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为什么很多孩子讨厌写作文?如何培养孩子写作文的能力?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21 15:44:43浏览:14分类:母婴育儿

三年级了,又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磨炼,孩子的数学成绩还好,就是语文快不行了,为什么?家长在辅导还是也开始觉得吃力了,在辅导孩子的时候发现:

1、忘记了很多字,一二年级要认的很多字,现在变成了要写的字,孩子都忘记了。课本现在也不注音了,注音也只注生字,对于孩子来说更加是噩梦,以前还能凭借拼音拼读出来,现在不查字典,都不知道读什么了。

2、孩子对语文觉得越来越反感,作业照旧做,成绩提不起来。阅读与作文是硬伤,考到课外阅读基本全军覆没,作文要求写300字,掰不出150字,有开头,没结尾,语句不通顺。更有甚者,坐在那里好几个小时,才憋出一句话,就不知道怎么继续写下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是孩子做的作业不够多吗?是孩子没有认真学?还是孩子真的不会?要怎么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呢?

一、深度学习生字,三年级课内的生字实际上减少了,但要求提高了。按照一二年级的学习量和学习方法,对于三年级来说,稍微有一点欠缺。学习是不断深入,所以,孩子的学习量和学习方法也需要改进,这样才能够应对更高的要求。字不会读,可以查字典;字忘记也可以查字典。

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了。学习词义,对学好语文的尤为重要。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出现的词语比以前多了许多,那么每个词语孩子都知道意思了吗?语文成绩差的,在词语意思的积累这块都基本是短板。坚持查字典,有助于改善这个情况。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年级起,需要孩子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完一篇文章需要学会简要的复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要怎么学会这项技能呢?可以先从概括课内的文章开始。框架:本文对“主人公是谁?(燕子)”,从“事件1(外貌)”、“事件2(春景)”、“事件3(飞行)”、“事件4(休憩)”……,刻画了(描写)“一个什么样子的形象?”(一只生动活动的燕子),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燕子的无限喜爱之情)。

以《燕子》为例,家长可以教孩子熟悉这个框架,套用这个框架,也可以套用其他的框架。为什么要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一是有助于孩子认真阅读,因为要找到这些内容,孩子需要多遍或者仔细地寻找重要词汇,这是培养孩子的阅读技巧,吃透阅读的文章。掌握了这个方法,那么在应对阅读理解的题目也就能够轻松击破。阅读理解会了,孩子的成绩也就得到了提升。

三、仿写课文的精彩句子可以说,每篇课文都运用了不少于一种的修辞手法,熟练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快速学会写好一篇作文。一篇好作文,离不开华丽的辞藻,也少不了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华丽的辞藻来源于课文(课外阅读)的背诵,修辞手法来自对各种句子的仿写。

只要孩子知道词语的意思,还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那么随便给出几个词语,孩子就能编出一段话来;又或者只给标题和写作要求,孩子也能根据这些轻松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来。这些都离不开上面讲的积累与训练。

为什么很多孩子讨厌写作文?如何培养孩子写作文的能力?

最后,孩子实在真的不会写作文,就从看图写话填空和填空作文开始学起。

我以前也很怕阅读,单纯让我读那些文章我觉得很美,但是阅读题好像总是在让我猜测作者的意思,有时候又显得很深奥,所以很怕,也是失分比较多的地方。所以我的建议是,让你的孩子先不怕阅读,喜欢上阅读,再谈做题的事,因为读得多了感觉就有了,在做题也会更深地理解作者的用意,我当初上学的时候有语文读本,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没有的话,可以买一些其他的书,比如读者什么的,就很好,多让他看看,培养一下兴趣,或者你给他念,讲,其实很多里面的文章很好,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读大量的东西,这不只对他语文有好处。

相对的,读得多了,积累一些素材,做一些摘抄,读得多了,眼界开阔,知道的多了,慢慢地培养自己的思想,作文还犯愁吗,马上上初中的小孩子,还早呢,现在积累不晚,你不用太着急。这些都是慢慢来的。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