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孩子和你顶嘴、威胁你,不讲道理,你该怎么办?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2-01 08:15:07浏览:11分类:母婴育儿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妈妈的一条求助:

求助一出,立刻就引发了200多万人的关注。

这种场景再正常不过,何止是上兴趣班,好像孩子一大,平时你让他干点什么,他都很容易叛逆和不配合,甚至会故意气你、威胁你:

“别看动画片啦, 眼睛都受不了了。”“那你凭啥天天看手机,这不公平?”“冰激凌吃多了拉肚子,不能再吃了!”“不给我吃冰淇淋,我晚上就不吃饭!”“作业怎么还没做完,拖拖拉拉的”。“要不是你做饭晚,我早写完了。”

鲁道夫·史坦纳曾经说:

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

父母的功课正在于此,面对这些气人的话,还是要冷静的想一想:

这个曾经听话懂事的孩子,为什么开始变成这样?

看到了问题的原因,也就找到了引导孩子的钥匙。

一、那个故意气你的孩子

其实在求助

故意跟父母对着干的孩子,其实是在用“暴力”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他们的不满有两种:

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说:

孩子任性、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 情感 的发育,超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就拿知乎上这个孩子来说,她“怼”妈妈的这句——“你有本事你来啊!”

这只是孩子对妈妈那句“弹得不好”的下意识反驳,并不是真的要妈妈去做。

她内心真正想表达的可能是:

妈妈这么说我,我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怎么努力也练不好,我对自己也很失望。今天我已经很累了,实在没精力了……

这个时候,父母如果没有解读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就贸然用指责、说教就只能养成两种孩子:

要么是越来越爱“顶嘴”,事事都爱唱反调的孩子;

要么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封闭内心,不再表达自己观点的孩子。

最后的结果,都是让孩子和我们渐行渐远,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在《非暴力沟通》中有这么一句话:

孩子和你顶嘴、威胁你,不讲道理,你该怎么办?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实现亲子间的共情沟通。

二、沟通第一步

平和的情绪和尊重

那么,怎么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做到平和的沟通呢?

第一步,不是去思考,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而是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

人和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听到的内容就会被扭曲。

在综艺《放学后》,就有这么一幕,因为爸爸用笔指着徐小宝练小提琴,父子俩吵得一发不可收拾。

当父亲特别生气的说:“你今天吃了枪药啊!”

孩子立刻就怼了回去:“你吃了枪药呀!”

……

两个人这么你一句我一句,把爸爸气得血压都飙升了,儿子却依然理直气壮的,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当儿子被爸爸用笔指着的时候,他感到自己被冒犯,产生了防御机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这个时候,爸爸就事论事,就这件事道歉,相信孩子也会软下态度来,而不会发生下面的口角。

但是这位爸爸却采用了攻击性的质疑,孩子自然要反击回来,这是对自己自尊的维护。

要知道,你是怎么对孩子的,孩子反过来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这一点,在他们的家庭会议中也得到了认证。

当爸爸妈妈认真的询问孩子,并且鼓励他说说自己的想法时,小宝真诚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需求:“爸爸妈妈和上学前不一样了,希望一家人在一起。”

只有当父母和孩子在同一视角交流,才可能实现共情沟通。

懂得“蹲下来”说话,是父母最优雅的姿态。

三、读懂孩子的潜台词

对症下药,良性沟通

一个孩子顶嘴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不外乎来源于这以下几种:

实现自我想法

一个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父母一定要允许他们表达出来,听取他们的建议,认真的思考建议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养出自信大方,独立思考的孩子来。

如果在同一件事情上,孩子坚持自己的看法,如果不是原则性的,可以按照他的想法试一试,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

当孩子总是说“你行你上”的时候,他真的挑了一个周末和女儿互换身份。

经过一天的劳累,女儿很快就意识到:

妈妈要比自己辛苦得多,再也没说过类似的话了。

有一句话说的好:讲一万句不如自己摔一跤。

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

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在平常,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们表达自己,矛盾冲突就会少很多。

维护自尊

好多父母都发现,自己一批评,孩子就顶嘴,难道以后都说不得了吗?

其实,这和咱们的说话方式有关,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都习惯于主观性的给孩子下定义。

“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为啥才这么点分?”

这时候的顶嘴,是因为自尊被冒犯,孩子在正当防卫。

父母应该注意,要尽量用客观的事实陈述,并指出解决的办法,给一些积极的暗示,这时候孩子就更容易接受。

寻求公平

好多父母会被孩子这种的反击顶得哑口无言:

明明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去要求孩子,他心里自然会觉得不公平,表达得不恰当就变成了顶嘴。

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就只有一种:

父母以身作则,身教言传,孩子才可能改变。

单纯的情绪发泄

发泄式的顶嘴,其实是孩子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这时候,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情绪,尤其当他语言不足以表述出来的时候,要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以后他才会好好说话,而不是乱发脾气。

比如引导孩子把“我就不”改成“我不太同意”,把“凭什么”改为“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过,情绪发泄是有底线的,一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对于一些不礼貌的语句,一定要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及时制止。

过程有点难受,但每一个都标志着孩子的成长。

想要养出独立、自信的孩子来,只有我们用爱和尊重,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就像纪伯伦的那首诗一样:

  一、孩子任性哭闹怎么办

 1、冷处理

 不强迫孩子马上停止哭闹,而是静静地坐在一边,或者干脆去干别的事,等待孩子“冷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使他认识错误,感到大哭大闹“要挟”不了父母,只有合理的要求,爸爸妈妈才会给予满足。如果属于爸爸妈妈的错误引起孩子哭闹,则应勇于改正。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越是孩子感兴趣的事,越能更快地把孩子从哭闹中引开,如让孩子玩喜爱的玩具,或打开电视,让他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

 3、适当说好话

 小孩都喜欢听好话,当孩子任性哭闹时,家长可以用孩子过去好的行为事例来引导孩子,适当的给孩子戴戴“ 高帽 ”,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好孩子,才是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一般等你讲完,孩子会选择做个好孩子停止哭闹的。

 4、读懂孩子内心

 孩子任性不听话,不接受大人讲的道理,有时候是因为大人不懂小孩的内心。家长不妨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这样我们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从而更好的了解孩子,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感觉得心应手了。

  二、错误的制止孩子哭闹的方法

 1、用物品或许愿方式哄骗

 哄骗也许一时有效,但时间长了就会失灵。长此下去孩子会懂得哭闹发脾气的作用,爸爸妈妈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

 2、恐吓和打骂

 恐吓与打骂也许会奏效一时,但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变得固执,无法管束,或者产生惧怕和自卑,形成懦弱的性格。

 3、迁就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什么事都按孩子的要求去做

 孩子开始哭闹时,父母生气,随着孩子哭闹时间的推移就心疼起来,认为孩子还小,就给予迁就,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养成孩子以哭闹要挟达到满足个人欲望的不良性格。家长这种溺爱孩子的办法千万不可取。

 三、父母导致孩子任性的行为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父母,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画,本来父母只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正确教育孩子,当孩子哭闹时,别总是百依百顺,这样会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