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闽侯古响村在哪里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4 17:54:58浏览:17分类:旅游攻略

闽侯古响村在哪里

闽侯古响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古村落。这里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如石板屋顶、青砖墙壁和木雕窗户等。整个村落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宜人,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闽侯古响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始建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古老而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如古老的祠堂、古老的庙宇和古老的街道等。村落内还有一些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陶瓷和手工编织等,都非常适合作为纪念品。

闽侯古响村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区。在这里,政府和社区居民一起努力保护着这个古老而珍贵的村落,以确保其能够一直存在下去。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这个古老村落的文化气息,了解到福建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闽侯古响村是一个非常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值得一去。这里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是福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那么一定不能错过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闽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公元196年(汉建安元年)置侯官县,属会稽郡南部都尉。公元282年(晋太康三年)侯官析置原丰、温麻县,三县同属晋安郡。公元502—519年(南朝梁天监中年间)侯官、原丰合并为东侯官。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复名原丰。公元592年(隋开皇十二年)改名闽县,属建安郡。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闽县析置侯官、长溪、新宁(长乐)、温麻(连江)县。公元631年(贞观五年)侯官又并入闽县。公元702年(武周长安二年)复置侯官县。公元766年(永泰二年)划侯官西部地置永泰县。公元785年(贞元元年)划北部地置梅溪场(后为闽清县)。公元808年(元和三年)侯官并入福唐县,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复置侯官县,闽县和侯官县同属福州。公元941年(五代晋天福六年)改闽县为长乐县,翌年又恢复原名,时属长乐府。公元981年(宋太平兴国六年)闽县析置怀安县,侯官、闽县、怀安三县同属福州。元属福州路。公元1580年(明万历八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自此闽县、侯官两县并立,同属福州府。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府废,翌年两县合并,各取首字定名为闽侯县。1913年闽县、侯官县并为闽侯县,属东路道(闽海道)。公元1942年(民国31年),析县治部分区域设福州市政筹备处,从此县市分治。1944年改名林森县。 1949年8月16日解放,1950年复名闽侯县,属闽侯专区。1956年3月直属省辖,8月改属福州市(或说,1958年属福州市)。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971年划属莆田地区(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73年归福州市。 县治先后设于福州西涧、义序、尚干、螺洲,1970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螺洲镇迁至甘蔗镇。 闽侯原闽县部分宋时分为12都,元、明两代分为凤池西、凤池东、晋安东、晋安西、高盖南、高盖北、崇善东、崇善西、开化东、开化西、赞贤、安仁12都,清代仍沿其旧;侯官县部分宋、元、明、清均为桂枝、东孝悌、西孝悌、胜业、修仁、永安、东太平、西太平、石门、五芝10乡;怀安县部分宋时分为感应、崇业、灵山、八座、承平、移风、积德、侯官、同乐东、同乐西10乡,元代仍沿其旧。民国24年并为鼓山、南港、凤山、大湖4区。民国34年区署撤销,辖27个乡(镇)。

民俗风情

春节:俗称“做年”,是民间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除夕刚交午夜,家家户户焚香放炮燃烟花。初一日人人早起,身着新装,晚辈向长辈拜年。春节期间,有的机关团体、集、镇、乡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有的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有的召开新春茶话会、新春团拜会等活动。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民间传统元宵节,旧称“上元灯节。闽侯节俗从正月十一日到十八日为节日活动时期,组织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十番尺等活动。 “拗九”:俗称“拗九节”,早餐,家家煮糯米糖粥,加入花生、红枣、桂圆肉等佐料,荐献给祖先。出嫁女儿送糖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清明:男女上祖坟清除杂草,压纸钱,还带上鱼、肉、酒等祭品供祭祖先。机关、团体、学校组织干部、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祭扫,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 “做夏”:即于“立夏”之日。家家煎“夏饼”,炊“碗糕”,煮“鼎边糊”。 端午节:家家插蒲艾,包粽子,饮雄黄酒,燃雄黄炮。孩子挂香袋。 七夕节:青年女子多在场、院中备瓜果相聚,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联络感情。“七夕”分豆则为福州地区(含闽侯县)特有的风俗。据传清乾隆年间知府李拔推广田埂豆,收成适在节前,农家遂把田埂豆爆熟,分赠亲友尝新,以促进邻里和睦友好,即谓之“分豆结缘”。 中元: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祀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祉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 中秋节:家家备月饼、蒸糕果、备家宴庆祝团圆。亲友间则互相馈送月饼。 重阳节:闽侯县民间尚有特制的点心,叫“九重果”,也称“登高果”。一些乡村在这一天备酒宴欢宴宾客,某些乡镇还有祭扫祖墓的习俗。许多地方都在这一天开展慰问老年人活动。 冬至:又称冬节、冬节前夜,合家围坐在一起,点红烛,燃鞭炮,搓圆时。冬节日早餐煮圆时,拌以红糖、芝麻、花生粉、豆沙食之,叫“食时”。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为“祭灶”日。民间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至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正月初四日到任,十二月廿四日任满上天禀报,而玉皇就根据灶君的禀报情况,决定是降灾还是降福。人们都希望灶君禀报时说好话,所以才在每年灶君回到天上这一天以水果、素菜、灶糖、灶饼等素食作供品,焚香鸣炮为灶君、灶妈饯行。 “做年”:腊月二十日左右开始打扫房宇屋舍,谓之“扫堂”或“筅堂”。二十五日后开始蒸年糕、舂白果等,准备过年。 小岁,又称“小晦”。时间在农历小月十二月廿八日或大月十二月廿九日,即除夕前夜。家家备晚宴,庆“小岁”。 大岁,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故又叫除夕,福州话称“三十盲晡”。民间习俗,以鸡、鸭、鱼、肉、酒、年糕、水果等十道菜为供品供奉神明。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共进晚餐。宴罢,长者给未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然后守岁。 送年,即已出嫁的女儿在祭灶后“做年”前,备鸡、鸭、鱼、肉、线面、糖果等厚礼孝敬父母。[7]

福建闽侯旅游景点:

何遂题刻

旭山题刻下,有国民党立法委员何遂诗刻一处,诗云:“五色潭云里,苍松族翠鬟。水碓声得得,溪路响潺潺。丹鼎依稀在,龙髯不可攀。言寻倪翁洞,我欲往名山。”时间是民国十七年(1928)。何遂(1888-1968),福建闽侯(侯官)人,字叙甫,也作叙父。北就陆军大学二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军长,航空署长,立法委员,国在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平鲁烈士陵园

平鲁烈士陵园 平鲁烈士陵园位于平鲁区井坪镇陵园路北,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该国始建于1964年,竣工于1973年8月,主要是为纪念、陈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1366名平鲁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门关外著名的烈士陵园之一。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出生于福建闽侯,4岁随父母侨居印度尼西亚爪哇地区。1930年,为兴我中华,14岁的李林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求学于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福建集美中学,后入杭州女中和上海爱国女中学习。1936年考取北平民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国***。“九·一八”事

旗山

在闽江南岸,位于闽侯县的南屿和上街两乡镇间,又名翠旗山,海拔775米。由于其山势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 旗山佳景,以东麓为最。西北有石松寺,建于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原名灵凤寺。宋绍兴十年(1114年)改名为石松寺。沿寺右侧直通棋盘峰的蜿蜒山路上,有玉卵石、仙桃凌空、佛帽高放等崖石景致,形象逼真。途中游人要侧身经过“一线天”,攀上仙人石才能望见棋盘峰顶由八块巨岩组成的棋盘石。对面半山坡是鸡鸣寺遗址,寺内有沥泉洞,一泓清泉,久旱不涸。北坡有一鼓,旗山诸寺鸣钟擂鼓时,鼓能回音共鸣。 &n

十八重溪

在距福州约20公里的闽侯县南通乡境内,发源于县南古崐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其间崐水平长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条,取名“十八”,形容其多。&127;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内水系发达,干流长约10.8公里,河宽5至40米,水深&127;0.5至3米。溪流两岸生长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次生灌木林,有娃娃鱼、崐桫椤树等国家一类保护动植物,林中常有弥猴成群出没。全区散布着崐由火山岩构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浑朴,有崐西溪瀑布、乌龙戏珠、大帽山、文笔

五虎山

位于闽侯县尚干镇,距福州35公里,脉延永泰、福清、长乐三县、横隔祥谦南通两乡,是古时闽县和侯官县的天然界线。5个主峰巍然耸立,势如五虎雄踞。凭眺福州,与双门前(今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附近)的三狮对峙,俗称“三狮朝五虎”。由福州市东望,端方如几,故又名“方山”。 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峡如门,形势险要。元末陈友定曾遣兵在此驻守,至今寨门遗址犹存。隘谷以内平畴数顷,岩洞幽深,溪流屈曲,水声潺潺,附近有灵壁岩、鲤鱼石等胜景。宋朱熹避伪学来游,筑吟翠山楼于下卓,留有诗篇《方山》:“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汉玉”,至今石崖犹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题刻。

雪峰山

雪峰山福州市避暑度假胜地。位于闽侯县大湖乡,海拔800米。传说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到山上朝圣,得知“山顶暑日,犹有积雪”,便下令把山名定为雪峰山。雪峰山与鼓山、旗山合称“全闽三绝”,有“琼瑶第一峰”之誉。山有罗汉岩、文殊石、磨香石、虎迹石、留香堂、难提塔、应潮泉、无字碑等24景。南麓崇圣寺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比涌泉寺早30多年, 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华寺、马来西亚的小筑等4个禅寺都曾是雪峰寺的廨院。80年代以来,东南亚不少高僧来此学禅。寺南枯木庵树腹碑,为国内金石史上之奇迹。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