码并不适合现代社会,所以在谭里每天上演的是和着现代音乐扭动的阿姨们!看到她们不尽会想到30年后的自己也许也可以这样健康吧!爸爸说这里以前做过动物园,在我出生之前。

武候祠:在中国不知道诸葛亮是哪位的人应该很少,就算是生活在封闭的山区,也一定从老人的口中听到过世代相传的“孔明借东风”!也许在中国历史上他不能算是最聪明的一个,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是深入人心。我个人对他的崇敬也是由来已久,猜想诸葛先生的IQ大概是我的N(N>5)倍!

锦里: 石板路、木结构客栈、黄包车、高高的城门楼子……看清楚,这里不是丽江,也不是周庄,是成都市区!不错,这里模仿的痕迹很重,但又不失自己的特色,街上有展示四川特有商品的小店,店员手工的灵巧程度绝对叫人叹服,“蜀锦”、“蜀绣”这样的“绝世”物品一一展现。

文殊院:顾名思义就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院,但在今天,文殊院对成都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原本的使命,基本上每个成都人心中都会有个“文殊院情结”,来这里已经不是单纯为了求神拜佛。一杯清茶,片刻的宁静,也许只有在这里才能变得纯净、自然。

宽窄巷子:长满青苔的斑驳石板,早已分辨不清原色的残垣断壁,几把旧旧的藤椅,几盏飘香的花茶……记得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爷爷就是坐在这样的老街,一坐就是黄昏日落,也许在老人家心中这样就是生活!由于市政建设,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少,现在连宽窄巷子也要失去了!我会把他们看在眼里,刻在心里……

望江公园:小说里的花魁都是写舞文弄墨的高手,薛涛就应该是个中高手,先不论她与文人之间的渊源,只是以她命名的“薛涛干”就已经赢得了我十分的好感!望江公园除了有薛涛,还有满目的竹子,熊猫兄去到那里一定笑的最开心!

廊桥:对于府河上的廊桥,我已经用过太多的篇幅来赞美她了,多到自己都觉得有“托”的嫌疑!不管你信不信!入夜的她真的可以美的让人颤抖!让人迷醉!让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杜甫草堂:千万不要问我“杜甫是谁?”之类的问题,我会立刻拨打免费电话“120”找人把你接走!基本上我最喜欢的唐代男性诗人就是他老人家了!草堂作为他的家,当然也和他的人一样,朴素、自然!闹中取静,古径通幽……

昭觉寺:听名字就知道又是个庙子!大雄宝殿前面那棵不知道叫什么的树(以前有问过和尚,隐约记得是黄果树,不过真的不敢乱说!)实在是太…太霸道了!真的很想搬把竹椅,泡杯清茶就在树下坐一辈子那么久!不是说“大树低下好乘凉”嘛……

“七天玩转成都”真的只能当作一句空话来说!光是市区数的出来的就可以累死人,要是把大成都范围内的都算上,那么计划多半要改成“八十天环游成都”了!

第二章

和锋弟一起吃饭,着实为吃什么伤脑筋!火锅吧,太普通,经常都在吃!中餐吧,两个人叫几个菜合适呢?西餐?他多半吃不饱!想了半天,竟然同时想到干脆去吃好久好久都没有吃过的……小吃!

成都的小吃多到没有办法介绍的地步,通常只有外地人才会有把小吃偿遍的决心!所以点套餐的都是游客,自己人不会这么“奢侈”!

钟水饺:不要以为只有在上海、广州这样喜好甜食的地方才能吃到甜味的饺子!成都也有!还是传统老店“钟水饺”!肉馅细腻、微甜是最大的特色,不过调料也是及其讲究!我也实在说不清到底都放了些什么,只是看见对调料的小工熟练的挥动勺子,只是个眼花缭乱!(春阳水饺……)

龙抄手:熬的很好的高汤和皮薄肉嫩的抄手也许就是龙抄手绝妙的地方,使得嗜辣如命的成都人放弃一湾红油,有滋有味的叫上一碗原汤抄手,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叶抄手、真味抄手……)

韩包子: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一家人去吃韩包子!两个热气腾腾的鲜肉大包,一碗鸡丝海带汤,再来一份里面有莴笋丝丝和择耳根的凉拌耳叶,那个幸福呀……现在韩包子做的比较小了,味道当然赶不上小的时候,不过还是不错的!(小笼包子、巧思包子、玉包子……)

肥肠粉:第一次见到老外没有记错就是在青石桥吃肥肠粉的时候,那时候有两家连着开,生意好的吓人,根本没地方坐,都是端着碗在街对面吃,吃完把碗放在路边自然会有人来收,那个老外吃的满头冒汗还直点头(注:他吃的白味,不晓得热什么……)!老爸最喜欢的是白心肺加两个结子,我和老妈都是红肠子加结子!(百家、青石桥、双流……)

赖汤圆:小时候看电视最喜欢刘德一演的“凌汤圆”,因为胖被叫做汤圆还是满贴切的!至于赖汤圆……粘粘的糯米皮皮,香甜的黑仔麻心心,简直叫人有把舌头吞下去的冲动!

盘飧市兔头:“从嘴巴的地方撕开,把脸撇成两半,把脸上的肉吃了,头上的肉也不错,把头骨咬开,抠脑花出来,恰恰缝缝都不要放过,最后记得舔下手指头!”这基本上就是吃兔头的不完全攻略了!听起来有些血腥,不过要是装斯文还是不要吃比较好!在我们寝室,装斯文的后果就是被所有人唾弃!(双流老妈兔头、啤酒兔头、盘飧市兔头……)

二姐兔丁:汪叽的红油,浮满油面的仔麻,密制的豆瓣,十多种各式调料与兔丁的约会绝对是顶级的,是让人受宠若惊的!你能做的只有感叹“兔丁如此多椒……”现在连锁的模式在成都已经非常普及,在哪里都可以买到味道正宗的“二姐兔丁”!(红星兔丁、廖记棒棒鸡、佐记九味鸡……)

卤肉夹锅魁:5角钱的大头菜夹锅魁,1元的卤肉夹锅魁都成为过去了,现在的锅魁真的是花样百出,什么“鸡米芽菜”、“榨菜肉丝”、“豇豆牛肉”……味道还不错哈!不过“传统的才是最好的”,我还是喜欢没有太多花样的“大头菜”,就是麻了点……(满春熙路都是……)

叶儿耙:“叶儿耙……热得叶儿耙……”听到这样的叫卖声就会有忍不住的冲动,想想清香的竹叶(不晓得是什么叶子,大概和粽子得差不多)包着糯糯的酒米粑粑,里面还有各式的馅心,烫的左手换右手,只想快点把它放在肚皮里!(黄耙……)

三大炮:“咚,咚……咚”,不要怕!不是坏分子搞破坏,而是师傅在做三大炮!裹满豆粉和仔麻的圆坨坨,还有点点热气,不怕长胖的朋友可以多吃点!(珍珠丸子、糍粑……)

军屯锅魁:彭县的军屯锅魁一度是我消夜排行榜的冠军!最大特色就是整个锅魁都非常的酥,一口咬下去就要掉渣,而且入口即化!通常有牛肉馅和猪肉馅两种,热的时候吃最过瘾!(菜市场都有……)

丁丁糖:学校里有时会有生意人挑担子来卖这种看似小孩子吃的糖糖,总是会吸引一大堆女生去“围观”!结果总是肥了老板的荷包和自己的小蛮腰!小时候喜欢把买来的丁丁糖放在小碗里,等它化了用勺子挖着吃!满足呀……(陈记丁丁糖……)

宫廷桃酥:以前喜欢去文殊院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那里有卖非常好吃的宫廷桃酥!有好几家都打着“正宗”的牌子,不过我妈都只买其中一家的,仿佛他家“正宗”的可信度比较大!还有绿豆糕和各种酥皮点心,其他地方卖的都没法比!现在店店也不知道拆到哪里去了!(各处都有卖“原文殊院宫廷桃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敢尝试!)

现在是北京时间02:17,我为什么还不能上床觉觉呀……哎呀!!命苦呀!都怪成都,怎么那么多小吃,写的我手软,还边写边流“哈喇子”!形象呀……看来只有“厚此薄彼”了!什么蒸蒸糕、川北凉粉、蛋烘糕、担担面、三河泥……就自己用想的好了!我实在是不行了!

注:今天是锋弟请客,碗碟摆满了六人座的桌子,结果是眼大肚皮小,大半都浪费了!我也不忘在这里检讨一下!看来小孩子还是需要好好教育的!

忽忽去了。。。。

第三章

“吃在中国,味在……”至于味在哪里,各地有着不同的说法,广东人可能会说“味在广东”,上海人可能会说“味在上海”,不过就我个人听到最多的版本还是“味在四川”!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味觉上比较浓郁,辣椒是川菜的灵魂,不过却不是唯一的主题!真正的川菜是集“酸甜苦辣”为一体的,当然还有一样最为特别的,那就是“麻”!也许川菜酸不过贵州,甜不过上海,苦不过广东(24味),辣不过湖南,但是单单一个“麻”就可以打败一切了!爸爸的湖南朋友来成都,一道“麻婆豆腐”吃的他只有喝水的份!说是舌头找不到了!

通常不管再好的酒楼,只要点上两道菜就知道水平怎样了,一道就是以麻著称的“麻婆豆腐”,还有一道就是全四川没人不爱的“回锅肉”!

回锅肉:把煮到半熟的肉切成大片,和着青椒或是蒜苗一起炒,豆瓣和豆豉都绝对不能少,一些人还喜欢放少少一点甜面酱,就算是再不喜欢吃肥肉的MM也抵挡不住唇齿流香的诱惑!基本上所有的馆子都把这道菜当成看家菜,点击率实在是太高了!(盐煎肉、饼子回锅……)

麻婆豆腐:每次吃之前都告诉自己千万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每次都还是会被烫的吸溜吸溜的!实在是受不了麻辣口味的食品,光是用闻就已经哈喇子流成河了!哪里还有时间去想温度的问题哦……至于味道怎么样,吃过就知道了,我说太多只会害听的人二“麻”二“麻”的!想“全麻”只有亲自试试!(具可靠消息在***比较正宗的“麻婆豆腐”要卖到100元RMB以上!吼吼~~我最爱的“三旺”才5元!妈妈比较喜欢做素的麻婆豆腐,也很好吃……)

夫妻肺片:漂亮的红油、大把的芹菜、剁碎的花生颗颗、牛肉和头皮以及一些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肉(好像有毛肚)这样的组合真的是千年不变……实在是经典!至于“肺片”的故事真的是说太多了!无非是“肺片”应为“废片”……(凉拌耳叶、凉拌白肉、凉拌猪头肉……)

水煮肉片:没有吃过的人千万不要被它的名字蒙蔽了,以为是像“开水白菜”一样清淡的小菜!哈哈哈……辣不死你!这道菜算的上是下饭的极品了,里面的莴笋“颠颠”总是争夺的对象。更有人喜欢拿菜汤汤泡饭吃!那个美呀……不过自从胃炎以来我都不敢这么“狂放”了!!(水煮牛肉、毛血旺……)

锅巴肉片:吃这道菜与其说吃味道,还不如说成是吃“声音”!端上桌后淋油的那一声“滋……”真的让人心醉呀~~~不过现在新派川菜里把这道菜做的有点发甜,就很少吃了!不能吃辣,又想吃四川特色“泡椒”口味的人可以首选这个!(木须肉片……)

豆瓣鱼:传统川菜做鱼,不是用烧、煎、煮、蒸,而是用一个特别的动词…“du”(音同读),用郫县豆瓣du出来的鱼好吃的连猫猫都受不了!家里养猫的朋友要考虑一下主次问题了!(友情提示:小心鱼刺……)

咸烧白:来,跟我读“han sao bei”,没错,不是我打错字,用四川话就应该这样念!盐过的冬菜或是芽菜坝底底,上面是码在一起的五花肉片片!哎呀……说着口水都流了!上了糖色的肉皮枣红枣红的,每次家里做我都“趁乱”把皮皮掇来吃了,后果就是被骂成猪头!呵呵……(甜烧白、龙眼肉、夹沙肉……)

东坡肘子:“东坡”,苏东坡是也,“肘子”,猪腿是也。想必他们两者之间也有某种渊源的,不过我不是学究,不用研究啦!酥烂、肥而不腻,大概是最大的特色。就因为老爸总是说等他牙齿掉光就只有吃东坡肘子和花生米炖猪蹄过日子,搞得我家总是刻意回避这两道菜,心想:以后会经常吃,现在还是算了啦……晕!

粉蒸肉:蒸的黄澄澄的红苕,配上米粉包裹的半肥瘦猪肉,淋点红油,再洒把香菜,真的是香翻啦……基本上所有的馆子都有的吃,价格又便宜,味道又好,真的是佐酒下饭的佳肴呀……(粉蒸牛肉、粉蒸排骨……)

这里我只是说了几道大家都吃过的家常川菜,至于那些什么“鱼香茄子”、“肝腰合炒”、“开水白菜”、“蟹黄豆花”、“飘香鹅掌”、“金沙玉米”……之类的“小菜”,MM就不想“浪费”口水了(光用想又吃不到,多可惜口水呀!),反正谁吃谁知道,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呵呵……

第四章

“又是火锅唆……哥哥!!你有点新意嘛……”

“不吃火锅?那你娃想吃啥子嘛……”

“……算喽,算喽,火锅就火锅嘛!其他的也不晓得吃啥子!”

“就是嘛!MM要听话……”

……

这样的对白经常都可以听到。在成都“火锅”是太普通不过的食物了,普通到我都不知道该去吃哪家,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只有每家换着吃!吃的累呀……

孔亮鳝鱼火锅:看名字就知道他家的鳝鱼一定很好吃,在成都也开了很多家分店,我经常去新鸿路那家,觉得花椒很霸道,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鳝鱼、牛肉这类东西很容易藏住花椒,我最厉害的一次一顿下来吃到12个整花椒,已经被“麻翻”了!不过麻的时候最好不要喝冰水,那样只会加剧,最好的办法是不管它,继续吃!

秦妈火锅:最早都是赶车到龙舟路那边去吃,太远了……建设路开了店店就真的是福利呀!“秦妈”是我吃过的现有成都火锅中分量最足的!那个土豆片片都快有“满江红”的两倍了,看的我眼睛都大了!价钱不贵,味道也还不错,总之,性价比很高!我应该会经常光顾,如果分量不会减少的话!

德庄火锅:“德庄有三宝:汤、酒和毛肚!”,这是我们寝室一副斗地主专用牌上写的,真是搞不懂从哪里弄来的扑克!吃过“德庄”的人都会对他家的毛肚念念不忘!不过我到不是很喜欢他家白锅的味道,总觉得怪怪的!大概是有药膳的原因吧!所以喝汤的时候就尽量避免哈……

满江红毛肚火锅:负责任的说,这家是我吃过的味道最好的一家,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搞不好是他正好对我的味而已!不过他家生意好的程度把旁边的店店都带动起来了!下午5:30以后去的就只有在外面排号了!一些等不及的干脆就吃旁边那家算了!不过也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分量实在是太少了,而且一次少过一次,再这样下去……

三只耳冷锅鱼:传说冷锅鱼的先河就是这家主人创建的,一口硕大的铜锅(反正不是fe锅),装着已经熟了的片片鱼,油面上飘着满满的青花椒……这样的感觉绝对可以让人食欲大增!吃完鱼还可以点火下菜吃!不过不能是麻的人还是少吃点比较好,实在是麻的过瘾呀……

川王府火锅超市:不得不把他拿出来说说(虽然我很不想提起,伤心呀……),对于能吃能喝的人,这家根本就是天堂,但对于我这种“吼”的凶的人来说真的连一半都吃不回来呀!我们四个每次都下好大的决心去吃,还发誓一定要吃够本,结果才把锅叫上就都“饱”了!

要是安心介绍成都的各式火锅肯定可以把人累死,而且先把嘴巴累死(我不讲“听说”的东西,自己试过才知好坏!),介于我还是无产阶级大家庭中的一员,吃火锅通常都是选择“2368”的(索性现在的火锅大概都是这样!)所以那些什么“皇城老妈”(成都最顶级的文化火锅,二环路神仙树附近皇城店,电话:85139999。琴台店,电话:86148510),“狮子楼火锅”、“热盆景”……之类的高档“馆子”我都只有再外面看的份!味道怎么样也都只是传说!

要是到成都来,就去皇城老妈吃吃看吧!也许吃“文化”,吃“环境”,吃“档次”的机会并不多!也算是搞活成都的经济了……

附:郫县有家“二姐火锅”,价格便宜,味道很好,全体郫县人都喜欢,有幸和朋友去吃过一次就爱上了,实在是路途过于遥远!在这里只有忍了……

第五章

成都人真的很喜欢用竹签把食物穿起来吃,小吃里面的“牙签牛肉”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使“吃”变得更加简单!当然,真正用到竹签的现在我才一一介绍……

大概外地人都觉得“串串”和火锅是一回事吧!NO!“串串”虽然看起来吃起来都和火锅很像,不过串串就是串串!你要是在成都街头听见人说去吃火锅,那就一定不是指“串串”,“串串”像是成都人的么儿(最小的儿子),最疼就是它!今天我只想说两家:

悠悠情玉林串串香:一家“串串”能做成他这样的规模真的是可贵了!基本上成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留心都能看见大大的红色招牌,24小时营业也使得一些“夜猫子”有了去处。据说,在四川的其他地方都开的有连锁店!

味原串串香:专门把他拿出来说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名气(基本上应该没有名气),实在是味道上太84了!他家的鸡皮皮味道好的不得了,白锅的汤也很香,每次寝室一起去吃都要拿好多的鸡皮烫红锅,白菜烫白锅!真的是……哎!用说的真的不过瘾呀!店店就在双林路,有机会一定再去吃……

当然成都的“串串”肯定不止这么两家,什么“袁记”、“王梅”、“天天”……都是很好的店店!至于吃串串什么最好吃,偷偷告诉你:牛肉!不要问我为什么,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这个是我刚刚写的希望能符合你的要求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