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关于米的诗句-苏轼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1-25 21:58:31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1.有关米字的诗句

1. 菰米新炊滑上匙——宋 陆游 《渔父·湘湖烟雨长菁丝》

2. 自看淘酒米——唐 白居易 《即事》

3. 波漂菰米沈云黑——唐 杜甫 《秋兴八首》

4. 湿薪如桂米如珠——宋 苏轼 《浣溪沙》

5. 水多菰米——宋 苏轼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6. 醉乡曲米为春——宋 向子諲 《清平乐·薄情风雨》

7. 赤米厌晨炊——宋 朱敦儒 《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

8. 米鞅庵奂——宋 蔡伸 《点绛唇·月缺花残》

9. 米龇绻庵——宋 蔡伸 《点绛唇·云雨匆匆》

10. 米贱茅柴酒美——宋 张抡 《朝中措·鸣榔惊起鹭鸶飞》

11. 有宝珠如黍米——宋 张抡 《蝶恋花·碧落浮黎光景异》

12. 二升菰米晨炊——宋 陆游 《乌夜啼·世事从来惯见》

13. 倩米元晖——宋 刘过 《沁园春·天下稼轩》

14. 一任如盐似米——宋 葛长庚 《贺新郎·俯仰天粘水》

15. 碗水把柴升米——宋 葛长庚 《水调歌头·一个奇男子》

16. 田舍米——宋 刘克庄 《满江红·畴昔胪传》

17. 米场镌价——宋 刘克庄 《鹊桥仙·去年无麦》

18. 广致米商船——宋 刘克庄 《卜算子·东甽宁馨儿》

19. 惜得米阳关——宋 刘辰翁 《水调歌头·山水无宿约》

2.籴米的苏轼诗作

作品名称《籴米》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五言律句 籴米①

籴米买束薪②,百物资③之市。

不缘耕樵得④,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⑤,愿受一廛地⑥。

知非笑昨梦⑦,食力⑧免内愧⑨。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⑩。

怅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 ① 绍兴四年作。籴读音:dí(同“迪”音) (形声。从入,从米,翟声。本义:买进粮食) 同本义(跟“粜”相对) 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又如:籴米(买米);籴粜(粮食的买进和卖出)。

② 《诗经·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两广各地买柴是论“把”(一捆)的,恰是“束薪”。

③ 资,仰给。

④ 不缘,不由。这句是说不由自已的劳动所得。

⑤ 邦君,这里指地方官。

⑥ 用《孟子》:“愿受一廛而为氓。”作者表示愿在那里落户做老百姓。

⑦ 知过去之非——错误,用陶渊明《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意。

⑧ 自食其力。

⑨ 内心惭愧。

⑩ 穟,同穗,结实。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

3.与米有关的古诗词

张祜 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

看渠驾去车,定是无四角。 张祜 读曲歌五首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

看渠驾去车,定是无四角。 李商隐 自贶 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

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杜甫 解闷十二首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刘禹锡 与歌者米嘉荣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白居易 登灵应台北望 临高始见人寰小,对远方知色界空。

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句 惯和麹糵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

小器不知容几许,襄阳米贱酒升宽。 施肩吾 洗丹沙词 千淘万洗紫光攒,夜火荧荧照玉盘。

恐是麻姑残米粒,不曾将与世人看。 雍陶 西归出斜谷 行过险栈出褒斜,出尽平川似到家。

万里客愁今日散,马前初见米囊花。 皮日休 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欹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成辅端 戏语 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

一顷麦苗硕伍米,三间堂屋二千钱。 陈陶 竹十一首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沈韬文 游西湖 □□□□□□□,菰米苹花似故乡。

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 郑愚 醉题广州使院 数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

今日海隅鱼米贱,大须惭愧石榴黄。 蒋贻恭 住名山日陈情上府主高太保 名山主簿实堪愁,难咬他家大骨头。

米纳功南钱纳府,只看江面水东流。 白居易 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暗失庐山。

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还。

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 白居易 即事寄微之 畲田涩米不耕锄,旱地荒园少菜蔬。

想念土风今若此,料看生计合何如。衣缝纰颣黄丝绢,饭下腥咸白小鱼。

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空虚。 张循之 送王汶宰江阴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

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让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王维 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王维 送友人南归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4.有关米字的诗句

菰米新炊滑上匙——宋 陆游 《渔父·湘湖烟雨长菁丝》自看淘酒米——唐 白居易 《即事》波漂菰米沈云黑——唐 杜甫 《秋兴八首》湿薪如桂米如珠——宋 苏轼 《浣溪沙》水多菰米——宋 苏轼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醉乡曲米为春——宋 向子諲 《清平乐·薄情风雨》赤米厌晨炊——宋 朱敦儒 《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米鞅庵奂——宋 蔡伸 《点绛唇·月缺花残》米龇绻庵——宋 蔡伸 《点绛唇·云雨匆匆》米贱茅柴酒美——宋 张抡 《朝中措·鸣榔惊起鹭鸶飞》有宝珠如黍米——宋 张抡 《蝶恋花·碧落浮黎光景异》二升菰米晨炊——宋 陆游 《乌夜啼·世事从来惯见》倩米元晖——宋 刘过 《沁园春·天下稼轩》一任如盐似米——宋 葛长庚 《贺新郎·俯仰天粘水》碗水把柴升米——宋 葛长庚 《水调歌头·一个奇男子》田舍米——宋 刘克庄 《满江红·畴昔胪传》米场镌价——宋 刘克庄 《鹊桥仙·去年无麦》广致米商船——宋 刘克庄 《卜算子·东甽宁馨儿》惜得米阳关——宋 刘辰翁 《水调歌头·山水无宿约》。

5.求“米”字开头的诗句

摘自百度:

米粮炊饭放归船 —— 清 · 郑板桥《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米凭转斗接青黄 —— 清 · 董恂《浔溪棹歌》

米雪晚霏微 —— 唐 · 刘言史《北原情三首》

米贱知无盗 —— 宋 · 陆游《甲子岁元日》

米液溉其根 —— 唐 · 刘禹锡《葡萄歌(一作蒲桃)》

米尽无人典破裘 —— 宋 · 苏轼《王子直去岁送子由北归往反百舍今又相逢赣上》

米纳功南钱纳府 —— 唐 · 蒋贻恭《住名山日陈情上府主高太保》

米价贱如土 —— 唐 · 白居易《六年寒食洛下宴游,赠冯、李二少尹》

米囷可扫耻言饥 —— 宋 · 陆游《示子遹》

6.一米的诗词

我喜欢的诗词~

一米

一直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可是工作了以后,便荒废了不少。这几天,兴致突来,又翻起了唐诗宋词,总是沉浸其中的意境,欲罢不能。于是,选了一些自己非常喜欢的诗句,和大家分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7.关于“米”字的古风诗句有哪些

1、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江村》释义: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2、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释义: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3、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杜牧《早雁》释义: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4、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佚名《东门行》释义: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5、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

——辛弃疾《最高楼·吾衰矣》释义: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潜尚未得享俸禄就弃官而归。6、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晏行》释义: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7、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王维《送友人南归》释义: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8、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杜甫《醉时歌》释义:穷得天天在官仓买米五升,经常拜访郑老,我们胸襟默契。9、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徐铉《送王四十五归东都》释义: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10、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苏轼《富人之子》释义: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太笨了,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

8.古人对“赞美大米”诗句有哪些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唐 · 杜甫《忆昔二首》

译文: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3、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新凉》宋代:徐玑

译文: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

4、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送友人南归》唐代:王维

译文: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

5、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上元竹枝词》唐代:符曾

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9.赞美大米的诗句有哪些

1、《浔溪棹歌》(清 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2、《早雁》(唐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3、《东门行》(汉 佚名)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4、《秋雨叹》(唐 杜少陵)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5、《哨遍》(宋 苏轼)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6、《渔父》(唐 陆放翁)

湘湖烟雨长菁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7、《望海潮》(金朝 邓千江)

云协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

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

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8、《水仙子》(元 孙周卿)

朝吟暮醉两相宜,花落花开总不知,虚名嚼破无滋味。

比闲人惹是非,淡家私付与山妻。

水碓里舂来米,山庄上饯了鸡,事事休提。

9、《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唐 李贺)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10、《钓鱼诗》(唐 李贺)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菰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

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10.关于描写 苏轼的诗句

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海绡说词》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柯亭词论》)

阎恺!阎恺!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一卷)

--------------------------------------------------------------------------------

净空法师主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这个经本,清朝灵桀父编著的《地藏经科注》,在所有《地藏经》注解里面,这个注子注得最好,不知道现在这里有没有?查一查,如果是有的话,我们就用这个本子;没有,我们就用圣一法师的讲记。我过去讲过几次,都是依科注这个本子讲。

诸位同学,我在往年每一个新的道场建立,第一部经一定是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为什麽要讲这一部经?佛法的建立不能离开硬体的设施,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一定要有土地、要有房舍、要有建筑。有了硬体设施之后,我们修道才有一个场所。可是修道要依据什麽?我们必须要知道。修道必须要依据「心地」,《地藏经》就是我们第一个课程。有了硬体设施之后,软体里头最重要的心地法门。所以我们一定第一部要讲解《地藏菩萨本愿经》,作为我们修学大乘的基础。如果不懂得心地法门,不知道从心地修起,最后决定是一无所成。换句话说,无论你怎样用功、怎样努力、怎样发奋、怎样精进,你依旧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所修无非是有漏的福报而已。在中国大乘表法是以四大菩萨,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萨。从地藏菩萨再发展出来是观世音菩萨,叫大慈大悲。地藏是孝敬。

今天佛法为什麽这麽衰?修学的人为什麽不能有像过去那一种显著的成就?大家把根忘掉了,不孝、不敬。这种修学就是李老师以前常常讲的玩弄佛法,他不是在修学佛法,也不是在弘扬佛法;玩弄佛法、消遣佛法,没事干!消遣消遣,拿佛法来消遣。确实如此,李老师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消遣佛法?也在玩弄佛法?修一点有漏福报而已。而这一点福报决定不在人间享,到那里享?畜生道享、饿鬼道享,恶道去。为什麽不能在人道享?你作人的资格没有,所以修的福不在人道享,我们要清楚。作人都懂得孝亲尊师,《观经》三福里头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才能得人身,你所修的福报才能在人天里面去享。如果这四句做不到,你所修的福报决定在恶道享,恶道里头也有福报很大的。这些理与事我们都明了,可是我们就转不过来,换句话说,明了,做不到。为什麽做不到?说实在话,对於这些事理了解得不够透彻。真正透彻了,决定他能够忏除业障,他能够回头是岸。所以道场新成立,《地藏本愿经》是决定不能够缺少的,一定要讲。

诸位同学到这边来参学,我们今天把这个课程列为主要的课程,时间虽然不多,重点我们一定细说。其次的部分,古德有详细的注解,圣一法师有通俗的讲话,可以帮助大家作参考。将来诸位在国内、国外弘扬佛法,凡是到一个道场应当先讲《地藏本愿经》,再说《无量寿经》,劝他念佛往生,这个是一定的规矩。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是前清灵桀法师写的,他是康熙年间人,清朝早期的,注得非常之好。我们读他的注解,要细心去体会,要用现代的言语来表达,现代人的观念来说明,大家就容易接受。他前面有纶贯,纶贯就是在未讲经文之前,先将全经大意作一个概略的介绍。纶贯里面包括了五重玄义,这是第一个部分。第二个部分,教我们怎样观法,也就是教我们学习这一部经,如何把观念转过来。第三部分是介绍全经大意,他的纶贯写得很长,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在玄义部分完全依照天台的方式,说明解释经题。辨体,体是理论的依据,佛根据什麽讲这一部经?我们明白之后,对这一部经对佛的说法才能产生坚定的信心。第三部分是明宗,明宗是讲修行,换句话说,如何把这些道理、这些理论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第四部分是论用,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得到些什麽样的功德利益。末后一个部分是讲教相,教相那是说世尊教学的方式、教学的仪规。

法师在这五个科目里面都用「不思议」这三个字。经题是以不思议人法立名,「地藏菩萨」不可思议,「本愿」不可思议;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在辨体里面他说不思议性识为体,性是真如本性,诸佛如来之所证;识是九界凡夫的用心,九界凡夫在迷,迷了的时候就不叫性,就叫识;性是真心,识是妄心。换句话说,他是讲真实的心地跟九界众生妄心的心地,作为立论的基楚,这太好了。佛是讲这一部经,依据什麽?依据诸佛如来自己的真心,再依据九法界众生的妄心,为我们说这一部经典,这个经典立论的依据,可以说是太真实了。性地不可思议,我们讲地藏;性地是真心不可思议,九法界众生那个妄心也不可思议,不思议性识为经之体。又以不思议行愿为宗。本经的宗旨,地藏菩萨的大行大愿都不可思议。又以不可思议的方便为用,这个在全经里面很明显的能看到,让我们知道如何来学习。最后是以不可思议开显无上菩提为教相。如果以古大德这五种比喻,比喻教相,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来表佛法的五个阶段。地藏本愿是无上大法,基础是无上大法,成就的当然是无上的佛果。这个是玄义的总纲领。

今天我们在此地讲这部《地藏本愿经》有两个用意,一个是应九华山仁德老法师的邀请,我答应他在地藏菩萨圣诞之前为大众介绍地藏菩萨本愿的大意。我们预定九月一日启讲,九月二十日圆满;二十日正是农历的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的圣诞日。第二个意思,新加坡净宗学会这个道场建立,我们还没有在这个地方正式讲过一部经,今天为新道场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符合我们多年为新道场讲经的惯例,所以有这双重的意思。先在净宗学会的报恩堂为诸位同修来说这一部大经。

在玄义当然最重要的先要介绍经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这七个字,前面六个字是别题,经这个字是通题;佛所说一切法都称之为经。别题里面又分为人、法,这七种立题我们就省略掉了,圣一法师在讲记里说得很清楚,诸位可以作参考。

「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这个题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佛在经上说这个经可以用三个经题,这三个都是佛说的。第一个就是「地藏本愿」,在这个法会当中世尊为我们宣说的「地藏菩萨本愿」。也可以说是「地藏菩萨本行」,行愿相资,有愿一定有行。行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地藏菩萨的生活、地藏菩萨的修持、地藏菩萨之处事待人接物,这些都是他的本行。又称做「地藏菩萨本誓力经」,力是显示他殊胜的能力。现在我们看这个经题,是翻译的人他在三个题当中选「地藏本愿」,因为这个本愿里面包含了本行,也包含了本誓力,意思都在其中。

地藏这个「地」,在事上讲是大地,大地是一切万物所依赖生存的,任何一物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在中国对天跟地看得很重。在八卦里头它的相是坤卦,其德为母,《易经》里面说:「至哉坤元。」至是到极处。这是形容大地万物资生,一切万物都从大地而生,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载、能生的意思。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心地确确实实具足这个意思。以佛法讲,住持的意思、生长的意思、荷担的意思。住,一切万法依真性而住,一切万法皆从真性而生,《华严经》里面所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诸佛如来所住的一真法界,九界众生所住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性地里面变现出来。性是能变,万法是所变。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一切的无量本来具足。

佛法的教学其目的就教我们明心见性,为什麽以此为目的?明心见性之后,你什麽问题自自然然都得到解决。而且这个事情是决定可能的,决定可以办得到的。为什麽这麽肯定?因为每个人皆有真性,这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来的,未必能办得到,自性本具那有办不到的道理?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恢复自性。其实自性那需要恢复,今天我们的性德上面有障碍,只要把这个障碍去掉,性德自然就现前,所谓是拨开云雾,阳光就普照。阳光比喻我们的性德,云雾比喻著障碍;障碍是假的,阳光是真的。离了妄,真就现前,所以真性不需要去求;你求那就是虚妄的,毋需要去求,离了妄就是真。

真心里面佛告诉我们具足三德。法身,法身是我们真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这个东西。可惜我们无始以来起心动念、妄想执著,把我们自性的光明、德用障碍住了,现前这个作用受了很大很大的亏损。一百分的作用,我们现在所能感受到百分之一都不到,九十九分的德用不能现前,你说这不是可惜!为什麽会有这个现象?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迷失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迷得太广。佛看到我们才生起怜悯之心,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恢复。

这要讲求修行了。因修万行,果圆万德,修行的方法也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方法当中,有方便法、也有不方便法,佛都说了。所以佛为众生演说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麽佛要说无量法门?众生根性不相同,众生的根性也是无量无边。顺著众生根性去教学,学习就容易成就;如果不顺众生根性,他的修学就会感到困难。而在一切法门当中,第一方便、第一稳当、第一容易,无过於念佛法门。佛在这个经里面就是教给我们念佛,至心称名,跟《无量寿经》上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道理、一桩事情。如果我们不能接受这个法门、疑惑这个法门,佛再给你开其他方便法门,这个是佛教人真的是第一个法门。

为什麽说这个法门是第一个法门?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根本原理原则,我们就能想通、就能体会到。佛告诉我们,诸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八个字是根本;宇宙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的道理,都说尽了。又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解释唯识所现。心能现相,相里头起变化是心的作用;这个心就是识,识心,就是我们讲的念头。我们懂这个原则,那佛说念佛,我们就明白,我们就点头。为什麽?念佛就作佛,就直截了当。为什麽去念阿罗汉证阿罗汉,再念菩萨就成菩萨,最后再念佛成佛,这不是罗嗦吗?拐弯抹角。你为什麽不直截了当去念佛?而佛里面,这是世尊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诸佛里头阿弥陀第一。念阿弥陀佛就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成阿弥陀佛,何必再念其他的佛?其他的佛跟阿弥陀佛比又要次一等,为什麽不直接去念圆圆满满的阿弥陀佛?我们通过这些道理,才肯定念阿弥陀佛是第一。真的明白,真懂得,心里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那才是真正念佛人。念佛法门之道,道共戒,所有一切戒律统统圆满具足。你不会犯戒、不会破戒,道共戒。得禅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里头不如念佛里头具足圆满戒律、清净戒律。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所以在这个法门里面,佛教导我们至心称名、念诵;念诵就是读诵大乘。在读诵大乘经里面,是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我们在讲解的时候跟大家分析过。这个分析我们没有能力,隋唐时代的古大德跟我们讲的,一切经最后都归《华严》,《华严》归《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归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十八愿。现在有人提倡本愿念佛,本愿里面特别著重在第十八愿。十八愿,完全依照十八愿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遵照决定得生。只是提倡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可以不要守戒律,可以胡作妄为、可以造作罪业,到临终的时候念佛还能往生。这话说得没错,临终你有把握念佛吗?你仔细观察一些临终的人头脑能清楚吗?如果临终的时候是糊里糊涂的,别人帮他念,他也听不进去。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佛号听不进去,甚至於听了佛号生烦恼;我亲自见过这种人,一生念佛到临命终时不念佛,贪生怕死,不能放下。本愿在理上讲没有问题,在事上讲,难,太难太难!那是怎麽样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要清楚。古大德真是慈悲至极,为我们分析得很清楚、很详明,劝勉我们不可以存侥幸之心,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努力的修学,临终才有把握。侥幸的人,最后一定落空。所以提倡本愿,舍弃戒行,这是走的险道。这些论调表面看好像是有道理,佛在经上是这麽说的,你细细分析没有道理,他把佛的意思完全错解、曲解,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谈何容易!

世尊当年在世,《无量寿经》肯定是多次的宣讲,每一次宣讲这个法门,听众不一样。经上所记载常随众,常随众是这麽多人,除常随众之外,一般与会的听众不相同。所以佛对於净宗的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也有详略不一样,所以后来集结经典,经典内容悬殊就很大。像最明显的,我们现在看五种原译本里面四十八愿,有的经典里面二十四愿,有些经典里面四十八愿,还有经典里面三十六愿,这是最明显差别。如果是佛只讲了一次,翻译的人,不管什麽人翻译,这个数字一定是相同,不可能有这麽大的差别,由这个地方证明佛是多次宣讲。我们要对於西方极乐世界认识明了圆圆满满,就必须要把佛多次介绍的统统要读过。

在古时候佛经都是手抄本,流通量很少,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将五种原译本都能看到,那是大福报、大因缘。宋朝王龙舒居士,这个人福报够大,当然也得佛力加持,他在五种本子里面只看到四种;唐朝翻译的《大宝积经》,王龙舒居士就没有看过。所以《大宝积经》里面无量寿会,这一部分里面有一些很重要的话,其他四种本子里头没有。王龙舒居士也实实在在了不起,知道一般人很难有机缘看到这麽多的本子,所以他开始作会集本。会集本就是集原译之大成,将佛在各种本子里面所说,都能够会集在一起,看到这一个本子,就等於各种版本统统都看到,这好事情,大慈大悲!

他的本子收集在《大藏经》里面,入了藏等於说我们佛门古来这些大德都承认、都肯定这个做法是正确,没有错误。王龙舒这个本子流传到后世,莲池大师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引用《无量寿经》经文,大多数都采取王龙舒的会集本,这就是受到莲池大师的肯定。以后有彭际清的节校本,魏默深的会集本。王本跟魏本确实是有瑕疵,这个瑕疵就是取舍不善,不太妥善;原译的文字,他们做了修正。在他们来说,这个修正是没有问题,确实比原译本用的辞句还要好。印光大师不赞成,不赞成有他的道理,怕的是后来的人随随便便改动经文。他们这个开端,开了例子,引起后人随便改经文,这个经典传到后来那就面目全非,决定不能够开这个例子。印祖反对是这两点,一个是取舍不当,一个是改动原文,并不是说不能会集。

到民国初年,夏莲居这个本子出来,这个本子真正是完善的版本。可是有一些人执著成见,反对这个本子。反对这个本子,就要提倡读五种原译本。如果说反对这个本子,在五种原译本里提倡一种本子,你不就是其余四种本子里面,还有一些重要的经文,你依旧读不到。读诵大乘的目的是破疑生信,是建立信心。这个都是偏漏执,偏见、浅见,孤陋寡闻,这一些执著,这错误的。又说夏老居士是居士,居士没有资格来会集经藏。王龙舒是居士,彭际清也是居士,魏源也是居士;莲池大师是出家人,是净土宗祖师。莲池大师能采取王龙舒的本子,莲池大师没有说王龙舒是在家居士没有资格会集,没有说这个话。如果说是在家人不能做这个事情,一定要出家人做,这个佛法失去了平等,换句话说,决定不能往生净土。净土是平等法,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心净则国土净,心平则国土平,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平等的国土,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之后,很可惜印光大师已经往生,印祖没看到这个本子,我相信印祖看到这个本子一定赞叹、一定赞成。为什麽?过去会集本这些毛病,他都改过来。它这个本子对原文一个字没有改动,而取舍之恰当,当时慧明老和尚肯定,在当代律宗的大德慈舟老和尚肯定。慈舟老和尚采取它的本子在济南讲过,在家的大德梅光羲老居士用他的本子在中央广播电台讲过。这个本子今天流通全世界,符合老居士临终的预言,他告诉学生,他的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这个话兑现了。当时大家怀疑,现在肯定了,果然如此。他又说这个经会传遍全世界,所以夏老这个会集本跟他所预言的完全相应。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定不怀疑,依教奉行,要常常读诵。佛在经上教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做到;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遵守。这样念佛发愿往生,我们这一生才能成就,我们要相信佛的话。

关于米的诗句-苏轼

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里面的原文,诸位可以把五种原译本拿出来对照看;如果你有疑惑的话,你把五种原译本给它对照起来看。我过去曾经印过,这个本子的题目叫《净土五经读本》。里面五种原译本,四种会校本,《无量寿经》总共九种版本都印在里面,大家可以对照。《弥陀经》三种译本,三种本子是:罗什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的译本,夏老居士的会集本,统统印在一起。印出这个本子目的无非是坚定同修们的信心,不能轻易被人动摇,坏了我们这一生大事因缘,那就太可惜了。

我们一定懂得读诵大乘,皈依《无量寿经》,恭敬阿弥陀佛,懂得认真修供养法。我们在讲席当中跟诸位都做过详细报告,怎样供养?供养如来、供养众生,如教修行供养,这是真供养,这种供养就是真正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我们总结这个经里面的意思,如果我们真能够至心称名、读诵大乘、皈依恭敬供养,这个人他的功德不可称量。他必定得到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不仅是地藏菩萨,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威神加持,必然获得不可思议的果报。

佛在这个经里面告诉我们,地藏菩萨在过去无始劫以来,以无量无边的化身放光说法,普度众生,常住幽冥法界。幽冥法界怎样讲法?我们怎麽学习?我们是不是要钻到地狱里去?一定要懂得经文里头字字句句表法的义趣。幽冥法界意思就是讲我们放低姿势,为善不需要让人知道,不需要去表扬,这个就是幽冥法界。默默的去做,认真努力去做,舍离一切名闻利养,就是在幽冥法界,成就自己真实功德,念念之中利益六道众生。这个经里面给我们说,我们与诸佛菩萨的关系、我们与六道众生的关系,凡夫无知,真正是所谓是弱肉强食,残害一切众生。这些众生也都是凡夫,也都是迷惑颠倒。迷惑颠倒,报复的心不会消灭,你伤害他,他那个怨恨之心永远含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遇到他有机会他怎能不报复?这种报复就是今天世界上的灾难,大灾难!佛在经上讲刀兵劫。往后的刀兵劫就是核子战争。

刀兵劫因是什麽?食众生肉。佛说得很清楚,要想免除世间的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这个刀兵劫才能够化解。年轻的时候无知,不吃它,也杀害它。蚂蚁,我们看到很多人,自己也造过这个罪业。蚂蚁爬到家来,讨厌,烧一锅开水一下就把它烫死。我们看到许多人这样干,我们也曾经干过,这些小动物任意的杀害。以前不知道,这才晓得自己犯下了重大的过错。佛教给我们发露忏悔,我们今天明白了,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认真修行,每一天念诵、供养、修学一切功德,回向这些冤亲债主。这个功德我们自己不敢享受,希望把这些冤结统统化解,我们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障碍。否则的话,常常说到业障现前,他业障怎麽会不现前?这些被你杀害的众生,如何能够轻易饶过你?不可能。

我们要学地藏菩萨,以真实心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心如大地一样,一切法、一切众生,赖以住持、生长、荷担。所以经上说:「心如大地,能安一切。」这是把地比作心、比作识。我们今天看到大地,脚踩到大地,要知道回光反照。地是我们的心地,心地平等,载荷诸法,载荷一切众生,你喜欢的、爱的人也住在这个地上,你讨厌的、怨恨的人也住在这个地上,地不分亲怨、没有好恶,我们要学大地。我们心地原来跟大地是一样,现在在里面起心动念,分别好恶,分别好丑,这是错误的。地不分,换句话说,真心不分,妄心在分,妄心是错误的。知道妄心在分,就知道众生心;知道大地不分,就知道真心。所以本经的立论就是真心跟妄心。这是说「地」这一个字。

第二个是「藏」,藏是藏、含藏的意思,我们世间人讲仓库、宝库。世间人一些珍宝都要好好的收藏起来,这些财富可以保障他生活的安全。如果自己失去了财宝,他就感觉到恐惧,生活没有保障,所以世间人人都希望收藏这些珍宝、这些财富。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自性里面有宝藏—三德秘藏。我们真心自性里头有「法身」,法身是真身,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法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第二个「般若」,般若是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无量无边的智慧,此界、他方,过去、未来没有一样不知道,这所知。所知现在不知道,不知就变成有障碍。所知是本有的,现在有个障障住了我们所知,这叫所知障。所知障跟烦恼障立名的用意不同,烦恼就是障碍,所知不是障碍;障碍所知的那个障就叫做所知障。

如果我们从佛法名相来说,妄想、分别、执著,执著是烦恼障,完全是烦恼;分别里面一部分是烦恼,一部分是所知障;妄想里面完全是所知障。有人问,无明从那里来?无明怎麽来?其实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讲得好清楚、好透彻,读《楞严经》的人也是囫囵吞枣,就这麽过去,含糊过去。佛讲得很清楚:「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什麽叫知见?知见就是所知,所知就是般若智慧。你在所知里头还要立一个知,就错了,头上安头,那就是无明的根本。你不要在所知上再立一个知,你的智慧就现前;你偏偏要立一个知,那有什麽法子?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个你们看清楚了,我们用这个比喻,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所知、这是知见。偏偏说「法师手上拿一本书」,完了,马上堕到无明里去。这个东西叫书吗?这个东西叫手吗?手是你建立的,书是你建立的;你要建立这个叫书、这个叫手,你就完了,这就是无明。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人也很聪明,老子就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说个名已经错了,那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事实真相。所以你在知见上立知,你就堕到无明,你就是起了妄想,妄想里头又有分别、又有执著,一大堆东西麻烦来了,一连串都来了。

佛给我们说法,佛说我,不执著我,这个高明。六祖问永嘉:「你还有分别吗?」永嘉答得很好:「分别亦非意。」我分别就是没有分别,心里头真没有分别,乾乾净净的。分别什麽?为大众分别。所以说就是无说,无说就是说,你要说是说,你不懂得无说这个意思,你不懂得佛的意思。如果说跟无说分做二截,说也错了,无说也错了。说是什麽?分别、执著;无说是无明,两边都堕了。要知道说跟不说是一不是二,说即无说,闻即无闻,你这个通了,你这个障碍都没有了。你能在这个上面体会,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大白了,你真正入了不二法门。世间人可怜活在相对里面,相对就是二,对立了。说大对面有个小,说空那边就有个有,总是在相对;说我,对面有个人。几时你能够一下觉悟到,我跟人不二,空跟有不二,性跟相不二,理跟事不二,事跟事也不二,你才入佛法,你才懂佛法。所以佛法之难,难在那里?就难在这个地方。难在什麽?妄想、分别、执著永远放不下,只要放不下你就不入大乘之门,大乘跟你绝分。你修学大乘,是修学一种皮毛常识而已,真正大乘是什麽样子?你根本不能够体会。这是跟你讲般若。

还有一个秘藏,秘是秘密,藏是含藏在自性里面的;「解脱」,解脱就是大自在,就是《华严》里面讲事事无碍,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本来具足的。这是「藏」的意思,这个叫三德,自性里面的三德。为什麽叫秘藏?秘是好像很秘密,一般凡夫不能够觉察,六根接触不到;不能觉察就好像很秘,就好像藏在那个地方,藏没有被人发现。换句话就是众生不能明了、不能理解,称之为秘密。而心性确确实实里面包含无量无边的一切法,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用之不尽,这是藏的意思。好比我们世间的金矿一样,这个金矿里头含藏著金非常丰富,你去取、你去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金矿在那里你不知道、你不晓得,那就变成秘密。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心地的宝藏。大地含藏跟心地比那不成比例,我们心地里含藏的宝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佛法,一切众生无量的世法,都含藏在其中。你只要开发新的宝藏,给诸位说,世间法、出世间法全都通达,全都没有障碍。

佛法的教学是开发自性的宝藏。自性宝藏要用什麽东西开?那个工具一定要称性,你不是称性的工具,你就没有办法开发自性宝藏。称性的工具是什麽?就是孝跟敬,所以《地藏》称为佛门孝经。《地藏经》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它就是孝道跟师道,孝亲尊师就能开发自性的宝藏。如果你不能孝亲、不能尊师,你永远在佛法门外,换句话说,你学小乘也许能够有一点点成就,学大乘没有分;大乘是开发自性,跟小乘不一样。小乘是在事相上,换句话说,它还是世法。小乘之间出世法你也得不到,换句话说,你纵然修学小乘,你也只能停留在初果、二果这个境界里头,四果是证不到的。要想证得小乘的四果,小乘最高果位还是要孝亲尊师。这是真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例外的。

世尊在《观经》三福里面说,这三种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话说得多清楚、多明白,我们听起来,诸位同修都能够记得,也都能说,可是就是不肯去做,那就没法子。说,一天说一千遍、说一万遍,也没用处,那是说食数宝,有什麽用处?一定要自己认真去做,去做到。把孝顺父母的心推广孝顺一切众生,诸佛如来确实是这麽修的。一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