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孩子抱怨时该如何引导?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22 04:42:35浏览:7分类:母婴育儿

孩子第一次在家长面前抱怨时,相信家长都有些不知所措。不同的家长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顺着孩子说,急着让哭闹的孩子尽快高兴起来;比如逆着孩子怼,打压式的教育让孩子不敢再抱怨。

其实,这两种方式处理得都不太妥当,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有不利的影响。如果不顾事实只顺着孩子说,可能会让孩子养成骄纵的性格,凡事只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逆着孩子怼,也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卑心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么,孩子第一次向你抱怨时,父母该怎么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变成积极的作用呢?

?换位思考?其实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更爱自己

其实,孩子第一次抱怨,是很容易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的反抗心理的。这个时候,也是家长教会孩子换位思考的重要节点。那么,学会换位思考有什么好处呢?

1. 有利于亲子关系

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会更能够体谅父母。通常孩子只有当了父母才会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多么不容易,但是如果小孩学会换位思考,能经常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事情,孩子了解到了父母的辛苦,会减少和父母争吵的频率,多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着想,亲子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好。

2. 有助于日后社交

没有人愿意和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的人交往。如果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体谅、理解别人、宽容待人,就很容易拉近了他与别人之间的关系。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很有好处,朋友越来越多,他的道路也会越来越宽。

3. 不容易走进死胡同,有助于自我调节能力

能经常换位思考的人,遇到挫折时会明白,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家长不必过于在意。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有助于他在遇到问题时不钻牛角尖,专心把精力都放在怎么处理问题上,而不会带着自我厌弃的情绪。能够高效调节自我,走了弯路也能很快正回来。

4. 更加理性,遇事不冲动

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遇事会多换个角度思考,用反思和自省去转换评判和指责。不以自我为中心以后,会更加客观,理性和中立,才能更客观地了解真实世界。遇到事情多想想再行动,不会冲动做错事。

不会?换位思考?,最终还是亏待了自己

如果孩子不会换位思考,看上去他身边的人受害,而实际上,受到困扰的还是孩子自己。

1、不利于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都渴望被体谅,都希望被人照顾。如果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谅别人的感受,是很难和别人相处,很容易产生矛盾的。如果孩子没学会换位思考,常常会得罪了人而不自知,这样人际关系怎么能好呢?

2、容易冲动和想不开

不会换位思考的人,会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事情都是直线思维。当这种人跟其他人发生矛盾和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会用自己的想法去一直想,想来想去会钻牛角尖,轻易是出不来的。

事情都是有多面性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守着自己的一面,会越来越想不开,甚至是因为冲动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

3、思维定式严重

人的思维有一些障碍和误区,很多都是由习惯性的思维引起的。如果不能学会换位思考,克服习惯性思维,无法培养不同的思考方式,就会形成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一旦形成,人的变通能力就会很差,思考问题的时候很难有所突破,甚至会影响学习和生活。

?换位思考?的培养,应该贯穿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并让孩子自己掌握这种能力,用一生的时间去优化。这对孩子的各方面,都是有好处的。

1、首先先尽量了解事情来龙去脉

对于怎么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首当其冲就是要教孩子遇到事情先不要下结论,应该尽量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想过各种可能性再做判断。

再说以上例子,小侄女就是不顾奶奶在干什么,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胡搅蛮缠。表嫂就引导侄女一天奶奶干了什么事,这些事都很重要,所以才耽误了带她出去玩。理清楚事件前因后果,侄女才明白奶奶并不是故意要忽略她。

一个人之所以会用自己的想法,去做判断,就是因为他只用了一个视角。换个视角之后,人们才会发现,这其中的区别太大了,才会引发思考。

2、观点中立,不站在任何人的立场

孩子对于平等对话很敏感,如果家长想通过长辈的辈分压迫孩子,是万万行不通的。比如以上的表嫂的例子,如果她说的是奶奶年纪大了,无论奶奶做什么都是对的,那侄女会一万个不服气,觉得家长不讲道理。

父母跟孩子沟通时就要特别注重这点,保持住自己的观点是中立的,不在别人的立场下说教,孩子才会觉得你说得公平有道理,自己才会去思考。

3、安抚情绪,引导换位思考

另外,如果孩子带着情绪哭闹抱怨的时候,不要先和孩子讲道理。应该先哄哄孩子,让他的情绪稳定平复下来。等孩子平静下来,再慢慢引导他换位思考。

4、巧用比喻、举例子的方式

如果孩子年纪还小,跟他讲一些理论和大道理,脱离孩子真实的生存环境,孩子会听不懂或者不想听。想要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最好在孩子抱怨时给孩子打个比方。

孩子抱怨时该如何引导?

例如,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如果自己睡着了,是不是也不喜欢别人在旁边吵闹;如果出去自己约会,是不是也不喜欢等待别人;如果自己送出去的东西,是不是希望别人好好对待。

?换位思考?不是一味地压低自己

但是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不是让孩子一味地忍气吞声。家长不该告诉孩子吃亏是福,但是与人相处没必要苛责,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还有说错话办错事时不要斤斤计较,要多原谅他人。

但尊重是相互的,换位思考是将心比心,如果善解人意反而造成对方的得寸进尺,就没必要再退让了。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人见人爱,有独立的人格,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就该以自身为榜样,不仅进行口头上的说教,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而一个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对整个家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不妨在孩子抱怨的那一刻,就开始正确的引导吧。

1、孩子在场时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尽管对方教育孩子失当,你也不要轻易指责对方,指责从来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特别是孩子在场时,夫妻双方都有一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简单的指责除了会引发彼此间的“战争”。

2、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以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避免正面冲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夫妻之间,彼此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机会永远是有的。

3、用生动的事实来启发对方,提高认识。夫妻间对待孩子的根本分歧是认识上的分歧。如果你认为对方在教育孩子方面认识有误,你光讲道理是不够的,实际的情形往往是你有你的道理,他/她也有他/她的道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