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文言文唯惟维区别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1-25 21:52:38浏览:7分类:文字大全

1. 古文中唯和惟的区别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对于“唯”、“惟”的使用是这样描述的:“唯,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时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使用。” “惟,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已普遍使用,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

那么是否意味着,在现代汉语中,“唯”完全取代了“惟”,二者在意义上没有任何差别了呢?

首先,我们来看《说文》对于二者地解释。

“唯,诺也。”

“惟,凡思也。”

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别的“唯”表一种应答,“惟”表示思考。

然后,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对于二者是这样解释的:

“唯”(wéì)⑴独;仅;只有⑵以;因为⑶表示希望、祈请⑷听凭;任随⑸思;考虑⑹虽然;即使⑺语首助词。亦写作“唯”“维”

(wěì)⑴应答声⑵招呼声

“惟”(wéì)⑴思考;思念⑵有⑶为;是⑷听从;随从⑸愿;希望⑹副词,相当于“只有”⑺连词,也作“唯”“维”⑻介词,也作“唯”“维”,相当于“以;由于”⑼助词,也作“唯”“维”⑽水名。通“潍”⑾通“帷”⑿姓

(wěì)⑴专一⑵独一无二

看两字的第一项释义,读wéì时,“唯:独、仅”,“惟:思考”;

读wěì时,“唯:应答声”,“惟:专一”。与《说文》差别不大。

再看《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对二者用法的列举。

词性

“唯”

“惟”

副词

1、表示对事物或动作的范围加以限定。可译为“只”、“仅仅”等。

2、用于对话中,表示听到或同意对方的谈话,也可叠用作“唯唯”。可译为“是”、“对”、“嗯”等。

1、用于谓语前,表示对事物或动作的范围加以限定,可译作“只”、“仅仅”等。

连词

1、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和让步,相当于“虽”。可译为“即使”、“纵使”等。

2、连接分句,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理由。可译为“由于”、“正因为”等。

1、用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间,表示并列关系。可以译为“和”、“与”等。

2、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和让步,相当于“虽”。可译为“纵使”、“即使”等。

3、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理由。可译为“由于”、“正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助词

1、用在句首,意在引出话题,为立言行文开端。可不必译出。

1、用在句首,意在引出话题,为立言行文开端。可不必译出。

2、用在句首,引出时间、处所。可不必译出。

作为副词时“惟”没有表示“应答”的意思。例如:

《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副词,独、仅)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副词,只有)

而在《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中,就不可以用“惟”替代。在这个层面上,“唯”可以包含“惟”。

作为连词时“唯”可连接分句,“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连接名词。例如:

《荀子·性恶》:“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连词,虽然、即使)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弗如也。’”(连词,即使)

《老子·第二章》:“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连词,由于)

《左传·哀公元年》:“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连词,由于)

而在《尚书·禹贡》:“齿革羽毛惟木。”中,“惟”表示“和、与”。这里,就不能用“唯”来替代。

作为助词时“惟”的用法比“唯”稍细致些,但可以忽略。

也就是说,“唯”并不能完全取代“惟”,只是,在现代汉语中,用到只能使用“惟”的情况并不多。

2. 文言文中的“惟”和“唯”怎么区别

唯:;形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只有,只是

以,因为

;虽然,纵使

;表示肯定

用于句首,无实义

惟:;形声。本义:思考;思念

;只有,只是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

相当于“犹”、“还”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

;由于,以

惟独:就单单的意思

唯独: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点的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没有别的人或别的东西的

唯独他到达了

单单;只有

古汉语虚词词典中:

唯,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时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使用。

惟,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已普遍使用,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

《说文》中对两个字的本意解释:(可以看最前面的词霸上找的内容.)

“唯,诺也。”

“惟,凡思也。”

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别的“唯”表一种应答,“惟”表示思考。

像“唯唯诺诺”就不能用“惟”。而且作为副词时“惟”没有表示“应答”的意思。

而“惟妙惟肖”就不能用“唯”

文言文唯惟维区别

“唯”并不能完全取代“惟”,只是,在现代汉语中,用到只能使用“惟”的情况并不多

3. "惟"和"唯"有什么区别

与“唯 ”“惟”相关的异形词语

唯, 读 wéi,是形声字。《说文·口部》“唯,诺也。从口,隹声。”本义为恭敬的应答声,表示应允,如“唯唯诺诺”。惟, 读 wéi,也是形声字。《说文》:“惟,凡思也。从心,佳声。”本义为“思考”,如“思维”本写作“思惟”。唯、惟,假借为副词、助词,都与各自的本义无关。

唯,假借为范围副词, 读 wéi, 用来限定事物或动作的范围,相当于“只”“只有”。如“唯独”“唯恐”“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唯我独尊” “唯一”“唯有”等。此义也可用“惟”,以上词语中的“唯”均可用“惟”。例如:“这篇一发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废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听其湮没……”(《鲁迅全集》第 4 卷,第 504 页)“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鲁迅全集》第 4卷,第 221 页) 但是,在此义上,与“唯物”“唯心”相关的词语只能用“唯”,如“唯物论”“唯心主义”“唯心史观”“唯物辩证法”等。这是因为它们作为表示哲学概念并曾高度政治化的强势词语,长期高频度使用,其词形、语形早已在社会语用中定型。

唯、惟,又假借为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强调,也可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唯其”“人心唯危”,也写作“惟其”“人心惟危”。惟妙惟肖,最初写作“维妙维肖”。“维妙维肖”的“维”,是语气助词,用法与“唯其”的“唯”近同。例如,清代冯镇峦《读杂说》:“《聊斋》中间用字法,不过一二字,偶露句中,遂已绝妙,形容维妙维肖,仿佛《水经注》造语。”维妙维肖,后来也写作“惟妙惟肖”“唯妙唯肖”,这是因为“维”“惟”“唯”在语气助词这一用法上往往可通用。

4. 唯、维、惟怎么区别

“唯”、“惟”、“维”这三个字由于同音,自古就形成了纠葛。

本来,这三个字义很不相同,这也反映在字形上:“维”字是绞丝旁,本义是固定车盖的大绳;“惟”字是竖心旁,本义是思考;“唯”字是口旁,本义是表答应的叹词(旧读上声wěi)。 在古代,这三个字混淆的程度就已经很深了:在“思考”的意义上,“惟”与“维”通用;在语气词上,三个字都通用。

追溯其混淆的原因,除了音同之外,还应该从意义上考虑。因为仅是同音,那只会是一般的通假关系,不至于混淆的这么厉害。

拿“思考”意义说,这本来只应写作“惟”,但是,人的思绪总是容易互相联系,这就跟“维”的引申义“维系、连接”有了相似之处,所以有人写作“维”。再拿语气词说,这本来是“唯”字的专利,它从口旁嘛。

可因为是希望和强调的语气,这就跟思考的意义也能拉上一点关系,或者说,跟竖心旁有关了,所以就有人写作“惟”。而强调的语气似乎和“维系、连接”意义也有某种关联,于是就有人写作“维”了。

再说“只”的意义,它本是“唯”的引申义,但“惟”既然有强调语气,它也就能跟“只”意义相同了,所以就有人写作“惟”。 混淆到现代,造成的现状是一系列异形词:思维—思惟、惟妙惟肖—唯妙唯肖—维妙维肖、唯独—惟独、唯恐—惟恐、唯一—惟一、唯有—惟有、唯利是图—惟利是图、唯命是从—惟命是从、唯命是听—惟命是听、唯我独尊—惟我独尊、唯其— 惟其、恭维—恭惟。

异形词要统一,这三个字也到了非整理不可的时候了,整理原则当然是理据性、系统性和通用性相结合。具体说来,“只”义是“唯”的近引申义,且通用,因此,以“唯一”、“唯恐”、“唯有”、“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唯利是图”、“唯我独尊”为推荐词形。

至于“思维—思惟”这一组异形,表面上看应该写“惟”,诚然,同意联合是汉语常用构词法,但这个词却以相关义的联合为合理,因为人脑最高创造性,最善于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联系、比较、整理、加工,因此系连、联想才是思维的本质特点,自然应写作“维”。至于指奉承的“恭维”,现代已经没有了“敬意”的意义,表奉承义自然用“维”字更好。

这样,“惟”字本表义“思,现代基本不用了,他的存在必要就值得考虑了。”若要保留,唯一的办法是是让它留在类似构词词缀的位置上,用于“惟妙惟肖”和“惟其”这两个词,《现代汉语词典》正是这样做的。

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略有保留,“惟”只用于“惟妙惟肖”一词。可能是编者认为“唯其”的“唯”不应看作词缀,既然“唯其”是“正因为”的意思,“唯”看作“只”的意思也就有理由了。

平心而论,“wéi其”“wéi妙wéi肖”二词中的wéi字意义差别是不大的,都起强调作用,把它们统一处理为语气副词,都用“唯”字表示。这样,“唯”字作为表强调语气的副词,一用于成语(短语)“惟妙惟肖”,与“载歌载舞”等成语等成语相类;一用于合成词“唯其”,“唯”的意义比“其”略为实在一些,与“尤其”、“极其”等合成词结构相类。

况且由“唯”字承载语气副词意义,不论从词义演变脉络看,还是从历史上用字的继承状况看,都较“惟”字为佳。至于“惟”字,仍然保留,可列两个义项:1.动(文),思考;2.副(文),通“唯”,现在一般写作“唯”。

附注:“思维”“恭维”已为教育部、国家语委《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确定为推荐词形。

5. “惟”字和“唯”字的区别和用法

级别:一级教员 2009-05-15 14:13:11 来自:河南省 在词霸里找到的资料:唯:形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只有,只是 以,因为 虽然,纵使 表示肯定 用于句首,无实义 惟:形声.本义:思考;思念 只有,只是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 相当于“犹”、“还”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 由于,以 惟独:就单单的意思 唯独: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点的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没有别的人或别的东西的 唯独他到达了 单单;只有 古汉语虚词词典中:唯,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时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使用.惟,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已普遍使用,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说文》中对两个字的本意解释(可以看最前面的词霸上找的内容.) “唯,诺也.” “惟,凡思也.” 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别的“唯”表一种应答,“惟”表示思考.像“唯唯诺诺”就不能用“惟”.而且作为副词时“惟”没有表示“应答”的意思.而“惟妙惟肖”就不能用“唯” ,“唯”并不能完全取代“惟”,只是,在现代汉语中,用到只能使用“惟”的情况并不多.“唯”“惟”二字如何选用 “唯”本表示应答的声音,如“唯唯诺诺”.“惟”本是动词,表示思考,如“思惟”(今多作“思维”).二字都被借用作副词,都表示“单单、只、只是、只有”,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异形词:唯一/惟一;唯独/惟独;唯有/惟有;唯其/惟其;唯恐/惟恐;唯利是图/惟利是图;唯命是从/惟命是从;唯我独尊/惟我独尊;等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上,以上异形词均以“惟X”为正词条.由于它的影响,如今的媒体上,“惟X”的出现日渐频繁.可是,纵观数十年来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唯X”,如《再见了,亲人》,人教版第九册上仍然印作“唯一”.再看中小学生用的《3500常用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常用词语三用词典》(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等,都只收“唯X”,不收“惟X”.如果在中小学师生中搞一次民意调查,恐怕“唯X”会占绝对优势.有人曾以《人民日报》使用“唯一/惟一”作词频统计,在1978-1996的19年中,共有12577篇文章用到“唯一”;而“惟一”仅出现12例,况且这12例中还有人名、店名和引语,真正用“惟一”的其实只有8例.据国家语委语用司厉兵先生统计,1999年版《 *** 选集》 *** 出现“唯”字176次,“惟”字仅出现25次.其中有36个“唯一”,没有一个用“惟一”;其他如“任人唯贤”“唯利是图”等,也都用“唯”.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中,“唯一”是正条.“惟一”条下写的是:现在一般写作“唯一”.从此前的词频统计来看,“唯一”为5883,“惟一”为45,“唯一”占绝对优势.根据异形词整理的通用性原则,编者主张以“唯一”为推荐词形,其他各词也均取“唯”而含“惟”.这一精神,又体现在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即第二批整理表)中.由此看来,作副词用表示“单单、只、只是、只有”时选用“唯”已成定局.。

读音:wéi 。

“惟弈秋之为听”翻译:只听弈秋的教导。其中“为”就是“作为”的意思。本句出自《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其中一人十分认真,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高。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