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自然风景画与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00:41:04浏览:12分类:旅游攻略

自然风景画与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关

自然风景画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有关。

无论是中国的山水画还是西方的风景画,都以人生存其中的自然风光为描绘对象,致力于对客体的美的发现与寄托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情感相结合。此可谓山水画和风景画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1、中西山水画和风景画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表现对象、美学原则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比较而言,西方的风景画在表现风景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并且还可以说表现与人有关的风景环境略多于“纯”自然风光。而中国的山水画的描绘对象虽然也涉及自然风景的方方面面,但它多是以表现“纯”自然风景中的山水为主,表现人文景观和生存环境的“界画”次之。在自然风景中,又以“山林水泽”题材为主,描绘其它题材类型的作品次之,数量也少得多,这就形成了中国山水画在表现对象方面与西方风景画相比,中国山水倾向于抒发对大自然的天籁之美的欣赏,而西方风景画似更关注大自然与人的具体生存关系。

2、两者在创作美学原则和表现方法上的区别是,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原则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为此,要求山水画家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对大自然的观赏、认识和感受,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认识相融合,酝酿为胸中意象,抒发为画面情景,所以,中国山水画更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移入和在绘制形象的笔法中的彰显。西方风景画的创作原则是通过创造如实的、完美的风景,使观者在一种如临其境的审美经验中,获得对某种精神内容或情感理想的体验。为此西方风景画以符合视觉真实的写实手法为创作的基本手段,视具有特定时空真实感的风景美为象征精神意义的基础。所以,西方风景画相对更重视对自然景观的形象再现。

3、在表现方法方面,中国山水画对对象的描绘不过分拘于细节,多从物象的结构组织出发,形成了能够反映物象特点的程式化手法。在构图处理上,讲究“以小观大”,以游动视点巧妙地组织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的关系,因而多有长卷式作品。在笔墨技巧中形成了规范化的各种皴法和点苔法。西方风景画对描绘对象既强调整体把握,又讲究细节真实,特别注意对象的具体时空特点的把握和表现。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采用焦点透视法,追求再现特定视点、时间、空间中的光感、色彩感的真实性。表现手法早期以细腻平滑为主,色调统一,色彩和谐,18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渐向重视笔触、肌理、色彩的鲜明个性化发展,并日益加强了主观的表现性。应当看到,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与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风景画是landscape,过去认为它最早是从德语过来的,后来变成英语的landscape,表现的是风景、山川、河流这些内容。其实西方人写的美术史里面把我们的山水就叫做landscape,所以中国的山水和西方的风景是一个概念。中国人之所以叫山水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就是所谓的“仁智之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者搁在一起的时候,“山水”听上去可能更符合中国人对风景的理解。但是如果一定要去追究的话,其实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大于差异。

很多人对西方的风景画可能有误解,认为风景画就是地质画,是简单的复现。其实不是,它起初是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的,是理想化的一种风景,有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对自然山川的理解。虽然工具上有差异,但两者在内涵和精神追求上基本上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只不过西方的风景画兴起相对中国较晚——中国山水画理论在魏晋时期就有了,隋唐时期有李思训、王维,五代宋时达到高峰期,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西方的风景滞后一点,很长一段时间风景作为主题绘画的陪衬出现的,比如一个人物和具体的事件,背后是风景,背景和人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暗示发生的地点,背景实际上是对主题人物的说明,说明人物的人格,比如说高尚的人物背后的背景是什么样的等等。最早的风景画是16世纪初的一个叫阿尔特多佛尔(Albrecht Altdorfer)的一个德国画家创作,后来由尼德兰人继承,他们的作品里大量表现风景。17世纪的时候风景画真正独立出来。为什么形成呢?因为大家对风景的喜爱,这种对风景的喜爱一方面是大家对自然的关注,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城市化,城市化导致人们对城市生活不满,他们更希望在乡村乡野自然环境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当然在西方的艺术史中,从文艺复兴以来,风景一直被认为是次一级的画种,最重要的是历史画。但是画家们有意识地在风景画中灌注其他内容,比如英雄式的风景,洛兰和普桑的一些作品就将古希腊的故事加在风景里面,风景中的故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多的看到是自然风景的表现,很多人认为这也是风景画的凸显。还有一种是田园牧歌式的风景,这种风景更多强调的是风景跟田园诗之间的关系。早期的西方风景画跟中国山水画缘起接近,有一种移情作用在里面,让观者有一种心灵的舒畅,宗炳在《画山水叙》里就说山水可以畅神,后来才比德于物,将山水象征高洁,成为知识分子和文人的精神家园,所以东西方的山水风景其实是一体的,都融入了对自身文化的理解。

从实践的角度谈一下对于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之间的理解。

这个过程伴随着两种不同的文明,或者是两个不同的艺术进程,有的时候相同,有的时候相异。从艺术精神上的永恒角度讲,大家的精神诉求应该是比较一致的。但是从写生和观察、表现自然的角度,我觉得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宇宙观、审美观导致了各自在面对相同的事物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在黄山写生对话中体现得比较清楚。我自己觉得有两点,一个是相对于我们的东方山水而言,西方的风景更侧重于视觉的体验;相对于西方的风景而言,中国的山水画更侧重心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这就导致了最终的风景画和山水画呈现的结果不一样。第二点,我认为西方的风景画可能更多地把视觉建立在科学的观看和研究基础之上,透视、结构、空间关系,特别是三维空间在平面画布上,中国山水画可能更多的建立在人文哲学观的基础上,而不是西方的自然科学价值观基础上,所以我们中国的山水画在最终呈现的时候更多的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我说现实是指视觉中的现实,西方的风景画在这一点上更多的侧重于相对客观的描写,由于上面说的这两点原因的不同,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自然写生的时候是艺术创作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当面对黄山的云峰、树木以及整个境界的时候,会觉得手中的材料、纸张或者颜色,作用特别小,很难用来去捕捉或者记录。我自己学习绘画更多的还是了解了关于西方风景画的观察表现方法,这样的方法在黄山上很难有效——当一片云彩飘过来,你在云里面逐渐地再次看清,你先前看到的对象以已经跟现在看的不一样了,这对于写生而言非常大的挑战。我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黄山的精神性的象征上,在琢磨什么是黄山的特点,什么是黄山的精神性的东西,尝试着用笔去表现它,这个时候我发现写生的性质有点变了,它既不是东方的山水画的写生,又不是西方风景画意义上的写生。我想对于现代画家到黄山上写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画家不可能像古人那样游遍名山大川,也不可能像西方风景画那样画一种传统风景画,我想两边都做不到,只可能做出自己应有的判断和选择。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