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南朝宫体诗中女性形象的物化特征|宫体诗大全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15 19:51:18浏览:12分类:教育知识

描写和咏叹女性一直是我国古代诗歌绵延不绝的主题,而由于社会思想、审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其中,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更多地呈现出一种物化的特征。所谓“物化”,是指宫体诗人在诗歌创作时把创作者与描写对象分立,作者以客观的方式对描摹对象进行审视、描绘、再现,把女性的体貌、内心世界作为展示对象,注重再现,带有很强的观赏性。

南朝宫体诗中女性形象的物化特征|宫体诗大全

梁代以前,有关女性题材的作品,亦有描写其形象之作。但这种描写多为粗线条勾勒,带有明显的写意特点。《古诗十九首》中有这样的诗句:“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青青河畔草》)就是比较典型的写意描写方式,即作者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大体特征,给人以含蓄朦胧之感。只有少数的诗,稍事铺陈,如曹植的《美女篇》、傅玄的《艳歌行》、陆机的《日出东南隅行》等。

如果说梁以前的诗在描写女性形象时带有写意特征的话,那么梁代宫体诗描绘女性形象则带有工笔画的特点。诗人们多避开一般化的描写,追求对形貌神情精细逼真的呈现。宫体诗人不厌其细地书写女性之容,如梁简文帝萧纲的《咏内人昼眠》。该诗主要对“昼眠”的美人作细致地刻画。“北窗”“南檐”与“绮障”分别展示了美人昼眠的环境与卧具的摆设,昼眠的娇态更是通过“梦笑”“娇靥”“眠鬟”“落花”等语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手腕上之簟文、玉体上之香汗也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诗中所描绘的仿佛是一幅精工的美女睡眠图,画面中的女子虽然美艳无比,却始终未触及其情感世界,不见其神韵风采。

为了说明宫体诗人对人物进行“工笔”描绘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萧纲与曹植的同题之作《美女篇》作一对比。曹植的《美女篇》对女性之容貌也作了十分细致地刻画,尽力展现诗中女子的雍容、娴雅与美艳,但最后归之于“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芳室,中夜起长叹”,带有明显的寄托。写美女的素手皓腕、罗衣轻裾、顾盼流光、吐气若兰,不过是为后面的没有良媒、盛年不嫁作铺垫,以比喻才士未遇良主,理想抱负不得伸展。而萧氏《美女篇》则不同,其所描绘美女的巧妆盛饰、粉肌玉肤、密态娇歌,是把美女的体貌当成了一种美的物态,诗人仅仅是采用工笔之法描绘美人,追求“形似”而已。

宫体诗人描写女性生活,多将其裁剪为一个画面,一个镜头,这个画面写好了,诗也就收束了。譬如,内人昼眠,美人晨妆,秋闺照镜,观舞,美人采摘花卉、植物,等等,所写场景十分单纯,如特写镜头。萧纲的《美人晨妆》诗,在此类诗作中可谓典型之作:

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荤。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试将持出众,定得可怜名。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人晨妆的场面,着力表现美女娇羞可人之态。“首句”以“向朝镜”之“北窗”出之,未见其人而娇怯之格调毕现,三、四句写其娇态,最后将视角转移到美人化妆的后脸。场面十分简单,亦无深意,仅写女性娇羞之美,作诗的目的是为了展示一幅优美的画面。

宫体诗人反映女性生活时的观赏品鉴态度,使本为造型艺术所特有的视觉效果凸显于宫体诗中。这使诗歌言志缘情的抒情性能减弱,随物赋形的描绘性得到增强。为使女性形象达到“摇荡性情”的视觉效果,诗人在描绘女性的声貌情态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即便极细微的动作,也常常被作者捕捉。沈德潜云:“庾肩吾、张正见其诗声色臭味具备。诗之佳者,在声色臭味之具备,如庾如张是也。”黄子云《野鸿诗的》亦曰:“简文纤细不必言,而雕绘处亦人所不及。”以上二说,均道出了宫体诗摹形拟态的精细特点。

当然,宫体诗也并非完全不及情性。宫体诗人萧绎主张诗歌应“情灵摇荡”“流连哀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宫体诗也有一部分侧重表现“高楼怀怨,结眉表色;长门下泣,破粉成痕”,( 萧纲《答新渝侯和诗书》)展现女子内心幽怨的作品。只是这类作品中对情的表现与传统艳情诗相比,在写法上有较大的不同。

与传统闺怨诗相比,宫体诗人相同题材之作对思妇怨女心态变化的把握更为细微而深入。但传统诗歌中所具有的同情倾向,在宫体诗中却已十分淡薄。诗人似乎只留意女主人公的怨艾之美,他们把女主人公自怨自艾的情态表现出来,即达到了创作目的,如刘缓《杂咏和湘东王》之一《寒闺》:

别后春池异,荷尽欲生冰。箱中剪刀冷,台上面脂凝。纤腰转无力,寒衣恐不胜。

新衣为其所欢者而裁,面脂为其所欢者而敷,如今剪刀藏于箱中,面脂搁置台上,可见此女与所欢者离别后的慵懒生活与无聊心境。末两句写腰转无力、弱不胜衣,尤见相思之苦。诗人把握思妇独处时的生活与心境颇为细腻,但也仅此而已。对于思妇的慵懒生活与无聊心境,诗人似乎仍投注一种欣赏品味的眼光。在“纤腰转无力”一句中,诗人的这种欣赏品味态度表露得更为明显。“行人消息断,空闺静复寒。风急朝机,镜暗晚妆难。从来腰自小,衣带就中宽。”(《寒闺诗》) 表现了思妇因为相思而憔悴;“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色任风吹。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春别》) 表现了思妇“人比黄花瘦”的忧愁。从上述诗句中,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对女性美的欣赏,而不是对其悲哀之同情。

我们可以将之与《古诗十九首》中的闺怨诗《行行重行行》进行对比。《行行重行行》写闺妇对远行游子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并未对思妇的姿容、服饰进行具体的描写,而着重表现女性的心绪起伏过程,抒发的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挚情怀,是一种内心的深沉爱恋。但宫体诗与《古诗十九首》这样叙述低沉凄凉之情不同,它对女性的容貌、表情、姿态、动作以及衣着、用具,乃至其居室和周围的自然环境都作精细而具体的描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体物的手法写情,如萧纲的《秋闺夜思》、萧绎的《戏作艳诗》。

与某些单纯摹形的作品相比,这两首诗以揭示女性内心隐痛为内容。前一首借一失宠宫女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环境的冷落衰飒,借以衬托其内心的哀怨。后一首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弃妇与前夫相遇时的复杂心情。对女主人公心理的描写虽然细腻,但诗中所表现的情,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而仅是诗中人物的情。在宫体诗中,诗中人物之情与作者之情往往是分离的。作者通常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将女性的哀怨隐痛作为客观对象加以描摹,目的在于把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展示出来以供欣赏。可见,宫体诗即使写情,写“流连哀思”之情,仍重在描摹,即仍旧采用体物的手法,只是所体之“物”发生了变化,由外形转向内心罢了。

形容一个女生清水出芙蓉是说她天然艳丽。

清水出芙蓉原是形容荷花出尘脱俗,纯洁无暇。形容女孩赞颂了她的玉洁冰清之心性,单纯清新之性情。可能是男孩子最纯情的表白,也可能是长辈对晚辈的称赞。总之,绝对是褒义,默默收下,继续保持清纯本内色,在越发浑浊的时间修行,容唯清纯可以风采长恒。

赞美女子的其他句子

1、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出自曹植的《美女篇》,翻译为:江水平静得犹如带子一样,长长的呼啸气息恰似兰的味道。

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诗句出自《水浒传》,这一句是描写李师师的诗句,诗句形容女子眼睛像琥珀一样流光溢彩,嘴唇像樱桃一样,小巧红润。

3、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翻译为芙蓉像你的面容,柳枝像你的双眉,看见这些我怎么可以不落泪。这句话是说唐玄宗回到宫中后,看到宫里的芙蓉的柳树,想起了杨贵妃,所以掉下了眼泪。

4、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诗句出自李白《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意思是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