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鼓浪屿风景区简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05:14:17浏览:13分类:旅游攻略

鼓浪屿风景区简介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岛,凭借其独特的景色,已然成为厦门名副其实的旅游名片。岛上有日光岩、菽庄花园、风琴博物馆等景点,在日光岩内,可以俯视全岛,将景色尽收眼底。

景区内比较著名的景点介绍:

日光岩

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也是鼓浪屿的标志性景点。

日光岩顶是鼓浪屿看日出日落最好的地方,可以360°俯视鼓浪屿全岛及厦门市区部分景色。

内部景点日光岩寺是厦门四大名庵之一,这里原本是一个山洞,后以巨石为顶建成寺庙。

早上9点前或者傍晚17点后去到日光岩游客会少很多,而且日光岩的日出、日落景色超好,更值得一看。

鼓浪屿风琴博物馆

风琴博物馆坐落于八卦楼里,是目前我国惟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30多台风琴,大部分产自法国和西班牙,有管风琴、簧片风琴、口风琴等多种珍品。

这里的镇馆之宝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架风琴“诺蔓比尔”,1909年生产,高达6米。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三一堂

位于笔山洞附近,建于1934年,寓意三个教会联合兴建之意,更蕴含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

建筑独具一格,呈十字立体式罕见造型,屋顶是整个厦门地区唯一从国外运回来的。

室内宽敞明亮,音质效果极佳,可以在开放时间参加礼拜。2006年05月25日,三一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浪屿建筑

鼓浪屿好玩的地方,还在于岛上的各种建筑。鼓浪屿的建筑很有特点,走一走,你会有很多的感慨。建筑大多属于西式风格,或端庄,或大气,或充满欧洲古典风情,为鼓浪屿增添了内蕴。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的私家花园,50年代起辟为公园,近年又建了许多设施,面积也扩大了3000多平方米,是颇有特色的海滨公园。

福建泉州有什么名胜古迹和人物.

宋、元、明代鼓浪屿的开拓和发展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海港风景城市。其西南一水之隔的鼓浪屿,历来属于厦门的行政管辖范围。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厦门岛上就有人类生活。唐中叶(公元8世纪前后)以后,来自中原的陈、薛等家族先后迁居岛上开发与生产,该岛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宋、元时期,岛上人烟渐繁,其北边不远的泉州港海上贸易的繁荣昌盛进一步促进了厦门(时称嘉禾屿)社会经济的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首次在岛上设立“嘉禾千户所”。 因为目前有关文物、文献资料不足,宋、元以前鼓浪屿的历史已不可考。由于鼓浪屿四周的轮廓接近圆形,因此民间相传宋、元时期其地名为“圆沙洲”“圆洲仔”。今之燕尾山在本世纪的地图上曾被称为“洲仔尾山”,可以作为鼓浪屿古地名的一个考证根据。

明未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鼓浪屿的初步繁荣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据金门、厦门两岛为根据地抗击南下的清军,并于此操练水师,率兵东征,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鼓浪屿是郑成功最初的根据地。《南疆绎史》等文献记载,郑成功在南安故里焚青衣起兵后,立即“与所厚陈辉等90余人第一旅遁入金门,随往南澳收集余众,得数千”,随之“移屯鼓浪屿”,时在隆武二年(1646年)。郑氏起师伊始,军费拮据,处境困难。恰好有一艘郑家的商船从日本开来停泊在鼓浪屿,郑成功遂将这艘商船带来的10万两银子用来募兵和购制军械。接着在鼓浪屿日光岩等要地屯营扎寨,设水操台练兵,并积极从鼓浪屿引兵配合闽南抗清力量,在泉州、同安、海澄一带抗击清军。直到永历四年(1650年),郑成功计夺厦门岛,兼并郑彩、郑联的军队,始形成包括鼓浪屿在内的金、厦抗清根据地。郑成功率师驻鼓浪屿前后四年,为其以后的抗清复台大业打下了基础。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占据鼓浪屿

18世纪后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殖民者不断向外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封闭的旧中国成为它们的一个侵略目标。厦门是清代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早为西方殖民者所垂涎,并被列为用武力侵占和被迫通商的主要目标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胡夏米(H·H·Lindsay)等人乘坐武装商船前往包括厦门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侦察。事后,胡夏米向英国外交大臣建议,如果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一定要封锁并占领厦门。英国当局在制定侵华战争计划的过程中,也一再提到厦门,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厦门。 英国侵略者极力用鸦片来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保护贩卖毒品的可耻勾当,它们加紧攫取在华的种种特权。1840年6月3日,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伊始,英军便多次派遣兵船闯入闽粤海面窥探和挑衅。当时领导福建沿海抗英斗争的是闽浙总督邓廷桢。邓廷桢是一位爱国的抵抗派代表人物。由于邓廷桢积极备战,加强了防御力量,加上厦门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英军于1840年7月2日和8月21日以及接连几天的武装侵略,均遭到厦门军民的迎头痛击,以失败告终。 英舰退出厦门后,继续北上,用武力恫吓清政府。清朝统治者见势不妙,遂采取妥协态度,在福建方面调颜伯焘接任闽浙总督,同时下令“撤兵省费”。1841年8月,英国侵略者再次派遣侵华全权代表璞鼎查(H·Pottinger)亲率强大的舰队直攻厦门,狂妄地要求清政府地方当局“放弃城池及厦门之一切堡垒”。在当年8月2日激烈的炮战中,虽然厦门守军击中数艘英军兵船,无奈寡不敌众,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和部下官兵坚守阵地,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全部壮烈殉国。厦门和鼓浪屿同时陷入敌手。

鼓浪屿沦为列强统治的殖民地

鸦片战争之后的20年间,外国列强势力对厦门和鼓浪屿的侵略已全面展开,且迅速地扩展和深化。在此期间,西班牙、荷兰、挪威、法国继英、美两国之后,也在厦门设立领事并在鼓浪屿建造领事馆。外国洋行和公司越办越多,外国商人不满足于通过转手投机买卖攫取暴利,开始在厦门创办工厂企业,直接利用当地的资源。英商厦门船坞公司和设在鼓浪屿的英商厦门机器工程公司就是其中较大的外国公司。为了进一步操纵中国的市场,外国势力培植了一批买办为它们效劳。航运公司、银行、电报局也同时相继兴办起来。紧跟在美国归正教会后面,伦敦差会于1844年在鼓浪屿成立教会,大英长老会也于1850年在鼓浪屿扎住脚跟。1848年,美国归正教会的“中华第一圣堂”建造在厦门新街仔。15年后,英国教会也在鼓浪屿建造了专供外国人祈祷的“协和礼拜堂”(在今第一医院内)。一批培养中国牧师、传道士的“圣道学教”,宣传宗教的教会学校在厦门,特别是在鼓浪屿,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为了进一步掌握东南门户一一厦门的经济命脉,控制厦门海关和港口管理大权被视为关键的措施。1862年3月30日,外国列强根据《天津条约》的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在厦门设立海关税务司。同年,设立厦门口理船厅。清初以来就已存在的中国海关变“常关”,被降作对内航运贸易的关卡。到了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连这一点点权利都被剥夺掉。海关税务司和厦门口理船厅的设立,使清政府丧失了厦门海关和港务的管理大权,厦门从此进一步落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看到厦门门户大开,有利可图,赶紧蜂拥而入。德国和日本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1862年以后,列强势力越发强大。1870年海关税务司休士(George Hughes)统计厦门有洋行14家,其中英国7家,印度3家,德国2家,美国和英属新加坡各1家。1882年,副税务司劳思(W·B·Russell)统计,洋行已增至23家。[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独占了鼓浪屿,直至我国抗战胜利。1949年10月17日,鼓浪屿回归祖国。 2003年,撤销行政区,归属于厦门市思明区。区划调整后,鼓浪屿—万石植物园风景名胜区将管辖10个著名风景区,陆地和海域面积达到245平方公里。

洞宫山风景区

洞宫山位于东经119`08“北纬27`07”,政和,周宁,屏南,建瓯四县交界处,海拔高度在770-1598米之间,最高峰香炉峰,年平均气温为14`C 洞宫山区物产丰富,盛产茶叶,香菇,魔芋,马铃薯,生姜,锥栗,天井洋的大雪梨曾进京参展,载誉而归。洞宫山的紫荆树不但因其娇羞怕痒招人喜爱,更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达四个月而受世人青睐,近年来随着科技工作的进展,尤其香菇周年栽培,已引进台资开发,成为闽北食品保鲜出口基地。

洞宫山风光绮丽,风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且与周宁九龙际瀑布及屏南鸳鸯溪毗连,素有20山洞,26深潭,49个景点之称,是个未经雕琢,没有工业污染的自然风景区。主要景点有虹溪岩圈,麒麟岩,观音望南海,九层瀑布,苍龙饮水及近年建成的舞中桥,人工湖等。洞宫山下的大溪村近年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一亿三千万年前侏罗纪的东方缘龙及难源组鱼化石,是研究福建地质的宝贵财富;坂头村的《六音字典》。杨源村的“四平戏”又是考证福建古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的名人墨客如朱熹,李纲,赵迪等都曾在洞宫山留下足迹和墨宝,从而为洞宫山增添了异彩。革命战争时期,洞宫山一带又是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民与敌人浴血奋斗的地方,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因此又是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78平方公里,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 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清源山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