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考研与第二学位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2 00:11:36浏览:18分类:教育知识

考研与第二学位

考研:1不一定能考上,如果考上那么拿硕士学位证和毕业证问题不大。2考研一般来讲是大三暑假开始,到大四第一学期末,1月10号左右初试,若进复试,34所自划线的4月前复试,其他4月中旬。3很多好的单位都只收研究生,不要本科生的。

二学位:1一般来讲是5000元买一个学位证,就是说只要你报名了交钱了,拿证没有问题。2一般是大二开始上课,上到大三,大四上半学期做二学位的课程设计。3理论上是双学位享受硕士级待遇,貌似只是理论上,可能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会这样做吧。

综合:1考研有风险,可能进可能不进,但二学位几乎无风险。2考研和二学位有冲突,但不大。当要准备考研的时候,二学位的课一般来讲上完了。也就是说二学位论文和考研冲突。其实二学位那边还是很好说话的,论文拖到大四第二学期也是可以的。貌似二学位那边的老师也会主动考虑二学位和考研的冲突。我有两个同学的二学位论文答辩放在了大四大二学期,也就是说他们的二学位和考研初试基本没有冲突。3研究生的证作用大,二学位的貌似没什么人问津。有些同学学二学位是为了考双学位那个方向的研究生。

对大学生的利弊:从我身边的人来看,读书好的保研直博了。能说会道、善于交际的,第一年就年薪很高了。剩下的要不考研了进了,要不找个不是很理想的工作。

建议:二学位没什么用,但至少二学位强迫你多学点东西(考试都抄书,毕业论文向别人买的另说)。考研有风险,而且很枯燥无趣,必须坚持,但考上的确有用。若不想考研,多去实习,很多单位很欢迎实习生的,廉价劳动力啊!什么都不用给,除了每天几十元钱。

大虾们好,谁能给点关于第二学士学位的东西?与考研比哪个更好?

1.如果你要的是毕业证书,出来方便找工作,当然是考研,社会上对双学位认可度不高;2.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学多点知识,双学位好,你会比其他本科毕业生多一份本事;3.其实这也不冲突的~~两个一起上也可以的~~~不过这样就不如直接读博算了

当然是考研更好一些 但你若是跨校跨专业又没什么把握建议你先考个第二学士 然后再考研

附:

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含实行学位制度以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也招收少量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含按学分制提前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均须本人自愿,在职人员报考要经本单位批准,并经过必要的资格审查与入学考试、考核,择优录取。二学位修业年限一般限定为二年,有的专业如中医学专业为三年。

通过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的人,不能报考第二学士学位。如果想报考第二学士学位,需参加由国家学位办组织的学士学位考试,获得学士学位后再报名参加第二学士学位考试。

报考对象

大学往届和应届的非招生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并获得学士学位。一般年龄在三十五周岁以下,工作年限不作严格要求(各学校要求不同,有的要求有的不要求),思想端正,身体健康。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同意,其中有的专业又有特殊要求,比如国际政治专业,主要招收外语院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知识产权专业则较偏重理工科考生并较重视外语。

报考时间和地点

目前,第二学士学位考试还都由各招生高校单独出题、单独招生,没有全国统考。考试时间大约在每年的3、4月份,具体的时间和考试科目需与所报考的学校联系。报考的学校、专业不同,考试的时间和科目也不尽相同。考试的内容应是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

报名前,各大报刊都要刊登醒目的招生启事,启事上将载明您所需要的一切具体而确切的信息,报考时间、地点、方式、科目等。报名费不等。 报名时应附寄单位介绍信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要在学位证书发下十天内将复印件寄上。

有的学校还可接受用人单位的委托培养。

就双学位的考试时间来看,大多与考研时间并不冲突,所以除了报考双学位的考生参加考试外,考研的考生也可参加报考,多一次机会就多一分希望,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一些。

另外,各高校招生办公室都备有往年的招生简章和试题供考生购买参考。

学费与毕业待遇

教育部没有对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的学费做出硬性规定,原则上要求与本科学生的收费相同。但有的学校的热门专业如法学、工商管理等专业收费可能相对偏高。 应届毕业生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后原则上应根据国家需要,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分配工作;在职人员攻读第二学士学位者,修业期满, 无论是否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均回原单位安排工作。凡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工作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未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仍按本科毕业生对待。

有一点需要提醒往届的本科毕业生注意,有的学校招收的双学位转工资户口关系,有的可能不转,也有的可能去年转而今年还没有最后确定,所以希望您报考前咨询清楚并慎重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本科学士学位编号规定

(学位证书编号的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5年8月25日下发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学位证书编号方式的通知》精神,现就我省学位证书编号方式调整如下:

一、普通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证书(以下简称三级学位证书)编号调整为16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学位的级别,博士为2,硕士为3,学士为4;第七至第十位为授予学位的年份,如:2006年为2006;后六位为学位授予单位授予学位人员的顺序号码。

例1:1048632006000001

1048642006000001----(这是国家统招大学本科的学士学位证书的编号,国家教育部已经备案,在其网站上可以查到)

二、普通学士学位中的“双学位”和“第二学位”证书,分别在第十一位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S”和“E”加以区别,其余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编号方式相同。总位数为16位。

例2:1048642006S00001----(这是双学士学位证书的编号,是各高校自编的,在国家教育部没有备案,查不到,是‘黑户’,并且没有单独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与之对应,相当于废纸)

1048642006E00001----(这是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的编号,国家教育部有其备案,并且发放有单独的第二学位的毕业证与之对应,在事业单位享受研究生待遇)

三、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所获学位证书,在起始位置加“C”,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加以区分,其后续编号为16位数。

例3:C1048642006000001。

自考生所获学位证书,第十一位用汉语拼音字母“Z”标明,其余与成人学士学位相同。总位数为17位。

例4:C1048642006Z00001

四、专业学位证书编号位置印有汉语拼音缩写的“Z”字样,其后续编号改为16位数。除第十一位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加以区别外,其余与普通三级学位证书编号方式相同。具体字母为:

法律硕士(F)、教育硕士(Y)、工程硕士(C)、建筑学硕士和学士(J)、农业推广硕士(A)、兽医博士和硕士(B)、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L)、口腔医学博士和硕士(D)、公共卫生硕士(G)、公共管理硕士(E)、工商管理硕士(S)、工商管理硕士EMBA(I)、会计硕士(K)

例5:Z1048632006F00001

五、攻读两课教师、中职教师、高校教师所获取的硕士学位证书的编号,在起始位置用“Q”与其他学位证书加以区别,后续编号方式与普通硕士学位证书编号相同。

例6:Q1048632006000001

六、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所获学位证书的编号,在起始位置用“T”与其他学位证书加以区分,后续编号方式与普通三级学位证书编号相同。总位数为17位。

例7:T1048632006000001

七、来华留学人员所获学位证书的编号,在起始位置用“L”与其他学位证书加以区分,后续编号方式与普通三级学位证书编号相同。总位数为17位。

例8:L1048632006000001

以上学位证书编号的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届时,我办其它关于学位证书编号的规定,凡与本通知相抵触的内容,自行废止。因学位证书编号变更所引起的有关学位证书登记上网数据库信息的变化,详见关于学位上网工作的文件。

5.关于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的学历区别在于:

从严格规定来讲:双学位是国家不承认的学历,即国家没有双学位学历,只是一些院校开放两个学位让本科生读,毕业后有两个学士学位,但学历还是本科。第二学士学位是国家规定的五个学历之一,排在本科之后但排在研究生之前,是全日制有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在工作二年之后再去考第二学士学位的入学考试,脱产读二年后取得第二学士学位。学历高于本科而低于研究生。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