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孩子最近上课经常走神,注意力特别不集中,怎么办?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1-16 13:14:40浏览:8分类:母婴育儿

孩子在学校分心是很常见的,但每个人的原因是不同的。有的因为老师太无聊,有的因为讲课内容听不懂,有的自控能力真的很差,自己控制不了,具体怎么办?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孩子的书桌可以放更多的书,绝对不能出现玩具和零食。同时,家长在孩子学习期间不要看电视或大声打电话,也不要在孩子的房间里来回走动,会影响孩子学习的专注力。

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初期,家长可以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当然,时间长短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来定义,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大约15分钟一次,随着孩子年级的增加,时间可以逐渐增长。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第一步的学习任务,家长要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您的孩子适当休息一下,然后继续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三,让孩子学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减少批评。在孩子按照家长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后,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例如,放学后,您的孩子可以为当天的家庭作业制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家长可以帮助您的孩子判断计划的合理性。当孩子能够顺利完成计划时,会大大增强他或她的自信心。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切记不要总是批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滑倒、分心等,这些都会严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孩子最近上课经常走神,注意力特别不集中,怎么办?

四,不要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的标签。这非常重要,标签只会“训练”您最不期望的结果。当你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不能安静时,父母不应该对他或她大喊大叫,而应该温柔地培养他或她。很多时候,孩子喜欢在父母的眼前四处走动,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而不是动辄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他们。

孩子的头脑非常活跃,头脑活跃固然好,但有时也会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困扰。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分心,如果他或她在总共 45 分钟中分心了 5 分钟,他或她可能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因此,防止孩子在课堂上走神尤为重要。

如何解决孩子走神的问题

1、专心做一件事:作业分心,看孩子的作业,做作业不是看电视,很多家长往往只要孩子在做作业就行,不管有没有认真写,跟电视上作业,一心一意,孩子肯定会分心,做作业的效果不会有效率,一定要让孩子专心做一件事。

2、环境单调一点: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可以写作业的空间,布置一点单调,不要色彩鲜艳,不要说太多的装饰品,否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干扰孩子写作业放心。

3、带橡皮筋:家长给孩子的手带橡皮筋,但不要带太紧的皮筋,让孩子提醒自己,当他们发现自己走神,觉得发呆,用另一只手去拉橡皮筋,一觉醒来就疼,不断的加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4、奖惩:家长在写作业前告诉孩子写作业要认真、写规范、清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单词,就可以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带孩子出去玩,给予正面表扬,如果写作业拖着走心,就不能玩,不能看电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有了诱因。

5、教育孩子主动写作业:写作业飘忽不定,往往是因为孩子在写作业时是被动的,感觉是给老师写作业,在完成任务时,觉得任务很苦,没有一点兴趣,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认识到写作业的重要性,写作业是为了自己,转变孩子的这个观念,观念变了,行动也就变了。

6、平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独立建立良好的生物钟,此时家长也要配合孩子,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睡眠环境。对于睡眠不好的孩子,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是不是病导致睡眠问题。

7、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学习兴趣,多跟孩子的老师交流,上课时可以让老师不时问孩子,习惯孩子的紧张情绪,也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集中。

8、最后,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多鼓励,让孩子在心理和学习上有足够的信心。也可以慢慢避免发呆的情况。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