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矫克华出生于哪里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19:47:56浏览:16分类:教育知识

矫克华出生于哪里

矫克华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壁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主要研究领域:设计艺术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陶瓷。

曾荣获文化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荣获全国创新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创新奖、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文艺奖、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著作类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指导教师,荣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完成出版专著7部:《境未央·现代环境空间设计艺术》《中国陶瓷·泥火传奇》《中国陶瓷艺术史图鉴》《九间半·现代环境空间设计艺术》《青花—明清青花瓷艺术寻美》《明代青花瓷纹饰艺术体系研究》《奎章·现代建筑景观空间设计艺术》。发表CSSCI来源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其他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编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3部:《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艺术》《展示空间设计》。完成山东省重点课题5项,荣获国家级、省级艺术设计成果奖34项。在全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完成百余项设计实践项目。

中文名:矫克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青岛

职业: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代表作品:《中国陶瓷·泥火传奇》《九间半·现代环境空间设计艺术》

著作

1.《境未央-境无止境现代环境空间设计艺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专著

2.《中国陶瓷泥火传奇》青岛出版社专著

3.《中国陶瓷艺术史图鉴》青岛出版社专著

4.《中国明代青花瓷纹饰文化艺术体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专著

5.《九间半现代环境空间设计艺术》青岛出版社专著

6.《明清青花瓷艺术寻美》青岛出版社专著

论文

1.《儒家文化思想与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研究》CSSCI《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CSSCI《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儒学与东北亚国家建筑景观研究》CSSCI《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4.《礼乐交辉、德配天地》《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4-2015》

5.《中国精神·一以贯之》《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6-2017》

6.《中正安和·礼乐相成》《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6-2017》

7.《化善为美·回归自然本性——明代后期民窑青花婴戏纹饰艺术审美研究》《中国陶瓷工业杂志》

8.《厚德上善·融贯礼乐——明代民窑青花瓷麒麟纹饰艺术审美研究》《中国陶瓷工业杂志》

9.《境与世界的自然之美——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研究》《齐鲁艺苑》

10.《现代景观设计风格定位的思维培养与研究》2010年总第257期《中国成人教育》

11.《现代景观设计的精神文化体现》2010年第5期《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2.《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与齐鲁文化》总第9辑2010年《齐鲁文化研究》

13.《齐鲁文化在北京齐鲁苑景观空间设计中的运用》2010年总第114期《齐鲁艺苑》

14.《现代室内设计风格定位的思维培养》2010《亚洲室内空间文化研究论文集》

15.《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植物文化研究》2010年总第187期《山东林业科技》

16.《济南大学城文化广场设计初探》2010年总第162期《科学与管理》

17.《现代景观设计风格定位的思维培养——关于景观设计学科教育探讨》

《齐鲁文化在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北京“齐鲁苑”景观空间设计》

2010年“为中国而设计”《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论文集》

18.《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定位的思维培养》2010年《2010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

19.《济南大学城文化广场设计初探》2011年《创新教育教学研究》

20.《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2011年《大视野》

21.《齐鲁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研究》2011年总第25期《中国成人教育》

22.《中国传统家具与儒家文化思想教学研究——关于艺术设计学科“家具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考》

2011年《中外教育研究》

23.《山东博山窑民间陶瓷艺术与儒家思想文化研究》2011《齐鲁文化研究》

24.《山东高密扑会年画民间艺术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关于保护与传承扑会年画民间民俗艺术文化遗产》

25.《山东高密扑会年画民间艺术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2011《中外教育研究》

26.《儒家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研究》2011《中外教育研究》

27.《儒家文化思想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研究——关于展示空间设计风格定位的思维培养》

2011年《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论文》

28.《城市景观设计与手绘表现艺术的教学研究》2011年《中外教育研究》

29.《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201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0.《城市景观设计与手绘表现艺术的教学研究》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

《中国传统家具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

2012年“为中国而设计”《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论文集》

教材

1.“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艺术》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展示空间设计》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材料与工艺》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平面构成》副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6.《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年鉴》副主编华夏文艺出版社

获奖

1.《博物馆设计教学与地方文化建设模式创新研究》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山东省人民政府

2.2011年《黎明》获第四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山东省人民政府

3.《中国陶瓷·泥火传奇》获山东省第四届社科著作类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4.荣获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论文奖/山东省教育厅

5.《山东崂山矿泉水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获第十届山东艺术设计大赛金奖/山东省文联

6.《空中“中国建筑庭院”室内空间设计》获第十一届山东艺术设计大赛金奖/山东省文联

7.《以德化人、润物无声》获首届“学院派奖”全国艺术与设计大展学术论文类一等奖

8.《中国精神·一以贯之》获中国创意设计年鉴一等奖四川美术出版社

9.2008年《山东艺术学院民间艺术博物馆空间设计》获山东省艺术院校美术大赛一等奖

10.2009年《曙光》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及优秀作品展首届中国美术奖·获奖提名作品

11.2009年《曙光》获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山东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

12.2009年《北京齐鲁苑景观空间设计》获中国手绘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

13.2010年“为中国而设计”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论坛优秀论文奖

14.2011年《青岛茶皇会室内空间设计》获2011亚太绿色设计全球大奖赛二等奖

15.2011年《青岛希尔顿大酒店会所空间设计》获2011亚太绿色设计全球大奖赛二等奖

科研项目

1.《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文化研究》被山东省文化厅批准为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2.《中国城镇绿化规划与景观设计》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

3.《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文化研究》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山东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被山东省文化厅批准为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5.《黎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委评为泰山文艺奖

张勃

张勃,女,1972年出生于山东省定陶县,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夏文化保护中心节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学术顾问等职。主要从事历史民俗学和北京学研究,尤其注重节日与礼俗研究。

中文名:张勃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省定陶县

出生日期:1972年7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山东大学

主要成就:撰写、主编多部学术著作和丛书,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

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代表作品:《唐代节日研究》《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清明》《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礼仪》

个人简介

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分别于1994、2002、2007年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和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山东省博物馆、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并于2008年7月-2010年10月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民俗学、社会文化学和北京学研究,尤其注重岁时节日与礼俗研究,著有《唐代节日研究》《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清明》《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等著作多部,主编《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礼仪》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著作《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荣誉2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

个人生平

1990年—1994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4年—1999年就职于山东省博物馆。

1999年—2002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2年开始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从事教研工作,并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11月,入京就职,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任副教授、研究员等职。

2004年—2007年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201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夏文化保护中心节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学术顾问等职。

出版著述

专著

主编

1.《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礼仪》(主编),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国端午节丛书·史料卷》(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中国人的风俗观与移风易俗实践》(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发表论文

期刊论文

1.《弼马温与避马瘟》,《民俗研究》2000年第1期。

2.《介子推传说及其文化意义》,《管子学刊》2002年第3期。

3.《丰收的祈愿——“拜麦芒奶奶”习俗见闻及几点思考》,《民俗研究》2002年第2期。

4.《试说儿童游戏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枣庄师范学报》2002年第6期。

5.《明清文学中的打瓜子》,《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4期。

6.《论传统节日对市民社区认同感的培养》,《社会工作》2003年第8期。

7.《花供会及其渊源初探》(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4期。

8.《从寒食节的兴衰看官方与民间合力对习俗的影响》,《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

9.《寒食节起源新探》,《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10.《红盖头功能试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1.《祈子≠祈孕说》,《民俗研究》2004年第3期。

12.《以重构求生存——关于七夕节命运的反思》,《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

13.《历史人物的传说化与传说人物的历史化》,《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

14.《一样民俗两样情》,《金桥》2005年第2期。

15.《从传统到当下: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民俗研究》2005年第1期。

16.《唐代的改火——一项被发明的传统》,《文史哲》2005年增刊。

17.《干预:当下官方对传统节日的应有态度》,《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18.《唐代的改火》,《文史知识》2006年第8期。

19.《白居易的节日生活兼及俗民个体实践与节俗传承——变迁的关系》,《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4期。

20.《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民俗研究》2007第1期。

21.《山曼老师,我会想您的》,《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

22.《红盖头》,《中华文化画报》2007年第5期。

23.《政策过程视角下的唐玄宗诞节》,《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

24.《民俗文化中的鼠》,《百科知识》2008年第1期。

25.《从官方建构到民间传统:中和节的故事》,《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26.《山曼先生:作为有思想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实践者》,《鲁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7.置之脑后的艺术_枕顶绣,《百科知识》2008年第8期。

28.《唐代节日特征述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9.《民俗文化中的牛》,《百科知识》2009年第1期。

30.《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用柳习俗》,《文史知识》2009年第4期。

31.《剑心一动碎花冠——清明话斗鸡》,《百科知识》2009年第7期。

32.《中国民俗学研究应该眼光适度向上”——从李隆基与节日的关系谈起》,《民族艺术》2009年第2期。

33.《清明时节》,《中华文化画报》2010年第4期。

34.《〈宛署杂记〉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节日研究》2010年第二辑。

35.《李一楫和他的〈月令采奇〉》,《闽南》2010年第5期。

36.《民俗学视野下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意义》,《民俗研究》2010年第2期。

37.《〈北京岁华记〉手抄本及其岁时民俗文献价值》,《文献》2010年第3期。

38.《〈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及其揭示的明代宫廷节日生活》,《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9.《〈帝京景物略〉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兼及关于民俗志的一点思考》,《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

40.《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

41.《当前语境下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兼及建构新兴节庆活动的一点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42.《端午节是流动的传统》,《文化月刊》2011年第5期。

43.《“端午”作为节名出现于唐代考》,《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44.《谁在复兴七夕节?》,《文化月刊》2011年第8期。

45.《中国岁时民俗文献的书写传统及其成因分析——兼及这一传统对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的影响》,《民族艺术》2011年第3期。

46.《对乡土民俗的关怀与书写:杨嗣昌和他的〈武陵竞渡略〉》,《文化遗产》2011年第3期。

47.《存异:民俗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功能与意义》,《绿叶》2011年第7期。

48.《春秋二社:唐代乡村民众的盛大节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49.《七夕节,中国传统社会的女儿节》,《文化月刊》2011年第8期。

50.《驱云驾雾祥龙来》,《百科知识》2012年第1期。

51.《郭立诚眼中的东岳庙》,《文史知识》2012年第1期。

52.《地方志与北京历史民俗研究》,《民俗研究》2012年第4期。

53.《唐代以前寒食节的传播与变迁——主要基于移民角度的思考》,《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54.《先有“二月二”,后有“龙抬头”——二月二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5期。

55.《城市文化日历构建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56.《蛇年漫谈》,《百科知识》2013年第1期。

57.《从国家祭祀场所到公共活动空间——关于活化北京七个祭坛公园的思考与建议》,《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58.《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民族艺术》2013年第1期。

59.《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者》,《文化月刊》2013年第10期。

60.《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当代重构及意义》,《文化遗产》2014年第1期。

61.《民俗、节日与城市文化设计——关于民俗文化的意义与重建的对话》(第二作者),《北京规划建设》2014年第3期。

62.《蜕变中的都市——从〈北京风俗问答〉看20世纪初期北京城市的现代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63.《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文史知识》2014年第3期。

64.《二月二龙抬头》,《文化月刊》2014年第7期。

65.《建构时代的中国节日建设》,《民俗研究》2015年第1期。

66.《中国民俗学会与国家文化建设——以传统节日的复兴重建为例》(第二作者),《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1期。

67.《传统村落与乡愁的缓释——关于当前保护传统村落正当性和方法的思考》,《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2期。

68.《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笼统谈创新》,《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3期。

69.《再次命名与传统节日的现代转换——基于重阳节当代变迁的思考》,《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

70.《风俗与善治:中国古代的移风易俗思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71.《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

72.《民俗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从日常生活体验说开去》,《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

论文集文章

1.《〈醒世姻缘传〉中的民间信仰描写》,《金瓶梅文化研究》,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

2.《压力下的憧憬》,载袁学骏主编:《七夕文化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3.《问题与对策——对山东省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查与研究》,高鉴国主编:《资产建设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月版。

4.《从我国传统社会官方与节日的关系看当下语境中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载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节日文化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5.《唐人的年节》,《第二届东岳论坛论文集》,载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节日文化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6.《政策过程视角下的唐玄宗诞节》,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传统节日与文化空间——“东岳论坛”国际研讨会专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8月版;本书编委会:《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齐鲁书社2007年11月版。

7.《存异:民俗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功能——从其作为地方文化向度的思考》,《北京学文集2008(下)》,同心出版社2008年12月。

8.《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冯骥才主编:《文化血脉与精神纽带: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1月版。

9.《晚明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2009北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版。

10.《双赢:当传统节日成为家校协同教育的平台》,董芍素主编:《我们的节日—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嘉兴)论文选》,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

11.《晚明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发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天津出版社,2010年8月。

12.《寒食节起源新探》,冯骥才主编:《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中华书局2011年3月版。

13.《“端午”作为节名出现于唐代考》,中国民俗学会等编:《寻觅端午文化魂脉: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兴)论文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14.《世界城市建设与北京学的发展》,张妙弟主编:《人文北京与世界城市建设2010年北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同心出版社2011年5月版。

15.《北京文化日历构建论纲》,《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同心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16.《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性质和任务的新思考》,《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17.《天坛小历史和中国大历史》,《北京史学论丛2013》,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

18.《北京文化论坛文集》编委会:《节日与市民生活——2013北京文化论坛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报纸文章

1.《民俗文化中的鼠》,《齐鲁晚报》2008年2月14日。

2.《千年流传的生命礼赞——清明文化扫描》,《中国文化报》2010年4月6日。

3.《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中国文化报》2011年5月24日。

4.《年的文化内涵》,《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月17日。

5.《祈生与狂欢: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6日。

6.《二月二:春天的节日》,《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27日。

7.《怀旧与反思——观民俗抒情片〈梦回台儿庄〉》,《中国艺术报》2012年3月30号第6版“文艺评论”。

8.《感恩情怀、生命意识与应时精神——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报》2012年4月2日。

9.《北京应构建自己的文化日历》,《中国文化报》2012年12月22日。

10.《从乞巧节到情人节》,《中国文化报》2013年8月12日。

11.《民众选择了七夕节》,《光明日报》2013年8月17日。

12.《夕月礼与夕月坛》,《中国文化报》2013年9月16日。

13.《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光明日报》2014年2月14日。

14.《灯月两交辉》,《经济日报》2014年2月14日第13版。

15.《火燧知从新节变》,《中国文化报》2014年4月7日第8版。

16.《春秋代序,情以辞发》,《中国文化报》2015年2月4日第4版。

17.《年俗流变折射时代变迁》(第二作者),《光明日报》2015年2月14日第9版。

18.《融古汇今,书写春节情怀》,《中国文化报》2015年2月18日第8版。

19.《品味羊年回味春节》,《经济日报》2015年3月1日第8版。

20.《让春节在生活中落地生根》,《经济日报》2015年3月1日第8版。

21.《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天津日报》2015年3月23日第10版。

22.《荡秋千:清明节的半仙之戏》,《齐鲁晚报》2015年4月2日第版。

23.《古人的乡愁寻寄》,《北京日报》2015年6月15日第20版(理论周刊·读书)。

24.《修复与提升: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词》,《中国文化报》2015年7月20日第8版。

25.《传统村落保护必须重视村民参与》,《光明日报》2015年8月26日第10版。

26.《传统节日的全媒体传播》,《光明日报》2016年2月19日第5版。

27.《一年明月打头圆》,《经济日报》2016年2月21日“周末副刊”。

28.《清明节的传说:小故事传递大道理》,《中国文化报》2016年4月1日第7版。

29.《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孩子们对孟姜女等知之甚少》,《人民日报》2016年4月15日第24版。

30.《景仰女娲,凝聚精神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5月24日第10版。

书评与综述

1.《一部研究节日文化的力作——简涛〈立春风俗考〉评介》,《民俗研究》2001年第3期。

2.《〈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首发式在济南召开》,《民俗研究》2002年第2期。

3.《为着保护的记录——〈中国民艺采风录〉读后》,《民俗研究》2004年第4期。

4.《〈中国民俗通志·信仰志〉:民间信仰世界的忠实记录》,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1月6日。

5.《乡民艺术研究视角转向中的一部佳作-读张士闪〈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鲁中四村考察〉,《齐鲁艺苑》2006年第4期。

6.《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六卷本〈中国民俗史〉首发式暨钟敬文历史民俗学思想研讨会综述》,《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7.《探求传统节日的真与善——评萧放教授〈中国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研究》2012年第3期。

8.《北京历史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13)》,北京出版社2013年版。

9.《北京历史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14)》,北京出版社2014年版。

10.《2014年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综述》(第一作者),《北京学研究报告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

翻译作品

1.《三盘山出土车饰与西汉美术中的祥瑞图像》,载巫鸿:《礼仪中的美术》,三联书店2005年版。

2.《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载巫鸿:《礼仪中的美术》,三联书店2005年版。

主持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5BZW186)。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子课题:清明节(项目编号:JRZ2011011)。

3.山东省社会科学2004年度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实施与社会稳定关系之研究(项目编号:03BFZ13)。

4..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唐代社会与节日变迁研究(项目编号:07CLSZ04)。

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文化日历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ZHB013)。

6.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节日志·清明预研究。

7.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北京传统礼仪空间的当代应用研究——以七坛为例。

获奖记录

2004年,《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一书获第18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4年,毕业论文《寒食节起源研究》获2003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2006年,《唐代的改火》获中国民间文化研究论文新秀奖优秀奖。

2007年,《行动者选择与实践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获山东省首届民俗与旅游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2007年,《白居易的节日生活》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

2008年,《白居易的节日生活》获第22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8年,《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获“2008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3年,《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2013年,《北京节日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建设》获“2013年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征文一等奖。

2013年,《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当代重构及意义》获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优秀论文奖。

2014年,《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培育和传承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获“2014年北京文化论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二等奖。

2014年,《探求传统节日的真与善——评萧放教授〈中国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二等奖。

2015年,《明代岁时民俗文献》获北京联合大学科技突出贡献奖。

2015年,经北京市文联推荐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艺界别)。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