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不严厉也不骄纵的正面管教法|小豆讲书《正面管教》01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22 01:03:18浏览:10分类:母婴育儿

「链接」音频:小豆讲书《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这本书,很多大咖都推荐过。我之所以还想讲一讲,是因为这本书讲到的那些养育孩子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看着看着:“哎呦!这就是我遇到的问题呀!”然后作者会告诉我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从根源上解决了我的困惑。所以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

这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美国的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7个孩子的母亲,20多个孩子的祖母。她不仅在执教生涯里,也在家庭里实践了正面管教的方法,并且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正面管教的基石就是五个字:“和善与坚定”。

家庭教育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溺爱,或者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又或者父母双方一方严厉,另一方溺爱。

严厉型的家庭有规矩但没自由。 孩子没有选择权,家长的态度往往是“我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必须遵守规则,如果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但是孩子没有参与制定规则的自由。这样管教的后果有什么呢?

一种后果是反抗。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对于家长的控制和管教会开始对抗,变得叛逆。如果家长经常使用暴力的管教方式,孩子也会把暴力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一种后果是逃离。 过于严厉的管教方式还会让孩子选择逃离,孩子会拒绝和大人沟通交流,甚至离家出走或者逃学。还会为了避免父母的惩罚而掩盖自己的错误。比如有的孩子考试没考好,会涂改卷面上的分数。

还有一种后果是舍弃自我。 对于严厉型或控制型的父母,有的孩子会选择放弃自我。为了迎合父母而变成讨好型人格。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从事父母给安排的工作,与父母安排的对象结婚,过一种“被父母操控”的人生。这些都不是积极的人格。

而有些家长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娇纵。

娇纵型家庭的特点是有自由但没规矩。 孩子往往有无限制的选择,“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有什么后果呢?

娇纵长大的孩子做事往往没有边界。 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里,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父母过于娇纵。父母没有告诉子女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次次试探父母的底线,发现父母没有底线,“只要我哭闹,或者发脾气,父母就会想办法满足我的要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变得 娇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独尊。“ 只要我想要,就应该得到”,如果有一天父母满足不了,那就去偷、去抢。 由于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边界意识,孩子做事就没有底线,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娇纵长大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父母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味地顺从和娇惯,孩子会习惯于索取,会认为父母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一旦父母做不到时,就会产生怨恨。很多不孝的子女往往是小时候受娇纵长大的子女。

还有一种家庭,不断在严厉与娇纵之间摇摆。一开始是过度控制、严厉惩罚,之后又觉得心疼孩子,又开始娇纵,之后发现孩子变得无法无天,于是又开始过度控制。在这种不断的拉锯过程中,大人和孩子都很沮丧、无所适从。还有的家庭一方严厉,一方娇纵。当父母双方在教育理念上相互矛盾的时候,孩子特别容易钻空子,变成两面派。而且父母 产生分歧的时候,孩子会不知所措,从而让是非观会变得模糊,不容易形成正确的观念。

既然严厉和娇纵都不可取,父母们应该怎么做呢?尼尔森教授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和善而坚定。

不严厉也不骄纵的正面管教法|小豆讲书《正面管教》01

和善,其根本在于我们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坚定的根本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当时的情形。

很多父母对“和善”存在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和善”就是取悦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而是“娇纵”。 “和善”是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娇惯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比如孩子在学校打架,同学家长找来了。娇惯型的父母会“护短”,替孩子开脱,指责对方的错,或者替孩子出面解决,赔偿医药费,替孩子道歉。这样的父母以为把孩子保护得很好,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这是父母不尊重孩子,不认为孩子有能力承担起责任、有能力面对挫折。

而严厉型的父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打骂一顿。这是惩罚,惩罚也是不尊重孩子。觉得孩子给你惹祸了,让你丢人了,或者本来就气儿不顺,正好借机拿孩子发泄一番,这都是不尊重孩子。

不管是严厉的父母,还是娇纵的父母,其根源都是不尊重孩子。

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才两三岁,啥事儿都不懂呢!他需要什么尊重啊!其实,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认为,早到 1 岁左右,孩子就有自尊心的表现了,比如喜欢听到父母的表扬,被表扬以后会做得更好等。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 怎么尊重自己 。“不尊重自己”在娇纵型的家长中比较常见。有的家长会任由孩子对自己呼来喝去,对孩子有求必应,不像是养孩子,倒像是供祖宗。一旦一个家庭中,家长把自己放得很小,孩子就会变得很大。当孩子表现出不尊重你的时候怎么办呢?作者告诉我们,不要采取惩罚的手段,“和善而坚定”的做法是走开,到另一个房间去。等你的情绪平静下来了,可以再找孩子谈:“我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都会走开一下。我爱你,我愿意跟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的时候,就来告诉我,我很乐意跟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方法。然后,我们可以一起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方法。”

“走开”这个行为,是向孩子表明你坚定的态度:“我不接受你的不尊重的行为。”另外通过走开让自己冷静下来。人在生气的时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这个时候往往会说出一些事后让你后悔的话。所以我们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走开”的后面,一定还跟着“走回来”。“走开”表明坚定的态度,“走回来”是你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如果走开之后好几天不跟孩子说话,自己生闷气,也不跟孩子沟通交流,那是陷入了冷战,变成了对孩子的“惩罚”。如果走开之后气儿消了,就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也不与孩子讨论这件事,不共同解决问题,那是“娇纵”,孩子今后仍然不尊重你。

很多人以为“坚定”就意味着惩罚、说教或者控制。其实, “坚定”仍然意味着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当时的情形。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家里有几个孩子,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互相打闹,不好好吃饭,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于是妈妈运用了正面管教的方法,把这个问题放到家庭会议上讨论,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觉得吃饭时间可以控制在半小时之内。到了半个小时,妈妈就会把食物收走。通常来说,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规则,都会心甘情愿地遵守,但有时候也会做不到。果然,孩子们又开始打闹了,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没有站出来呵斥、制止或者说教,而是决定尊重当时的情形。当时的情形就是你们边吃边闹,没关系,因为我们已经制定了规则,我们会尊重共同的约定。于是父母不动声色,继续埋头吃饭。等到了半个小时,妈妈开始收拾桌子上的食物。这时候孩子们不干了,嚷着自己没吃饱。妈妈说:“我很抱歉你们没有吃饱,但这是我们共同的约定。我相信你们可以坚持到明天早上。”虽然孩子们挨饿这件事儿让妈妈心里也很不好受,但是很快,孩子们就能够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了,他们再也不会在吃饭的时候打闹了,都能安安静静、抓紧时间好好地吃饭。因为规则是孩子们共同制定的,遵守规则就尊重自己。如果妈妈不够坚定,因为不忍心让孩子挨饿就偷偷放水,那么前面的工作都是白费,也就谈不上对孩子的尊重和对自己的尊重了。

大家可以发现,这一节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尊重”。如果你能够把这个词时刻运用到养育的过程中,运用到家庭生活里,一定会有惊人的效果。

下一节我们会讲讲“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孩子”,以及怎么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读书开启智慧人生,我是小豆爱读书,陪伴你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