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西岳华山的资料简介有哪些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1 23:01:43浏览:12分类:旅游攻略

西岳华山的资料简介有哪些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有关华山的资料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华山简介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截至2013年华山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华山主要景点

 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西岳庙

 西岳庙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庙占地12万平方米,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光初年(前134年),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西岳华山神少昊的场所。历代均有修葺、建设,尤以明清为甚,至清乾隆42年(1777年)形成今日重城式目字结构六进院落的规模格局,系西北地区现存最大的明清风格皇家宫殿御苑式古建园林群落。其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形似北京故宫,素有?陕西故宫?之誉。因在五岳庙中建置最早、面积最大,被称为?五岳第一庙?。

 西岳庙建筑相当宏伟。五凤楼建于高台上,高达20多米,登楼望华山,五峰历历在目。正殿灏灵殿建筑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坐落于宽广的?凸?字型月台之上,面宽7间,进深5间,周围有回廊,气势宏伟,历代帝王祭祀华山多住于此。殿内悬挂有康熙、道光、慈禧所题?金天昭端?、?仙云?等匾额。整个院落林木繁茂,山石嶙峋,饶有园林之趣。西岳庙内碑刻极多,现存后周?华岳庙碑?,明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刻?华山卧图?,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陈抟等唐宋名人有华山的题诗和华山图。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西岳庙内碑刻极多,现存后周?华岳庙碑?,明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刻?华山卧图?,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陈抟等唐宋名人有华山的题诗和华山图。这里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

 金锁关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

 关门城楼始建于唐,明末道士胡真海进行了大的改建和修葺。康熙十八年道士阳隐重修。民国三十四年道士袁高善重修。1955年道士韩法升重修。由于天灾人祸,原建筑毁废仅存残迹。1985年人民政府重筑关门,形制规模皆佳于前。金锁关北接五云峰,南控华山主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前仅有一米完的台阶石径。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非常迤丽。站关前,北可观锦鸡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观。关内关外登山路两侧铁索上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不失为关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苍龙岭

 苍龙岭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其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其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得很多游客胆战心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 故事 并引发了大量的相关 典故 和考证,而该处也因此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 文化 遗产。

 明清时期,随着朝廷对华山神祭祀次数增多,整修华山道路有了大的举动,苍龙岭有了250级石阶。因此民间有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开凿苍龙岭的故事。故事说毕沅让石工凿岭时,长安城里下了三天血雨,原来苍龙岭是条活龙,被毕大人凿死了。据说从此华山断了龙脉,再不会出杨震、杨坚那样的大人物了。民国年间,岭上石阶增到350级。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对苍龙岭险道几次拓修,护栏逐年加固,石阶增至530余级。为了使旅游旺季不再于岭上发生拥塞现象,华山管理局于1998年春又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开凿登山复道以保证游人安全上下。

 长空栈道

 长空栈道位于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栈道分三段:

 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为上段。

 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

 再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须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长空栈道是华山险道中险中之险。古往今来,历险探胜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记述传世。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太华山记》记述:?出南天门向西就是栈道,栈虽有铜柱铁索拦护,然阔不盈尺。行二十余丈方至尽头。下折为井,高约三丈,旁出复为栈。?

 千尺幢

 千尺幢位于回心石之上,是华山第一险境。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坡度为70?。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

 ?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当游人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的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台上的?百尺峡?为咽喉上段,峡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头。?天井?以下的千尺幢,为咽喉下部。此处整个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国民党残匪韩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块铁盖,企图固守华山,人民解放军八勇士飞越天险,消灭了据守在这里的一个班的兵力,为增援部队打开了通道。

 ?千尺幢?打通是在汉代。原来的登山路不在今址,而在华山东侧的黄甫峪,即秦昭王令工施钩登华山处,至今在东峰博台下还留有两处石刻。据《七修类编》载,莲峰之路本无路可通,因有人从北斗坪望见猿猴上下于崖隙间,探奇者循猴径而登,才发现了此条登山路。杜甫诗中对?千尺幢?只是简单的提到过:?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括通天有一门。?解放后游人逐年增多,道路曾作过两次大的修整。后在千尺幢、百尺峡处,又各开辟了一条复道,分别为上行道和下行道。

 百尺峡

 百尺峡位于千尺幢北,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

 ?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通过此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此处卡着的两块石头,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无恙,所以这颗石头也被称之为?平心石?。韩愈诗中有?俄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写。

 鹞子翻身

 鹞子翻身位于华山东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其路凿于东峰的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几步须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鹞子翻身?。

 近年华山管理部门已对鹞子翻身险道全面整修,凿深脚窝、石阶,多处更换了铁索。

 从视觉冲击上来看,鹞子翻身比不上长空栈道,但鹞子翻身的难度更大一些。首先梯道倾斜,且向内倾斜。其次铁链太松动,左右摇摆度偏大,不易抓牢。再者人是从上往下攀缘,崖壁往里倾,眼睛看落脚点有点困难。这就需要手、眼、脚、膝的全面配合了。在鹞子翻身的全途中,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手要抓紧,眼要看准,膝要顶住,脚要踩稳。全神贯注,集中精神。论难度,这鹞子翻身比长空栈道要多一颗星。小心翼翼,看不见就用脚来试探。一步一个坑的往下攀岩。有一小段只有一边的铁链可以抓握。这一段需要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度。

 老君犁沟

 老君犁沟位于群仙观上方,据传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李耳驾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被称为?老君犁沟?。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至今人们还可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 传说 :?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

 ?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今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

 ?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这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李耳曾到过这里,所以是?老君离开尘世的地方。?因?离垢?同?犁沟?同音,加之此地又似犁沟,再加上华山又有卧牛石、岳庙青牛树以及北峰老君挂犁处的传说,所以人们便认为这里是?老君犁沟?无异了。

 天下第一洞房

 ?洞房花烛夜?中?洞房?一词就源于华山西峰。过去,由于华山路险难于攀登,一般人望而却步,这就为早期一些要隐蔽修行的人提供了绝好的去处。而在山上难以找到筑观盖庙的材料,隐士们就凿石洞而居,修行悟道。

 相传在华山修行的吹箫人箫史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在双双驾鹤成仙之前,曾到西峰莲花洞点烛成婚,为姻缘而起的?天下第一洞房?便由此而来。所以华山是爱情山,是爱情的见证。无论是相濡以沫的夫妻,还是初识的情人、恋人,一次携手华山之旅,必将情深意浓。现在的莲花洞题刻满目,文化氛围浓厚,是游人探寻甜蜜途中小憩的好地方。近年来,景区管委会连续举办?华山作证?集体婚礼,先后有百余对新人在华山结为伉俪,使古老的爱情之山演绎了完美和时尚。

 毛女洞

 ?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的简称,位于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

 汉代刘向曾赞毛女:?婉变玉姜,与时遁逸。真人授方,餐松为食。因果获成,延命深吉。得意崖岫,寄欢琴瑟。?宋初陈抟到华山遁居后,也作《咏毛女》诗一首,描写毛女神态:?曾折松枝为宝节,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

 后来,关于毛女的传说愈来愈奇。唐太宗初年,陶太白到华山采药,说他不仅见过毛女,还同毛女交谈过。蔡元长在岳庙祭祀华山,听说毛女的奇闻,思得一见。随从在岳庙醺炉中发现一奇异之物,告诉元长。当他看时,却原来是一妇人,遍身绿毛,目光射人,行走如飞。后来,蔡元长就命人给毛女绘了像,每年祭之。清人颜光敏,对毛女遭遇深表同情,对封建殉葬制度提出了控诉:?人传毛女峰,时闻毛女琴。欲写秦宫怨,空山多从音。?相传,?毛女洞?中常有悦耳的鼓琴之声传出,因此,?毛女洞?远近闻名。毛女洞上的?拜斗坪?,据说是毛女不知饥寒,每当夜深人静,朝拜北斗的地方。

 现今毛女洞还存,但因攀登道路艰险,且为荆草所塞,久无人迹。毛女峰下原建有庙宇,称毛女洞下院,当地人即直接呼下院为毛女洞。原建筑毁于文化革命时期,今舍宇为1987年重建。

 全真岩

 全真岩是华山著名人文景观,属华山十大未解之谜之一。为松桧峰顶向南悬空倾伸的一面巨大岩石。出南天栈道可到达岩下,岩腹间有贺老石室,是元代初年全真派道士贺志真开辟的修身之地。

 关于全真岩各类史志书籍记载颇多。《三才图会》载:?静室旁有岩,高数十丈,遥覆其室,并书?全真岩?三字。?《华岳图经》中记述,全真岩三字每字大约七八尺高,镌刻在那样一个地方,除过能腾云驾雾的神仙,凡夫俗子肯定是办不到的。明书画大家王履的《南峰记》中记述得列为形象:岩好像一个弯腰人的头部,远远遮盖住腹部的石室。倒坎岩顶端镌?全真岩?三字,并涂以红色。世上没有神仙,刻字肯定是人类所为,但在这样特殊的位置,上不可上,下不可下,除非悬浮于空中才能可能。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迄今无解。

 史志还记述,曾有人以重金悬赏想拓下岩上题刻,但终于因无法到达题刻的地方而抱憾、放弃。民间传说题刻贺志真所为。

 真武殿

 为供奉镇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筑。焦公石室、仙油贡、神土崖皆因焦道广的传说得名。相传北周武帝时,道士焦旷,字道广,独居云台峰,餐霞饮露,绝粒避谷,身边常有三青鸟,向他 报告 未来之事。武帝宇文邕闻知他的大名,便亲临山庭问道,并下令在焦公长春石室石室前建宫供他居住。筑宫时,峰上无土,缺乏灯油,焦道广默祷,便有土自崖下涌出,源源不绝。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满,用之不竭。后来人们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贡。

华山的地质地貌

 华山山脉是深成侵入岩体的花岗岩浑然巨石,顶部是粗粒(粒径5毫米)斑状花岗岩;中部是中粒(粒径2?5毫米)花岗河长岩及片麻状花岗岩。据地质科学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华山花岗岩形成期距今约12100万年左右,华山山脉地区的地壳发生活动,在受挤压、褶皱和破裂的过程中,岩浆开始沿着裂缝向表层地壳上升侵入,在3?6千米深处冷却,凝结成岩。

 从新生代燕山期约7000万年以前,华山山脉的地壳继续上升,而渭河地带相反向下凹陷。这种内动力地壳作用,时快时慢,时断时续,显现出东西一线上并列着许多平整的三角形或梯形面,形成了秦岭北麓的大断层。这些大致平行的东西向断层,将山地割切成若干长条形断块。断块在彼此相互上升下降活动中,多呈北翘、南俯的岭谷相间的地形。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与东西向斜交的断层,使原长条形断块被切成多段。各段地发生前后错动,形成复杂运动。加之 雨水 、阳光、冰冻、流水等各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影响,花岗岩才直接露出空间。

 华山花岗岩有较多而明显的以北20度向西走的节理和断层。其他的还有南北走向,北30度西向的、北10度东向的、北50度东向的。此外还有近乎水平之大小纵横的断层和节理,将完整的花岗岩体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岩块,在纵横河流的切割活动中,风化剥蚀形成了一座峻秀的山峰和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岩石。

 东、西、南三峰呈鼎形相依,为华山主峰。中峰、北峰相辅,周围各小峰环卫而立。

 气候特征

 华山远离海洋,处于西风带北纬3060?之间,大陆度为53?7?,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山体挺拔陡峭,山麓和山顶峰的垂直温度梯度(或称温度直减率):北麓从县城到峰顶,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减少0.44℃,南麓以洛南计算,海拔高程每升高100米,减少0.5℃。

 气温

 低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为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9?14℃,最热月均温24?28℃,无霜期180?240天,日均温?5℃,210?270天?10℃,150?220天年积温32000?4500℃。

 高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平均气温小于8℃,最冷月均气温-2.5?-10℃,绝对最低月均-40℃,最热月均温21?24℃,无霜期120?150天;日均温?5℃,150?180天?10℃,120?150天年积温1600?3200℃。

 降水

 低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年降水为600毫米,高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北麓(华阴站)降水量为600毫米,南麓(洛南)为725毫米,顶峰(华山站)为925毫米。1000?1400米间,为多雨带或最大降水带。

 云

 华山云量有明显的规律性。夏季白天云量最多,云层通常随高度而增厚,上升气流。中午最盛,最少云量发生在早晨,冬季则相反,云量最少出现在正午前后。夏季云量最多,冬季最少。

 风

华山周围还有什么景点

华山风景区简介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 京王气之所系。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早在《尚书》里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 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然成风。

华山又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自周末始,即有道家于云台观布道,金元时华山已成为全真派发祥道场。在历代高道中,尤以陈抟、华山栈道、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秦汉以来,和道教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广为流传。现存200余篇,其中以“巨灵劈山”、“劈山救母”、“吹萧引凤”影响深广。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骚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1200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华山也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这里四面如削。清晨, 东望群山,只见日吐万丝,霞光普照,山岭、松林无不染上金黄的色彩,大地同时七色交织,五彩缤纷。游客也可感受到华山观日处的无限美景。 华山索道(全长1550米)已于1996年建成,已正式开通。索道从山脚沿当年“智取华山”的小道上空飞架,直达北峰,落差近800米,蔚为壮观。这使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中外的游客都能领略到华山之美

华山的介绍

华山(五岳之西岳华山)

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_,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

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中国黄河50景”之一。

扩展资料:

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中,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

《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故“华山”即“花山”。

《白虎通义》载:“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平王东迁,华山在东周王国之西,故称“西岳”。秦帝国建都咸阳,西汉帝国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东汉建立,华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沿用至今。

华山地处黄河中游流域,与黄河一起孕育了中华民族。据历代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古代华夏文明主要聚集在以华山为中心的方圆500千米范围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华山

华山是哪个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华山是陕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景域面积约148平方千米。华山还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更多关于华山是哪个省著名的旅游景点,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华山周围还有以下景点:

玉泉院:对于步行爬华山的人来说,玉泉院是游客从华山峪游览华山的必经之地,位于陇海铁路以北,310国道以南。玉泉院是华山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园林式建筑,优美的自然环境,精心设计,巧妙构造与山上环境融为一体。

西岳庙:西岳庙又称“陕西故宫”,因它的建筑格局与北京故宫类似而得名,在华山以北5公里岳庙步行街上。整个西岳庙坐北朝南,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山神的场所,可坐市内3路公交车到达,门票用华山门票就可以进入。登上西岳庙五凤楼观看华山全景,别有一番滋味。

仙峪:仙峪在华山以西3公里处,峪道现已开发二十多公里,峪道内山路崎岖蜿蜒,河流湍急,山石险峻,有的路段是木板悬于空中,整个仙峪内很清静,夏天是避暑的好场所,同样的使用华山门票就可进入。

华山御温泉度假村:当你爬完华山时不妨去华山御温泉度假村泡个温泉来消除身体的疲惫,次度假村位于西潼高速罗敷出口以北2公里处,温泉内含有多种矿物质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都有帮助。游览华山,泡个温泉快哉。

宝莲灯生态广场:华山游客中心就位于宝莲灯生态广场处,也称华山地质公园有喷泉广场、日湖、月湖、观景平以及各种典故雕像,宝莲灯巨石雕塑坐落于广场以北,夜晚七种颜色交替变化美不胜收。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