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自闭症孩子不配合怎么办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1-16 11:43:46浏览:14分类:母婴育儿

自闭症孩子不配合怎么办

与自闭症孩子建立配合,有这关键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控制强化物

第二步:强化物配对

第三步:指令和回应一致

第四步:多强化好的行为

第五步:逐渐降低强化频率

第六步:维持配合

建立配合的第一步,就是控制强化物。

在建立配合的阶段,控制好强化物,初期一定要借助环境,找好根据地。

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弹药库,可以借助清单的形式,列出孩子喜欢的东西,并且进行分类以及等级划分。把强化物放在他们无法触及但是可以看到的地方,控制好它们。可以借助盒子、箱子、抽屉、柜子等收纳工具,保证了干预环境的干净整洁,也避免孩子抢走玩具的意外情况发生。控制好强化物,孩子无法自己获得,只能家长“给”,那么就等于控制好了我们的武器。

第二步,强化物配对。

首先,让孩子知道你很有趣,或者说,跟你在一起很有意思。

利用强化物,跟孩子进行互动。如果你控制的强化物是有效的,那么,可以先免费给孩子玩儿,让孩子来主导,我们作为小跟班儿,做好配合工作。

比如孩子喜欢吃零食,我们可以递食物;

孩子喜欢玩儿泡泡,我们就是吹泡泡的人;

孩子喜欢推汽车,我们可以在旁边夸讲“车开得好快”;

孩子喜欢捏橡皮泥,我们可以在旁边模仿他做一模一样的造型。

从孩子手里拿走他们想要的东西总是困难的。所以,建立配合初期,最好使用可消耗的(比如泡泡、食物)、容易控制的(视频、音乐)、需要他人配合完成的活动(举高高、挠痒痒等)。

其次,要关注孩子兴趣的变化。

准备了一箱子的强化物,可是如果期间孩子想要跑去找其他的东西,除了阻挡住孩子外,还要去发现孩子跑向哪里,他的目标就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新的强化物。

第三,保持指令和回应的一致性。

建立配合的过程,就是建立教学控制的过程。为了建立在教学阵地的威信,第三点需要做到的就是一致性。

考虑到孩子的理解力,给出的指令不要拐弯抹角,应该是直接的、简洁的,孩子能够理解和能够做到的。

比如跟孩子叨叨“你吃完的包装袋等放这里么,这样多不卫生啊,你应该怎么做呢”,替换成简单的“扔垃圾”;

“不能这么大声,这样很不礼貌,都吵到阿姨了”,换成一个“嘘”的手势;

“脚要放到地上,不要乱动,穿上鞋子,你怎么又脱鞋子了”,不如一句“穿上鞋子”,必要时提供辅助;

“来我们要上课了,我们有很多好吃的好玩儿的,过来学习了,来来,坐这里”,不如直接把孩子拉到椅子旁边,说“坐下”。

给出合理的指令,一定要保证孩子的执行。

比如让孩子扔垃圾,可是垃圾拿了一半就随手松开,马上辅助孩子弯腰捡起来然后扔进垃圾桶;

让孩子安静,孩子依旧停不下来,可以阻挡孩子的活动,并且抿住嘴巴,让孩子模仿;

跟孩子说“脚放地上”或者“穿上鞋子”,孩子还是停不下来,放弃唐僧模式,伸手去把孩子的脚放下,或者协助孩子穿鞋子;

发了指令“过来”,孩子还不放弃手里的玩具,最恰当的做法是马上过去拉孩子过来。

也就是说,孩子没有执行指令时,要给与及时的辅助,并且尽量一次辅助成功,坚持让孩子完成。

如果知道某些指令孩子抗拒得很坚决,或者很难进行辅助,那么,在建立配合的初期,可以先避开这些雷,不要发这样的指令。

配合建立起来之后,再来啃硬骨头。

第四,多强化好的行为。

有的家长可能会头疼,孩子都不配合,我强化他什么呢?

这就得家长多发现,多给机会,多强化。在不给指令的情况下,可以观察一下孩子有哪些行为是恰当的;观察一下孩子喜欢什么,经常做什么。那么,这些就是建立配合时可以发的指令。

从孩子的已会技能库里寻找,这些任务对孩子来说就是非常简单的,他们会更愿意配合执行和完成,那么也就是有较多的机会去获得强化。

发指令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

比如听指令吹泡泡,听指令打开iPad,听指令找数字,听指令打开食物包装,听指令选零食。

完成指令的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自带强化功能。

简单的任务,或者孩子喜欢的任务,每一次执行,就是一次强化。一点一点,就能累积出最初的配合。当自带强化功能的指令,能够降服孩子,那么就乘胜追击,趁机穿插1-2个目标指令。

比如:

桌面上只放一片海苔——发指令“找海苔”——找到之后,吃掉

桌面上只放一块好多鱼——发指令“找好多鱼”——找到之后,吃掉

桌面上放一块积木和一片薯片——发指令“找薯片”——找到之后,吃掉

桌面上放一块积木和一片海苔——发指令“找积木”——找到之后,家长拿走积木,把海苔递给孩子

第五,逐渐降低强化频率。

利用孩子的喜好,累积出一点一点的配合之后,就相当于和平占领了阵地.

如何让孩子继续“臣服”呢?第五点,就是逐渐降低强化频率。

当孩子能够很好地执行出某些任务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区别强化。

① 对于孩子已经配合的简单任务,不再是每完成一次强化一次,可以降低强化频率。

② 对于孩子已经配合的简单任务,可以尝试加点料,提高难度。

比如指认物品时,物品不在放在桌面上,而是放在距离孩子1米远的柜子上,孩子需要走过去找。

孩子走过去找到,那么马上要夸奖或者奖励;

当孩子已经能够配合完成了,那么孩子找到之后,需要自己拿回来,再给予夸奖和奖励。

③ 对于简单任务能够配合了,可以加点教学项目进来。

当孩子愿意配合着一起玩玩具了,那么我们就要偷偷藏起一些零部件,让孩子提要求;当孩子能够执行一些动作指令,我们就要插入一些目标指令(也就是孩子不会的新的指令);当孩子配合着在桌面玩拼图了,那么就一点点加一些新的拼图任务或者搭建任务。

学习不总是轻松愉快的,建立配合之后,就要逐渐步入正轨,开始啃硬骨头。

第六,维持配合。

当任务没那么轻松愉悦,建立起的配合,要做好维持工作。

分配好强化物,对孩子来说做到收支平衡,这样,长期的配合才能很好的维持。

了解孩子的喜好排序,也就是把强化物做好等级划分:哪些是最喜欢的,哪些是比较喜欢的,哪些是一般喜欢的。

不同等级的不同强化物轮番使用,保证其新鲜感。

比如分别放3个箱子,放着3个喜好等级的强化物,每次从3个箱子里各拿出2个;10~15分钟之后,把这6个玩具分别放回箱子里,重新选6个玩具或者让孩子选6个玩具(每个箱子里选2个)。

每个一段时间调换玩具,避免厌烦和饱足。

不同难度的任务,使用不同等级的强化物。同样,也可以把任务分成非常困难、一般难和容易三个等级,那么分别配上三个等级的强化物,区别强化就会更加直观。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