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古代母亲教育孩子方法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21 01:30:35浏览:13分类:母婴育儿

在中国历史上,诞生过无数杰出的巨人,他们或者创造历史,或者因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名垂青史。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母亲教育孩子方式: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说:“这不是我用来安顿孩子的地方!”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说:“这也不是我用来安顿孩子的地方!”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可以用来安顿孩子呀!”

古代母亲教育孩子方式:陶母退鱼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这位坚强的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更希望儿子出人头地。初做渔梁吏,用陶罐盛点鱼孝敬母亲并不为过。

然而,她的母亲却认为“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为什么陶母会增加忧愁呢?原因在于儿子“以官物遗我”。陶侃的母亲意识到一个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初次“以官物遗我”的乃鱼也,再次可能是金或银,直至将为官廉洁奉公抛于脑后而成为落下千古骂名的贪官。这有悖于她的初衷,也有悖于她的希望,更有悖于自己的良心了。

古代母亲教育孩子方式:荻画学书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是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其父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著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覆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古代母亲教育孩子方式: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岳母刺位元组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著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古代爸爸们身上的压力,其实比现代爸爸更大,《三字经》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怎么当个好爸爸,如何教育好子女,是古代爸爸们都要考虑的问题。

古代母亲教育孩子方法

 如果是个皇帝爸爸,会怎么做?

 皇帝爸爸其实最不好当,身上的压力大于常人,除了管理天下,还得担负起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大任。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爸爸实在太多,但真正算成功的并不多。

 第一位皇帝爸爸——秦始皇嬴政,就政治而言,是绝对成功的,灭六国、统天下,可谓“铁腕皇帝”。但如果论做父亲,拥有23个儿子的嬴政绝不称职。少子胡亥接班后,仅当了7年二世皇帝,秦朝便轰然倒掉了,这与嬴政皇爸未当好,没选对接班人,有直接关系。

 或许吸取了秦朝的教训,代秦而立的刘姓汉朝皇帝就颇注意这一点。开国皇帝刘邦有8个儿子,在培养太子刘盈上,刘邦首先要求他“好好学习”。为了学有进步,刘邦要求刘盈每次所呈的奏议都应自己动笔,此即《手敕太子文》中所谓:“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

 在皇帝爸爸中,最值得称道的也可以说最称职的,当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共有14个14儿子,为教育好太子和其他诸皇子,培养出大唐合格的接班人,他专门写了《帝范》、《戒皇属》等训语,又命收集古今帝王子弟成败事,编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发给皇子们阅读。李世民的治国名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他教育训诫太子诸王时说的话。

 唐宋以后,皇帝爸爸对皇子的要求更严,且都有一番“育龙种”的心得。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开国皇爸,教育皇子用心良苦,曾亲自撰写歌词,令人谱曲,教唱子孙,寓教于乐。所以史家对朱元璋这位皇帝爸爸评价很高,《明史·后妃传》称:“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至于清朝的皇帝爸爸,最好的应是康熙皇帝玄烨,他有《庭训格言》、《庭训》、《圣谕十六条》等多篇教子心得。“谕教宜早,弗敢辞劳”,就是康熙最值得肯定的家教观点之一。

 “我爸是李刚”,虽是一官员之子的随口之言,却成了现代“官二代”的标签,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官爸爸”在家庭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古代,有一个官爸爸同样是无上的荣耀和福气,但在某种程度上,当官二代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更多的官爸爸,是不允许子女在外拉虎皮做大旗、招摇骗撞的,随便不得。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中有名的官爸爸,身居蜀国相位,却从不敢放松对子侄的教育。诸葛亮早年无子,过继兄长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适子,后来才有了亲生儿子诸葛瞻。在子侄教育上,诸葛亮强调德、才、学、志,他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代书房中常见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格言,即出自于此。

 陆逊是吴国有名的官爸爸,一代名相。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代替顾雍当上吴国丞相后,拒绝为本家子弟走后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陆逊认为,如果孩子们真有才华,不愁不被任用,此即“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一说。

 魏晋名臣羊祜,本身就是“官二代”,为人父后,他继承了曾任上党太守、父亲羊衜所立的家风。羊祜有女无子,以兄长之子为嗣。羊祜作为一名官爸爸的全部经验之谈,见于《训子书》,他要求子侄不在背后议论他人的的训语,至今为人们谨记:“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类似这样教子有方的官爸爸,历代不绝。以两宋来说,知名的好官爸便不少,如南宋时曾任礼部侍郎、兵部尚书的倪思,性格刚烈、敢于直谏,注重用“身教”影响子女,并告诫居家生活要“谨身节用,量入为出”,还写下了《经锄堂杂志》的家训式著作。

 历史上最厉害的官爸爸,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算一个。包拯告诫子女要遵纪守法,不然“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并特别说明,“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出于严肃,包拯还专门让人将这训诫刻石立铭,以警示后人。如果包拯子女当年敢说“我爸是包拯”,肯定会被赶出家门。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