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栗米的功效和作用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4 15:55:47浏览:12分类:旅游攻略

栗米的功效和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栗米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栗米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栗米是什么?2、栗米有什么营养和功效3、粟米的功效与作用,粟米怎么做好吃4、栗米是什么?栗米是什么?粟米,原意泛指粮食,也指小米、稞子、黏米。

禾本科草本植物粟的种子,去壳即小米。

又称白粱粟、籼粟、硬粟。

在我国北方广为栽培。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去皮壳用。

味甘、咸,性凉。

能益脾胃,养肾气,除烦热,利小便。

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或脾虚腹泻;烦热消渴,口干;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等。

粟米是谷类作物“粟”脱壳制成的,因其粒小,故得名小米。

粟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煮粟米粥时,待到粥熟后稍稍冷却沉淀,会看到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米脂,称为“米油”,具有保护胃黏膜、补益脾胃的功效,所以粟米最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

广东话(粤语)又称“玉米”的意思。

栗米有什么营养和功效栗米是一种拥有很高的营养成分的食材,在栗米中,人体脂肪,蛋白质氮、磷酸、蛋白、油酸、木薯淀粉的成分是非常丰富的,常常吃栗米,能够做到避免消化不良、口角生疮的实际效果,还可以协助孕妇在产后修复身心健康。

下边,就为大伙儿详解一下栗米的营养成分、饮食疗法使用价值等层面的专业知识。

一、栗米的营养成分

蜕壳种子和带壳种子的干片各自含人体脂肪1.41、1.68%,高锰酸盐指数2.48%、2.79%,蛋白质氮2.41、2.72%,灰份3.15、1.85%,木薯淀粉63.27、77.58%,还原糖2.03、1.98%。

另有谓种子含油量3%;油中含不皂脚物2.39%,固态油酸15.05%,液体油酸70.03%。

蛋白有谷蛋白、醇溶蛋白质、血蛋白等多种类型。

种子蛋白含过多磷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除此之外,新鲜绿色植物并含β-丙氨酸和γ-丁氨酸,小量β-胡罗卜素、叶黄素,茎含白瑞香甙类,有害。

二、粟米的饮食疗法使用价值

1.粟米因含有维生素b21、B12等,具备避免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作用;

2.粟米具备避免泛胃、呕吐的作用;

3.还具备滋阴降火的作用,能够使孕妇阴虚内热的身体素质获得调理,协助他们恢复元气;

4.粟米具备缓解皱褶、色斑、色素沉着的作用。

三、栗米的饮食疗法

三味粟米粥:取荆芥穗、薄荷草各50克,水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式粟米(色白者佳)150克,酌加冷水共煨粥。

每天1次,空腹吃。

适用中风后语言蹇涩、精神昏愦者。

红枣粳米粥:以黄芩、姜片各15克,桂枝、赤芍各10克,放水浓煎取汁,去渣。

取梗米100克,大枣4枚放水煨粥。

粥成后倒当药汁,调均匀就可以。

每天1次。

可养血通络、舒经和血,用治脑梗塞后遗症。

四味粳米粥:取天麻9克(以挎包好),枸杞子15克,大枣7枚,山参3克,放水烧开后用慢火煎制约20分钟。

去天麻、枣胡,放入梗米50~100克共煨粥。

每天2次。

用治中风后偏瘫伴高血压者。

荆芥粟米粥:荆芥穗、薄荷草各50克,水豆豉、粟米各150克。

先煮荆芥穗、薄荷草、豆豉,去渣取汁预留。

再将粟米添加药汁内,加适当冷水,熬成粥就可以。

每天1次,空肚食。

益肾_风。

可辅治中风之语言蹇涩、精神昏愦、枕大神经痛等症。

粟米的功效与作用,粟米怎么做好吃粟米的功效与作用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

陈粟米:止痢,解烦闷。

①《别录》:"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

陈粟米: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

②陶弘景:"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

"

③孟诜:"陈粟米:止痢。

"

④《本草拾遗》:"粟米粉解诸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

"

⑤《日用本草》:"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

"

⑥《滇南本草》:"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

治反胃,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

"

⑦《纲目》:"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主料

粟米

150g

辅料

桂圆

适量

大枣

适量

适量

步骤

1.准备粟米、桂圆和红枣备用。

2.分别将粟米、红枣和桂圆用清水洗净。

3.将洗净的大枣切粒备用。

4.煮锅放入粟米、桂圆和切片的大枣,开火煮粥。

5.煮到汤汁浓稠小米开花,即可关火食用。

6.装碗即可食用。

小贴士

小米容易溢锅,煮时应注意不要离开,或者提前打开锅盖。

栗米是什么?粟米指小米。

粟米是谷类作物“粟”脱壳制成的,因其粒小,故得名小米。

粟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粟米熬粥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全面,确实是上好的营养食品。

小米可和豆类一起煮粥,将小米、紫米、玉米糙、红豆、绿豆、花生豆、红枣一起煮熟至黏稠状即可。

扩展资料:

1、通常将粟米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较好的地方。

储藏前水分过大时,不能曝晒,可阴干。

储藏前应去除糠杂。

藏后若发现吸湿脱糠、发热时,要及时出风过筛,除糠降温,以防霉变。

粟米易遭蛾类幼虫等危害,发现后可将上部生虫部分排出单独处理。

在容器内放1袋新花椒即可防虫。

2、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

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粟米

关于栗米的功效和作用和栗米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白居易写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有哪些

波光粼粼 泛起微波 碧波荡漾

波涛汹涌 波浪滔天 狂涛怒吼 惊涛骇浪

川流不息

波澜壮阔 浩浩荡荡 镜花水月 随波逐流 水天一色

汪洋大海 波光粼粼 泛起微波 碧波荡漾

波涛汹涌 波浪滔天 狂涛怒吼 惊涛骇浪

清风徐来、

风平浪静、碧波荡漾、

波光潋滟、清澈见底、悠悠烟水、

碧波浩渺、琉璃千顷、溪流淙淙、

风起浪涌、白浪滔天、波涛澎湃、

狂风怒潮、黑风巨浪、波翻浪涌、

波涛汹涌、急流飞溅、奔腾咆哮、

湖光山色 一江春水 清澈见底 涓涓细流 潺潺流水

碧波荡漾 波光粼粼 车水马龙 碧海青山,碧海青天,水木清华,水石清华,水色一天,水中捞月

水落石出 上善若水 车水马龙 跋山涉水 鸥水相依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临水登山 心如止水 落花流水 海水不可斗量 萍水相逢 青蓝冰水 黄河水清 大禹治水 积水成渊 马龙车水 海水群飞 乐山爱水 乘高决水 打落水狗 海水难量 歠菽饮水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黄尘清水 乘顺水船 买臣覆水 马如流水 青山绿水 细水长流 杯水车薪 乐山乐水 一衣带水 行云流水 黄汤淡水 马前泼水 黄汤辣水 马水车龙 高山流水 水落石出 大水冲了龙王庙 望穿秋水 白水鉴心 镜花水月 爬山涉水 水到渠成 山清水秀 背水一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临水楼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乳交融 青山绿水 滴水穿石饮水思源 秋水伊人 白山黑水 覆水难收 水木清华 水至清则无鱼 君子之交淡如水 水涨船高 木本水源 水深火热 山高水长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万水千山 依山傍水 菽水承欢 水性杨花 水滴石穿 浑水摸鱼 蜻蜓点水 一口吸尽西江水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水中捞月 水泄不通 出水芙蓉 水土不服 似水流年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如鱼得水 君子之交淡若水 巴山蜀水 鱼水和谐 山穷水尽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近水楼台 近水楼台先得月 兼葭秋水 水天一色 千山万水 拖泥带水 水调歌头 水来土掩 水石清华 一潭死水 盈盈秋水 一清如水 秋水盈盈 逆水行舟 滴水成冰 范水模山 一廉如水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山重水复 一败如水 滴水成河 芙蓉出水 滴水不漏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一碗水端平 水明山秀 若涉渊水 山明水秀 双瞳剪水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沂水弦歌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竹篮打水 露水夫妻 绿水青山 流年似水 井水不犯河水 河水不洗船 不便水土 不服水土 啜菽饮水 牛不喝水强按头 酌水知源 一尺水十丈波 沂水舞雩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水月镜花 弱水之隔 撒水拿鱼 不通水火 不习水土 洪水猛兽 海水桑田 春风沂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水漫金山 泼水难收 吹皱一池春水 不避水火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舟水之喻 盈盈一水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水火不相容 水陆杂陈 蛟龙擘水不习水土 遇水叠桥 源头活水 远水解不了近渴 心同止水 问诸水滨 火耕水耨 水过鸭背 蛟龙得水 抽刀断水 水月观音 水远山长 听风听水 污泥浊水 沂水春风 楚水吴山 滴水不羼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水色山光 勺水一脔 名山胜水 山长水远 山肤水豢 水秀山明 水米无干 水佩风裳 水清无鱼 交淡若水 绿水青山 覆水不收 淡水交情 裁云剪水 裁云翦水 斗水活鳞 流水无情 流水朝宗 廉泉让水 清尘浊水 情深潭水 穷山恶水 水碧山青 流水桃花 流水游龙 河水不犯井水 风行水上 臣心如水 杯水舆薪 悬河泻水 桃花潭水 饮水啜菽 饮水曲肱 鱼水深情鱼水相欢 云心水性 秀水明山 显山露水 杯水之谢 悲歌易水 簟纹如水 观山翫水 归之若水 陆詟水栗 疏水箪瓢 如鱼似水 清水衙门 泼冷水 盘水加剑 水陆毕陈 水软山温 水火无交 水长船高 水枯石烂 水流花谢 水流湿,火就燥 水洁冰清 水晶灯笼 水火无情 水光山色 如石投水 流水落花 斗升之水 残山剩水 冰寒于水 杨花水性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中着盐 顺水人情 水中著盐 桃花流水 顺水行舟 似水如鱼 悬河注水 遇水架桥 置水之清 盂方水方 鱼大水小 饮水知源 撮盐入水 流水行云 蛟龙戏水 救民水火 涸鲋得水 煎水作冰 模山范水山高水险 山水相连 水到鱼行 水浄鹅飞 水泄不漏 水流花落 水米无交 水母目虾 水楔不通 水尽鹅飞 君子之接如水 风门水口 风起水涌 冰清水冷 杯水之敬 杯水粒粟 出山泉水 尺山寸水 尺水丈波 游山玩水 鱼水相投 远水救不得近火 溯水行舟 宿水餐风 溯水行舟 水远山遥 水中捉月 顺水推船 顺水放船 汤里来,水里去 宿水飱风 以水洗血 引水入墙 置水之情 远水不救近火 遇水迭桥 游山翫水 趁水和泥 餐风宿水 连汤带水 借水行舟 流水高山 火热水深 浆水不交 混水捞鱼 画水镂冰 水火之中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水净鹅飞 水阔山高 剩水残山 水底捞针水火不辞 水落归槽 水磨工夫 势如水火 山寒水冷 山长水阔 山眉水眼 清汤寡水 千水万山 清水无大鱼 判若水火 山遥水远 盛水不漏 水满金山 水落归漕 水宿山行 水流云散 水尽山穷 河同水密 蛟龙失水 滴水难消 饮水栖衡 重山复水 自相水火 走花溜水 沾泥带水 顺水顺风 水泄不通 饮水辨源 以石投水 油光水滑 反水不收 风宿水飡 风飧水宿 风飡水宿 风餐水宿 登山临水 带水拖泥 江水不犯河水 观山玩水 借水推船 冷水浇背 水火不兼容 水火兵虫 水底捞月 水泄不透 剩山残水 水菜不交 山穷水断 山砠水厓 如蹈水火 山穷水绝山穷水绝 水宿风餐 水火不避 水底纳瓜 水里纳瓜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冷水浇头 救民于水火 滚瓜流水 涸鱼得水 火耕水种 登山涉水 风宿水餐 饭蔬饮水 点水不漏 饮水食菽 以水救水 以水投石 以水投水 拖人下水 宿水飡风 以水济水 远水不解近渴 秤薪量水 洪水横流 水底摸月 水剩山残 水穷山尽 山崩水竭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置水不漏 拖人落水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水涨船高

波澜壮阔

柔情似水 年华似水 山清水秀,青山绿水

(1)江州

岁晚旅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

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七言律诗《岁晚旅望》,当作于诗人赴江州司马任途中。

庾楼晓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清晨登上城楼,尚有寒意,只见那瓮城墙脚阴处残雪未消;衙鼓声声,清晰入耳,街市上尚无喧嚣之声。所见、所感、所闻,将江州城清晨景象的特征概括无余。

百花亭晚望夜归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百花亭晚望夜归》是一首七律,作于江州。

(2)忠州

题岳阳楼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题岳阳楼》作于由江州(在今江西省)调任到忠州(今四川忠县)途中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三月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沣水店头春尽日,送君上马谪通川。

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

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

坐从日暮唯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

齿发蹉跎将五十,关河迢递过三千。

生涯共寄沧江上,乡国俱抛白日边。

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

醉悲洒泪春杯里,吟苦支颐晓烛前。

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

别来只是成诗癖,老去何曾更酒颠。

各限王程须去住,重开离宴贵留连。

黄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东卷别筵。

神女台云闲缭绕,使君滩水急潺湲,

风凄暝色愁杨柳,月吊宵声哭杜鹃。

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

君还秦地辞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烟。

未死会应相见在,又知何地复何年。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白居易赴忠州任时,元稹自通州司马迁虢州长史,三月十一日相遇于峡口,停舟夷陵,留三日而别。

初入峡有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

[自峡州至忠州,滩险相继,凡一千三百里。]

苒蒻竹篾稔,欹危楫师趾。

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

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

自古飘沉人,岂尽非君子?

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

长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自江州至忠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前在浔阳日,已叹宾朋寡。

忽忽抱忧怀,出门无处写。

今来转深僻,穷峡巅山下。

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

巴人类猿狖,矍铄满山野。

敢望见交亲?喜逢似人者。

(3)杭州

钱塘湖春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江楼夕望招客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

(4)苏州

登阊门闲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七言排律《登阊门闲望》作于诗人任苏州刺史时。

别苏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

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

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5)苏州+杭州

杂曲歌辞·忆江南 三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

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

为君歌往事,岂敢辞劳虑。

莫怪言语狂,须知酬答遽。

江南腊月半,水冻凝如瘀。

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

女墙城似灶,雁齿桥如锯。

鱼尾上奫沦,草芽生沮洳。

律迟太簇管,日缓羲和驭。

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

四野万里晴,千山一时曙。

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

善恶有惩劝,刚柔无吐茹。

雨衙少辞牒,四境稀书疏。

俗以劳俫安,政因闲暇著。

仙亭日登眺,虎丘时游预。

[望仙亭在杭,虎丘寺在苏。]

寻幽驻旌轩,选胜回宾御。

舟移溪鸟避,乐作林猿觑。

池古莫耶沉,石奇罗刹踞。

[剑池在苏州,罗刹石在杭州)。]

水苗泥易耨,畲粟灰难锄。

紫蕨抽出畦,白莲埋在淤。

萎花红带黯,湿叶黄含菸。

[楚辞云,叶菸色而就黄。]

镜动波飐菱,雪回风旋絮。

手经攀桂馥,齿为尝梅楚。

坐并船脚歌,行多马蹄跙。

圣贤清浊醉,水陆鲜肥饫。

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

虽微五裤咏,幸免兆人诅。

但令乐不荒,何必游无倨。

吴苑仆寻罢,越城公尚据。

旧游几客存,新宴谁人与。

莫空文举酒,强下何曾箸。

江上易优游,城中多毁誉。

分应当自尽,事勿求人恕。

我既无子孙,君仍毕婚娶。

久为云雨别,终拟江湖去。

范蠡有扁舟,陶潜有篮舆。

两心苦相忆,两口遥相语。

最恨七年春,春来各一处。

(6)洛阳

池上闲咏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青莎台上起书楼,绿藻潭中系钓舟。

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暂尝新酒还成醉,亦出中门便当游。

一部清商聊送老,白须萧飒管弦秋。

——七律《池上闲咏》,是白居易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时所作。

登郢州白雪楼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树深藤老竹回环,石壁重重锦翠斑。

俗客看来犹解爱,忙人到此亦须闲。

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

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