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刘文典在云大多少年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11 17:44:29浏览:3分类:教育知识

刘文典(1891年-1955年),字文典,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曾任云南大学校长。

刘文典于1927年至1937年间担负云南大学校长,共10年。

以下是小编百变鹏仔推荐刘文典在云大多少年更多相关介绍内容,希望对大家对刘文典在云大多少年有更好的了解。

西南联大的另一面

对于一个外省人,对云南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所读书的影响。比如我行走在昆明到玉溪的路上,就知道玉溪曾经在民国时期,是昆明通往滇南和普洱、版纳的一个节点。

先说滇南,1938年,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分别从北京、天津往云南撤退,组建为西南联合大学。其中的文学院和法学院先是在滇越铁路上的蒙自办学。一时,滇南蒙自群星荟萃,陈寅恪、吴宓、刘文典、朱自清齐聚南湖,陈寅恪有"景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一派凄风苦雨看不到希望。

与此相反,研究庄子的专家刘文典步和陈的诗中,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新梦迷离思旧梦,故乡沦落况他乡。蓟门回首知何许,万里秋山路正长。"

如果站在边疆地区的角度,战争又把中国大把的顶尖人材集中到云南,为二十世纪中期的边疆留下了多少故事。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还在她的《梦回蒙自》一文中写道:

"我们住在桂林街王维玉宅。那是一个有内外天井,楼上楼下的云南民宅。一对年轻夫妇住楼上,他们是陈梦家和赵萝蕤。在楼下的一间小房间里,父亲修订完毕《新理学》。这是冯友兰哲学体系的奠基之作。"

西南联大在蒙自办学五个月,后来的北大文学史家王瑶正是毕业于蒙自,属于清华第十期,冯友兰先生的学生。

朱自清先生也在蒙自住了五个月,写了一篇《蒙自杂记》,象个导游,介绍了蒙自的特点,从小吃到南湖的景,还有火把节的盛况。

许多年以后,蒙自人在南湖边上,邻近旧时法国海关的地方,为朱教授塑了一像。

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在耶鲁大学教授中国书法的张充和,作家沈从文的小姨妹,抗战初起,正值芳龄,身边围满了青年才俊。

张充和喜欢昆曲,爱慕充和的联大教师陶光便在云南大学搞了一个曲社,那个时候,大凡有点品位的人,如中国银行的吴梅,数论专家许宝騄,昆明航空公司的经理查阜西等等,都是昆曲的爱好者。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晚翠园曲会》中写道:

"陶光的曲子唱得很好。他是唱冠生的,在清华大学时曾受红豆馆主(溥侗)亲授。他嗓子好,宽、圆、亮、足、有力度。他常唱的是《三醉》《迎像》《哭像》,唱的苍苍莽莽,淋漓尽致。

说陶光是寂寞的,常有孤独感。他的朋友不多,只有一个刘文典和他关系不错。

他是写二王的,临《圣教序》功力甚深。"

在张充和的口述作品《曲人鸿爪》中,充和深情的回忆:

"陶光是充和弟弟宗和的朋友,年龄比充和小。早在1930年初,还在清华谷音社学昆曲时,充和就认识他。当时陶光常演小生,充和则为他吹笛。后来陶先生开始追求充和,充和虽然不能报之以爱情,却一直与陶光保持很好的友谊。

1939年的元旦,在由陶光组织的曲会里,充和演唱《牡丹亭》中的《寻梦》,就在那天的曲会中,陶光在《曲人鸿爪》书画册中写下了充和当天所唱的两支曲子。"

就是这样一位才气横溢,性情孤傲的陶光,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三校准备北返,汪曾祺先生说,"三校人事也基本定了,清华、北大都没有聘陶光,他只好滞留昆明。后不久,受聘云大。"

看来,西南联大解体各归旧巢,人事上的安排,也有许多枝横杂叶。

张充和先生在口述史中回忆,陶光后来经刘文典介绍,与一位唱滇戏的女演员耐梅结婚,然后去了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听说婚姻不太幸福,未满四十岁即郁郁而终。生前,陶光曾出版诗集《题〈独往集〉》,并托人把该书送给充和。

1965年充和从美国飞去台湾,陶光先生已经过世,充和忆起昆明往事,"容易吞声成独往,最难歌哭与人间。吟诗不熟三秋谷,冻馁谁教途路穷"。

西南联大才子佳人的故事,这算一例。

在西南联大,要说狂,非刘文典莫属。

坊间盛传的典故有,当年刘文典主持安徽大学,总统蒋介石想去视察,刘文典不同意,说学校是求学的地方,与政治无关。

刘文典在昆明西南联大讲《庄子》,走上讲台用安徽话说:"庄子么,我是不懂的。这世上只有一个半人可以讲,一个是庄子本人,还有半个就是在下。"

传说有一次跑防空警报,刘文典碰见沈从文夹着几本书也往郊外跑,就对沈说:我跑警报是为了《庄子》,你跑什么?

有些传闻经不起推敲。刘文典的儿子刘平章在一篇文章中说,"沈从文在昆明的那段时间,住在丁字坡旁边,而我们家住在龙翔街。住在丁字坡的人跑警报,是跑圆通山后面。我们跑虹山,他们两是不会遇到一起的。"

刘文典的名气大着呢。他的老师有陈独秀、谢无量、刘师培,东渡日本结识章太炎先生成为弟子,研习经学和小学。

1928年回国后在北大和清华任教,领两份工资。

抗战初期,他义无反顾经香港、越南绕道去了云南西南联大,以"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另外一面,刘文典先生号称"二云居士",喜欢抽雅片烟吃云南火腿。就这点爱好,让他的后半生坎坷曲折。

话说1943年,抗战最艰苦的岁月,西南联大的许多教授因为物价涨得离谱,很多家庭都揭不开锅了。闻一多先生甚至丢掉教授的身份,开单为人刻章。一些教授甚至把珍贵的家藏古籍,从宋元版本到明清瓷器都送去古玩市场,换得一点生活费。

这时,远在滇东南普洱县的磨黑镇,一个张姓财主办了一所中学。他找到西南联大的学生,让他们介绍一个最出名的教授给他认识。

学生们掰着指头一一介绍,张财主对刘文典十分感兴趣,于是,抛重金,以送五十两"云土"(鸦片烟)的代价盛邀刘文典。昆明的刘文典一家正在饥寒交加中,受此召唤,立马向相关人员口头上说了一下去向,也不待恩准,带着一家大小乘车到了玉溪。

玉溪,财主张孟希派出迎接刘文典教授的大队人马,早已等候多时。从抬轿的,牵马的,煮饭的、前后卫队,浩浩荡荡,毎天仅走二三十公里,前后走了半个月,才到达磨黑。

刘文典教授在磨黑中学讲课,当地的士绅、盐商、还有普洱上下的头面人物,都争相拜访敢与蒋介石说不的大教授。

长安虽好终不是久留之地。

暑假开始,刘文典一家回到了昆明。

刘文典的磨黑之行在西南联大引起轩然大波。首先发难的是闻一多,他写了一封措词激烈的信,让刘文典不要回联大,并把信交给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建议对刘文典停薪及考虑解聘。冯友兰同意了,认为刘文典此举不足为人师表。

于是,新学年教授们的聘书没有刘文典。

尽管有一些老师觉得解聘一位著名教授不妥,提出反对。曾经是刘文典的学生之一的王力(著名的语言学家)回忆说,"我们几个同事去见闻一多先生,替那位老教授(指刘)讲情,闻先生发怒说,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他终于把刘文典解聘了。

刘文典想不明白,给联大校长梅贻琦写了一封信。

7月25日寄出的信,传说爱才如命的梅贻琦直到9月10日才回复,想必是矛盾的,是在挥泪斩马谡。"尊处暂未致聘,是非得已。想承鉴谅。"

那边厢,唯一能讲半部《庄子》的大师被解聘了。地处翠湖边上的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可高兴了,赶紧报告卢汉,以高过西南联大的薪水重金礼聘刘文典为云南大学的教授,后来又评为一级教授。他的两部大作,《淮南鸿烈集解》和《庄子补正》,海内外多次再版。刘文典生前曾说,"在校勘学方面,五百年之内可能没有人超过我。"

这些年,我行走在云南的土地上,时不时就会想起当年西南联大留下的花絮。

2019/7/3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缪云台、龚自知、方国瑜等人的推荐下,熊庆来接受云南省主席龙云的聘请,出任云南大学校长,为云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云大,只有3个学院,39个教授,8个讲师,302个学生,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熊庆来利用抗战初期各方人才大量涌入昆明的机会,广延人才,延聘了全国著名教授吴文藻、顾颉刚、白寿彝、楚图南、费孝通、吴晗、赵忠尧、刘文典、张奚若、丘勤宝、方国瑜等187名专任教授和40名兼任教授,还延聘了一些外国教授,使云大成为与西南联大同享盛名的又一处著名专家学者荟萃之地,教学质量因此跃入全国名牌大学之列,被吸收进《大英百科全书》之中;他把云大扩充成5个学院,18个系,3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的多学院、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学生人数达1100多人,1939年又创办了云大附中;他还不断充实图书教学设备,使图书馆藏书达十余万册,理科各系都有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和标本资料室,医学院拥有附属医院及解剖室,农学院有实验农场,数学系在东郊凤凰山建立了天文台,工学院有实习工厂,航空系有飞机3架,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罕有的;他还亲自作了《云南大学校歌》,制定了“诚、正、敏、毅”的校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诚实、正直、聪敏又有坚毅的学习精神。在熊庆来任校长的12年里,云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日新月异,被认为是云南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