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荆的组词和部首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18 01:49:48浏览:7分类:文字大全

荆的组词:荆条?荆棘?负荆?识荆?紫荆?泣荆?荆门?荆请?荆葵?画荆。

部首:艹

笔顺:横, 竖, 竖, 横, 横, 撇, 竖, 竖, 竖钩

笔画:9

统一码:基本区 U+8346

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五笔:AGAJ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唐韵》举卿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卿切。?音京。《说文》:楚木也。《山海经》:虖勺之山,其下多荆杞。《本草》:牡荆。注:古者?杖以荆,故字从?,其生成丛而疎爽,故又谓之楚。荆楚之地,因多产此而名也。

又州名。《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

又山名。《后汉·郡国志》:南郡临沮侯有荆山。注:卞和抱璞之处。

又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荆轲,望出广陵。

又《韵补》:居良切,音姜。《列女传》:属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祸,州犁奔荆。

基本解释

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请罪。

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相关词汇

同音字 京?亰?巠?兢?坕?惊?婛?橸?晶?箐

同部首 芮?苑?莅?花?莘?莒?芃?莞?薄?蒙

同笔画 垚?度?俞?昶?冠?笃?昱?差?垣?信

荆的拼音组词

1、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2、荆条[jīng tiáo] 荆树枝条,性柔韧,古代用作刑杖;又可编制筐篮、篱笆等。

3、识荆[shí jīng] 敬辞。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今指初次见面或结识。

4、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

荆的拼音:jīng。

荆的组词:荆条、 荆棘 、识荆 、负荆、 紫荆 、荆榛、 荆布、荆凡。

部首艹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五笔AGAJ、仓颉TJLN、郑码EAEK、四角42400。

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荆的组词和部首

4、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5、姓。

相关组词:

荆条[jīng tiáo]?

荆树枝条,性柔韧,古代用作刑杖;又可编制筐篮、篱笆等。

识荆[shí jīng]?

敬辞。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今指初次见面或结识。

负荆[fù jīng]?

荆,楚木,可作鞭杖。负荆指背负鞭杖,请求责罚。表示认错赔礼。

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

荆榛[jīng zhēn]?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荆凡[jīng fán]?

西周时代的荆国。

荆棘满腹[jīng jí mǎn fù]?

多日不弹琴,手指变得不灵活,指法就生疏。比喻业精于勤荒于嬉。

满目荆榛[mǎn mù jīng zhēn]?

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分荆[fēn jīng]?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京兆人田真兄弟三人分家时议分堂前紫荆花,荆花因之枯死。田真兄弟相感复合,荆亦再茂。后因以'分荆'喻兄弟分居。

三荆同株[sān jīng tóng zhū]?

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复合。

荆梓[jīng zǐ]?

荆地所产的梓木,质地优良,因用以喻优异人才。

荆钗[jīng chāi]?

荆枝制作的髻钗。

楚荆[chǔ jīng]?

指江陵。因江陵旧为楚都,后又为荆州治所,故称。

荆舒[jīng shū]?

亦作'荆荼'。

存荆[cún jīng]?

存楚。

荆褐[jīng hè]?

颜色名。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