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如今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1-15 11:04:00浏览:10分类:母婴育儿

作为现在的父母,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

如今的孩子越来越具有个性鲜明和独立自主的想法,光是打骂责罚,肯定是解决不了教育问题的。因此,对教育孩子感到束手无措、苦恼困惑的父母们,应该收起手中的“棍棒”,尝试和孩子多沟通,尽量用鼓励、引导和劝解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走上勤学苦读的“正轨”。

李玫瑾教授曾经把教育孩子总结为“四个不要”: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肯定不能算是“有温度”的教育。

和父母一样,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成年人需要尊重、理解和认可,孩子同样需要重视、呵护和称赞。在喜欢听好话,不喜欢被批评的这一点上,大人和小孩,其实没有任何区别。

那问题来了,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成年人,当我们自己犯了错误,想要被上级、老板或管理者批评责罚吗?

显而易见,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足够认真、努力和负责地做好一项工作,还会受到批评和埋怨时,我们的内心肯定是崩溃的。在成年人的心里,哪怕是管理者或老板,如果不能从事实、道理和理论上说服自己,那么不管他们说什么、骂什么,自己的心里也是断然不会心悦诚服的。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作为父母和老师,如果认为孩子犯了错,或是不懂事、不听话,那就应该从引导和教化的角度出发,从实际事例、日常生活和当前形势出发,即便不能和颜悦色,那也应该心平气和地,放低姿态、压低声音,站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搞清楚孩子心里的困惑、烦恼和委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共情和温情。

而共情和温情,恰恰是父母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多数情况下,在父母说教的时候,孩子不服气、不乐意、不想听,并不是因为我们说得不对,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真切细腻地体察到孩子的心中所想。

有的孩子刚和小伙伴吵了一架,心里还气呼呼的,可是父母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骂、暴跳如雷地打,就算是孩子做错了,心里也必定会瞬间崩溃,只想要大哭或逃离。

有的孩子调皮贪玩,从早到晚无时无刻都在奔跑和打闹,累了一整天,父母一下班就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坐在书桌前写作业、背课文,这效果能好吗?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不错,偶然有一次考试没考好,成绩跌落谷底,父母就从早到晚地念叨着孩子不努力、不懂事、不听话,孩子的心里能好受吗?

所以说,许多父母觉得自己尽心尽责地教育孩子,甚至采用打骂责罚的极端做法,孩子还是没长进,实在不是孩子的错!

如今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当孩子怒气未消、气犹未平的时候,父母应该先安抚孩子的心态情绪,给孩子一点缓解情绪的时间和空间,等心平气和了,再对孩子说教,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孩子因为嬉戏打闹而感到疲惫和劳累时,不妨让孩子先休息和调整好学习状态,再专心写作业、背课文。

当孩子偶尔发挥失常、成绩下滑的时候,父母自己首先不要自乱阵脚、反复唠叨,而是应该给孩子知错就改和亡羊补牢的机会与宽容。

作为父母,如果对自己的孩子都不耐心、不体贴、不相信,那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

总之,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打骂责罚,而是父母的宽容耐心,体贴关爱,尊重信任

两种不同教育观点,一方面,是“代代相传”的“教子经”;尤其是传统教育影响,体罚孩子作为一种传统,惩罚被人们一代一代不假思索地承袭了下来。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的理论书,常常自相矛盾,比如,《千万别管孩子: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千万别管孩子》、《老师,千万别管孩子》; 《孩子不能不管 》、《孩子一定要管》等。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孩子的观点,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给父母一种教育孩子错误理念: 那就是,一个是孩子不应该惩罚;一个是孩子应该惩罚!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想立竿见影地把孩子给尽快“管住”、“镇住”,用武术话语,就是“一招制敌”,老老实实写作业;有这种思想的父母认为,对于“爱心、宽容、包容、民主、平等、自由、什人性”等教育孩子,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胡说八道”,明明的孩子把我气的“死去活来”,我难道说还有客气教育孩子吗?那么“无法无天”的孩子“蹬鼻子上脸”,我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威信荡然无存,还怎么教育孩子?

因为,在过去上千年,我们的传统就是主要靠体罚教育“当家做主”的,所谓“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这些古训都强调了“打骂”的育人重要性。

这些年,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出现,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小霸王、小皇帝”,这就是,有的父母对于由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谁还能批评和惩戒“霸王、皇帝”?况且,一旦孩子被惩罚出了什么问题,谁担当得起?

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惩罚教育”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就是“赏识式教育法”“夸奖式教育法”“快乐式教育法”了,“惩罚教育”甚至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

于是,迎合父母的教育理论应运而生。

孩子的教育中,应该有“赏识、夸奖、快乐”,可是,一味的“赏识、夸奖、快乐”,就远离教育的“轨道”。

然而,随着“赏识、快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是学校教育,老师们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很多教师纷纷发出“老师越来越难当”的感慨,消极应对的结果是,包括肇事孩子在内的多数学生利益受损。

一时间,在教育孩子要不要惩罚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有着争论。一度时期,不少人对惩罚持反对的观点,提出“教育,拒绝惩罚。”有人认为,惩罚,是教育评价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病态形式,是教育者的一种大忌,有百害而无一利。

事实上,就“教育”本身来说,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

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没有惩罚,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其实,就教育本身而言,不仅有“表扬、批评、奖励”,而且应该有“惩罚”制衡、制约。

“惩罚”教育,从某方面来说,也是挫折教育的一种。

所以,没有惩罚,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不过,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家庭教育,父母在“惩罚”孩子的错误,应该用其利而避其弊,不应当以其有弊而弃其利。教育不能滥用惩罚,但也不能没有惩罚。教育不能拒绝惩罚,教育应时刻保留惩罚权。

惩罚有法但无定法。只要父母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惩罚,教育惩罚就一定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这里应该郑重的说明:不管怎样的“惩罚”教育,都不能以“青红皂白”的“体罚”教育以及“突然袭击”的打骂教育来替代,要知道,惩罚教育与体罚教育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偷换概念”。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