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口蜜腹剑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2-26 20:59:15浏览:15分类:教育知识

01

口蜜腹剑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kǒu m? f? ji?n ,释义:口有蜜,腹有剑,意思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狠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02

出处: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03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佛口蛇心、笑里藏刀

反义词:

心直口快、心口如一

04

"口蜜腹剑"、"过河拆桥"表达了人情的冷酷和绝情,相信一句话:"领导是有情的,管理是无情的。"对待"口蜜腹剑",或许需要一个更为合理的定位。 众所周知,"口蜜腹剑"是一个极具杀伤力的字眼。大凡被冠以"口蜜腹剑"者,都会使人深恶而痛绝之。因此,如何评价他人是否"口蜜腹剑",当遭遇"口蜜腹剑"该如何应对,这是每一个在职场打拼的人需要学会的一种本领。

形容一个人两幅面孔的成语

口蜜腹剑指的是嘴上花言巧语,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的两面派,为贬义词,形容人阴险、狡猾。口蜜腹剑出自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原文为: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口蜜腹剑的典故

李林甫在唐玄宗时期担任宰相,他忌才害人,谄媚奉承皇帝,竭力迁就玄宗。有一次,他故意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

唐玄宗一听很高兴,于是将李林甫找来,共同商议,李林甫却口蜜腹剑地说道:“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口蜜腹剑的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以下是一些形容一个人两幅面孔的成语和解释:

1、笑里藏刀:形容一个人表面和善,内心阴险狡诈。

2、口蜜腹剑:形容一个人口头上说话甜蜜,但内心险恶,怀有阴谋。

3、绵里藏针:形容一个人外表柔和,但内心坚强,不易被击败。

4、刀子嘴,豆腐心:形容一个人嘴巴刻薄,但内心善良。

5、假仁假义:形容一个人表面仁慈,但实际上是虚伪的。

6、口是心非:形容一个人说的和想的完全不一样。

7、阳奉阴违:形容一个人表面上遵从,但内心不以为然。

口蜜腹剑的意思是什么?

8、逢人说项:形容一个人善于逢迎,但内心可能不怀好意。

9、虚情假意:形容一个人表面上很关心,但实际上是虚假的。

10、满嘴仁义道德:形容一个人表面上道德高尚,但实际上可能不怀好意。

两幅面孔的意思是:

1、两幅面孔是一个人同时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孔或态度。这种表现通常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者面对不同的人时展现出来的。

2、一个人在工作中可能展现出一幅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的面孔,但在私下里却表现得截然不同,可能是一个热情开朗、喜欢社交的人。这种两幅面孔的表现可能会让人感到惊讶、不解或困惑。

3、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人时展现出不同的面孔。比如,一个人在与领导或长辈交往时,可能表现得非常恭敬、谦逊,但与朋友或同事交往时,则可能表现得更加随意、轻松。这种两幅面孔的表现可能会让人感到这个人很会“看人下菜碟”,或者很懂得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4、两幅面孔的表现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果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展现出过于极端的两种面孔,可能会让人感到难以捉摸或不可靠。而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人时展现出过于明显的两种面孔,则可能会让人感到不真诚或虚伪。

5、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自己的多面性,并尽可能地保持真实和一致。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建立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