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画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01:41:03浏览:13分类:旅游攻略

画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实用资料频道我为您整理的画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一)、造型能力的锻炼

 ①塑造形体的能力。 ②表现空间的能力。

 (二)、自然规律的研究

 包括山、水、树、石、建筑、舟车、烟云、流水等。

 (三)、对传统技法的学习

 “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即“监摹、写生、创作”。对传统的学习、研究是山水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临摹学习是为了借鉴,决不可在自己的创作中照搬照抄。

 临摹分为整体临和局部临。整体临便于领会精神,局部临便于掌握技法,两方面相互相成,结合进行。

 (四)、专业工具的运用

 主要指笔、墨、纸、水、色等性能的了解和掌握运用。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一)、笔法: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这些严格的要求就是所谓“笔法”。

 唐代张颜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1、笔法的原理

 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折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

 2、用笔的几点要求:平、留、圆、重、变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

 (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

 (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5)变,如“百川归海”(极尽变化,复归统一)

 (二)、墨法

 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笔墨”。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提出:“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绍“积墨”和“破墨”两种。

 1、积墨法:

 简单说即是层层递加。要点有三:

 ①第一遍干后再加第二遍

 ②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绘复线,加之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

 ③每加一次都要保持极强的整体观念,当疏则疏,吾密则密。

 2、破墨法:是在前一笔不太干时,趋势再补充上去另一笔使其融和渗化,合二而一浑然一体,产生鲜活生动,和谐滋润的效果。

 只有积墨,易厚而不润活,只有破墨,易活而不厚实。

 (三)、色法:

 ①色墨重叠法

 ②色墨对比法

 ③色墨混合法

 ④用水、黄宾虹说“水是用的,不是洗的”。

 水在作画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

山水画的学习步骤

 (一)树法:

 树 在山水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古人云:“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由此可见树在山水画的地位。

 1、树的生长规律和表现方法:

 (1)初春树法:枝干宜苍劲多枯少叶,墨气宜涧,山石宜用披麻,少苔点。技有鹿角,鱼骨,雀瓜等。

 (2)仲春树法:画树干要遒劲并向上发柔嫩小枝,点以胭脂兼嫩黄绿叶着以深绿,山石宜用小披麻,点宜用小混点或胡椒点。

 (3)季春树法:基本与仲春同,只是小枝柔长而繁荣,点以嫩绿,山石宜长披麻。苔以横点。

 (4)孟夏树法:树叶茂阴浓,设色清翠,忌点红叶,其间可掺杂一些枯树(死树),有枯有润,更有生气。

 (5)仲夏:万木阴森,降水较多,故树叶肥润,画山石宜云头皴或解索皴。

 (6)季夏:树叶宜苍劲而下垂。

 (7)孟秋:草木渐渐萧杀,树宜遒劲,小枝点要苍老,若点叶须笔笔有力,着色以青而黄绿,枯枝宜以青和墨或朱或黄点之。

 (8)仲秋:枝多叶少,枝鞘宜点朱黄,更有金秋之象,可加以果实。

 (9)暮秋:枝干宜瘦劲,色以青或朱。

 (10)孟冬:木叶脱尽,树多不点叶,枝与干用笔宜枯而劲,宜着淡赭,枝干内染淡墨。

 (11)仲冬:无叶,枝枯老,用笔宜僵劲而古拙,枝多下垂,干染淡墨,内先染淡赭墨,山石宜大斧劈,少点苔草(或不点)。

 (12)季冬:干宜古怪,枝宜僵曲,小枝宜短秃遒劲,干枝均用墨染。

 2、画树的步骤

 树由四个部分组成:主干、支干、细枝和叶

 (1)、主干:画树一般都从主干开始,先画左边一条线,后画右边,这样便于观察大小和位置,两条线要协调。

 (2)、支干:画完主干就接着画支干,要注意树的生长规律,即上小下大,支干要四面生长。

 (3)、细枝:画细枝是支干的继续,秋冬无叶树和枯树才画,如果画夹叶树就可以不画了。细枝的组织形式有多种。

 (4)、叶:树叶是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水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丛树的表现,一方面要求树的区别和变化以及层次感,就得用不同的树叶来区分,树叶有夹叶和点叶的区别,另一方面得用浓淡来区别。无论是夹叶或者是点叶,组织形式也有多样。

 (二)山石法

 画山石要注意大小山石的组织和穿插,画山石一般分四个步骤

 1、勾:勾轮廓和结构,这是造型的重要一步。

 2、皴:使平面的轮廓产生体积感和质感,它包括擦。在皴的方法上,千百年来,各个时代的画家们承前启后,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皴法

 (1)短披麻皴:宜表现冬春之山,原因是冬春时节草木萧条,树叶基本脱落山石的坑洼全裸露出来。用此法就表现这种质感。山头苔点宜以小混点或胡椒点。

 (2)长披麻皴法:宜表现季春至初秋之景,原因是草木繁茂,山石全被草覆盖。故表现的是草木一层层的质感。点宜用一字或横点。

 (3)大米点皴:宜表现春天雨景,画法是先画轮廓,然后以点代皴,反复多次,由浓到淡。

 (4)小米点:宜表现秋天雨景。

 (5)雨点皴:宜表现仲冬之山,笔笔质感。

 (6)折带皴:宜表现河边山石,点用插针。

 3、染:包括染色和墨,是使体积感更加凸现的继续。

 4、点:点醒,使平淡的画面生动起来,近点为苔,远点为树。

 (三)云、水的画法

 中国画讲究知白守黑,云和水在画中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是使画面生动的重要手段,云和水一般不用怎么去画,加深周围的山石和树木就凸现出来了,当然内部也需要加一些动态线来体现。

 (四)建筑的画法

 建筑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因势而定。

 点景的人物和动物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山水画写生

 (一)山水画写生的意义

 “师造化”是历代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的必由之路。是山水画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生活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写生是山水画基本或训练中最关键的训练。

 (二) 山水画写生的方法步骤

 1、方法:(1)、速写 ( 2)、忆写 (3)、慢写

 2、步骤:

 (1)选景 :自然界不是什么都能入画的,要有选择。

 (2)静心观察:选取生活中最生动、最有代表性的东西。

 (3)凝神构思:对事物有选择的表现。

 (4)意匠加工 ①剪裁 ②夸张 ③组织(经营位置)

 (5)落墨作画:①起稿、②钩线、③皴察、④点染、

 ⑤收拾整体。

 ⑥着色。根据季节和画面需要而随类缚彩

 注意事项:

 ①树只需画树干、支干、小枝即成。

 ②忠实于自然,但不是照抄自然。

 ③落墨前部分即十分之七忠实于自然,后部分即十分三忠实于画理。

 ④注意对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理解。“山形步步移”

 另外一定要注意线条的运用,线条用好了山水会很有味道的

中国画的笔法

 笔法,是运用毛笔的方法,包括执笔法、笔锋的运用和各种用笔的技法。执笔法和笔锋的运用是只谈用笔,而各种用笔的技法,则是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墨、水三者是鱼水关系,不沾水、不沾墨的净笔不会出形,纯水、纯墨不用笔也难上画面,泼墨、泼彩也要用笔因势利导。为讲述方便则将笔法与墨法分开讲。

 执笔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个字。

 “擫”是用大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后,再学运腕,用五字执笔法还要做到“指实掌虚”,掌不仅要虚还要竖起来,“掌竖才能腕平”,“腕平才能悬肘”。悬腕是把手腕离开桌面,悬腕的运动轴心在肘。其旋转的幅度可以加大。如画大幅作品,是站在案前作画,还必须悬肘,悬肘的运动轴心在肩,旋转的幅度大于悬腕,但画工笔人物面部五官的细微处,必须枕腕来画,即把手腕靠在桌面上,这样指头也得以稳定,便于描绘其精细处。

 笔锋的运用

 毛笔的笔头分三段,最尖的部位是笔尖,中部是笔腹与笔管相接处为笔根。笔锋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区别。

 中锋是将笔管垂直,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线条挺拔流畅,中锋也叫正锋,或叫正用笔。用中锋画的线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画时提、按用力比较均匀,行笔较稳。若用力不匀,有轻有重,则线条会有粗细变化。

 侧锋是笔管与纸面不垂直,笔管倾斜,行笔时笔管所指的方向和所画的线条方向也有一定的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 笔尖的一边光,笔腹的一边毛,并有飞白的效果,侧锋线条一边轻、一边重,有一种切削感。

 顺锋是指笔从怀内至怀外(由左向右):由上向下,这样的笔锋呈顺势,叫顺锋用笔。

 逆锋则与顺锋向相反的方向行笔,笔锋也采用逆势。正用和倒用都可以逆行笔,于笔锋推进中,受阻散开自然形成飞白效果。按笔的轻重,行笔的快慢,画出的效果也不相同。

 笔锋的运用还有:“提按”、“转折”、“虚实”、“滑涩”、“顿”、“戳”、“揉”等方法。

 用笔通常容易有三种毛病,即“版”、“刻”、“结”。“版”,缺少腕力,下笔犹豫不定,勾画出的形状不准确、不自然、扁而平缺少立体感。

 “刻”,笔迹显露,运笔呆滞,转折的地方出现不应有的棱角。

 “结”,笔迹迟顿,该散的地方散不开,运笔不流畅。

 笔法必须服从为客观形象造型的要求,同时必须接受画家思想感情的指挥,所以由于描绘对象和画家个性感情的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笔法和艺术效果。

? (1)立意

 立意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立意的高低,决定了绘画的寓意深度以及艺术魅力。倘若无立意而构图,必然随笔填凑,胸无主宰。构图随“意”而立,才能产生相适应的构图来完成作者的绘画意图。

 (2)取势

 山水画的构图,首要是取势。所谓“势”是一种形象的动感。古代山水画论中,早就提到:“画山水大幅,务以得势为主。山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串,林木得势,虽参着相背不同,而各自通畅。水得势,虽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为庸。山坡得势,虽交错而不繁乱。何则?以其理然也。”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总使人感到有气魄。而有些画却使人感觉像园林中的假山或盆景一样,主要就是没有画出大山应有的气势。“势”与透视的处理有关,有些景物,通过透视的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它的气势来。

 (3)宾主关系

 一幅画要有一个主题,要突出它的重点所在。切忌零散支离,平均对待,没有一个主要支点。画中的主题便是主,陪衬便是宾。确定宾主,不仅要宾主分明,而且还要互相呼应,不能各自独立。有宾无主就散乱,有主无宾就单调乏味。只有宾主安排合适,画面才感到舒服。

 (4)虚实、疏密、轻重的处理

 就表现对象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树木是密处,山石是疏处。树石是实处,云水是虚处。但有时画面需要,也有把山石处理为厚重坚实,而树却处理得简淡。在一般情况下,山石、建筑物、树木是重,而云彩等为轻。但有时在画面上静止的东西虽大却轻,运动的东西虽小却重,就涉及到轻重均衡的处理问题,中国山水画对轻重、大小的适当配置,要取得像中国杆式秤有变化的平衡,绝不能取天平秤的平均。一幅画在考虑这些方面时,重要的是虚、实二字。而在虚实处理中,画面的四条边及四个角的处理极为重要,因为它关系画面的远效果,也就是第一感觉。一般应禁忌画面图像与四条边成平行态势,以及图像动态间成对角线形。并特别注意禁忌对四条边及四个角的虚实处理雷同,要注意变化。所谓“计白当黑”,即是这个道理。如山石本实,可是用云烟一遮就虚了。又如水是空明虚处,可添上舟楫岛屿、倒影之类的东西就实了。我们所说的虚并不是不画,而是有计划地不画,不画之处仍然感觉有画。往往画虚的地方用淡墨或干枯的浓墨,用笔也要简略一些,寥寥几笔便要意足。

 (5)透视与光暗

 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法,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用移动视点的办法来观察景物。也就是说把视点逐步向前移,向后推,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从这座山到那座山,一边看,一边画,面面观,前顾后盼,把看到的景物,不受视域的限制,集中在一个画面之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谓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观照方式。这种移动视点的透视就是山水画的传统透视一一散点透视。在实际运用时,也不能违背焦点透视的规律,一根线应该是向上的,绝不能向下,近距离的物体应该是大的,不能小了。不然的话会感觉不舒服。

 另外,西画强调光,其光源也是从单一方向而来,所以是统一的。而山水画一般不强调光,而且光源也不一定要求统一,可以从多方面来。大多数山水画的光照,也采取自上而下,或者偏于上。

 (6)三叠两段与开合

 古人提到山水画时,说画面可作“三叠两段”的处理。所谓“三叠”,就是“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就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三叠两段”是古代山水画中的一种构图程式,但它不是必须遵守的法则,所以画家还是要根据自己对自然景观的审美体会,灵活运用,不可硬套。

 所谓开合,“开”一般是指把景物铺开。而为了防止景开得乱而散,就要把过散的点聚起来,然后突出主体,使其集中,这就是“合”。实际上开是制造矛盾,合是统一矛盾,小开合包含在大开合之中。矛盾制造得尖锐而又统一得好,画就越有气势,艺术感染力就越强。总之,要在考虑构图时,取势避免平,要突出重点;实际处理时,繁简、轻重、虚实都要注意。

 颜士(原名阎吉才),号古迹山人,痴墨斋主,1942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市。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鲁书画院画家,中国书画家协会海外交流中心副主任,欧阳修艺术研究会研究员,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会永久理事,威海画院特邀画家。颜士先生作画,擅长于用泼、破墨法,其山水画纯朴自然、天真幽淡,可谓情景入妙,笔境兼夺。而其独特的散峰用笔,使得作品雄强豪放中含俊秀飘逸之气,刚健笃实中不失绰约婉媚之风,真可谓粗中有细、刚中有柔,深得其父颜地(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名国画大师)之真传,被称为“颜派传人”。在继承其父亲笔墨的基础上,又博采其诸位大师之长,先后从师山东著名画家彭昭俊、刘宝纯,北京画院著名国画大师陈维信、郭传璋、浦松窗,国画大师何海霞、尹瘦石、李可染的悉心指教。将泼、破、积墨法与散用笔融为一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颜士先生遍游了黄山、庐山、崂山、泰山及西北名山大川,汲山水之灵气,壮胸怀以无限,佳作迭出,技法日臻成熟。其艺术成就先后在《瞭望》、《大众日报》、《河南日报》,《农民日报》,《济南日报》《威海日报》、《烟台日报》《山东法制报》《青岛日报》《威海晚报》等报刊发表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威海市电视台,荣成市电视台先后专题采访报道过。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颜士山水画集》。传略及作品分别载入了《中国书画家》、《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国美术书法家作品大汇》、《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精典》、《齐鲁书画家辞典》,本人被评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名人。2004年作品“高山流水迎劲松”被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作品广为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外宾、华侨视为珍品收藏,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展,及获奖并举办个人画展。

 近日,“文化中国·亿画云杯”首届全国少儿网络书画大展正在火热进行中。

风景绘画技巧

《春江图》的画法:

本幅作品画的是江南风景,画面不见高山叠嶂、陡峭怪石,而是峰峦晦明、林靡烟云、洲渚掩映一类的山光水色,表现了平淡天真的情趣,江南山水注重水墨画法,强调“墨胜于象”,通过水墨的变化,表现出江南山水的“润”。本幅作品采用了上下对应式构图,远山和近景是一种呼应关系。

1.先确定画面的构图,由近景开始画起,用淡墨勾画出近处的土坡,并用重墨画出土坡上的树木。

2.用中号羊毫笔蘸浓墨对土坡的暗面进行皴擦,然后蘸重墨,点上一些苔点。

3.处理好近景部分,接着用淡墨勾画出远处的山体,注意线条浓淡、疏密的变化。

4.蘸淡墨对远山进行皴擦,对需要强调的地方可以复皴,接着用湿墨染出更远处的山体。

5.由近及远,继续对远山添加皴笔,以加强山石的立体感。接着用重墨点出苔点。

6.最后用小号狼毫笔,调重墨勾画水草,用笔要迅速、自由。

《寒江独钓图》画法:

雪地实景,苍茫而润泽,冰雪覆盖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树木,使人们更为关注白茫茫的冰雪积压、融变的过程,这种自然属性恰好与水墨形式相得益彰。因此,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雪景题材历来受到回冢们的推崇,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其创作难度很高。通常使用留白来表现雪的厚度和质感。

1.用中号狼毫笔调重墨,勾画出整幅作品的线稿图。

2.用小号羊毫笔调重墨为近处的树添加树枝,然后用淡墨点出远处的植被,并勾画出小舟和渔翁。

3.待墨色半干时,用大号羊毫笔蘸淡墨分染画面,注意白雪覆盖的地方留白,同时也要 注意墨色的过渡效果。

《春山图》步骤画法:

本幅作品勾、皴、点、线条清楚,形态平稳,但都是辅助点的气势,使其能表达出雄伟壮丽的精神。皴点并重的峰峦形态,构成葱茏蓬勃的画面。用笔要求曲折飞舞,舒卷生动。

1.先确定好画面的整体结构,从近处向远处推画,把握好画面的近实远虚的效果。

2.添加树叶,可以用点画法,也可以用勾画法,然后用淡墨对需要强调的地方进行点染。

3.在之前的基础上,用浓淡相间的笔墨,或点、或染、或皴、或擦,丰富画面的层次。

4.最后为画面染色,以山脉骨络分出明暗面,掌握山势。设色多以石青分层次,以朱渚托山腰,使其明丽雄伟。画中的冷暖对比要控制得当,技法特点在于用笔用墨,融化一气。

高山瀑布历来都是山水画家青睐的创作题材,错落纵横的山岩间,奇松突兀,瀑布从山头上直泻下来,穿越郁密的竹林和栈阁,冲击山石,注入深潭,喷雪跳珠,动人心魄。山石以淡漠勾皴,用浓墨皴擦,多种皴法交织互施,带光带毛,夹水夹墨。并用浓墨苔点配合尖笔剔出的丛草,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茫深邃,体现出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

1.根据山体的走势,进行艺术取舍,用墨线勾画出线稿(初学者可用铅笔先淡淡的勾画出线稿)。

2.接着,皴画山体,为树木添加树叶,并用淡漠罩染山体。

3.用湿墨染出最远端的山头。

4.继续为山体的植被添加皴笔或者擦笔,添加画面的空间感。

5.最后用大号羊毫笔蘸淡墨罩染画面,对需要加强的地方可以复染。

《深山访友图》步骤画法:

本幅作品采用了斗方的画画形式,先勾画出画中的景物和人,注意在勾画人物时,简单表现出形态即可。然后用水墨点染的方法画山水,以充分表现水墨的融合效果。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的神韵之趣。有水的地方可以用留白的手法表现。

1.首先构思好整体画面,确定画面中景物的布局。中锋运笔,勾画出近景部分的大致轮廓线。

2.调稍重墨色,用点叶法画出树叶,随即用小号狼毫笔蘸重墨勾画山人物,最后用重墨点苔。

3.用湿墨染出远山,注意墨色要有虚实变化。调整并完善画面,完成作品的创作。

中国画的写生是学习山水画重要的一课,历来的山水画家都十分重视写生,在写生中吸取营养。中国画的写生与西画写生不同:西画写生是对照景物真实地反映景物;中国画的写生是画家面对景物多观察、多记忆,一般运用勾勒的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勾勒下来,画稿是作为加强记忆和下一步创作提供素材的,然后对画稿进行取舍提炼,加工创作,直至完成完整的作品。

本内容摘录自《国画入门训练新编:青绿山水》,刘建新编著,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6月,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大青绿写生画法

武夷山天游照片

步骤一:把写生整理的草稿拷贝到正稿上,并用墨线勾出山石、树木、云的轮廓,山石用淡墨作少量皴擦,最后用墨分染出山石的阴阳面。

步骤二:作底色,整幅画面用赭石打底二遍,干后用花青、草绿等水性颜料染山石树木,云用花青调赭石分染出层次。

步骤三:用石青、石绿色染山石,树叶用三青、三绿点染,远山用朱磦、二青分染,天空用少许花青分染,亭子用曙红分染,树、水面用花青分染。

完成图:山石的阳面用三绿、三青加少许白色提亮,调整画面整体关系,点苔,最后落款钤印。

小青绿写生画法:

小青绿山水是在墨骨的基础上施以淡彩的画种,比起大青绿墨骨的成分要多些,而色彩相对要弱一些,小青绿写生是在墨稿上施以淡彩而成的。

步骤一:把写生整理的草稿拷贝到正稿上,并用墨线勾出山石、树木、云的轮廓,山石用淡墨作少量皴擦,最后用墨分染出山石的阴阳面。

步骤二:作底色,整幅画面用赭石打底二遍,干后用花青、草绿等水性颜料染山石树木,云用花青调赭石分染出层次。

步骤三:用石青、石绿色染山石,树叶用三青、三绿点染,远山用朱磦、二青分染,天空用少许花青分染,亭子用曙红分染,树、水面用花青分染。

完成图:山石的阳面用三绿、三青加少许白色提亮,调整画面整体关系,点苔,最后落款钤印。

先从局部小景画起

先画树,然后画树旁边的石或山坡;也可以边画树,边画树,边画石。勾、皴、染、点交叉进行。这些小景是很容易看到的自然景色,可以随时写生,写生稿就是绘画创作的好素材。

1用中锋淡墨勾勒出树叶和石的形态。

2添画另一株树。

3用干、温、浓、淡的点法点树叶。

4给山石加皴,并渲染。

画一幅完整的山水画的步骤:

1用淡墨勾勒出全幅山水的结构,山的脉络要清楚。注意勾勒时用笔要简洁。

2在勾勒的基础上对山进行皴染,这幅山水用的是折带皴。在画的过程中要根据山的自然情况灵活运用。要点出草木,注意用点要密而不乱、疏而不散。

3进一步对全局进行皴染,墨色要分出浓淡,可以用淡墨破淡墨,有些地方也可以用淡墨破浓墨。山的基本脉络要用较浓的墨重新勾勒。用淡墨渲染山的脉络。注意不是一遍染够,可以视情况分层次染出,这样山的厚重感才能显出来。

4用淡赭石分染出山的各部,用花青和石绿分染木胎点部分。这一遍也要注意不可一次染够。点染云和水,要点染出空间感来。

此前推送了很多花鸟类的画谱,这次介绍一个山水画谱,供喜爱山水画的朋友们欣赏。

王念慈字务敏,江苏吴县人,天资英敏,工书善画,曾在安徽省为官,辛亥革命后不堪时局混乱,毅然弃政,重理丹青,为清末民国最为著名的海上名家之一。王念慈先生山水画稿包括三百多幅山水画稿,可做为初学山水的图式参考,现分享给朋友们,因为数量较多,将分成若干篇不定期持续推送。

风景绘画技巧

 引导语:对风景的描绘应该注意哪些技巧与方法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风景绘画技巧,欢迎参考阅读!

 一、临摹融汇写生

 临摹和写生都是色彩训练的必经之路,对美术高考生来说没有选择,必须练习。但如何安排分配练习时间,使临摹和写生相互融会贯通,却是很有讲究的。

 1、临摹加快学习速度

 临摹就是向优秀的作品取经,向色彩高手偷师,是学习绘画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是学习色彩的捷径。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由教师来精心挑选高考内容相关的范画,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认真学习作品的精华,加深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范画成熟的表现手法、完美的艺术处理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样的学习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加速学习的效果。

 考生临摹色彩风景可以分三步:初学色彩时通过临摹了解大致的作画步骤、空间造型和色调处理;中途可以对急需解决和掌握的个别物体或特定景色集中临摹,学会特定景物的作画方法;考前两个月选择高考可能出现主题作临摹和默写的组合练习。

 2、风景写生加深感受和理解

 色彩风景写生是训练色彩感觉、把握色彩变化规律、感受自然界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其他训练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变化无穷的复杂色彩世界是临摹所无法替代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对写生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使美术高考生有备而来。其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有系列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先易后难,培养学生用整体的眼光比较地观察自然。再次,教师要通过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美好的情感激发作画热情。教育学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才能创造性地再现自然美。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实景写生,考生才能在考试中画出色彩丰富而又和谐的高分作品。

 二、以整体带动局部

 1、整体关系优先原则

 “整体观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是造型、结构不准,就是上调子时死抠局部,使局部与整体脱节。画面的花、杂、乱,虚实关系处理不当,画面色调不和谐都是整体与局部处理不当的结果。作画要的是整体的最后效果,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无意义。忽视整体的局部将最终造成全画的失败,优先照顾整体关系的局部将为画面锦上添花。整体关系还应该特别注意色彩、形式、技法背后的风景画的意境,更多地去品味、去认识它。每一块色彩、每一个形式、每一种技法背后都有着一个鲜活的感觉,都代表着一种精神元素,都是一种生命语汇,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艺术的灵魂;掌握了它,我们就有了一种自己的、展现心灵内容的艺术“话语权”,同时也增加了自己作品得高分的几率。训练整体关系有方法和技巧可循,比如用风景照片叫学生作有取舍的构图练习、画16开小稿的色调练习等形式对训练整体关系都很有帮助。

 2、局部是整体的基石

 虽说整体重于局部,但整体要由一个个的局部组成。局部景物的生动与否直接影响画面效果。色彩风景画要学会一些局部的画法:学会画房子,一般建筑物要画出体积关系,宜用干画法,用笔肯定保留一些笔触的效果会更有块面感,还要注意早中晚不同光线和周围环境色对墙面的影响。画树木要注意种类和形状特征,枝叶茂盛的树以表现树叶为主,注意树冠的'形态自然生动、明暗块面有不同层次;枯树则以表现它的主干和枝条的形状为主,尤其要注意一般枝干的明暗变化都是上暗下亮。画水面时注意 “水天一色”是水乡风景画中的一大特色,指水面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会有其景物的颜色影响;水中的倒影在画面表现为色彩和明暗对比弱,静水的表现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笔法表现倒影,然后用横笔表现水纹:水纹的透视关系是近宽远狭、近长远短、近强远弱。荡漾的水可以用小碎笔法横拖出闪光的波纹。画天空时一般接近山和物体的地方亮,远离物体的地方暗。

 画面局部还可以增添画面整体的情调,如下面两幅画中的局部人物就使整幅画作充满了生活情趣,起到“以人点景”的作用。

 三、以应试促进发展

 1、应试是当前任务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应对眼前的美术院校招生考试是最紧迫的任务。应对考试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合理安排考前训练。一般考前两个月之前宜组织风景写生,通过实景写生丰富自己擅长的色系,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到了考前两个月之内应该选择水乡风情、有房子和树的田园风光、夕阳下的湖面等高考常见题材进行临摹和默写的组合强化练习。白天练习色彩,晚上安排素描课程,以达到最佳的进度。

 其次对考试时间分配心中有数。拿到考题要安排10分钟左右审题,认真思考画面的构图、色调、最终效果;构图起稿10分钟左右,确定远、中、近景的位置关系和物体的大致轮廓。铺大调子40至60分钟左右,遵循由暗到亮、由主到次、由后到前的顺序,迅速画出画面的主要调子和冷暖关系。深入塑造占考试时间的2/3左右,具体深入地表现景物的体积、空间、冷暖、主次等,使画面有精彩的局部刻画。调整阶段30分钟左右,应从全局的高度审视全画,调整与整体不协调的地方。

 再次做好考试的准备工作。准备材料要齐全充足,用自己习惯的画笔,颜料要挤满,检查水桶是否漏水等。对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带两盒颜料,其中的一盒里放教师帮学生调好的颜料,把画树、房子、水面等常见景物的常用色每种调出不同变化的四五个层次颜色,学生可以在考试时直接上相应的颜色。

 2、发展是长远目标

 考试是一时的目标,今后的发展是长远的目标。想靠考前两三个月突击考上美术院校的念头是很危险的,即使幸运地上了分数线,你的大学生涯也会非常辛苦的。所以愿考生们在平时的色彩练习中尽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为将来大学学习和从事美术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