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好考吗?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04:55:51浏览:15分类:教育知识

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好考吗?

中山大学始建于1924年,初名国立广东大学,创始人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后为纪念国父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那么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好考吗?接下来带大家来看一下。

目前中山大学主流的在职研究生考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考试,二是五月份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

一、中山大学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

众所周知,一月份的研究生考试是难度最大的。同时也是最好的一种,有硕士学历学位双证。一月在职研究生考试需要专科毕业满五年、本科毕业满三年,硕士毕业满两年,此外对专业和是否已经获取学士学位不作限制。

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时间及考试时间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不同的是考生在报考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的时候就能看到: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有两种学习方式,既可以选择脱产学习,也可以选择半脱产、不脱产学习。当然了报考专业较少,并不是大范围的招生,只有部分个别院校才有。

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与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有英语(一),大概在六级左右的水平,有政治、高数、专业课等,难度比较大。而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比如MBA,考试的话是英语(二),其难度不到四级的水平,此外就是综合能力考察,包括数学、逻辑和写作,其中数学是高中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发现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考试的科目要比全日制研究生考的多,可以看出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考试的难度与全日制相比来说并没有减少。

一月双证在职研究生获取的硕士学位和学历证书和全日制研究生获得的证书完全相同。

二、中山大学五月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

五月份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考试采取的是免试入学,边学边考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是入学方式比较容易,但是要获得学位证书依然要通过三个门槛:第一是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第二是全国统一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第三是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月份同等学力先读后考,每年5月统考两门,考试科目为外语和学科综合,100分满分60分通过,学科综合考试内容为在职研究生研修班课程学习内容,英语难度介于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之间。学科综合可以一起考,也可以分开考。通过考试的一科就不用再考了,如有不通过的可以明年再考。

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为英语和综合科目,综合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同等学力申硕英语的难度在四级到六级之间,考试难度一般,考生在参加工作后的近几年,如果未脱离英语学习的话,通过率还是比较可观的。

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三月份组织报名,五月份考试。以60分为合格。考试成绩合格发给《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课程水平统考合格》证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成绩以60分为合格。

通过以上的叙述,你对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有其它疑问,请咨询在线老师。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考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是有一定难度的。

今天来说说很多宝贝们都非常关心的中大近年考研形势 。

整体:22届考研人数从377w增长到457w,增长人数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所以每个专业的报名人数其实都在增长,特别是热门院校更夸张!

中大:作为最热门的985院校之一,22届报考人数3.5w人!(ps:清华大学是2.2w)

一、招生专业

搜“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看官网的文件最准确!

二、热门专业

因为总体的报名人数比较多,所以各个专业的报名人数肯定是都不少的,热门专业太多了 sos。

三、统招比例

报名人数:计划招生32000:8850~4:1

中大的报名和录取人数大概是4:1,和全国整体报考和招生比例一致

四、复试形式及时间

各个专业的复试情况都不太一样,所以先来大概看下复试形式~

这几年因为疫情一直都是网络远程复试也就是线上复试

全日制考生复试基本就是问答的形式(ps:管联复试时考思政)

复试时间一般是3月到4月这段时间,每年安排会有些差别

画重点!!中大的复试占总成绩的50%,大家一定要对复试上心!

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复试没认真准备被刷,真的好可惜心痛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