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曲阜展现了什么历史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27 04:45:01浏览:4分类:教育知识

曲阜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孔子的诞生地、孔子庙、孔府等著名景点。

以下是小编百变鹏仔推荐曲阜展现了什么历史更多相关介绍内容,希望对大家对曲阜展现了什么历史有更好的了解。

山东曲阜古建群和“三孔”

山东曲阜古建群和“三孔”

世界上有三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和中国的曲阜。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周代为鲁国都城。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耶路撒冷”。孔庙、陵园、公馆都在曲阜。

从公元前为纪念孔子而建孔庙开始,曲阜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发展成为百余座殿堂的建筑群。这些都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崇尚儒学的标志,文化积淀丰厚,历史渊源悠久,建筑规模宏大,文物收藏丰富。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它所保存的文物中。它在我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都具有突出的地位。

曲阜古建筑群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可以归因于两千多年来中国帝王对孔子的崇敬。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一年,鲁国下令祭祀孔子,并将孔子居住的房子视为庙宇,由此开始了孔庙的建设。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赴鲁祭孔,这是帝王祭孔的开端。清雍正亲自督修孔庙,使其形成了现在的格局,特别是孔庙、孔林、孔府,即所谓“三孔”。

“三孔”是一座总面积230多万平方米、建筑近千栋的庞大建筑群,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祠堂、陵园、宅第等300余处,金、元、明、清古建筑1300余处,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建筑规制和特点。

曲阜展现了什么历史

千余件汉画像石、孔子圣地、石器、龙柱等反映了石刻艺术的变迁与发展;五千多两汉以来的历代碑刻,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10万余座历代墓葬是研究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1.7万余棵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的物候、气象、生态的活文物。

在10余万件馆藏文物中,元明衣冠、孔子画像、衍圣公夫妇画像、祭祀礼器等最为著名,其中元明衣冠是国内罕见的同类传世文物,对研究古代服饰和纺织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孔府所藏30万件明清文献档案,是中国极其丰富的私人档案,是研究明清历史特别是经济史的重要资料。

孔庙位于曲阜市南门,是一座供奉孔子的庙宇。据说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起初,只有三座庙屋。后经历代不断修建,总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有九个院落,贯穿一条南北中轴线,对称排列。

夫子庙群布局属于“方根”体系,大方小方,前后左右院落,有机结合成整个建筑空间。仿宫制,分中、东、西三路,从整体上把握了方位和礼制的顺序。孔庙的主体是大成殿,是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地方。它位于孔庙的中心。唐代称文宣王殿。

宋代赵某尊孔子为“古贤之集”,改名为大成殿。雍正年间毁于雷火,后在雍正皇帝的特许下以仿紫禁城的形式重修,成为与北京故宫、泰山天竺殿并列的“古三殿”。殿内高悬“万石表”等十块巨匾和三副对联,为乾隆所书。此外,孔庙内还有大量碑刻和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曲阜东华门大街1号孔庙东侧。它是孔子长孙住过的宅第。它始建于宋金时期,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地主庄园,占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有四百八十多座楼堂馆所。孔府大门坐北朝南,宽3间,深2间。门周围有雄狮和雌狮。

大门中央上方悬挂蓝底金隅“圣府”匾额,为明右相严嵩所题。孔府后院有花园,清雅清新,布局巧妙。堪称园林的杰作,园林与住宅结合的范例。孔府内有大量珍贵历史档案、服饰和生活用品,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文物。

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市城北1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孔林墓葬众多,碑石如林,古木参天。孔子以来的历代后裔墓葬超过10万座。除迁入夫子庙的汉碑外,地上还有宋、金、元、明、清、民国墓碑4000余座,如宋、金、元、明、清、民国墓碑、冶陵石刻等。

现存宋、明、清三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坛桌、神道作坊等石器近千件。孔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其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对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演变,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