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蒙娜丽莎画的到底是谁?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22:22:42浏览:11分类:旅游攻略

蒙娜丽莎画的到底是谁?

端午节假期去了国家博物馆,面对众多文物馆藏,深感自己历史文化知识的浅薄。因此最近一直在看博物馆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吴军老师的《具体生活》“博物馆之美”,得到的“巴黎卢浮宫艺术课”,BBC的“ Museum Secrets ”纪录片以及日本纪录片“ 世界名画:华丽的大师 ”。

在看的这些资料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反复出现。关于《蒙娜丽莎》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述,也有很多的谜题没有解开,其中之一就是《蒙娜丽莎》画的到底是谁?

你可能会奇怪,《蒙娜丽莎》难道画的不是蒙娜丽莎吗?这还真不一定。《蒙娜丽莎》最初是达芬奇受意大利的一位贵族委托,为其夫人丽萨(Lisa)画的肖像画。但是这幅画达芬奇画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交工。晚年达芬奇受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请前往法国安度晚年,达芬奇将《蒙娜丽莎》从意大利带到了法国。达芬奇死后将《蒙娜丽莎》留给了他的弟子,但是弗朗索瓦一世非常有眼光,马上高价买下了《蒙娜丽莎》,将其变为皇室藏品,后来才被收进了卢浮宫。

事实上,达芬奇在生命中的最后16年一直将这幅画带在身边,一有空就拿出来修改。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经过多次修改后的成果。达芬奇为什么要将原本受人委托而画的《蒙娜丽莎》一直带在身边,还一直反复修改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定论,有众多猜测,但真正的原因估计只有达芬奇知道。

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中的人物时采用了现在被称为“晕涂法”的技巧,消除了人为画出的轮廓,让人物看起来更加自然;而在画人物背后的风景时,达芬奇采用的则是现在被称为“空气远近法”的技巧,不仅画出了背景的层次感,而且使得人与背景更加协调。这两种技巧都是达芬奇首创的。此外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时还运用到了很多解剖学知识,因此他才能将人的微笑画的那么吸引人。因此,得到“巴黎卢浮宫艺术课”的主讲人程钧老师的猜测是达芬奇一直《蒙娜丽莎》带在身边的原因是他一直在用《蒙娜丽莎》做实验,而这很符合达芬奇科学全才的风格。

另一种猜测是《蒙娜丽莎》画的就是达芬奇自己。美国某个研究都将《蒙娜丽莎》于达芬奇的自画像比较后,发现他们居然惊人的相似。

日本的记录片中第一集就是关于达芬奇的,片中提出了更进一步不同的猜测。纪录片中提到达芬奇是个私生子,一辈子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因此他们猜测《蒙娜丽莎》画的很有可能是达芬奇想象中的母亲,而没有见过生母的达芬奇为了画出母亲的形象,只好照着自己的样子去画。

我个人是比较认可日本纪录片的这个猜测的,因为它合情合理。也许有人觉得达芬奇是科学全才,这种解释未免太多简单,甚至俗套。而我认为,达芬奇虽然是个科学全才,但达芬奇首先是个人,拥有这样的情感是很正常的。

不知你认同那种猜测?或者你有自己的猜测,欢迎留言分享。

1、勃拉克

勃拉克和毕加索是立体派的两位先驱代表。

他们携手合作,为自然的视觉形式创造了一个新的定义。他们独特的绘画理论和突出的绘画创新在现代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文森特·梵高

梵高是荷兰人,但在法国生活多年,是一位重要的后印象派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梵高也喜欢画自己。

3、亨利·马蒂斯

马蒂斯和毕加索都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巨人,野兽派引领了20世纪的绘画革命。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派画家运用红、蓝、黄、绿等色彩来表达简单物体的自然本质,刻画其内心的真挚情感和装饰效果,创作出令人惊叹的、极其自由奔放的、华丽平衡的作品。

4、毕加索

毕加索西班牙人从小就有特殊的艺术能力,他的父亲是美术老师,又在美术学院接受了更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

在他的一生中,他的绘画技巧和风格先后经历了蓝色时期、玫瑰时期和黑色时期。毕加索是现代西方最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他和他的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一位多产的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其中:绘画1885件,素描7089件,版画20000件,平版画6121件。

5、丁托列托

丁托雷托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工的儿子,他在家乡生活了很长时间,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是提香的老师,他的目标是追求提香绚丽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坚固的形体。

6、达芬奇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名叫芬奇的小镇上。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弗罗乔就教他画鸡蛋,在他开始教他画画之前,弗罗乔教了他好几年。列奥纳多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绘画大师,因为他为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