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琚是什么意思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14 09:38:40浏览:7分类:文字大全

琚,汉语汉字,读作jū,其本意为古人佩带的一种玉,系在珩和璜之间。

康熙字典

《唐韵》九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斤於切,?音居。《说文》琼琚。《诗·衞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传》琚,佩玉名。佩有琚瑀,所以纳闲。《疏》谓纳众玉与珩上下之闲。朱氏曰:佩有珩者,佩之上横者也。

下垂三道,贯以?珠。璜如半璧,系於两旁之下端。琚如圭而正方,在珩璜之中,瑀如大珠,在中央之中,别以珠贯,下系於璜,而交贯於瑀,复上系於珩之两端。冲牙如牙,两端皆锐,横系於瑀下,与璜齐,行则冲璜出声也。

又钱氏曰:佩玉之双璜,上系於珩。

又有组以左右交牵之,使得因衡之抑扬,以自相冲击,而於二组相交之处,以物居其闲,交纳而拘捍之,故谓之琚。或以大珠,或杂用瑀石。诗言琚用琼,则佩之美者也。

又《集韵》求於切,音渠。义同。《诗·衞风·琼琚注》徐邈读。《类篇》亦作?。

释义:

琚是什么意思

本意为古人佩戴的一种玉,系在珩和璜之间。

琚,琼琚。从玉,居声。——《说文》

琚瑀以杂之。——《太傅礼记·保傅》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卫风·木瓜》

“琚”的组词

琚瑀、佩琚、琪琚、琼琚、玉佩琼琚

例句

古人很喜欢佩戴玉佩琼琚。

人们总喜欢用玉佩琼琚来表达对诗词的赞美。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琚字的组词

琚作为姓氏读jū。

琚 (jū)姓,中华姓氏之一。琚姓主要源自两个支脉,一是春秋时期琚姓祖上躲避祸乱,改为“君”姓,二是琚姓祖上如(去)玉字旁。琚字在字形上,早期与居、君等字有类似用途,都承载着居住或者王侯之家的信息。另外,琚字也常常与玉字组词,如琚瑀(音玉,一种美玉名),反映出琚姓与玉的深厚渊源。

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主要是以河北、河南、山西、湖北、北京、台湾等地区为大宗。其中,河南、河北一带的琚姓人口最多。河南的南阳、济源、上蔡、鹿邑、唐河、洛阳,河北的安国、定州、鹿泉、巨鹿、平乡、南宫,山西的太原、长治、阳城、晋城、运城,北京的房山,湖北的襄阳枣阳等地都有比较多的琚姓人口。

琚姓在历史上也有一些知名人物。比如明朝时期的监察御史琚在璿,是叶县(今属河南)人,还有清代的画家琚玖,是上蔡人(今属河南)。

姓氏的由来:

1、源于祖先名字:

许多姓氏直接来源于祖先的名字。这些姓氏通常由祖先的名字简写或直接使用,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

2、源于地名:

一些姓氏源于居住地或祖先所在的地点。例如,一些人可能以他们所在的城镇、村庄或地域名称作为姓氏。

3、官职或职业:

一些姓氏源于祖先所担任的官职或从事的职业。例如,一些姓氏可能以古代的官职如“郎中”或职业如“匠人”等为基础。

4、皇家赐姓:

在封建社会,一些姓氏可能由皇家所赐。这些姓氏通常与皇家的血统或特殊的贡献有关。

5、外来文化影响:

在一些文化中,姓氏可能随着外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而产生。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可能将他们的部族名或部落名作为姓氏。

 一、琚组词

 精选组词列表:琪琚、瑶琚、佩琚、琼琚、玉佩琼琚

 二、琚的拼音、琚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和琚的繁体字和琚的QQ繁体字

 琚的拼音:jū

 琚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

 琚繁体字和QQ繁体字:琚→繁体字为:琚→QQ繁体字为:琚

 三、琚字的含义及相关资料

 琚字的含义:(1)(名)古人佩带的一种玉。

 (2)(名)姓。

 琚字的相关资料:琼琚。从玉居声。《诗》曰:“报之以琼琚。”九鱼切

 四、琚组词的发散思维组词法(分别以琚字开头、琚字在中间和琚字在结尾的组词)

 1『琚』字在开头的词语

 琚瑀

 2『琚』字在中间的词语

 3『琚』字在结尾的词语

 佩琚,琪琚,琼琚,瑶琚,玉佩琼琚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