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上海女性油画家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17:06:00浏览:11分类:旅游攻略

上海女性油画家

中国著名女油画家

阎萍(1956-)出生于山东济南。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1993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年展”获银,“93中国油画展双年展”获优秀奖。1994年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学会展”、中国当代美术评论家提名为“全国22名90年代最具代笔性画家作品展”。1995年参加“中国优秀女画家邀请展”(北京),及“中国现代油画展”(美国),并获第三届 油画年展银奖。1996年参加“上海双年展油画年展银奖。1996年参加“上海双年展邀请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展”(北京)。1997年参加“香港回归艺术大展邀请展”(上海)、“当代中国油画展展”(香港大学博物馆)。1998年参加“九人画展”(北京)。1999年参加“国际美术邀请展”(青岛)及“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2000年参加“20世纪中国油画展展”(北京)。2001年举办“亚洲巡回个展”(北京、香港、新加坡)。百幅以上作品,广泛被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比利时、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美术馆、海外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叶南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1989年公派赴俄罗斯列宾美院留学

1996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列宾美院,获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王俊英,女,1970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9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连续三届法国文化艺术国家级大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跨世纪百名中国优秀美术家之一,辽宁省美协及多家文化艺术协会会员及理事,出版有多部美术专集,简历入编《世界名人集》,国内外多家报刊、美术专刊、电台、电视台曾专题介绍。

徐晓燕:(1960-)河北省承德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现居北京。曾参加“中国油画展双年展”,1993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展年展”,1995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华女画家邀请展”,1995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展学会展”,1995年中国油画展年展“ 金奖”; 1996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双年展”1996年,上海美术馆;“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1997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世纪女性艺术”邀请展,1998年北京,中国美术馆;“China 46中国当代艺术展”,1998年世纪女性艺术展“收藏家奖”。1999年墨尔本,艺术无国界美术馆;“世纪之门艺术展”2000年成都现代美术馆;“女画家的世界本色”2000年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20世纪中国油画展展”2000年北京,中国美术馆,曾获奖:1993年中国油画展双年展“学院奖 ”;2001年作品《怒放》绿色系列参加成都“架上非架上成都双年展”。作品收藏于上海美术馆、山艺术文教基金会美术馆、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及海内外私人收藏家。

韦蓉:1963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任教。她于1988年在法国使馆文化处举办首次个展。其作品参加“女画家的世界八人画展”、“第七届全国美展”、“新生代画展”、“纽约·东西方的相遇艺术展”。

申玲:1965年生,辽宁人。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任教。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个展。1992年与台湾雕塑家朱铭在巴黎举办联展。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在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中获优秀奖。1994年参加北京首届批评家提名展。1996年至1997年参加中国首届当代艺术大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海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喻红:1966年出生。

1988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

1988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

199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读硕士研究生班。

1986年 油画《自画像》参加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油画展”。

1988年 油画《寂静》等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油画人体艺术大展”。

1989年 油画《自画像》参加摩纳哥蒙特卡罗“蒙特卡罗国际艺术展”;《蝴蝶梦》参加在南京“第七届全国美展”;《美发厅》等参加澳门“中国女艺术家精英展”;《金色的肖像》等参加在日本巡回展出的“中国女艺术家作品展”。

1990年 油画《米色的肖橡》等作品参加北京“女画家的世界展”;《怀旧的肖像》等20余幅作品参加首次北京“喻红油画展”。

1991年 油画《初学者》等参加北京“新生代艺术展”;《烈日当空》参加北京举行的“中国油画年展”;《情人们》等参加北京“20世纪·中国”展。

1993 年 油画《初学者》等参加在德国、荷兰、英国、丹麦巡回展出的“中国前卫艺术展”;《中国公主》等参加在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双年展”;《米色的肖像》参加美国纽约苏荷区Z画廊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有玫瑰花的肖像》等参加美国纽约苏荷区举行的“红星照耀中国”艺术展。

1994年 油画《艳阳天》等参加美国纽约东村“喻红、刘小东近作展”;《梦游》等参加纽约西村“转换”展;《金色的惊喜》参加北京“中国·韩国女艺术家作品展”;《怀旧的肖像》参加美国康州博物馆“东西相遇”展;《走钢丝》参加北京“’94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并获优秀奖;《圣婴》等参加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教师作品展”;《林中孕妇》等参加北京国际艺苑“女画家的世界”第二届展;《艳阳天》参加北京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黄花肖像》参加北京“中国画肖像百年展”;《初夏》等参加芝加哥Art-Misia画廊“中国当代女艺术家联展”。

夏俊娜:1971年出生于内蒙古,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创作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奖和日本冈松家族奖学金。分配到北京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出版画册《生命的丰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X的肖像——陈丹燕VS夏俊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接受《世界时装之苑》杂志采访。接受《中国妇女海外版》杂志采访。

林菁菁:1970年生于福建

199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 现寓居北京,职业画家 中国油画家静物作品展(新加坡)

1993年博雅油画大赛(深圳)

1994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家美术作品(秘鲁)

1995年首届中国风景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6年油画作品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三个人的风景展(北京) 现实:今天与明天——96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中国当代油画展(上海刘海栗美术馆) 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都市人格”组合展(北京)

1998年“世纪·女性”艺术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亚太地区当代艺术邀请展(福建省画院) 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两性平台”艺术展(天津)

1999年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百人小幅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孟新宇的当代中国油画家

1965年 宣传画《农村天地广阔》年画《中华儿女多奇志》水粉画《海上猎手》 第四届全国美展

1979年 组画《奇光异彩》,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1983年 油画《国画家李苦禅》,北京美术家协会,光明日报美术奖作品展,二等奖,

北京美术家协会收藏;  1984年 油画《毕业答辩》,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1990年 组画《孔庙》,“爱我中华·美哉中华”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特别荣誉奖  1992年 油画《海之女》等15件作品,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德国,美茵茨),其中,《女人体·思》

被德国莱法州美术家协会主席冯·鲍里斯收藏;《女人体·暮》被德国莱法州美术家协会前任主

席恩菲扎克收藏;

1993年 油画《渔人与海》中国油画双年展,优秀奖,初稿,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4年 油画《红礁》(沧桑之一),中国画·油画精品展,优秀奖,上海美术馆收藏;  1996年 油画《开创共和国——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作品展,银奖,孙中山纪念馆收藏;  1999年 油画《明代画家游文辉为利马窦画像》,中国艺术大展,金奖,澳门博物馆收藏;  2000年 油画《毕业答辩》、《沧桑》,20世纪中国油画展;

杨松林“钟鼎幽韵”书法艺术展(德国·柏林松山画坛)

2001年 杨松林油画风景展,其中《捕鱼》、《日出》、《月出》、《嬉水》,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2年 油画《静穆的海》、《沧海之旅》,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位名家展;

油画《激越的海》《初雪》等 “东方神韵”中国绘画欧洲巡回展

2003年 油画《欢乐的海》、《海之韵》,“今日中国美术”大展;

2003年 油画《框架》,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选作品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4年 油画《渔人与海》(新稿)、《框架》,第二届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展;  2005年 油画《新港》,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国油画博物馆(筹)收藏;  2006年 油画《新港》、《欢乐的海》,第三届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展。

书法《毛泽东词十六字令》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书画艺术展 艺术成就奖 中国收藏交易网藏

2007 年油画《春潮》 CCTV中国优秀油画展 中央电视台收藏

油画《尼罗河》《田园》 芬兰“自然·心灵”绘画联展

杨松林油画展 韩国 韩南大学邀请展

2008年 油画《太平洋世纪》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展 广东美术馆

油画《海之恋》系列 中国当代油画展 瑞典 卡庭拉托美术馆

2009年 《沧海之旅》等12件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研修班作品展.《尼罗河》中国美术馆收藏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0年 《割海带的季节》“油画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收藏

孟新宇

2003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2004 河南省第十届美展金奖(郑州美术馆)

2005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2006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中华世纪坛)

2006“江山无尽”南北油画邀请展(中国美术馆)

2006“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风景展(上海美术馆)

2006发现未名人联展(798依顿画廊)

2007 首届中国青年百人油画展(上海美术馆)

2007“融合与创造”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首都博物馆)

2008 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2009 河南第十一届美展金奖(郑州美术馆)

2009中国美术世界行——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 (法国巴黎中国艺术中心)

2009中国第七届东方美术家交流展(河南安阳)

2010 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0上海世博会美展(特邀) 上海会展中心

2011 “挖掘与发现”第二届全国油画新人展(中国油画院) 2005 油画《快乐老家》 《又见炊烟》被北京双年展组委会收藏

2008 油画《黑马》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9 《晨钟》 《登封记游》被郑州美术馆收藏 2006 “野腔无调”:孟新宇油画个展

2007 “乡野梦境”孟新宇油画作品展 北京798

2011 “一路风景”孟新宇油画作品展 郑州艺盛空间

2011 “夏日清幽石窟寺”孟新宇作品展 郑州艺盛空间 孟新宇对油画的本土化思考已经至为鲜明,曾经一度徘徊在大师的阴影下的他,在中原厚土上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记忆终于将他从迷惘中引领出来,在油画创作中有了自己明确的文化选择。我们现在看他的作品,不难从中发现,在他激越奔放的笔触和凝重浓艳的色彩中,充盈着传统文化的濡染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奔流着中原文化特有的血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果说色彩的厚重浓丽是孟新宇油画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么,类似于“写”的用笔可以说是他的油画的第二个特点。他的画皴点涂抹,笔路清新,收放自如,始终洋溢着饱满的生命激情。在风格上是表现主义,但却是中国式的表现主义。 《在本土文化中拓展》 ——贾方舟

孟新宇在中国当代的文化变革大潮中找到了自己艺术的方式,由于他的方式与当代精神文化在内在性是一致的,这样就使得其艺术与变革保持同步性。指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当代中国,我们看到了太多为大词人辛弃疾讥讽了的——“为赋新辞强说忧”似的艺术表达了。

孟新宇的油画风景作品不但在美学思想和文化观念上是当代性的,同时他的油画表达语言也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他挣脱了中国油画表达的传统模式,但又没有落入近些年流行的国外表现主义的套路,而是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意味的艺术路子,这是十分难得的。 《质胜文则野》——邓平祥

孟新宇在他的油画中运用了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样式,运用了民间美术中强烈的色彩对比,运用了敦厚古朴的造型手法,而相反则远离了西方焦点透视的构图方式,远离了印象派条件色写生的技法,远离了写实主义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观念,试图营造一种东方意境,运用东方技艺,创作出东方人喜闻乐见的油画来。 《漫游豫东孟新宇》 ——曹新林

他的画整体的形式感特别强,这些元素让我感觉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冲击力,同时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激情,这完全是我最初对他的画的印象,另外我还能闻见一股味道,一种来自乡间的味道,一种烧麦秸垛的味道。 《“乡野梦境”孟新宇个展座谈会发言》 ——高 岭

第一,我认为孟新宇是“质”大于“文”,但是“文”呢,也没有完全放弃,因而使他产生一种很奇妙的审美境界,这个也是他的作品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地方。所以说他的特点从审美、美学角度是很突出的。第二,我认为孟新宇在解决一个课题,就是一个“中西融合”的问题。从他目前的状态来看,我觉得解决的还是比较突出的。虽然他是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当中来,从自己的悟性当中来,但是他又追求一种中国文人笔墨的这种情趣。用油画画出这种笔触,呈现给我们一种很陌生的面孔,感觉它是从我们这个传统的根基上生发出来的,但是又给我们一种很新鲜的感觉。 《乡野梦境”孟新宇个展座谈会发言》 ——郭晓川 2010年5月7日,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美术作品展在此开幕,展出的199件作品,都是从近些年来全国大型展览优秀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现状和当代中国美术的创作水平,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才华、视野和理想。在各种艺术门类,参展油画作品28件,我省青年油画家孟新宇的作品位列其中。而且,他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位参展油画家,也是本次展览最年轻的油画家。孟新宇此次被邀,引起了画界的极大关注。

《黑马》故事与创作经历

《黑马》不是为了参展而画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这幅被命名为《黑马》的油画作品为孟新宇又一次赢得了荣誉。

《黑马》表现的是中原农村的田园风光,画面宏大。险峻的群山,山坳间坐落的几处石屋,错落有致的绿色植物和庄稼,两个劳作或闲散的“黑人儿”,一匹低头吃草的黑马,这一切都融入背后蓝色的天际中。

孟新宇才30多岁,就在画界声名鹊起。在外人看来,孟新宇的出名有点石破天惊之意,可他本人的言语,却显得那么恬静平淡,仿佛这一切纯属偶然,漫不经心,但所谓的偶然都存在于必然之中,多年的艺术追求使他迈向艺术之巅。

“画这幅画的时候真的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那时的状态就像是打架打红了眼一样。当时画得很下工夫,很吃力,画过之后并没有感觉出它的好,也可能是因为太频繁地修改,感觉已经‘疲’了,而且那张画画画改改用了两年时间,之后就压了一年多,没有再管过它。”

后来孟新宇在北京办画展需要出书,拍反转片的时候才翻出来这张压在最里面的《黑马》,当时看到这幅画后感觉还真是不错,感觉自己想要的东西出来了,而且印出书后效果也很好,似乎有一种神秘力量在画中体现了出来,最终打动了他。

“其实,画这张画也不是为了参展而画,我的很多画都是一种偶然。”

一笔下去就是20多块钱

孟新宇在电话里笑谈,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在外面写生,比农民还农民呢,晒得非常黑。而这大半时间的大部分是在太行山。

“大自然是伟大的老师。那里有学不完的东西,比一个学者一个大师都要好。”他在山里一待就是两三个月。他说这样挺好,生活不被打扰。一到山里,啥都不用想了,光画画就行了。画画是最好的思想活动,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就会升华一些东西。”

在他的太行画作中,气势雄浑的褐红色崖壁很是夺目,那种坚硬细密的肌理呈现了太行山体的特质。

孟新宇说:“用油画的形式画太行山很难画,太行山更适合用中国画来表现。大行山就像大块大块的巨墙,我画的时候用的是20厘米宽的刷子,这样描绘山的肌理很逼真。为什么用这么宽的刷子,这都是逼出来的。用小笔一画就碎,后来直接到油漆店买最大的刷子。一笔下去,好家伙,光颜料就费了不少,成本得20来块钱,能买一大块牛肉。我画画时旁边围了一些美术学校的学生,他们心疼地说,这太费颜料了。”

虽然颜料钱付出得多,但孟新宇发现这把刷子用对了,用得恰到好处。这把刷子画出了太行山巍巍雄姿,画出了太行山的精神与激情,它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观众。

在他创作《黑马》时,有这样一个经历。“2004年我到太行山写生的时候,在写生基地里,遇到一位在太行山土生土长的老人画的一幅画,虽然他没学过画,只是捡来别人遗弃的画笔、画架、画纸来画,但我从他的画里看到了一种没有被工业文明污染过的原生态文化,而且出手大气,令我非常着迷。之后我创作了《黑马》,其中房子的造型就借鉴了那位老人画中的那些房子的形态,加上山势、菜地这些我在写生的时候找到的内容,就有了《黑马》。”

植根民间 汲取营养

孟新宇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毕业后一直在老家画,他喜欢质朴、自然的东西,看到麦田、村庄、炊烟就会产生莫名的感动。

约10年前,他去逛了一次庙会,见到了民间的木版年画,小孩儿的虎头鞋、兔爷帽和泥泥狗什么的,这些古代传下来的东西非常质朴,带着秦汉唐宋遗风,基本没有走样儿,看上去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孟新宇从中受到启发,觉得 这些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民间艺术在孟新宇的绘画中集中体现得很明显:一个是浓烈的红绿色彩,一个是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水墨”为上。相对民间艺术来说,这些大红大绿是被排除在传统的主流艺术之外的。

但是在当代画坛,这样一种艺术也渐渐受到了艺术界的肯定,它的表现形式,它独特的美艳征服了画界,使得民间艺术这个文脉在当代艺术格局获得了它生存的权利。

吸纳多元艺术独辟蹊径

看了孟新宇油画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认同。

他的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浓艳的色彩渲染着旺盛的生命力,给人感奋与勃发的艺术享受。其色彩吸收了民间艺术,其构图吸收了传统画的特点,将多种表现手法糅合在油画里。孟新宇说,我是把中国本土文化、传统山水画都掺一块了。西洋画再画下去没啥意思,再画也超越不了,已经滴水不漏。就像西方人画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标杆已经立在那里,不可能超越。

在形式上,他的画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结构,卷轴画的外在形式。在西方油画中,很少有中国传统绘画这样细长的横批和卷轴的窄长尺幅。此外,他还借用了传统四条屏的形式,这些都使他的画从内蕴到外观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

正是他对传统的借鉴,对油画的创新,才使得他在探索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像农民侍弄庄稼一样画画

近日,他正式收到中国美术馆的收藏证书和创作奖金,并且获得税后8万元的创作奖金。

成绩的一连串取得,更加饱满了他画画的信心。但他本来的心性并没改变,他想要的生活也没改变。他还是那个质朴的豫东男人,外界的浮华与他没有太大关系,画坛地位与奖金的获得反而使得他更加淡定,更加坚定今后要走的道路。

他说:“我觉得画画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每天犁犁、翻翻,侍弄好自己的庄稼,心里就安稳。不画心里就空落落的。我们老家虞城是一个大县,近百万人就我一个画油画的。在虞城一画就是六七年,我是在一种很安静、很孤独的状态下慢慢地摸索行进的。画画那么多年感觉最深的就是,画画是一个掏心窝子的事,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就很痛快。”

电话采访时,孟新宇正站在北京的地铁口等人,他倾诉道:“这儿的人太多,还是山里静。外界是一个大的名利场,人心很浮躁。”处在喧嚣人流中的孟新宇显然有点不适应,他开始想念家乡,想念他经常去的太行山了。

他还年轻,年轻是他的财富。他很超然,超然会使他走得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有大成的那一天。 在本土文化中拓展 ----贾方舟

去年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无尽江山:南北油画家邀请展”上,来自河南的青年画家孟新宇的作品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的作品不仅带着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而且带着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河南地处中原,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血脉,从这里走出来的画家如段正渠、段建伟至今保留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孟新宇虽然只是初出茅庐,但他对油画的本土化思考已经至为鲜明。他虽然在学院的正规训练中也曾经努力掌握严格的写实技巧,曾经迷恋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直到现代的诸多大师,一度徘徊在这些大师的阴影之下,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路。但在这块中原厚土上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记忆终于将他从迷惘中引领出来,在油画创作中有了自己明确的文化选择。可以说,这种艺术上的“开悟”对孟新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没有这样的“开悟”就不会出现艺术上的跨越。当他还不能将画画这件事与他自己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记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就难以从大师的阴影中走出来,更难以建立自己的艺术信念。他的作品已经完全放弃了他曾经为之倾心的灰色调的学院趣味,在作品中自觉而又大胆的融入民间艺术的浓丽色彩。在形式上,他的画有意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图示结构,以及卷轴画的外在形式。在西方油画中,很少有中国传统绘画这样细长的横批和卷轴的尺幅,这和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的观念密切相关。此外,他还借用了传统四条屏的形式如(如《乡间》),从而使他的画从内蕴到外观都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和个性特质。中国五千年极其丰富的文化传统,构成画家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但如何从传统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其中除了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入而整体的了解,还需要通过一个有效的途径。孟新宇的作品不只在外在形式上对传统有所借鉴,更重要的还是他对传统精神有自己的理解,他的艺术在整体气息上与传统文化有一种血脉关系。尽管从长远看,他还只是刚刚上路,在艺术上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但幸运的是,他已经将自己导入一条从传统艺术中借鉴、吸收、融会的有效途径,他的未来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期望的。来自河南虞城的青年油画家孟新宇,他的画已参加过一些重要的全国性大展。他那些带着强烈的表现主义特征的作品,以其凝重浓艳的色彩,充满激情的笔触,传达出中原厚土特有的文化血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在作品中自觉融入民间艺术的色彩、传统文人画的图式结构以及卷轴的外形式,从内蕴到外观都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和个性特质,在艺术上具有很大潜力。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