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语文写作文细节描写的好处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27 02:12:25浏览:5分类:教育知识

在语文写作中,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有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下是细节描写的好处:

增强语言的形象感染力细节描写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具体、更形象化,通过贴近读者的生活,直接以事实来感染读者的情感,使得作品更有感染力。

丰富文章的情感表达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进一步深入情感的世界,在心灵上共鸣,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感人,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强化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细节描写可以起到衔接文章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文字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读者看懂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并且从细微处理解作者的意图。

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更有艺术美感,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容易被读者所认同和欣赏。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情境、景象等方面的细节,刻画出更加生动、有血有肉、立体鲜活的作品,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写作过程中,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细节描写,我们才能让文章更加真实、丰富,让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更多的语言美感和文化价值。

怎样写些描写好的段落

人物描写的六种方法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通过描述人的外貌特征以及外在形象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好的肖像描写还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肖像肖像,就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我们在写作文章时,每个人物都会有他自己的形象以及性格特征,所有的人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通过不同的外貌特征来反映人物的不同性格。

2、神态描写:

神态就是指人的面部表情,神态描写就是我们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一些细微的描写,来表出人物的心理甚至是内心世界。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身体反应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出人物更深刻的层面。而动作描写也往往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法,我们书中所出现的人物也不能是死板的,一定要是生动形象的,能够给读者一种人物呼之欲出的感觉。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以及内心世界,也是突出人物品质的重要描写手法。

5、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独白或与他人的对话,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思想感情,而我们往往也能够通过一个人物的语言来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6、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通过对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来进行描写,从而从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世界,是烘托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

作文片段训练

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 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 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 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思考: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 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 “阿弥陀佛, 上帝啊, 保佑我吧! 我再也不听录音机, 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 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 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幻觉描写: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

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 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

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 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 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

1

语言行动描写: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

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 同。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请写出你某一次等待发试卷的经历。 请写出你某一次等待发试卷的经历。

请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抄。 请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抄。

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水手还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洗礼,反复 地试航,不断发现漏洞与缺陷,你才能掌握识别潜流、暗礁的技巧,才能成长为 真正的水手,扬帆远航。感谢考试,为我们架起人生成功的跳板;感谢考试,为 我们铺就攀登高峰的阶梯。从考试中我们经历过失败、痛苦、成功,也得到了磨 炼、反省、升华自我的机会。 成功者是需要坚韧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的。 一个人经历一些挫折并不是坏事 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坦途,也有 坎坷; 有鲜花, 也有荆棘。 在你伸手摘取美丽的鲜花时, 荆棘同时会刺伤你的手。 如果因为怕痛,就不愿伸手,那么对于这种人来说,再美丽的鲜花也是可望而不 可及的。

2

幻觉描写: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

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 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 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 嘲笑声。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

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 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 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 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 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 分,看着 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语言行动描写: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

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 同。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 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 力一翻, 随着“啪”的一声, 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 可怜的“48”, 我“唉” 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3

4 推荐人物心理描写教案 一、 什么叫心理描写呢?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 等心理活动的描写,旨在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描写人物,除注意外 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外,还要学会描写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人物的 外貌、语言和行动不同,我们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从 人物的表情、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思想感情。通过描写人物 的心理活动,可以让读者感到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感染力。老作家杨朔说: “看 见一个人的外表容易,想看见一个人的内心却是非常困难的。而看不见一个人的 内心,我们就不能说认识了这个人。 ”他又说: “我们最摸得准的人,常常是我们 最熟悉的人。所以我绝不放松去观察了解我周围的人。这些人整天在你的身边,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看惯了,你也许会觉得没什么。要知道,就是这些身边的 人,在写作时,常常会给我们最大的帮助。 ”由此可见,要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就要注意观察了解你周围的人, 不但要了解人物在做什么, 还要透过人物的神态、 语言、行动,知道他在“想什么” 。 二 心理描写要求: (1)人物的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2)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 (3)要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经历、性格都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心 理和表达心理的方式也不同,只有把这种“不同”表现出来,才能展示人丰富复 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形成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项基本 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 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 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三.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 心理活动,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 取暖,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 关键的情节、动作、表现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4

四、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 1、直接刻画法。让人物与读者直接交流,仿佛面对面地谈话,从而使人物 形象更加鲜明, 完整和丰满, 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切。 采用这种方法, 一般常用 “他 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 、 、 、 “他想……”“他回 、 忆……”“他思索着……”“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当然, 、 、 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1)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直接叙述、交代和说明。写 作时常用“它想”“他回忆”“心里嘀咕”等词语引出。如《詹天佑》中的一段 、 、 心理描写: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 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段内 心活动表现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 也是他克服困难的 力量源泉。 (2)内心独白法。 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我”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写了一段内心独 白: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这段内心独白表达了对周 总理的无比崇敬、爱戴之情。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 暖包裹着。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我一口气 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它是那么香,那么 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 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写得 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练习:题目: 《误解》提示:写自己被人误解时伤心难受的心理。 2.间接描写法, 人物的一举一动, 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 刻画得好, 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对揭示人物 的内心世界也起这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心理活动, 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反映出来。 即通过动作、神态、表情等其它描写方式来刻画心理。也叫动作暗示法: 即用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有一位同学写 《我的妈妈》 一文,写到妈妈与邻居王大婶闲谈,夸"我"夸得太过分时,"我脸涨得通红,手 不停地绞着衣角,还用胳膊轻轻地挨了妈妈几下……"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但把 妈妈善于炫耀子女的特点表现出来,还把"我"实事求是,对妈妈这种做法表示反 感的心理作了成功的刻画。

5

如《荷花淀》中,水生把报名参军的事告诉他妻子后,妻子的心理: 水生小声地说: “明天我就要到部队上去。 ” 女人的手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手指放在嘴唇里吮一下。 这个动作把她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的震惊刻画出来,但又写出了她临事不 慌、镇定, “吮”这个动作平衡了自己的思想。 3、梦幻描写法。 作者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当时的思想。因为 梦境、 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 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 《凡 如 卡》一文的结尾写了凡卡的梦: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 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着他的信…… 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这梦不但揭示了凡卡迫切希望爷爷接他回 乡的美好心愿,而且暗示了他的希望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等待的依然是悲惨的 学徒生活。 同学们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 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 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 ”小女孩 儿叫起来, “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 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 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 抱起来, 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越飞越高, 飞到那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是通过小女 孩儿的幻觉来写的。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4.景物衬托法: 即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人物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 不同。

怎样把段落写具体

要把一段话写具体,不论是写人状物,或者是叙事、记活动,先要考虑好几个部分,或者几个方面、几个环节来写,也就是分几层意思来写。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把事情写得太笼统了,这就为"指导段落写具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分哪几层意思写的思路确定以后,就应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对事物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的记叙和描写,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记叙和描写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写。如果离开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尽管写了许多"怎么样",让人读起来不仅不会有生动感人的印象,反而显得罗嗦、累赘。在此基础上如何把段落写具体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例:"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个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32万多斤重,最小也有4、5千斤。我国捕获过一头8万多斤重的鲸,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十分宽敞。"

这段话一开始拿人们熟悉的象和鲸作比较,接着用"32万多斤"和"4、5千斤"最大、最小的鲸的体重的具体数字,说明鲸的确很大。再接着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体重、长度、舌头重量等数字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2、用比喻来状物。例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里作者用"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了桂林的山奇就奇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用"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了桂林山的秀美;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写出了桂林山的险峻。再如《趵突泉》最后一段话里有四处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小泉是什么样儿的--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更有趣。"

上述这两段话只作一般叙述,而不用比喻来描写,就很难把事物的形状及其变幻写具体。这里作者注意了几点:一是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不是同一类型的,但两者之间要有相似之处,而且愈像愈好;二是用来比喻的事物大都为人们熟知的。

3、用形容写出事物怎么样。"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是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这段话虽仅60个字,但却真实具体地描述了从清晨到黄昏天气变化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作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比喻,主要是形容在发挥作用。文中的"骤然"写出天气由暖变冷的渐进过程之突然;"凛冽"写出了这风刺骨的寒冷;"呼呼地"写出风势之猛;"整整"强调了风刮的时间之长。如果我们不用上这些起到形容作用的词语,虽然意思一样,但却显得不够具体。不过,我们在写作中运用形容的时候,要注意符合实际。我们就不能说寒风是"暖洋洋的","轻轻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暖洋洋"、"轻轻"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样的春风,刮得怎么样的,用来形容寒风显然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了。

4、写出事物的外形牲特征。在我们周围,只要你细心观察,不同的事物有其不同的外型特征,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其外形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请看下面一段话--

"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树叶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先看这段话对寒冬季节柳树的描写:"落光了叶子"显得光秃秃的,而松柏则依然青翠。再看对大雪的描写:大雪过后,柳树上的银条儿"毛茸茸"、"亮晶晶"的,而松柏树上挂着的雪球儿则是"蓬松松"、"沉甸甸"的。不同的树种,冬天里的外形如此不一样;同是一场雪,落在不同树种子的枝叶上,形状的差异竟这么大!由此,我们平时要留心各种不同事物外形的不同特征,以及同一事物不同部分的不同外形特征,并且善于抓住这些特征,把它们写具体。

5、写出事物的色彩怎么样。有的同学由于不留心周围的事物,在他的笔下花总是红的,叶总是绿的,天总是蓝的……其实,事物的色彩是很丰富的,请看下面一段对变化中的火烧云的描述--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变化中的火烧云,在不同时间里色彩就不一样: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灰、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更有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色彩。同样,即使对一种色彩,也有细微的区别。下面这段话是这样写的--

"仔细瞧那浪花,近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一点儿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鲜绿色、翠绿色、墨绿色,同是绿色,但是作者的笔下绿得有变化,绿得不一样。

6、写出事物怎样变化。事物总是变化的,这变化总有个过程。因此,我们无论是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还是观察物体的变化,动作的变化,事情的变化,或者是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等等,都要注意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是怎么一点一点变化的。

下面是课文《海上日出》中的几段话,它写出了在通常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彩也突然有了光彩。"

在这里,作者按照时间的推移,分四步具体地写出了日出的全过程,以及天空景色的变化:①天还没大亮,天空浅蓝;②转眼间,出现红霞,范围不断扩大,并越来越亮;③过了一会儿,太阳露出半边脸,却没有亮光,继而不断上升;④太阳跳出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由于作者对日出时的每一个过程以及每一过程中天空景色的变化,观察非常仔细,才能把这一变幻中的自然景象写得十分具体。

7、写出周围环境怎么样。环境,一般而言指的是周围的情况和条件。真实而具体地写出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有助于表现在特定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的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比如课文《詹天佑》在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之后,接着用两个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詹天佑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的社会环境--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帝国主义先是百般阻挠,进行要挟,接着是轻蔑地嘲笑。同时,还叙述了铁路干线所经之处复杂的地理条件--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社会政治背景的巨大压力和复杂的地理条件,必然会给詹天佑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从侧面烘托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民敢担风险的可贵品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进行环境描写时,决不能为了强调环境的恶劣而不切实际地任意夸张和虚构,也不能把环境的描写和从物行为的描写分裂开来,更不能离开文章的主题去进行环境描写。否则,要么使人们对虚假的环境不相信,从而怀疑人物的品质;要么使环境的描写失去意义。

8、写出不同的声音。运用确切的摹拟事物声音的词,描绘不同的声音,能使写出的文章有声有色。请看课文《海底世界里的一段话--"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上文如果没有"嗡嗡"、"啾啾"、"汪汪"这些模仿声音的词语,没有用熟知的"打鼾"声作比拟,只写"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声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这样就显得太笼统了,人们也无法知道海底的动物究竟会发出哪些声音。

9、写出怎样进行活动。要写出人物怎样活动,除了要对人物的动作作仔细的观察,还要会选用适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下面是课文《飞夺泸定桥》里的一段话,作者通过准确使用"拿"、"背"、"带"、"冒"、"攀"等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二连22位英雄最先冲向对岸的生动场面,表现了我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10、写出人物的外貌。写人物,我们有时为了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需要,总是对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一番外貌的描写。下面是对于不同时代中不同身份的两个人物的外貌描写--

⑴可敬的老科学家头发已经花白,戴着眼镜,穿着大衣,围着围巾。……那炯炯的目光,宽阔的额头,仿佛表明他一定能够运用他的智慧和毅力,战胜科学上的一切困难。

⑵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从上面的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①人物外貌描写不能千人一面。科学家"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目光炯炯"、"额头宽阔";而老班长则"个高"、"背驼"、"脸方"、"颧高",再看他脸部"布满皱纹"、"两鬓班白"。一个是用知识和智慧造福人类的老科学的形象;一个则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中饱经风霜的老红军形象。②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服从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在这里我们如果用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言去刻画老科学家的形象,或用描写老科学家的语言去刻画老班长的形象,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不同人物外貌上主要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和勾画。

11、写出人物是怎样对话的。课文《穷人》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描述桑娜跟好丈夫的对话--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对话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慷慨激昂的字眼,但却非常动情,字字句句饱含着桑娜夫妇对孤儿寡母同情和怜爱,表现了穷人体贴穷人的纯朴、善良的高贵品质。如果只写"在沉默了一阵之后,桑娜终于把西蒙家的不幸告诉了丈夫,渔夫犹豫了一会后,叫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我们读了之后一定感到很不具体,因为它忽略了穷人对西蒙家所遭不幸的看法,同时也忽略了对人物矛盾心理的刻画。

上面这段对话之所以如此真实、感人,由于作者在叙述中注意了下面几点:一是写清楚谁和谁在对话;二是写出为什么对话;三是写出对话人的身份、特点及对话的中心;四是在对话中恰当地插入一点对话人的神态、表情和动作的描写。

12、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记事不但要写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人物的语言,还在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才能感染、教育读者。下面是课文《书的故事》对卖票工人的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两本书一块钱?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听错了?"卖票工人很惊讶。

卖票工人在听了两本书只一块钱的话后,是怀疑?是惊讶?是感激?还是激动?短短的三个问句,21个字,真实地写出了卖票工人此时此刻复杂的心里活动,表现了卖票工人要求进步、爱读好书的愿望,同时也从侧面赞扬了鲁迅先生关怀青年一代进步和成长的高贵品质。

可以吗?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