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孩子不用奶瓶不喝奶”?如何科学戒除,1岁娃的家长必须懂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21 04:03:17浏览:11分类:母婴育儿

无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奶瓶基本都是必用品。

但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奶瓶也到了需要戒除的时候,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以至于很多家长怀疑,到底什么时间戒掉奶瓶比较合适。

不过现实生活中做到的宝妈是极少数 ,大部分妈妈都是一边焦虑,一边接着给孩子用,原因是孩子不用奶瓶就不喝奶,只能拖延。

甚至于孩子3岁了还在用奶瓶喝奶的现象,也不乏少见。

那这到底要紧吗?之所以权威机构和专家都建议1岁半前戒掉奶瓶,当然是有原因的,这也是为宝宝的发育着想。

1、影响咀嚼和吞咽能力

孩子的吸吮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从妈妈的乳房开始,到后来的口欲期吸手指和身边各种各样的东西。等长牙阶段,又添加了辅食,为了让孩子充分吸收和消化,就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了。

毕竟孩子对营养的需求更加丰富 ,想尝试多种食材,就要拥有充分的咀嚼能力。

1岁后,如果妈妈的奶水充盈,还是建议母乳喂养结合辅食喂养。但有些妈妈奶水不足,只能借助奶瓶,如果孩子依赖太大,就会影响辅食的消化效率。

2、造成龋齿

有的孩子由于能熟练运用奶瓶,吃奶时会像 游戏 一样叼着奶嘴,进而 导致残留在嘴巴里的奶侵蚀牙齿 ,造成龋齿。

3、身体发胖却没营养

还有的家长觉得只要给奶瓶,孩子就会乖乖喝奶,怕麻烦就一直这么做。

但无形之中,这就增加了孩子白天奶的摄入量,1岁半时孩子进入身体的迅速成长期,奶中的营养不足以支撑需要, 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还是得吃肉才行。

因此,如何科学戒除奶瓶,是1岁娃的家长必须懂的事情。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是1岁后可以接受带把儿的杯子,而不是奶瓶,当然啦,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家长每一个阶段,都要针对性地做些准备,让孩子能慢慢适应。

准备期:6-12个月

孩子7、8个月左右,家长就可以 准备鸭嘴杯、吸管杯或者儿童专用的水杯 了,让孩子慢慢接受。

刚开始喝,可以将其一点点贴近宝宝的小嘴巴,等他自主张开嘴巴 探索 时,就可以尝试自己喝奶或喝水了。

如果孩子接受得慢,可以先在杯子中加入少量奶,慢慢过渡,会喝后再增加奶量。

如果是纯母乳喂养,可以在9-12个月时 直接用杯子喝水,跳过奶瓶阶段。

过渡期:12-18个月

“孩子不用奶瓶不喝奶”?如何科学戒除,1岁娃的家长必须懂

这个阶段要学会慢慢减少每天使用奶瓶的次数,先用水杯代替一餐开始,如果孩子哭闹,就配合奶瓶逗引。在水杯里装上一些被稀释的奶,然后 减掉白天中的一顿奶。

等到孩子会自己选择杯子,就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比如简单的鸭嘴杯、小手好拿的杯子,不要太复杂即可。

这时就要考虑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了,此外还要考虑孩子本身的性格,以及自己的 育儿 风格。

想让孩子戒掉奶瓶,并不是让孩子自然离乳,2岁半之前奶还是很重要的营养来源。奶粉都是分段的,不喝也不科学,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一点。

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小工具,比如 先用儿童勺子过渡 ,然后准备软一些、好抓握的杯子给孩子,慢慢也就不要奶瓶了。

如果宝妈辅食做得很好吃,颜色搭配鲜明,有蛋白质,蔬菜,膳食纤维……孩子对辅食感兴趣了,自然也就对奶瓶不那么在意了。

PS:戒奶瓶时 不要为了让孩子用杯子喝水就放果汁 ,一旦孩子养成嗜甜的口味,会不再愿意喝水。

如果实在想吸引孩子用杯子喝水,可以煮一些梨水、冰糖水, 但次数不要过多。 每次吃辅食时在杯子里放好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还有的家长表示,孩子总是抱着奶瓶入睡,这种情况怎么办?要提前进行睡前仪式,引导孩子躺好、读故事、哄睡,让他抱着小水杯入睡,也是种心理上的安慰。

戒掉奶瓶这件事,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只要仔细观察、科学引导,就能让孩子自然成长。

1、孩子不喜欢喝牛奶家长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可以将牛奶和水果做成饮料给孩子喝,水果的气味会盖住牛奶的气味,孩子一般都很喜欢水果的酸甜味道,这样牛奶当中的营养孩子也可以吸收掉。

2、其实家长还可以用牛奶给孩子做食物,比如牛奶面包、馒头、蛋糕等,在吃饭的时候可以吸收牛奶当中的营养成分。不同的牛奶味道也不一样,如果孩子不喜欢可以更换其他的牌子尝试一下。给孩子补充营养的方式也有很多,具体还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分析,采取对应措施。

3、牛奶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是钙的来源,如果孩子缺钙喝牛奶很有帮助。孩子的发育离不开钙元素,建议家长让孩子养成每天喝牛奶的习惯,喝牛奶对睡眠也有帮助,可以提升孩子的睡眠质量,孩子休息好了精神状态才会更好,身体才会更健康。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