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江雪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26 20:29:33浏览:9分类:教育知识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道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八司马之一凌准因愤卒,柳母卢氏来到永州不到半年就病逝,柳的住所连遭火灾,真是集国忧、家祸、身愁于一起。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这是构思《江雪》的关键。《江雪》仅20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全是常字常句,明白晓畅,朴实无华。然而,正是这些常字常句,勾勒出一幅意境开阔、冷气透骨的寒江独钓图,渲染了一种萧索荒寂的气氛,造成一种孤独不屈的情绪,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乍读,这首诗似乎是“咏江乡雪景”,情系劳苦人民。其实,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那抗寒斗雪的渔翁形象,寄托着诗人的理想、抱负,映照着诗人自己的影子。首先,前两句用“千山”、“万径”形容山多路重,极言背景的广阔。放眼一望,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飞鸟的影子,每一条小路上都没有行人的踪迹,南方的丘陵处于极端幽静、沉寂的背景之下,主宰世界的似乎是漫天冰雪。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人用“鸟飞绝”、“人踪灭”来渲染天地的寥廓,烘托天气的寒冷。后两句笔锋一转,就象是**里的特写镜头,聚焦点落在一叶扁舟、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渔翁,在大雪覆盖的江面垂钓。用“孤”、“独”来形容渔翁的清高孤傲,不管冰天雪地,不惧寒气逼人,专心致志垂钓,似乎凛然不可侵犯。渔翁不仅仅钓的是鱼,而是“寒江雪”。“寒江雪”象神来之笔,将“江”与“雪”有机联在一起,虚实结合,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同时,也将渔翁的形象美化了,体现了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斗争精神。在写法上,以静衬动,冰冷死寂的画面,突出毅然垂钓的渔翁;以冷衬热,寒气袭人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不甘寂寞与恶劣的政治气候作斗争的赤子情怀,那内心世界是热烈而充满向往的。诗无达诂。目前,学术界对《江雪》诗的意境做了深入探讨,存在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吴小如先生认为:“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唐诗鉴赏辞典》)。此其一,可以称之为“清高孤傲说”。鲁峡认为:“永州时期的作品《江雪》,虽属短短四句,却是‘人境俱夺’之绝唱,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崇儒向佛的思想以及由此构成的禅机理趣”(《从看柳宗元的儒佛思想》)。陈琼光也认为:“真正代表柳宗元之禅悦水平的山水诗,当推《江雪》”,“在‘千山’、‘万径’之中,鸟迹绝了,人踪也灭了,孤舟孤翁在江雪之下‘独钓’什么呢?实在耐人寻味,其‘钓’得的是情味,‘钓’得的是禅趣,这是诗人对‘禅空’的一种诗解”(《柳宗元诗文佛学渗透探析》)。此其二,可称之为“佛禅说”。日本学者户崎哲彦分析道:“虽然是因永州朝阳岩附近的雪景而作,但是前二句‘……鸟飞绝。……人踪灭’暗示的是永贞革新的败北,同志的流放,并不如同诗句那样,对实地景色、生活现状的描写”。“该诗是寓过去只回顾而萌发信心,诗中所举之雪,实际上是给当时通俗的读者暗示了政治批判”(《我读柳宗元〈江雪〉诗》)。此其三,可称之为“政治批判说”。林兴宅先生在分析《江雪》的艺术方法时,指出:“首先是选用具有定型指意的意象。……自从‘屈原既放,游于江潭’遭遇到第一个文献可征的渔父以后,渔翁便确切变成了‘落泊落拓’的象征”(《超世拔俗的心灵的〈桃花园〉》)。受此启发,我认为屈原在《渔父》中说:“举世皆浊,众人皆醉我独醒”,柳也写过“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的诗句,可见他是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渔翁自喻的。需要补充的是,雪中垂钓的渔翁还隐含着当年汉朝严子陵垂钓之意,柳宗元也曾寄一线希望于唐宪宗李纯——也能象汉光武起用严子陵一样起用自己。这从柳写的一系列呼吁求援的书简中可以得到印证。如《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寄许京兆孟容书》、《与杨京兆凭书》等,希望“复起为人”,回到朝廷。他在永州虽然“寄情山水,委废于世,恒与山水为伍”,但内心仍希望得到为国效劳的机会,以实现“辅时及物”、“利安元元为务”的理想。这是他“行歌坐钓”的夙愿,是在冰天雪地中怦怦跳动的一颗赤子之心。此其四,可称之为“希望援引说”。近读徐伯鸿先生《柳宗元〈江雪〉诗寓意新解》,他认为《江雪》暗用了“姜太公钓鱼”这个典故,并依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将“渔翁独钓”与“姜太公钓鱼”进行对比,认为两者有许多暗合的地方:“甲、柳诗中的渔翁和太公所作之事都是‘钓’。乙、‘蓑笠’与‘穷困’相暗合。丙、‘翁’与‘年老’相暗合。丁、二者从事垂钓的社会环境相近似。”故认为,“渔翁形象是柳宗元人格的自我象征”,“更重要的是寄托了诗人希望别人援引摆脱困窘,象姜太公一样早沐圣主春风以实现‘兴尧、舜之道,利安元元’政治理想抱负的思想情感。”此分析细致且有独到之处,可作为此说的补充。按理,对《江雪》诗的研究可以告一段落,然而,回过头来,我们对该诗的寓意再做一番审视,言犹有未尽之意。《江雪》写于元和二年,属贬永前期的作品。此时,柳子居龙兴寺,心态十分矛盾,失落感、负罪感、忧恐交加。他想从佛学中寻求寄托,又在出游中抒发抑郁,还盼望重返长安故里。至于说写的是朝阳岩附近的雪景,与《渔翁》以朝阳岩为背景一样,是永州学人的一种推测,尚无定论。《江雪》是写实还是写意?恐怕是以写意为主,写实为辅,写实是铺垫,是载体,写意才是主旨,才是精神。前人评价“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柳以屈原精神自励,作于元和三年(808)的《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写道:“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在该诗中还有几处涉及渔翁,如“缅慕鼓?翁,啸咏哺其糟”,鼓?翁指划浆的渔翁。《楚辞·渔夫》:“渔夫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这两句的意思是:不由得敬慕那摇桨的渔翁,他长啸而歌,还能随众同醉饮食酒糟。"磻溪迎馀基,阿城连故濠”,磻溪:渭水支流。相传姜子牙钓鱼处。阿城:阿房宫。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诗的意思是,故乡的房舍靠近姜太公遗留的宅基,还连通着阿房宫原先的沟濠。元和四年所写《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的结尾是:“只应西洵水,寂寞但垂纶。”西涧指愚溪,意思是:“往后就在这城西的愚溪边,独自垂钓排遣心中的愁闷。这与自述互相印证:在永州“ …… 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日,以此为适。”(《与杨诲之第二书》)这时的柳子心境已适应永州的环境,渔翁的心态趋于平和。《渔 翁》诗更是以 渔翁为歌咏对象,此诗写于元和七年(812),属 贬永后期作品。在淡泊雅致、意旷境远的画卷中,渲染了山水绿的亮丽,流溢平淡闲适的情调。结尾特意点出岩上相逐的白云,隐隐传达出诗人那孤高中伴随着孤寂的心境。综上所述,作为抒发心灵奥秘的诗来讲,往往是各种情绪交织起来 的复合体,它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江雪》诗中的 渔翁形象,是艺术 的 珍品,是诗人人格的化身,呈现多元化的心态:既孤独寂寞,又清高倔强,既寒气透骨,又内心炽热,既感到失望,又充满希望,既“性又倨野,不能摧折”,又企盼昭雪,得到援引……。千百 年来,她令人赞 叹不已,令人争论不休,显示了艺术的魅力与不朽!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