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兴化旅游景点介绍板桥故居 兴化旅游景点介绍板桥故居视频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21:17:27浏览:16分类:旅游攻略

兴化旅游景点介绍板桥故居 兴化旅游景点介绍板桥故居视频

江浙值得一去的3座名人故居,听名字很熟悉,去过的游客却不多

这两年做 旅游 自媒体以来,也去过了祖国许多地方,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这其中就不乏“名人故居”,这些名人故居有游客络绎不绝的,也有相对游人少知比较冷清的,就比如这三座名人故居:王国维故居、郑板桥故居和刘氏兄弟故居,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王国维是著名的近代国学大师,鲁迅曾赞誉道:“要谈国学,王国维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其故居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境内,这里是王国维先生少年时代的住所,整个故居占地不足1亩,一面粉墙黛瓦的墙壁中开辟有一石门,为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石门右侧为王国维的雕像,现在这座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若不是到盐官镇观潮,真的不知道这里还藏着这样一座国学大师的故居,走进故居中,厅堂中悬挂着的“娱庐”二字映入眼帘,为1886年王国维父亲所建,后来全家人都搬迁到了这里。

王国维故居坐北朝南,共有两进,其中前进为平房三开间,后进为楼房,房屋内除了王国维的半身铜像外,其余空间皆为陈列馆,详细介绍了王国维先生一生的生平及主要事迹,其中还陈列有先生生前的著作以及手稿真迹。

来这里的游客非常少,大多是一些仰慕王国维先生的人慕名而来,虽然冷清,但其学术气息浓厚。

相比王国维先生,郑板桥的知名度要高上不少,尤其是先生的竹子画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郑板桥故居坐落在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整座故居坐北朝南,拥有前后两进共8间房屋,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化市著名的文化 旅游 景点。

走进郑板桥故居,其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气息萦绕在身体四周,尤其是那满院的竹子,兰竹萧萧,给人一种十分幽静且古朴典雅的感觉。郑板桥故居规模也不大,但置身其中,城市的喧嚣似乎一下子戛然而止,信步庭院,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据悉,故居为1983年为纪念著名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先生而全面修缮,从当地地方志中记载来看,这里正是当年正搬迁故居所在地。虽然它处于闹市中,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古街,但到这里的游客并不太多。

与郑板桥故居相邻的是一座小园林,名曰“拥绿园”,拥绿园在 历史 确实存在,但毁在了战火中,如今这座小园林是按照其 历史 记载及神貌仿建而来,与故居一墙之隔,不失为一处秘境。

刘氏兄弟故居,也称之为刘氏兄弟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西横街,其故居为刘氏后裔捐赠而来,后为纪念江阴当地名人刘氏三兄弟“刘半农、刘北茂和刘天华”而改建成了纪念馆,整体建筑为典型的江宅特色的清末建筑,约150多年 历史 ,进去参观免费。

故居处于交通繁华的交通岛之中,来往车辆川流不息,而就在这热闹繁华的闹市中,这样一座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江南民宅,却诞生了“江阴刘氏三杰”,刘半农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天华是民族音乐家,刘北茂一生创作了百余首二胡独奏曲。

刘氏兄弟故居内有六座展览馆,分别记述了这三兄弟及其家族的 历史 信息和事迹,虽然他们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所作出的贡献是让人无法忘却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或听说过以上三座名人故居?对这些故居有什么印象?欢迎留言评论哦。

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首,故居不在扬州,在哪里呢?

众所周知,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代表人物,而如今郑板桥故居却在江苏兴化,这点不免让人疑惑。

其实,如果翻阅历史会发现,明清时期的兴化隶属于当时的扬州府,况且郑板桥还曾在扬州府城居住过很长时间,但郑板桥并非豪门望族,在扬州并没有购置房产,所以在扬州是没有他的故居的,兴化的这座故居还是比较靠谱的,可信度比较高。

郑板桥故居一共拥有8间清代时期的民居建筑,故居内粉墙黛瓦、 兰竹萧萧,虽然不大,但看起来格外的清幽典雅,这也正符合郑板桥先生生前所写的那句话:“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般境界并非常人所能与之相比。

这8间房屋中,其中有三间正屋,正屋内有卧房、客厅,另外还有小书斋、门楼、厨房。虽然如今的郑板桥故居紧邻繁华的闹市,外面就是十字路口交通要道,但走进院落中,外界的喧嚣声即消失不见,院中信步,还可以听到脚步的声响。

郑板桥先生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之为“三绝”,因此而有三绝奇才的美誉,尤其是其竹子画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演化成了一种品格,也正是郑板桥崇高气质的真实写照,在故居中的小书斋可以领略到郑板桥先生的诗书画等复制作品。

郑板桥故居门票并不贵,每人20元,但不知为何来这里的游客非常的少,以至于置身院落中,看起来有些冷清,这或许与生前郑板桥居住在这里时的景象相似,没有喧嚣,没有繁华。

与郑板桥故居紧邻的是“拥绿园”,为郑板桥晚年生活居住的场所,不过后来毁于兵火,如今的这座拥绿园为后期按照当年的意境重建而来,位置也并非在此,只是为了让大家便于观赏。

拥绿园比故居要大一些,里面有亭台楼阁及长廊曲径,临水而建的长廊墙壁上镶嵌有众多碑刻,皆是赞颂郑板桥先生的诗作,眼前所看到的“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看到这十个字,想到的就是郑板桥。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或听说过江苏兴化的“郑板桥故居”?

江苏兴化最著名的名人故居,隐藏在闹市中,规模不大仅8间房屋

前几天与朋友来到了江苏泰州的兴化 旅游 ,兴化是一座 历史 悠久的名城,至今有2000多年 历史 ,自古以来这里就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格外深厚,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就出生在兴化,所以来到兴化,“郑板桥故居”那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

郑板桥故居,坐落在兴化市板桥东路51号,距离郑板桥纪念馆和兴化著名的 历史 街区金东门老街很近,是兴化古韵最浓郁的地方。不过,来兴化 旅游 的人似乎总会忽略到这里,毕竟千垛油菜花海的名声在外,但还是非常值得游览一番的,况且门票也只要10块钱。

故居整体建筑规模不大,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其中正屋有房屋三间,有客堂及东西两间卧室,正屋左侧有一间小书斋,另外还有一间门楼、厨房、私塾,共8间房屋,虽然小,但整体布局十分的精致,粉墙黛瓦、兰竹萧萧,格外的清幽。

在穿过门楼走进院落的时候,一旁的墙壁上可以看到一块纪念碑石,为郑板桥故居修复纪念碑,在1983年全面修缮的郑板桥故居。

走进正屋中,客堂不大却十分的温馨,布局端庄稳重,里面的生活用品都是复制品。

有人或许会问,郑板桥是兴化人,为何会被称之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而在清代时的兴化,隶属于扬州府管辖。先生一生钟爱画竹、兰、石,不仅爱画,还是大文学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客堂两侧是两间卧室,由于是修缮后的场景,不知道是否是按照郑板桥老先生生前的场景所布置,但给人的感觉也格外的古朴简约。

与正屋紧邻的是“小书斋”,小书斋是先生写作绘画的场所,房屋前还拥有一处不大的院落,院落内种植了一小片竹子。

与正屋相对的是先生的私塾,在私塾的门楣上镌刻有“聊避风雨”四个大字,出自郑板桥的手迹,先生一生向往精神自由,对于物质的私有欲很低,只求能有一处“聊避风雨”的地方就可以。

晚年时的郑板桥生活在“拥绿园”,当时的拥绿园所处位置沟渠映带、竹树荫森,环境格外的清幽,为当时兴化古邑中的佳胜之处,可惜后来毁于兵焚,后来在郑板桥故居旁仿照其神貌修建了一处拥绿园。

拥绿园中处处栽种有郁郁葱葱的竹子,置身其中,给人一种来到了田园之中的感觉,依稀可见其旧居风貌。

在园中有一处碑廊,碑廊中镶嵌着诸多赞颂歌咏郑板桥的诗作碑刻,一共有18幅,如果对碑刻感兴趣的话,可以一幅幅细细品味一番。

除了油菜花田,兴化这6个小众的景点也值得一去,你都打卡了吗?

兴化,古称楚水、昭阳,位于江苏中部、江淮之间,是省级 历史 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 历史 。这是一座 历史 文化底蕴丰厚、人才辈出的城市,在南宋咸淳到清光绪年间,兴化有260多人中举,90多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大多数人来兴化 旅游 都是冲着油菜花田而来,却忽视了这座小城中的景点。

若要了解一座城,博物馆那是必去的地方。兴化市博物馆是泰州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自1959年成立后,在这里收藏有珍贵文物2000多件,并建有当地著名名人三绝奇才郑板桥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纪念馆。

兴化市博物馆不收门票,凭身份证即可免费入馆游览。我们重点观看的是郑板桥纪念馆,里面详细介绍有郑板桥的人生事迹及陈列有众多的画作,其中还包括郑板桥的真迹,刻画在木板上的竹子和兰花,对于喜欢画作的人来说这里非常值得一看。

兴化县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县衙,从博物馆即可来到兴化县衙,不过需要购买门票。兴化县署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间,是一座千年古县衙,不过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并非最初的,而是从原址迁移而来。

兴化县衙因范仲淹曾在此任县令而闻名,当年范仲淹在此任职时负责修堰工程,在县衙中还可以看到他当年修建的梅岭和梅亭。不过,范仲淹仅在此当官三年,因母亲病逝而辞官回家守丧。

从兴化县署穿过月洞门即可来到李园船厅,处于兴化县署与博物馆之间,这里最初时是清朝时期富商李小波的私家府邸,因建在大狱旁经常听到铁镣碰撞的声响,于是请了许多著名的园林大师,最终设计建造了这栋船型的建筑,利用船只的抛锚声来化解铁镣声响。

李园是兴化唯一没被破坏的建筑,里面的装饰基本保存完好,在其中一座厅堂的顶端还可以看到当时留存下来的4块玻璃,分别绘画有春兰、秋菊、冬梅、夏荷。

从兴化博物馆去往郑板桥故居的路上可以看到这座四牌楼建筑,与我们所见的牌楼不同,这是一座四柱四门亭阁式的建筑,且顶有两层重檐,八角飞翘,看起来非常的庄严典雅。

最神奇的是,在这座并不大的四牌楼上竟然悬挂有47块匾额,本来应有49块,不过那两块由于与朝代不符而被摘下,47块匾额上记载有75位兴化当地的名人。

从四牌楼两三分钟即可来到郑板桥故居,郑板桥先生可以说是兴化最著名的人物,为扬州八怪之首。进去故居游览需要购买门票,不过也只要10块钱,兴化很多景点都免费,即便收费也不贵,非常的良心。

郑板桥故居并不大,共有前后两进8间房屋,其中正屋有房屋三间,正屋旁还有一间小书斋,在里面陈列有郑板桥生前的生活用具及书画复制品。

庭院中兰竹萧萧,古朴简约,看起来格外的清幽,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老街,兴化也不例外。金东门老街距离郑板桥故居不远,步行两三分钟即可到达,这是一条千年老街,明清时期最为繁盛,当时的老街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日进斗金,因此而得名“金东门”。

在老街上竖立着一座造型格外高大别致的石牌坊,为状元坊,状元坊是由当时的兴化名人李春芳立,李春芳在嘉靖年间考取进士并中状元,后来还做到了宰相的官职,素有“青词宰相”之称。

郑板桥故居资料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 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 朝北座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 各一间。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 幽。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 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 在多”的意境。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 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 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 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 护单位。

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 喧嚣。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 院子里回响。

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1983年11月 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 立。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城区。

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 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 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 而作的书画833件。

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 就”。 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 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 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 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

纪念馆所辖的郑板桥故居,为南北8间的清 代民房建筑。粉壁黛瓦,兰竹萧疏,保 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故 居内不定期地举办小型书画展览,播扬郑 板桥的艺术成就。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 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 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弟。墨竹成了郑 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 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 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 写照。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