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描写山西应县木塔美的词语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22:50:45浏览:9分类:旅游攻略

描写山西应县木塔美的词语

1.山西的应县木塔导游词400字左右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应县木塔导游词60字

大家好 ! 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一起 参观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木构 建筑——一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俗称天柱,原名为佛宫寺 释迦塔,位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相传呢,它是辽代兴宗皇帝 为他心爱的儿子观赏美景而修建的,也有的说是兴宗皇帝为 让他的王公大臣观战而修建的。 应县木塔经历多少个严寒酷暑,多少次狂风暴雨,多少 回闪电雷鸣, 但木塔却安然无恙。

据县志记载, 辽、金以来, 曾先后历经七次大地震,其中最厉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 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仍巍然不动,所以足见塔身构件安 装的合理,制作的精细,质地的坚固。 应县木塔是我国木构建筑的奇迹, 它的珍贵价值可以概括 为最古、最高、最多、最巧、最固这几个词。

3.介绍应县木塔70字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

应县木塔景观(9张)

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

山西朔州应县木塔(全景)

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傩、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编辑本段设计成就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 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山西朔州应县木塔(局部)

该塔设计为平面八角,外观五层,底层扩出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与底屋塔身的屋檐构成重檐,所以共有六重塔檐。每层之下都有一个暗层,所以结构实际上是九层。暗层外观是平座,沿各层平座设栏杆,可以凭栏远眺,身心也随之溶合在自然之中。全塔高67.3米,约当底层直径2.2倍,比例相当敦厚,虽高峻而不失凝重。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十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与塔身对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比,与塔身协调,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也增加了横向线条。使高耸的大塔时时回顾大地,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定感。

由于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动。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头层内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六尊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更是活泼丰满,神采奕奕,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二层由于八面来光,一主佛、两位菩萨和两位胁从排列,姿态生动。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以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

世界三大奇塔

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编辑本段文化积淀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

4.小学生日记应县木塔写它的雄伟壮观90字

一进入山西境内,你所能感受到的是那淳朴的民风,所能看到的则是遍地牛羊的场景,还有所能用心聆听的则是一曲小白杨之赞歌。

山西省应县是一座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老城。在这里,有条街叫辽代街,相传示建于辽代,街中心高高树立着一座被称为世界四大奇迹之一的古木塔,塔内供奉着两颗出自于高僧的舍利子。我跟随爸爸妈妈在这里逗留了很久,如果说在设备先进的今天,建造这么高的塔是小事一件,那在距今九百多年前的古代,先人们又是如何完成那么大的工程的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广场中央还树着一座观音像,妈妈好像对她是情有独钟,不停的在那拍照。

辽代街可以形容为古色古香,街道两旁虽然也有很多店铺,可他的装饰却完全是建立在古老的基础之上的,清一 色的木雕大门,清一色的雕花屋顶,在这里,商业气氛并不浓,这里倒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早就听闻山西的特色小吃就是一碗碗懂得粉皮,老妈给我买了一碗,真好吃。逛了一天,也看了一天,享受了一天,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先人们的聪明及毅力,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在若干年后的我们才欣赏到了如画的风景。

5.应县的木塔有什么美景

你要说应县木塔有什么好玩的,我在那儿住了20来年,觉得,也没什么,呵呵,就是很高啊63米,然后都是木结构的,当时是一颗钉子都没有用哦,全部都是用木头卯起来的,不过现在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有些歪了,而且一共六层,也只开放两层吧,不过站在上边看下边,的确挺爽的,我是在木塔边玩大的.木塔院子里以前是个小学,我妈妈就是在那儿上的学啦,一进木塔里有很高的一个佛,特别高哦,关于木塔有很多的传说,说里边有避尘珠,避火珠,避水珠,避震珠。

所以会到那么多的天灾人祸也没有毁坏,当年日本人放火烧的时候,都安然无恙呢.传说很多啦,也很好玩.要说应县只是个小县城,去年的时候又新盖了很多仿古的楼,现在全新的,挺漂亮,我没事的时候就爱骑自行车在街上逛,看着一点点变化心里也挺高兴的啦,可惜你要是去应县玩的话,也没有好玩的,我玩过好多地方,可是都是村子里的吖,风景挺美的,你要是想去的话,介绍你去啊,有小石口啊,跑马墚啊,还有。呵呵,好看的地方不少啦,小石口是给我印象挺深的一个地方啦,跑马墚的草有一米那么高。

呵呵,这是我去的时候啦,不知道现在成什么样子了呢.好啦,不说啦,就是跟你介绍一下我熟悉的东西,呵呵,欢迎来玩哦~~。

6.应县木塔导游词60字

大家好!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木构建筑——一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俗称天柱,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相传呢,它是辽代兴宗皇帝为他心爱的儿子观赏美景而修建的,也有的说是兴宗皇帝为让他的王公大臣观战而修建的。应县木塔经历多少个严寒酷暑,多少次狂风暴雨,多少回闪电雷鸣,但木塔却安然无恙。

据县志记载,辽、金以来,曾先后历经七次大地震,其中最厉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仍巍然不动,所以足见塔身构件安装的合理,制作的精细,质地的坚固。应县木塔是我国木构建筑的奇迹,它的珍贵价值可以概括为最古、最高、最多、最巧、最固这几个词。

7.山西应县木塔的历史、周围环境、特色、故事

历史:

它建于公元1056年,并且在2016年的时候获得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周围环境: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山西应县木塔的特色: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塞的鞑靼小王子。

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 54 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此外,与木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山西应县木塔的故事:

著名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故事。“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就因为这一句谚语,梁思成就跑遍了整个北平的图书馆。但是没有找到一张。

他也不认识这儿的朋友,所以他做了个决定,写了一封地址不明确信投石问路。他把这封信寄到了“应县最高等的照相馆”,他想要有人帮他拍下木塔,并把照片寄给他。梁思成收到了照片以后十分的激动,便一个人跑来了应县去研究这个木塔了,从此应县木塔就走上了被保护的道路。

扩展资料:

山西应县木塔的传说:

折叠水火不侵

应县民间流传中,玉皇大帝为了保护鲁班的劳动成果,使木塔与岁月并存,便派火神爷和龙王爷分别送来了避火珠和避水珠。自此,木塔便可自行防火、防水。

洪水到了塔前便会绕过木塔向四面八方流去。有了避火珠,木塔从没遭过雷击,即使在战争年代,炮弹打在塔身上燃起大火也会在瞬间熄灭。

折叠灵芝草

木塔第六层的莲花顶周围长着一圈灵芝草,而且一年四季葱郁旺盛。传说慧能大师应梦把灵芝草采回宝宫禅寺,栽在木塔第六层顶的莲花座上。从此,这灵芝草年年旺盛,四季常青。

应州大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为了纪念慧能大师的这一功德,由名画家给他绘了一张图。 这图叫"采药图",原来藏在第四层佛像腹内。现在保存在应县文物管理所。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一、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是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一座佛国圣殿。云冈石窟一共有20窟,其中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第五六窟为双窟,窟内壁画精美绝伦,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的石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第十八、十九、二十窟为一组,第十九窟是中心窟,开凿时间最早。第二十窟为露天造像,据传早年窟顶坍塌但是佛像丝毫未毁,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有八字髭,手结禅定印,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气势雄浑的神情,突出表现了鲜卑游牧民族的强大,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与象征。景区内还有石窟博物馆,展出石窟残件,介绍石窟大历史。

四大石窟

二、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五台山,更与尼泊尔的蓝毗尼花园、印度的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

拜个庙

三、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平遥曾是晚清时期中国的金融中心,走进这座曾经繁华的古城,处处可以感受到晋商文化的气息。古城共有六个门,北门近平遥汽车站,西门近平遥火车站,南门和西门则是游客最多的地方。进入古城是不需要门票的,若要登上城墙、参观票号等景点,则需购买古城通票。

四大古城

四、乔家大院

一部名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让这座深宅大院和高高挂起来的大红灯笼都深深刻在了不少人的脑海里。乔家大院原名“在中堂”,最突出的特点是房屋结构大方美观,建筑古朴精致。大院原本是当地一富商的私宅,始建于清代,占地8724.8㎡,共分6个大院。四周外墙高达10m多,厚达1m,从高空俯瞰,大院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在大院的顶楼上,悬挂着一块“福种琅缳”匾额,这是当年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所赠。像这样有来头的匾额,乔家还有两块,一块是李鸿章亲笔题写的“仁周义博”,另一块是傅山亲书的“丹枫阁”。大门对面的砖雕影壁上,还有100个不同样式的“寿”字组成的一幅“一寿变百寿”图,字体古拙遒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影视拍摄地

五、王家大院

王家归来不看院”名副其实,无人不被它精湛的雕刻艺术、大气的空间格局深深吸引。这座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晋商大院,是由静升王氏耗费半个世纪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王家大院大得超出一般人想像,由高家崖、红门堡组成两个相对封闭的院落,两院之间由一座细长的桥腾空连起,其余又由无数四合院组合而成。最值得细细品味的是高家崖,这一座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又名“中国民居艺术馆”,依山而建,气势宏伟。有院落26座,房屋212间,可分为前后两院,整体布局承袭了中国古代前堂后室的结构,既增强了安全度,又开阔了庭院的空间。前院是社交场所,从门口到室内到处可见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后院则是主人的生活区,仍以各种雕刻为主要装饰,精美雅致。红门堡与高家崖东西相望,因堡门是红色的,故而得名。堡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石雕融南北风情于一体,是清代雕刻艺术的典范。

六、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山西侧的黄河壶口瀑布在壶口的正面,可以下到瀑布下近距离观赏瀑布和黄河,山岩多。视角好。景区内有观瀑洞(龙洞),是一天然石洞,在瀑布的下方,从下往上看瀑布,瀑布壮观无比。

壮观

七、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恒山是道教圣地,自古为兵家据险以守之地,以丰富的景观特色著称于世。恒山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话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四千年前舜就来过,把恒山封为北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来过,不仅如此,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也来过。可见恒山的的地位。

一定要爬一次

八、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又称午亭山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皇城相府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皇城相府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景区游览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皇城相府建筑群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明清两代,陈氏家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 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

九、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堪可称为古建筑博物院。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十、雁门关

雁门关坐落在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陉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征战之地。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