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孩子只要一输就哭哭咧咧的,该怎么教育孩子输得起?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1-25 20:25:22浏览:12分类:母婴育儿

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产生。2岁以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会越来越强。当看到别人表现比自己好的时候,他们会不由得心情低落,甚至难受哭泣。

表姐陪3岁的儿子拼乐高,表姐和他各自负责飞机的一部分,一开始有说有笑气氛融洽。可是表姐发现孩子的热情慢慢开始消退了,甚至在看到表姐已经拼好一部分后,突然把手里未完成的部分往地下一扔,撅着嘴开始发脾气。原来他看到表姐比自己快太多,就沮丧地放弃了。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挫败甚至失败,可以说,我们的成长就是由失败累积而成的。作为爸爸妈妈教娃如何面对失败,比如何“鸡”娃成功更加重要。

为什么说学会失败对孩子很重要

我们常常会在孩子失败时,将一句话挂在嘴边: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却很难跟孩子讲明白,失败是如何通往成功的。其实成功不过是,一连串失败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从翻身失败,到走路失败,每一种关乎成长的尝试,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失败。

孩子只要一输就哭哭咧咧的,该怎么教育孩子输得起?

但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好孩子面对失败时的情绪,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让孩子形成一种“害怕失败”的思维定势。这样的孩子,会因此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很难大胆的尝试自己不会、不懂的事情,走出舒适区。就像在成长的路上,自己堵上了很多路口。

如何让娃“输得起”

每个人都喜欢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孩子亦是如此。面对孩子对一些小成就的执着努力,我们可以给予恰当的支持,不用过多干涉。但如果孩子总是因为排队抢不到第一位置、爸爸妈妈没有第一个来接,而哭闹着不上幼儿园,这时候我们正确的引导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A.?修正不恰当的表扬方式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恰当的夸奖方式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更为优秀,更想赢。而不正确的夸奖方式,则会让孩子输不起。我们应该具体地夸某件事情,如“今天自己洗袜子了,这个是很好的”等;应该夸努力而不是天赋,如“你这次拼积木更认真专心了,拼得比上次高,不错不错”。错误的表扬方式则是,“我家宝宝太厉害了,太棒了”等等。

朋友五岁半的孩子小小最近开始学围棋。一开始他表现得非常积极,做“双吃”、“抱吃”等各种练习题的时候也是饶有兴趣。后来,老师安排小朋友们一对一比赛吃子,小小几乎每盘都胜。胜利后,朋友也是大加赞许,“我们家小小真棒,真聪明”。

久而久之,小小逐渐骄傲,上课也不认真听了,觉得老师说的自己都会;当小朋友之间开始了围地盘比赛时,可想而知,小小输的次数和以前赢的次数相当。一次两次输棋,小小倒也只是心情低落一阵。后来输的次数多了,小小再也不想碰围棋了,真的如朋友所说“输了就不再学了”。

“真棒”“真聪明”这些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成功是因为聪明。那么“我输了是不是就表示我很差很笨?”这样的自我否定,后果往往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严重。因此,当孩子表现不错时,我们要用成长型思维具体夸孩子,夸孩子为成功所做出的努力。

比如说,“小小下棋赢了,我和你一样开心呢!你上课认真听讲,努力练习,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是比天赋更值得夸赞的。

B.?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失败和情绪

后来小小输棋的时候,朋友的做法更不可取。孩子原本已经心情低落,朋友却对小小加以责备呵斥,幼小的心灵没有在父母这寻求到安慰,反而又遭受了一次不小的打击。

我们常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因为父母是那个任何时候都会支持我们帮助我们的人。当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如果连父母那都不能寻求安慰,还有谁能帮助他们呢?

作为爸爸妈妈,我们应该先学会接受孩子的失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口是心非,表面上对孩子说,没关系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就行。孩子是敏感而又敏锐的,他们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你的真实情绪。

因此,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应该先做好自身,真正接纳,包括他的各种错误和失败。之后,我们才能帮孩子认识失败,并且试着接受失败。

教孩子学会用“成长型思维”看失败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说,“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我们应该容许孩子在自己的失败中待一会儿,但要让孩子知道,一次失败,不代表自己不优秀。待孩子情绪有所好转以后,我们可以和他聊聊如何用“成长型”看待失败。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教授组织的实验表明,当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长久下去,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而正是孩子突破舒适区的失败,拼搭成了他未来成功的版图。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失败中得到的仅仅是恐惧。

孩子漫长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一切如意,多多少少会遭遇挫折,经历一些失败。失败后,孩子的态度很关键。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还是从此一蹶不振呢?这需要我们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其实,归根结底,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失败,无人例外。成功的人只是不会被失败轻易打败,他们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努力以达到最后的成功。你说是不是?

凌晨妈妈来叨叨: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