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侯叔献文言文答案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06:53:26浏览:16分类:旅游攻略

侯叔献文言文答案

1. 关于侯叔献的文言文

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都水丞侯叔献②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发汴堤淤田:开筑汴堤排水,让低洼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②侯叔献:字景仁,宜黄(今属江西)人。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古城中水盈()(2)徐塞古城所决()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13.(1)侯叔献治汴堤的方法是“”---“”---“”。(3分)

(2)从文中看,侯叔献是一个、的人。(2分)

答案解析:

11.(1)满,充满(2分)(2)慢慢地、缓缓地(2分)

12.堤防多处有破坏塌陷将要毁掉,人的力量不能控制。(3分)

13.(1)“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1分)、“急使人治堤陷”(1分)、“徐塞古城之所决”(1分)(2)恪尽职守(爱护百姓)、机智聪明。(1分一空)

2. 侯叔献文言文翻译及单字意思

熙宁(宋神宗年号)年间,濉阳(今河南商丘)境内挖掘汴堤放水淤田,汴水突然暴涨,堤防坏的很严重,下陷就要崩溃,人力不无法堵塞。担任都水丞的侯叔献当时来到现场。发现上游几十里有一座古城,立即下令掘开汴堤把水引入古城中,下流于是就干涸了,并急忙派人修堤。

第二天,古城里的水满了,汴水又流下来,这时汴堤的塌陷已经修好了。然后慢慢堵上把水导向古城的决口,河堤内外的水高度一样不相互流淌,很短时间就能堵上,众人都佩服侯叔献的机敏。”

塞:堵住,堵塞。

使:让,命令。

侯叔献(公元1023~1076年)字景仁;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新丰乡侯坊人。著名宋朝大臣、水利专家。侯叔献从小胸怀大志,刻苦读书,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中进士。始任雍丘县尉,改桐庐县令。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奸吏、豪强敛缩。后调制置三司条例司任秘书丞,参与议法。

扩展资料:

侯叔献一生心血都倾注于水利事业。其治水主张,竟遭到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的诋毁,说他治水破坏风水龙脉,会招来天神降灾。他不为所动,坚持治水,以水利司钱召募民工修筑圩堤。

鼓励农民开垦淤田,减免农税,使垦荒者获益很大;利用水道,沟通内外河道运输,以至后来高丽国入贡也经由水道。宋神宗嘉奖他:“古人所谓勤于邦,尽力乎沟洫,于卿无愧。”

他长年奔波于水利事业,终因积劳成疾,于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病逝于扬州光山寺治水任上。宋神宗停止视朝一日,以示哀思。

熙宁六年,迁河北水陆转运判官兼都水监。他主持引京、索二水,开挖河道,设置河闸,调节用水,既利灌溉,又利水运。后又亲自督率民工疏浚了白沟、刀马、自盟三条河流,修复废塞的朝宗闸,开河二千余里,大面积改善了当地农田灌溉条件。熙宁八年,主持引汴入蔡工程,使航运畅通。

搜狗百科——侯叔献

3. 侯叔献文言文中使和塞是什么意思

使:派,差谴

塞:消退

原文:

熙宁中,睢阳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人力不可制。时都水丞侯叔献莅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使人亟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译文: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阳一带筑汴堤来排水,想让低洼地成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涨,堤防崩塌,一时之间无法抢修。当时都水臣侯叔献巡视灾情后,发现上游数十里外有一座废弃古城,命人掘开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于是下游的水量减少,工人才有办法靠近修堤。第二天古城积水已满,河水又开始往下蹿流,但堤防已修复,于是将古城处掘开的堤防堵塞,使河水能沿着河道平稳地流,而城内的积水在短时间内也都消退,众人都对侯叔献的机智聪明佩服不已。

4.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5. 侯叔献文言文中使和塞是什么意思

使:派,差谴塞:消退原文: 熙宁中,睢阳界中发汴堤淤田。

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人力不可制。时都水丞侯叔献莅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使人亟治堤陷。

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译文: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阳一带筑汴堤来排水,想让低洼地成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涨,堤防崩塌,一时之间无法抢修。

当时都水臣侯叔献巡视灾情后,发现上游数十里外有一座废弃古城,命人掘开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于是下游的水量减少,工人才有办法靠近修堤。第二天古城积水已满,河水又开始往下蹿流,但堤防已修复,于是将古城处掘开的堤防堵塞,使河水能沿着河道平稳地流,而城内的积水在短时间内也都消退,众人都对侯叔献的机智聪明佩服不已。

6. 《夏之梦》阅读答案

夏之梦 陈静 (1)冬带着它的庄重过去了,留给人的不尽是轻松,还有隐隐约约的疲惫;春带着它的羞涩消逝了,留给人的不尽是欢欣,还有淡淡的惆怅。

冬是漫长的,春是短暂的。(2)夏欢跑着来了,带着他的火热与热诚。

于是,我们几个不安分的女孩子迫不及待的扑向奇妙、丰富的大自然,去做一个温馨的梦。(3)我们来到田野,觅那新的意境,寻那紧张的学习之后的片刻安逸。

(4)伏下身来抚摩一下所钟爱的小草吧。春天我曾来过这里,柔嫩而纤弱的小草像是雏鸡的小嘴,一片鹅黄。

我们竟不忍心再来“踏青”了。看呀,现在的小草,他们伸出坚实的双臂,托举游人的脚步,赋予大地奋发向上的基调。

(5)绿——夏天的绿扑入眼帘。这时,我们才真切的地感到:冬天是呆板无味的,因为她失去了绿;春天是吝啬的,只让风儿捎来一抹绿;唯有夏天才这样慷慨大度,把心中的爱物无私奉献给大地,献给充满幻想的孩子。

哦,夏天的绿这么浓这么酽,这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纺织的巨大的网,笼着小河、村庄、田野。多想伸出双臂把她拥抱,但这是一个怎样的幻想呀。

(6)小草匍匐大地,捧出一朵朵缤纷的花;含珠带露的金鱼尾,鲜艳如火的红叶李,展翅欲飞的蝴蝶花,还有不知名的小花,丛丛叠叠开得红红火火,奔放热烈,连我们的花裙子也要自惭形秽了。她们在微风中摇曳着、起伏着、闪烁着,催开了我们萌动的心房。

伙伴们,脚步轻些,再轻些,别惊醒她们美妙的夏之梦。(7)漫步小河堤,两旁挺立的白杨树,就像是它们在夏天里写下的诗行。

宽大的叶子闪着光晕,殷勤地投下阴凉,好似一条走不尽的走廊。(8)我们亮起了尖细的歌喉:“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但愿永远这样好……风儿追逐着我们,吹散的长发随意飘动,半掩住由于激动而涨红的脸庞,撩拨起奋发的心绪,飞向悠远的天际…… (9)哦,一条曲折流淌的小溪——一条绕着村庄的银色项链。伙伴们向前飞去了,像一只翩翩的银蝶。

河中漂浮的水草,铺满河底的鹅卵石,无一不闪着它们巨大的引诱力。我们索性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开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闹,大声地喊,大声地笑——我们无所顾忌。

为什么要顾忌呢?既然是自己喜欢做的,就不能使感情受屈。(10)我们喜欢这个样子!(11)这就是夏的魅力,大自然的情趣。

(12)忽然,一缕清香飘来,融入少女的纯情与憧憬。哦,那是一簇簇野花的芳香,我们轻轻地闭上了眼睛……17.为了突出夏的魅力,文中多处与冬春比较,请在文中找出三季各自的不同特点。

(捕捉关键词语作答)(6分) 冬: 春: 夏: 18.文章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9.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你在文章的划线句中选一例作语言鉴赏性的批注。(可从用词、句式、手法上鉴赏其特色。)

(4分) 批注: 20.第(10)段的“我们喜欢这个样子”中的“这个样子”具体指什么样子?由人们在夏天的快活样子,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写祥子夏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凄苦的名篇,这个名篇出自哪本名著哪位作者?(4分)21.本文第(6)段和以下朱自清《春》中的文段都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从形、色、态三方面描写花的多、盛、美,除此之外,你能分辨出这两段文字在写作对象和手法运用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吗?(6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7.冬庄重漫长,失去绿显得呆板无味;(2分) 春羞涩短暂,只有一抹绿显得吝啬;(2分) 夏火热赤诚,慷慨大度绿得浓酽。

(2分)18.小草、野花、白杨、小溪。(2分) 热爱夏天,拥抱自然。

(2分)19.示例(1):第(7)段描写两旁挺立的白杨树用了“诗行”和“走廊”两个恰当的比喻,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其诗情画意,再现了夏的魅力情趣。示例(2):第(9)段的“闪”字很有动感,用得很贴切,既与前面的“河水”照应,又与后面的“引诱力”吻合。

(答案多元,可从用词、句式、手法上鉴赏其特色。选例1分,分析3分共4分。)

20.我们索性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开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闹,大声地喊,大声地笑(2分) 《骆驼祥子》、老舍。(2分)21.本文第(6)段写的是夏花,(1分)用花裙子与花比较突显夏花多姿多彩的美(2分) 朱自清的《春》文段写的是春花,(1分)虚实结合,用想象虚写树上的花结成果的喜人景象;用蜜蜂蝴蝶烘托春花的烂漫甜美、生意盎然。

(2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则可,《春》两种不同的手法只要写出一点则可得2分)。

7. 沥青湖的诱惑阅读答案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闻名于世:(被世界所知道 )

前赴后继:(一个接一个地赶来 )

2、在文中的( )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前一个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后一个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葬身沥青湖。鸟是因为(想吃鱼 ),

被沥青粘住了脚,动弹不得。狐狸是因为( 想吃鸟 ),结果也被沥青粘住了。鬣狗和狼是因为( 想吃狐狸 ),结果都被沥青粘住了。豹子、老虎、狮子是因为( 想吃沥青湖里的猎物 ),结果无一例外地葬身于沥青湖。许多动物葬身沥青湖原因都是( 食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4、“……其中很多诱惑就像沥青湖一样致命。”这句话中的诱惑是什么?(举例说明)如果你面对着这样的致命诱惑,会怎样做呢?是指食物,拒绝诱惑,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甘肃,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辖甘州、肃州(今酒泉市)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省会兰州市 兰州市: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 ”皋”留「 ”兰”,得名兰州。又据《皋兰县志》记载:「 ”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 榆中县:春秋战国时,秦「 ”辟数千里,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县地处榆塞之中,故名榆中而得名。榆中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 皋兰县:因县地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 永登县:西晋末,凉州刺史张宜复设枝阳县,并在建兴四年(316年),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这是「 ”永登”名称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 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是因为境内天下第一雄关而得名,嘉峪关则是因为修建在嘉峪山旁而得名,另嘉峪两字的意思是「 ”美丽的山谷”。 金昌市 金昌市: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因金川河从境内流经,取金字,因金昌系从永昌县析置,取昌字,二字相合而得名。 永昌县:永昌,取「 ”永远昌盛”之意。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赐名永昌府。 白银市 白银市:据志书记载,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到明朝洪武年间具有一定规模,有「 ”日出斗金”之说,官方曾设办矿机构「 ”白银厂”,白银因此而得名。 会宁县:即「 ”会州安宁”之意。汉朝时期名为祖厉县。会州之名始见于西魏废帝三年(554)正月,魏相宇文泰西巡,途经今靖远地界时,有当地富户张信罄资犒六军,泰大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州治会宁,此为会州之始。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会宁附近发生一次毁灭性的地震,伤亡很重,朝廷拨款赈灾,并「 ”诏改会州为会宁州”,取「 ”会州安宁”之意。 靖远县:清朝时期取「 ”边远之地已安定下来”之意,后沿用至今。 景泰县:起初,从红水和靖远两县名各取一字,叫靖红。红水县内有永泰,取泰字代表红水县,两县各一字合成靖泰。有些人又嫌靖字是军事用字,与泰字不协调,主张用谐音景字代替,这样就变成了景泰。景泰的含义是景象繁荣、国泰民安。 天水市 天水市:天水得名,源于「 ”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据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 ”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 ”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 ”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 ”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 ”天水郡”。从此,有了「 ”天水”之名。 清水县:据史料记载,「 ”其板(指清水县所处古陇板,俗称关山),上有清水,四注而下”,下有县,因此得名。 秦安县:秦安在西周时,为秦亭的一部分,秦安之名,取「 ”期盼古代秦亭之地安宁的愿望”之意,金正隆二年(1157年)始置秦安县。 甘谷县:因宋代名将杨文广曾在县城北的城子村筑筚篱城抵抗西夏,取名甘谷城,遂有甘谷之名。 武山县:因县城南有武城山而得名,原名宁远县,1914年改名武山县。 张家川 *** 自治县: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曾在此地筑漳川城,后「 ”漳川”传为「 ”张川”而得名。 武威市 武威市:武威即武功君威之意。西汉初为匈奴所据,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征服河西,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后来把这块地方取名武威,并设武威郡,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 古浪县:因境内有古浪河而得名。 民勤县:此地「 ”人勇知义,俗朴风醇,男耕女织”易名民勤,沿用至今。 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取县内佛教寺院「 ”天堂寺”和「 ”祝贡寺”的第一个字而得名。因县境内藏族人口较多,1955年成立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 张掖市:西汉初为匈奴所据,汉武帝时期征服此地,取名张掖,意为「 ”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掖”,并设张掖郡。 山丹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删丹县,三国时曹魏因此县南、北、东三面环山,改名山丹县,沿袭至今。 民乐县:取「 ”人民安居乐业”之意。 临泽县:西晋时以县境地貌多沼泽,因此改名为临泽县。 高台县:始于明初设置的高台站,因城西有高高的古台基而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始置高台县,县名沿用至今。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因地处古肃州以南而得名。境内裕固族人口较多,1955年成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 酒泉市: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同为汉武帝时期征服河西时取的名,并设酒泉郡。 玉门市:据史书记载:「 ”汉置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故名玉门。玉门县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敦煌市:敦煌即「 ”盛大辉煌”之意,也为汉武帝征服河西时取名,并在当时设立敦煌郡。 金塔县:1913年以县城东南的「 ”金塔寺”取名金塔县,沿用至今。 瓜州县:瓜州县在历史上因其生产蜜瓜独具特色,在春秋时期就谓之瓜州。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源于1938年在古肃州之北设立的「 ”肃北设治局”。因境内蒙古族人口较多,1956年成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县城西部的阿克塞沟而得名,哈语为「 ”纯洁”的意思。1934年至1939年新疆哈萨克族牧民东迁此地,1954年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 平凉市: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欲讨前凉,置平凉郡,取「 ”平定凉国”之意。 泾川县:因地处泾河川道而得名,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名为泾川县,沿用至今。 灵台县:相传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密民感念文王功德,遂于今中台镇筑灵台,灵台县由此得名,沿用至今。 崇信县:崇信在唐代为「 ”京师西北八镇「 ”之一,后置崇信军,始有崇信地名。北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始置崇信县,沿用至今。 华亭县: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北魏晋泰二年(532年)设华亭镇,隋大业元年(605年)始置华亭县,沿用至今。 庄浪县:因境内有庄浪河而得名。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庄浪县,沿用至今。 静宁县:取「 ”平静安宁「 ”之意。元、明、清代为静宁州,1913年改为静宁县至今。 庆阳市 庆阳市:一说庆阳因庆州州治城址位处马莲河上游环江与柔远河汇流以北的三角台地内(即今庆城县所在地),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而得名庆阳。 又说「 ”庆阳”一名,取之宋代政和年间。宋太祖建隆元年置庆州团练,乾德初又升为庆州。到英宗治平年间改设环庆路。乃合环州和庆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庆州设「 ”庆阳军”节度。「 ”庆阳”这一名称方见于史册,并沿用至今。 庆阳县:同上 正宁县:唐天宝元年(752年)在罗川东20里处获玉真人像27尊,更名为真宁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祯)之讳,改名正宁县沿用至今。 华池县:以境内二将川河古名华池水而得名。 合水县:因当时境内建水与北岔水汇合后称合水,由此得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合水县。 宁县:西魏时,取「 ”抚宁戎狄”之意,以宁州命名。1913年改宁州为宁县。 镇原县:因唐代此地称原州,宋、金时曾设镇戎军(州),故元代合并镇戎、原州称为镇原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镇原州为镇原县,沿用至今。 环县:因「 ”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古称环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环州为环县,沿用至今。 定西市 定西市:取「 ”安定西边”之意,金皇统三年(1143年)始设定西县。 通渭县:取「 ”此地道通渭州”之意。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曾于擦珠谷(今什川古城沟)筑通渭堡,10年后置通渭县,沿用至今。 陇西县:因位于陇山之西而得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设陇西郡。隋开皇十年(590年)设置陇西县,沿用至今。 漳县:东汉因战略地位重要被认为是汉王朝的「 ”西陲屏障”而名障县。明因「 ”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富国”而改名漳县,相沿至今。 渭源县:以地处渭水源头而得名。据《水经·渭水注》载:「 ”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谓水出焉”,故名渭源。 岷县:因境内有岷山,西魏大统十年(544)始置岷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岷县,沿用至今。 临洮县:以其地临洮河而得名,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临洮县,沿用至今。 陇南市 武都区:「 ”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汉书·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马氐至天池大泽,故称武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武都郡。 成县:以西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古称成州。明朝初年降州为县,相沿至今。 两当县:因境内有两当河而得名。 徽县:因境内山川秀美,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名。 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礼县:源于地名「 ”李店”。唐、宋时期,礼县东北部属长道县,县治在李店。元置李店元帅府。后因「 ”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 ”礼”字代替,直到明成化九年(1473年)置县时,才正式定名「 ”礼县”。 康县:取「 ”永宁康泰”之意。后去「 ”永”字而改名康县。 文县:自南北朝时战乱不息,北周明帝时平定战乱,决意偃武修文,实行「 ”文治”,故置 「 ”文洲”。明洪武四年降州建县,始称文县,沿用至今。 宕昌县:南北朝时期,羌人曾在此建立「 ”宕昌国”,宕昌为羌族部落首领之名。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灭宕昌国后,遂设宕昌总管府,延续至今。 临夏 *** 自治州 临夏县:因临近大夏河而得名,1928年改为临夏县,沿用至今。 康乐县: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始置康乐塞,取「 ”康泰安乐”之意。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康乐塞为康乐县。 广河县:因境内有广通河流过而得名,原名广通县。后因广通地名与云南省广通县重名,1957年改名广河县。 永靖县:取「 ”永远安定” 之意,1929年始置永靖县,沿用至今。 和政县:明代初设和政驿,取「 ”人和政通” 之意,始有和政之名。1929年始置和政县,沿用至今。 东乡族自治县:因此地为东乡族之发祥地,县境内以东乡族人口为主体,故1955年5月成立东乡族自治县。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因境内有积石山而得名。又因境内居保安、东乡、撒拉等少数民族,1980年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 合作市:合作系藏语,意为「 ”羚羊”。195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 *** 由拉卜楞迁此,改为合作镇,1996年设合作市。 舟曲县:因境内主要河流白龙江,藏语称之为「 ”舟曲”,舟曲地名由此而来。 卓尼县:因卓尼古寺得名。卓尼是藏语「 ”马尾松”之音译。相传元朝时曾在此地建寺,以寺内有两棵高大的马尾松而得名,自此始有卓尼地名。 临潭县:以「 ”其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得名。 迭部县:以迭山得名。 夏河县:1928年设县时,因县置在大夏河上游,故名。 玛曲县:因黄河环绕县城,当地藏语称黄河为「 ”玛曲”。 碌曲县:因地处洮河上游而得名。洮河,藏语称为「 ”碌曲”,故1955年设县时定名碌曲县。 PS: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丨Lance 图丨网络 编辑丨沫宇柒 Lance岚 出品丨优乐视界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