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焦山风景区的特色景点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23:07:52浏览:11分类:旅游攻略

焦山风景区的特色景点

焦山风景区的特色景点有:不波亭、定慧寺、东泠泉、观澜阁、华严阁等。

1、不波亭

是“海不扬波”亭的简称,即定慧寺山门。从长江边上与焦山对峙的象山脚下的渡口摆渡过江,不到五分钟就可踏上绿色的小岛—焦山。迎面的焦山大门,朱漆彩画,一对石狮镇守大门。门旁左右悬挂着清代光绪年间巴州廖伦所写的一副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显得古朴典雅。

2、定慧寺

由“海不扬波”亭向东,只见一株八百年古银杏树下有一座千年古刹,即定慧寺。墙上嵌有“横海大航”四个篆体大字,上挂横额“定慧寺”。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唐朝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寂来山创建大雄宝殿,宋代改称普济禅院。

3、东泠泉

在大雄宝殿西侧原海云堂的天井里,有一口井,叫东泠泉。相传是焦光炼丹取水之处,又称炼丹井。其实这里本不是一个泉,而是焦山和尚模仿金山中泠泉开凿的一口井。因焦山在金山之东,故称为“东泠泉”。

4、观澜阁

走过一排枫树,只见前面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一株四百多年前的古枫杨挺拔秀丽,这里便是乾隆南巡时逗留的行宫,行宫为两层建筑,五十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故名观澜阁。

5、华严阁

位于定慧寺西南的华严阁,面临大江,背倚峭壁,是一座两层楼临水建筑。华严二字出于《华严经》,比喻这里是“百花齐放,包罗万象”的胜境。楼上厅堂正中原是一副“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对联,对登楼观景有画龙点睛之妙。现已换成“一片浮玉,十分江景”。楼下为“浮玉斋”素菜馆,颇具特色。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焦山风景区百度百科-东泠泉

镇江焦山风景区对于不少游客来说还是比较陌生,作为当地极具人气的自然风景区还是非常有必要体验一番的,景区内部的环境清幽宁静,绿植覆盖率非常高,是一个绝佳的旅游目的地。

现在的国人如果谈到江苏的古城,想必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南京的龙盘虎踞和苏州的阡陌小巷。其实在江苏这片“吴楚”大地上,著名的古城也是很多的。

中国古代城市里,如果名称里有“京”字的,那一定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在江苏,名称里有“京”字的城市至少有两座,一个是老牌古都南京,另一个叫“京口”。

没错就是王介甫兄诗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里的那个京口。现在,京口改名叫镇江。

历史上,镇江就是一个很牛的城市,在历史上演过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胜枚举。铁瓮城里的东吴霸业,南朝皇帝的“北顾”雄心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过浓重的篇章。

同时镇江也是一个低调的城市,低调到现在的很多人竟然对镇江的很多名胜并不熟悉。拜白娘子和法海所赐,世人知道了金山寺,托孙权、刘备和梁武帝的功劳,北固山也为人熟知

而可惜的是那金山、北固山只是著名“镇江三山”里的两座,而那了不起的,镇江三山之一的焦山竟似乎被世人遗忘了。这真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啊。

焦山是长江下游的一个小岛。谈不上巍峨高峻,但是因为独立于江中,确实还是很有点气势的。据说这个焦山是因为汉代有个叫焦光的隐士曾居住过而得名的。

我对那个焦光不熟,查了不少资料,发现镇江地方志和镇江文旅对焦光的描述都不一样,比较混乱。当然,对于这位焦光先生,我也兴趣不大。动荡时局时做隐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于乱世间挺身而出兼济天下的人才是我敬仰的。

相比那位隐士,我对焦山脚下的定慧寺要更有兴趣一点。这个定慧寺是在东汉兴平年间就有的,到如今也有1800多年历史。

原先,这个寺院从历史的深处一路走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变迁,曾经拥有过很多名字,据传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他游历焦山的时候,指示当地僧人把这个寺院改名叫“定慧寺”,这才有了定慧寺的名称。从此后,再没有人“挑战”过康熙皇帝的意见,于是,这个寺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了。

“定慧”二字,来自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和”寂照又融,定慧均等”的意思。“定”,就是去掉一切私心杂念,不被任何外力所迷惑、左右,思想高度集中而专注;“慧”,则代表由“闻、思、修”三条途径增长来的,看穿逻辑,了悟真谛的智慧。可以说“定慧”二字基本上就是佛子们修行的,佛教徒们希望的最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吧。当然这只是我这个粗鄙之人的粗浅理解。

对于佛教,我基本上是一个门外汉,但是对于定慧寺的中国古典建筑,我确实非常非常的喜欢。定慧寺的大殿造型古朴典雅,十分庄严肃穆,同时又非常灵动、漂亮。

据为我讲解的当值僧人介绍,定慧寺大殿建于清代,由于设计、建设以及用料的标准都很高,所以,房屋的结构非常结实。数百年间没有经过大的维修,这使得这座大殿基本保留了始建时的样貌。

大殿里面的罗汉像都是古物,属于国宝级别的古代人盖房子,高耸的,具有防雨功能的屋顶是建筑的重中之重,在建筑内部,古人往往都会使用一些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来遮蔽建筑内高高的顶部。

这样一来,能使原本空旷的房间上部更加美观,同时还能增加房屋的保温性能。这种起遮挡作用的构件叫天花,一般建筑内部呈平板状。

而在一些规模巨大,屋顶“进深足够”的建筑里,古人会采用造型呈穹窿状的天花,这样的天花被称作“藻井”,只有那些档次比较高的房子,才会用很华丽的藻井来装饰。我注意到了定慧寺大殿中央的藻井,非常壮观和漂亮。

据说这个“藻井”与北京紫禁城三大殿里的藻井如出一辙,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藻井的造型不仅仅是皇家的样式,而且在江南地区还很少能见到呢。

除了大殿,整个定慧寺的规模也是在占地面积上做到了极致,毕竟,焦山是山不是平地,同时又是长江上的一个岛,所以可利用的土地并不算很多,但是定慧寺却是利用了有限的土地面积,营造出了层次错落有致的佛国圣地。

说完了寺院,焦山上还有一个令世世代代书法家们叹为观止的国宝级文物,那就是著名的摩崖石刻《瘗鹤铭》。《瘗鹤铭》是焦山摩崖的滥觞之作。上千年来,成为中国书法界的圣地之一。

某种意义上说,若没有刻于崖壁上的六朝《瘗鹤铭》,便不会有后世书法家千里迢迢跑到焦山来题刻。那就更不会有著名的“焦山碑林”了。

《瘗鹤铭》对后世书法家及类似风格书法流传影响及其深远。宋代著名的书法家黄山谷把《瘗鹤铭》称为“大字之祖”并得到后世历代书法大师们的认同。

中国书法的历史二千多年了,能称得上“祖”的又有几个?这《瘗鹤铭》被后世公认为“大字之祖”,可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由于年代久远,《瘗鹤铭》的最初情况基本无据可考了。根据行笔风骨,以及书写的内容、用字用词的文风,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是东晋时期的遗物。

在唐代中期以后,《瘗鹤铭》开始出现在一些图书著作里。自宋代《瘗鹤铭》残石因长江枯水期,水平面降低而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登峰造极”的作品。

瘗鹤铭末尾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而这两位作者和书家到底是谁至今未有定论,现有的史料里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或者线索,成为千古之谜。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