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马路拍照技巧 拍照小技巧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09:03:01浏览:10分类:旅游攻略

马路拍照技巧 拍照小技巧

1、构图,拍马路的照片是比较具有线条感的,可进行平行拍摄、俯拍、倾斜拍等,例如:人物坐于马路中,头顶留白。满屏构图,人在左边,二分之一构图法等等;

2、背影拍摄,运用手机自带的拍摄功能,由于每个手机的相机功能不一样,利用好功能即能拍出大片的既视感;

3、利用光线,利用光线的闪射会使真个照片的色调变得柔软;

4、虚化背景,可以将重心集中在拍摄物上,杂乱的照片背景会使整个照片无质感。

 三、光线的选择

 晨昏时的阳光有温暖的色调和柔和的光感,较低光线角度也容易形成明暗反差,最适合风光摄影。因此,拍摄风景得要「起早摸黑」,在太阳升起前就位,在太阳下山后也要坚守,一直到暮色的最后一寸光线消失为止,以掌握日出日落前后这风光摄影最佳拍摄时段。

 其次,要注意局部光的应用。让画面中仅有局部区域被光打亮,其它部分则处于阴影当中,这样的局部光能营造戏剧效果,使作品焕发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阴天的漫射光并不适合风景拍摄。过于均匀的漫射光会使照片看起来平淡无奇、乏善可陈。但也有例外,雾天和雪天就是很好的例子。雾天的可见度大幅降低,空气透视增强,更容易形成空间层次感;雪天常常一片 纯白,没有色彩和层次可言,但其魅力依然无可阻挡。不过这是特例,多数情况下,晴天仍是风光摄影的最佳选择,许多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均为晴天拍摄便是很好的证明。

 四、构图的应用

 1、线形构图

 细心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充满各种线型关系:垂直的树、水平的湖面、延伸的路面、远处群山起伏的轮廓?都是自然中优美的线条造型。

 不同的线放在一起,便形成更丰富的组合,也就有了各式各样的线形构图:对角线、S形、垂直线、水平线、放射状构图等。从空间透视关系来看,两条平行延伸向远方的直线最终会汇合在一起,这种线形便有了视觉牵引的作用;这也是线形构图里常用的方式。

 总结出这些常用的构图规律后,就可以在观察和拍摄中妥善运用;对于较不明显或组合度较高的线型组合,也能更快做出分辨取舍,获得良好构图。因此,基本功的训练非常重要。

 2、对称构图

 与线型构图一样,对称构图也是自然界中较为明显的规律,通常能在有湖的地方或建筑上发现它。宁静的湖面映出高山和天空,这时同时摄入景物和倒影,就可以在画面上形成独特的对称形式,使构图更丰富的同 时,也能使画面更严谨规整。

 3、分散式构图

 分散式构图是一种「没有构图的`构图」,侧重于从一堆没有明显规律的散点中挖掘出隐含的几何关系或内在联系,使画面看起来井然有序而不至于杂乱,从而使整个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4、几何形构图

 除了存在于自然界且较为明显构图规律,我们也可以挖掘出自然界中所没有的构图规则。

 5、三角形构图法

 将景物中三个较显要的物体置于画面中呈三角形,可以使人自然产生一种稳定感,「稳定」是三角形构图最大的特征。

 6、框式构图法

 利用前景作为画框,将景物置于框中,可打破一般的观察方式,使画面形式更富于变化,前后景的搭配也使得画面更富有层次感。有些场景的「画框」本身也有丰富讯息,例如园林里设计精美的镂空窗;这种特别的前景能充分丰富画面内容并深化主题,也是风光摄影里的常用手段。框式构图也可以有其他变化,例如多框式构图,前景的多格画框将景物划分成许多小画面,各自独立又相映成趣,也不失为美妙的构图。

 7、组合式构图

 实际拍摄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场景,不能简单运用上述构图法,这时候就需要活用构图法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有构图。譬如路旁笔直的路灯必然伴随着两条牵引线,这就是垂直线构图和牵引线构图的综合运用;天空中有许多电线和小鸟,是点构图和线构图的综合运用。风景拍摄的构图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细心发现;与自然交流,了解自然中存在的规律,并悉心表现这种规律和美感,就能得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光摄影作品。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