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鲁迅选择什么专业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26 22:35:43浏览:4分类:教育知识

鲁迅并没有选择某个具体的专业,他的文学成绩主要来自于他广泛浏览、深入思考和个人经历。鲁迅是一名杰出的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触及小说、散文、评论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小编百变鹏仔推荐鲁迅选择什么专业更多相关介绍内容,希望对大家对鲁迅选择什么专业有更好的了解。

鲁迅为什么要放弃学医呢?背后真相是什么?

谈及鲁迅,读者们都不陌生。他是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著作非常广泛,有杂文、小说、散文等文学创作,还有很多文学评论、文史研究、思想研究等理论。

鲁迅的作品,尤其是文学创作,很多文章曾入选中小学课本。如《三味书屋》、《孔乙己》、《祥林嫂》等。鲁迅对文学成就的贡献,可以说在近百年来,绝对是“泰山北斗”的存在。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鲁迅的专业根本不是文学,而是医学。鲁迅从小成绩斐然,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攻读医学。这在他的《藤野先生》一文,可见一斑。

鲁迅学医归来,为何要放弃本专业,而选择走上文学这条路呢?

在读书的时候,老师曾经讲过:鲁迅也是一位胸怀大志,爱国爱民的大学者。当他学医归来之后,本想做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民水火;但是他看到清末民国时期,大多国民的麻木不仁,他非常失望。他认为,只有改变国民的劣根性,才能救中国。于是“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不负初心,从文之后写出了很多批判性文章,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在当时社会影响很广,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至于百年后,他的不朽之作,还在熠熠生辉。

由此可知,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完全是为了思想上救中国,为了剔除长久以来潜藏在国民心中的“劣根性”。那么,清末时期,国民的麻木不仁到底有多厉害呢?

这里有几个小故事,可见一斑:

一、鸦片战争中的“国民”

鲁迅选择什么专业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被英军击败。当英军登陆中国大陆之际,清朝百姓那时候的反应不是起来反抗,而是夹道欢迎。此后,清朝百姓还像对待远方到来的贵客一样,主动向他们出售蔬菜,粮食等生活用品。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仍然不利。当时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围观在珠江两岸,冷漠的看着江中清军与英军作战。当清军输了以后,百姓们发出了像看马戏时的唏嘘声。脸上,全然没有一丝担忧。待英军再次登陆以后,百姓和洋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仿若认识已久的老友般亲密。

二、八国联军入侵时的“国民”

到了199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那时的国民麻木更是令人痛惜。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当地很多民众也加入了哄抢行列,与八国联军一起,争先恐后地抢夺着圆明园的财物。

接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的时候,联军一时攻不进去。这时候有民众给联军出谋划策说:广渠门的下水道未曾设防。于是联军从广渠门下水道鱼贯而入。

尤其是攻入皇宫的时候,很多民众还帮着扶梯子,有的民众坐在墙头上帮着联军瞭望,更可甚者八国联军杀人放火的时候,还要求中国人自己绑中国人,中国人砍中国人自己的闹袋。

这一幕幕触目惊心,是每个国人不忍回忆的地方。我们常说帝国主义掠夺成性、侵略成性,却很少有人能静心审视自己。“落后就要挨打”,可又有多少民众能意识的到?

曾经有一位英国记者,在他的回忆录中如是记载:

在离战场很近的村落里,清朝村民麻木的端着饭碗,看着他们的军队和我们作战,脸上是波澜不惊,眼神里藏着事不关已的看戏心理。

也许是大清灭亡势不可挡,老百姓一步步被清政府所抛弃,心生怨恨;也许是大清入关两百年来对民众实施的“奴性”统治,使民众麻木成了这般。

无论如何,清末时期百姓的劣根性却是非常之深,甚至超出了我们现在每个人的认知。所以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同时,我们对其有如此之觉悟,如此之恒心,如此之逆行,如此之壮举,深表敬意!

鲁迅三改志愿的三个志愿是什么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

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

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

鲁迅

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主要成就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历史评价

对于鲁迅的评价以正面为主,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海外的普遍都很高。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鲁迅最初的志愿是当海军,后来分别改为学矿务、学医学、学文艺。

鲁迅最初的志愿是当个好海军,把外国侵略者从海上赶出去。为此,他考进了南京水师学堂。

一改志愿学矿务。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起来,最要紧的任务应先发展矿业、工业。于是,他转入南京矿务学堂学习。

二改志愿学医学。他认为面对中国的现实,首要任务是把中国人改良成强种人。于是,他去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

三改志愿学文艺。他认为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国民的愚昧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提倡文艺运动。

从此以后,鲁迅先生写出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以此来揭露敌人的反动腐败,歌颂先进的事物,为解救中华民族而呐喊。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