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自动控制考研学校排名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06:45:25浏览:14分类:教育知识

自动控制考研学校排名

自动控制考研学校排名:

2015年:全国一共有83所开设自动化专业的大学参与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东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是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具体榜单:

1

清华大学

2

东北大学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上海交通大学

6

浙江大学

7

华中科技大学

8

西安交通大学

9

北京理工大学

10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1

东南大学

12

南京理工大学

13

中南大学

14

同济大学

15

山东大学

16

西北工业大学

17

北京科技大学

18

天津大学

19

大连理工大学

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21

华东理工大学

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4

华南理工大学

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6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27

燕山大学

28

东华大学

29

江南大学

30

湖南大学

31

浙江工业大学

32

武汉科技大学

33

北京工业大学

34

北京化工大学

35

南开大学

36

华北电力大学

37

吉林大学

38

上海大学

39

江苏大学

40

重庆大学

41

装甲兵工程学院

42

郑州大学

43

西南交通大学

44

重庆邮电大学

45

兰州理工大学

46

中国石油大学

47

空军工程大学

48

北方工业大学

49

太原理工大学

50

大连海事大学

51

哈尔滨理工大学

52

上海理工大学

53

中国计量学院

54

北京工商大学

55

天津工业大学

56

河北科技大学

57

辽宁科技大学

58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59

沈阳化工大学

60

长春理工大学

61

江苏科技大学

62

南京邮电大学

63

福州大学

64

河南大学

65

武汉工程大学

66

四川理工学院

67

西安科技大学

68

陕西科技大学

69

西安工程大学

7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71

大连大学

72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7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74

沈阳理工大学

7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76

大连交通大学

77

大连工业大学

78

沈阳建筑大学

79

辽宁工业大学

80

渤海大学

81

沈阳大学

82

内蒙古大学

83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专业有三个发展方向,第一个是工业过程控制方向,第二个是电气工程方向,第三个是嵌入系统方向。

就业前景:

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道、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和科技部门等。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203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 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 学、自动化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成型工 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 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技术 和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 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 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 子技术、材料科学、自动化基础、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文 学艺术修养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处理、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计算机和外语应用 能力,具备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与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4.了解国家有关行业和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 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技 术标准,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5.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包括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成型设备和 控制方法以及新的成型理论知识;

6.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 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

7.具有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 能力;

8.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技术问题对环境和 社会的影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 技术基础、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金属塑性成型原理、材料连接原理与技术、材料成型设备、材料 加工CAD/CAE/CAM技术基础、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理论、热加工传输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工程训练以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 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

1.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等专业 基础实验;

2.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实验,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以及钢铁热处理 后的各种主要的组织形态及性能实验等;

3.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实验,包括液态金属流动性测试、铸件温度场测试和定向凝固等;

4.塑性加工力学实验,包括真实应力一应变曲线测试、摩擦因子的测定、平面变形抗力的测 定和硬化曲线的测定等;

5.焊接原理实验,包括焊接热循环测定、焊接过程中的变形测定、焊接接头中残余应力的测 定等;

6.模具设计实验,包括模具拆装和模具CAD/CAM设计等;

7.材料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8.材料成型设备实验; 9.特种热加工成型工艺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材料热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CAD技术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学》、《动力学》、《表面工程学》、《材料加工工程》、《金属学及热处理》、《模具材料及失效分析》、《材料力学性能》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模具、焊接技术、模具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开发、机械制造、塑性加工、焊接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热处理、金属材料加工。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从事职业有机械设计/制造、材料类、机械制图、模具设计/制造与维修等。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补充: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考研有四个方向,介绍如下:

1、材料物理与化学。

专业介绍: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学科代码:080501)是物理、化学和材料等构成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特色。本学科是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研究不同材料组成-结构-性能间的关系,设计、控制及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与相关器件,致力于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是研究各种材料特别是各种先进材料、新材料的性能与各层次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结合的学科。

2、材料加工工程。

专业介绍: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代码:080503)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材料加工工程是将原料、原材料(有时加入各种添加剂、助剂或改性材料)转变成实用材料或制品的一种工程技术。目前在中国学术界更多的指向聚合物加工。可以分为金属材料加工工程和非金属材料加工工程。

3、(专业硕士)材料工程。

专业介绍:此专业为专业硕士(学科代码:085204)。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4、材料学。

专业介绍:材料学(学科代码:080502)是研究材料的制备或加工工艺、材料结构与材料性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涉及的理论包括固体物理学,材料化学,与电子工程结合,则衍生出电子材料,与机械结合则衍生出结构材料,与生物学结合则衍生出生物材料等等。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