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巨野有什么名胜?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3 20:54:46浏览:13分类:旅游攻略

巨野有什么名胜?

齐鲁会盟台

位于县城西郊大李庄村北,据《山东通志》和《兖州府志》记载,为春秋齐鲁会盟处。原台“崇数仞,广可蔽二亩”。元末明初,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淤积,再加上雨水冲刷,台面逐渐缩小。现存台高约2米,东西长34米,南北宽24米,面积约为816平方米,形如覆斗状。周王朝建立后,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措施,分封王室贵胄。鲁国是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地,当时虽以头等王国就封,但到了春秋时期,国力渐衰。大野地处鲁之西境,常常受到宋国的侵扰,为了加强防御,鲁国主动与齐国结盟。据《春秋》记载,鲁庄公三十年(前664年),在大野泽以西济水之南筑台,齐鲁两国会盟于此,从而使两国关系进一步巩固,军事防御能力得到加强,国势地位大大提高,使之赢得更大生存发展空间。会盟台,是齐鲁友好的象征,也是齐鲁文化交融汇通的标志,对于研究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与发展及古代邦交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至秦汉时期,此处又成为重要祭祀场所和埋葬之地。 1976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进行文物调查,采集到战国至汉代的陶片,有红陶绳纹鬲足,灰陶罐、灰陶豆等,并开探方试掘,发现夯土层,夯层时断时续,不坚实,说明不是居住遗址,从侧面证明了会盟之台的真实性。同时,在表土层下发现了一座墓葬,打破了夯土层,这说明是后之埋葬,出土器物为东汉时期。

荆树堂

乃田氏家祠,位于章缝镇东西大街中段。约建于明隆庆至万历年间,原占地5亩许,为典型的北方外跨式四合院建筑。岁月蹉跎,后院等附属建筑已倾,主体四合院尚保存相当完整。临街面阔九间仍为原来风貌,均青砖砌壁,布瓦覆顶。其中大门三间,阔10.35米,进深7.15米,七架列式梁柱结构硬山建筑,高台作基,青石筑成,屋顶采用大式瓦作,雕脊跑兽,飞檐起翘。廊枋上阳琢文字,左“木本”、右“水源”,中刻“派衍青齐”。门上方高悬:“荆树堂”匾额,金光灿灿,赫然醒目。院内正堂三间面阔11.13米,进深6.5米,亦七架列式硬山建筑,青砌撕缝,雕梁画栋,立吻增辉,更显庄重。两侧设有配房,皆五间,配房与正堂之间又各设月亮门可通跨院和后院。院中拜厦由四列16根木柱承擎,重梁起架,青瓦覆顶,前接卷棚,直至正堂。左右延及两庑。覆盖整个天井,夏日不曝,冬雪不侵。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细微处显现考究,古朴中透着灵秀,雅静深致,肃穆庄重。

荆树堂原称荆树山房,系田氏七世祖田峤、田峨兄弟二人的书斋。田峤,字云岳,号宗甫岁进士出身,长于文章;其弟田峨,字斗岳,号瞻甫,万历戊子科举人,工诗善书。二人皆为曹州名士,与当时的董其昌、米万钟、邢侗等文化名人往来唱和,交谊甚密。著有合集《荆树山房文集》传世,影响深远,享有“江南一董(其昌),江北二田(峤、峨)”的美誉。其子,孙亦多有成就者,“印累累,绶若若,文武闱掇巍者,连续不绝”;“家益饶,壤沃屋润,廓邑中称巨室者首推田氏”。成为显赫一时的名门大户。有了丰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人文条件,田氏“首创家祠,制祭器,聚众而时享”。遂辟书斋,加以增修扩建,更名荆树堂。荆树山房、荆树堂盖源于“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的历史故事。古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同居,妇欲分异,共议将堂前粗大繁茂的紫荆树亦破而为三。一日清晨,忽见荆树叶垂憔悴,众皆惊诧。田真谓弟说;“木本同株,若分析则憔悴,况人?兄弟而可离,是人不如树也”。兄弟三人,深为感动,紫荆树旁,抱头痛哭,决定不再分家。从此,居家和睦,荆树复荣。田氏家祠取名“荆树堂”,意在使子孙后世不忘先祖史实,向心合力,礼让躬亲,“荆树堂上兄宜弟,绿服庭中子悦亲”。

荆树堂后院原有书馆,东北侧为王姥娘庙。王姥娘为本支田氏之祖田子成父子的救助恩人。田氏原籍青州。明初,青州指挥使田子成,因谏言被谤,挂印遁逃,肩挑幼子投奔先前定居于巨野县田家庄的长兄。及晚,子成隔帘听到嫂问兄长:“二弟此来,是暂避还是长住?”子成察嫂意,遂告知洗刻便走。“是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邑之大户王承辅之妻,忽梦两只猛虎卧于双碑泊(今田桥镇田桥村东北)桥下,猛然惊醒,恰值子夜时分,心中疑惑,即唤佣人同去探视。只见桥下,一副挑担,父子相拥,遂引领归家。王氏见子成父子气度非凡,又怜其落难之时,便好心收留于家,待子成如兄弟,视其子福顺若己生。王氏膝下唯有一女,福顺及长,便招赘为婿。田氏后世子孙不忘外祖母王氏恩泽,故于祖祠内别置一区建王姥娘庙。峤、峨兄弟诗文丹书,勒石镶壁,甚为壮观。

历四百余年风雨,荆树堂可谓存之不易。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文革”中,王姥娘庙及书馆相继被毁,古籍藏书付之一炬,诸多刻石亦遭毁坏或散佚。近年来,田氏后裔积极找寻散佚的遗物,田峤、田峨丹书刻石4帧及部分手迹,现已收入荆树堂保存。2002年,族人又集资对现在建筑进行了修缮,使这一历史古迹再增光辉。

蚩尤墓

又称蚩尤肩髀冢,位于巨野县城东北郊,堌堆庙村前。

在氏族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分化,氏族部落之间常常为了掠夺财富和出于自卫的目的,而不断发生战争。大约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与生活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发生了激烈的战争。《通典》云:“三年九战而城不下”。《史记》中也载“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蚩尤死后,被分尸葬埋。《皇览·冢墓记》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今河南省台前县)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大小与阚冢同。”《巨野县志》亦载:“蚩尤墓,在巨野县城东北八里”。此墓历经夏商周汉,岁月荒远,地貌变迁,墓冢面积不断缩小,元明时期丘上曾建有庙宇,清代以后冢丘屡遭破坏。至1982年全县文物普查时测量,堌堆东西38米,南北31米,总面积1200平方米。

蚩尤与黄帝、炎帝同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在当时,其部族就已率先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并且掌握了冶铜技术。《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说。《管子》中亦有“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销、矛……”红铜的出现也为后来青铜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秦汉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为“兵主”、“战神”,受到人们的大礼祭祀。《史记》中就有刘邦“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的记载。由于受“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影响,蚩尤在一些史书中被描绘成“不用帝命”、“类鬼似妖”的暴虐之徒。

为了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2002年,中共巨野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蚩尤墓进行了抢救性修筑,墓四周以净边蘑菇石围砌,高1.9米,周长81米,上设护栏,周匝环绕石板路,并在冢上栽植苍松翠柏,以象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巨野镇的风景名胜

阳谷县必去旅游景点:聊城狮子楼、聊城阳谷景阳冈旅游区、蚩尤陵旅游区、阳谷景阳冈酒厂、阳谷海会寺、阳谷文庙、山东凤祥集团工业园区、闫庄民俗村、景阳冈龙山文化城遗址、阳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等等。

阳谷县必去旅游景点

1、聊城狮子楼

位于阳谷县旧城中央十字街首。按《-》、《水浒传》,初称狮子桥下大酒楼狮子街桥下大酒楼,系武松斗杀西门庆处,后称狮子楼。创修年代无考。原为二层土楼,1958年重修为二层砖木结构仿古式楼房,上、下各5间,总高15.5米。阳谷县狮子楼建于北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世界为数不多的酒楼”。一部《水浒》传遍民间,“狮子楼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为深化狮子楼的旅游特色。关于狮子楼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宋仁宗年间,阳谷县人口兴旺,买卖繁荣,店铺林立,在阳谷城西街隅首上,有一中药铺,掌柜的叫赵润春,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名为秀姑,父女经营药铺,童叟无欺买卖昌顺。当地恶霸西门庆看上秀姑秀色,派人杀害了赵润春,霸占了药铺和秀姑。成亲之夜,秀姑为报杀父之仇,灌醉西门庆,关在屋里,点火烧屋,然后-了,可是西门庆未被烧死,而西花园鸳鸯阁化为灰烬。为镇邪压惊西门庆听从风水先生建议,盖起了狮子楼,楼前雕刻了一对红眼披鬓、呲牙咧嘴的石狮子。后来武松为兄报仇在此斗杀西门庆,遂使狮子楼名扬四海尽人皆知。

2、聊城阳谷景阳冈旅游区

景阳冈旅游区,是《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是水浒旅游线上的重点景区。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景区北部有湖面百余亩,可供游客垂钓、划船。景区娱乐项目有山东快书、虎斗鸡、抵羊、戏曲、武术表演等。“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山神庙: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庙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3米的“虎”字碑。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名。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故到景阳冈参观旅游的学术界名人大都在此题词、赋诗、作书、绘画。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武松庙:在北冈之巅。门匾额“武松庙”为赵朴初所书。园内东亭内为武松打虎处碑,西亭内为新铸大钟。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像上悬“勋业昭彰”四字匾。墙内饰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和民间艺术家合作的多幅木质彩刻壁画。

3、蚩尤陵旅游区

蚩尤陵是以祭祀人文始祖蚩尤为核心的景区,位于阳谷县十五里园镇,是中华各族人民朝拜人文始祖蚩尤的圣地。蚩尤陵占地面积为206亩,分为祭祀区、陵寝区及文化展览区三部分。祭祀区主要景点有陵门、蚩尤神像雕塑、祭祀广场、祭祀台、蚩尤宝殿等。陵寝区主要有枫林区、蚩尤碑亭、蚩尤墓葬和望楼等。展览区主要有东夷文化展览馆、农耕文化展馆等。蚩尤冢,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首。基部约50米见方,上部为半球形隆起。1974、1994、2006年分别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冢的高度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最下层2.1米为大汶口文化(兼有少量仰韶文化),中间4米为龙山文化,最上层1.5米为汉朝时期的文化。冢外有一座东南西北方向宽150米、西南东北方向长4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皇览?冢墓志》、《汉书?地理志》、《十之州志》中分别有“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蚩尤旗。其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同”、“寿张蚩尤祠在西北涑上”、“寿张有蚩尤祠”的记载。

4、阳谷景阳冈酒厂

山东景阳冈酒厂位于阳谷县城紫石街,是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山东省粮食酒重点生产企业,始建于1958年,厂区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具有年产1万吨粮食酒的生产能力,可生产浓香、酱香、兼香、清香、芝麻香五大系列近100个品种的产品。2006年和2008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十大名酒”。景阳冈商标于2008年3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2年11月,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据历史考证,公元736年(唐玄宗年间)在景阳冈周边村镇出现数家酿酒作坊,公元1060年(宋神宗年间)宋神宗御赠“贵人佳酒”金匾,并征调京城,遂为“贡酒”。公元1124年(北宋徵宗政和二年)既是武松打虎年代,又是《-》词话开篇之年,景阳冈酒时称“透瓶香”、“三碗不过冈”。公元1289年(元至元二十六年)张秋(今阳谷县属乡镇)境内会通河开通,成为鲁西商业中心。酒坊增至数十家,好酒随运河商船载往南北。1958年,阳谷县政府把分散在景阳冈周边的小酒厂集中起来,在县城紫石街建成阳谷县酒厂,沿用传统工艺酿制白酒。1979年,在发掘传统白酒酿制工艺基础上,吸取茅台等名酒工艺,试制成功高档白酒“景阳冈陈酿”。

5、阳谷海会寺

海会寺清代古建筑群。坐落于阳谷县阿城镇东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乾隆、光绪年间两次扩建续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楼阁连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为华北五大寺院之一。该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原有殿宇楼阁168间,2001年仅存81间。由大殿、戏楼、碑亭、千佛阁、刘公祠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既自成一体,又与整体结构协调融洽。建筑系采取北方传统的民族形式,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寺内尚存有碑刻、石雕、木雕、彩画及康熙手书诗文。现经住持僧人化缘修缮,又重现昔日光彩。海会寺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5公里的阿城镇古运河畔,是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千佛殿、钟楼、鼓楼等十余处景点。海慧寺是清代典型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原为元代礼部尚书曹元用的故居,是国家AA级景区。海会寺自古便与智慧、商业和财富有着种种不解之缘,佛教文化、本土传统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在此获得完美结合,该寺于2000年举行了大型开光典礼。

6、阳谷文庙

阳谷文庙,座落在景阳冈酒厂居民小区。距老城大隅首约200米,南临紫石街,北邻棋盘街,东邻狮子楼园区,西邻景阳冈酒厂居民区。文庙即孔庙,又称圣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元明以后通称文庙。旧制,“府州县皆建孔子庙庭而学官附焉。”因为旧时儒学都设在孔庙,所以又称庙学,是一个地方的最高学府。阳谷文庙最早建筑年代,可考的有旧县志所载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的一篇碑记《阳谷县重修庙学记》,距今也已经900余年。元、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清乾隆年间,阳谷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东西长25米,宽15米,顶高13米。整座殿为砖木结构,殿外墙北、东、西3面用青砖砌成,南面为木制,殿内雕梁画栋,甚为壮观。大成殿内正座是泥塑孔子像,东西分塑颜回、子思和曾子、孟子“四大贤”(即“四配”)像。大成殿前东、西庑各10余间,并建有戟门、棂星门。大成殿后是明伦堂。除上述建筑外,还有启圣祠(崇圣祠)、乡贤名宦祠、泮池、敬一亭、奎星阁、尊经阁、文昌楼、更衣亭、龙门坊、出入两牌坊等,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7、山东凤祥集团工业园区

山东凤祥集团位于聊城阳谷县,是集种禽繁育、商品鸡饲养、饲料加工、肉鸡屠宰分割、禽肉熟制品、调味品、生物制品、乳制品、植物油、热电联产及高密度板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跨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国家AA级景区。凤祥集团生产基地设计起点高、现代化程度高,各种生产设施建有宽畅明亮的参观通道,使整个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尽收眼底,给旅客以环保型、标准化、高科技、现代化生产的感受。

与法国合资的凤祥—爱迪西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种鸡繁育、商品鸡饲养、饲料加工以及肉鸡屠宰分割的大型现代化企业。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荷兰全自动屠宰加工生产线,还可以看到整个严格的自检自控体系。屠宰冷藏厂是经商检局和伊斯兰协会核准注册的清真食品生产厂,游客可以看到最清洁的冷藏过程。爱迪西-凤祥熟食加工厂,与法国合资组建,是中国最大的禽肉熟制品生产加工出口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油炸、蒸烤、肠类、炭烤等8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这里可以看到为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快餐肉食加工的过程。

8、闫庄民俗村

闫庄村地处阳谷县阿城镇,全村总人口1200人。2007年,该村被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2010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闫庄村名列其中。闫庄村于清康熙八年建村,距今已有341年的历史,曾是黄河岸边有名的粮棉交易市场,非常繁华。为了传承祖辈艰苦奋斗、勤劳耕耘的宝贵精神,教育启发后人,闫庄村把村民以前用的300多件老农具、生活用具收集整理到一起,细分为30个系列,分别珍藏陈列在14个展厅里,免费接受游客参观。该村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种植环村生态林,完善了村内路、水、电配套设施,开发了东西龙潭、钓鱼台、鸟园等游乐项目。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来这里参观旅游的客人。(文、图/阳谷旅游局)继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称号之后,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再获殊荣。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近日公布的首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中,闫庄村名列其中。闫庄村始建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32年的历史,作为黄河沿岸有名的粮棉交易市场,一度非常繁华。

9、景阳冈龙山文化城遗址

景阳冈龙山文化城遗址

位于景阳冈村以西。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汝祚首先在此发现了景阳冈遗址。1979年,聊城地区文物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选点试掘。在遗址北部清理出龙山文化灰坑1个、春秋墓1座。灰坑剖面有清晰的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上层为耕土,呈灰褐色,陶片、兽骨遍布;耕土层下为汉代、商周文化层;最下层为龙山文化堆积。出土了大量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多为生活器皿。灰坑底部发现一完整牛骨架,似为祭品,对古代家畜饲养的起源、驯用、牲畜祭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采集有小骨针、蚌刀、石刀、石斧等。春秋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东西长3.5米,南北宽2米,残深3.2米。墓底中部有一长方形腰坑,坑内殉狗一只,头向东。墓内出土遗物有陶、铜、骨器等共1770余件。1994年,聊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文物勘探队在配合阳谷县景阳冈公园开发建设工程中又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城址平面近似椭圆形,东北——西南走向,西端较窄,中部弧形凸出,南北长约1150米,北端宽约230米,南端宽约330米,中部最宽处约400米,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10、阳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

阳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位于阳谷县阿城镇王庄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阿城故城始建年代不祥,春秋时期已属齐国西边的重镇。直到汉代三国时期,均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晏子治阿”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城址呈圆角方形,边长2公里

,周长8公里 ,面积4平方公里。城墙东南角和北城墙保存较好,其他部分城墙略高于地面。东南角城墙保存长约250米 ,地表上高度达14米 ,地表下2米

有余,宽近30米 。城墙断面反映了城墙结构,由主体城墙和后期补筑而成。主体城墙为板筑棍夯,夯层平整,厚6-10厘米

不等。补筑部分位于城墙内外皮处,夯质更好。此段城墙利用了大汶口、龙山时期文化堆积,夯土内含有这时期的包含物,土呈灰色,且主体城墙叠压在龙山时期夯土上。北城墙西端现存高达12米

,夯质结构同东南角,也利用了早期文化堆积。在春秋城的东部为龙山时期城址。城墙部分被春秋时期城墙占压,现存长约56米 ,宽12米 ,高约2米

。城墙为黄沙土夯筑,质地坚硬,夯层不明显。有一灰坑打破城墙,出土了大量陶片,以红陶片为主,灰陶片次之。从器型上看分属大汶口时期和龙山早期,说明城墙筑于龙山早期或更早。

外出旅游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1、提前了解目基地的风土人情,治安情况。去一个地方旅游,-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的准备是一个成功旅行的开始。如今网络十分发达,信息透明,只要稍微拿出一点时间在网.上看一看,就可以打好提前量,有的放矢的准备。

2、准备好必备的证件。外出旅行,-定要带好证件,不然乘坐火车、飞机、甚至住店等都会很麻烦。所以在外出旅行之前,-点要仔细再仔细地检查几遍自己的证件,以免因为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准备-些药品。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头疼脑热,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提前准备一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药品量不需要的太多,但种类尽齐全,比如止泻药、抗过敏药、消炎药、感冒药等都需要准备一些。如果本人对自己比较了解,可以准备-些自己可能需要的药品。比如晕车的人准备些晕车药,肠胃不好的人准备一-些胃药等。

4、保持手机通畅。出门在外,手机可能是最方便的****。保持手机通畅,-来可以让想找你的人及时找到你;二来当你遇到意外时,也可以通过手机第一时间和外界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又称梵塔、大佛寺塔。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南临人民路,西毗永丰街,北接文庙,东为麟州大酒店。古“巨野八景”之一。《巨野县志》载:“永丰塔,传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续之”。经考证,此塔建造年代当为北宋嘉佑年间,距今约千年的历史。是巨野古老文明的象征。

该塔为平面等边八角四门楼阁式砖塔。《据《巨野县志》记载,明初洪水泛滥,巨野沦湮,塔没二级。地面现存五级,通高30.3米,一至五级的高度分别为6.3、6.5、4.1、3.9、3米,塔刹6.5米(含宝顶),底部周长40米,上部周长36米。第一级为砖叠挑檐,即用砖叠涩挑出,继而递迭收分而成。古朴浑厚,端庄凝重。其他各级皆由华拱两挑组成上承托檐,交叉盘错,更显繁缛玲珑。每级的东、南、西、北四面各设有券门,明暗有别,或进之为天井,或直通塔内回廊。塔体各级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底层设有塔心室,由北门可入。室壁镶嵌6块宋代佛教石造像,原为大佛寺遗物,1961年维修时嵌入。室内有石台阶可至第二层南门,再沿塔檐绕转西门,继而逐层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扶栏四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塔下碧波粼粼,水色天光,交相辉映,朝晖夕霞,古塔倒影,甚为壮观。这便是著名胜景“梵塔朝晖”。

塔是佛教的建筑物,是供奉“舍利”之所。梵文称为“浮屠”,音译作“塔婆”、“佛固”等,即“方坟”、“灵庙”之意。所以又称之为梵塔。塔的建筑形式早在东汉明帝时期便随着佛教的兴起而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亭、台、楼、阁等古建筑的影响,而逐渐演变成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中国塔。塔和寺又是密不可分的,或塔为寺立,或寺因塔设。

永丰塔“坐落于巨野县儒学前大佛寺内”(《巨野县志》),所以又称大佛寺塔。大佛寺因寺内有丈八大铜佛而得名,原占地20余亩,位于永丰塔以东。寺内建有佛殿和塔院,古柏参天,遮空蔽日;烟绕霞蔚,暮鼓晨钟;游客纷至沓来,香火旺盛,是当时巨野著名的游览胜地。惜寺院今已无存,唯巍峨壮观的古塔,跨越千年时空,铭记历史沧桑,留下一串串悲壮、神奇而动人的传说……

永丰塔之名源由史籍无考。相传古大野地势低洼,诸水集积。常有黑龙作乱于此,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托塔李天王奉命降妖,将宝塔分为三截,底部降郓城,塔身掷巨野,塔尖落金乡,分别将黑龙之首、身、尾三处牢牢镇住。黑龙被降服,洪水退却,大野泽渐涸,露出良田沃野。因此后人将塔名冠以“永丰”,意谓镇邪恶,呈祥瑞,以祈年年岁岁五谷丰登。这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却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强信念和对幸福美好的向往和祈盼。 又称蚩尤肩髀冢,位于巨野县城东北郊,堌堆庙村前。

在氏族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分化,氏族部落之间常常为了掠夺财富和出于自卫的目的,而不断发生战争。大约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与生活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发生了激烈的战争。《通典》云:“三年九战而城不下”。《史记》中也载“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蚩尤死后,被分尸葬埋。《皇览·冢墓记》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今河南省台前县)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大小与阚冢同。”《巨野县志》亦载:“蚩尤墓,在巨野县城东北八里”。此墓历经夏商周汉,岁月荒远,地貌变迁,墓冢面积不断缩小,元明时期丘上曾建有庙宇,清代以后冢丘屡遭破坏。至1982年全县文物普查时测量,堌堆东西38米,南北31米,总面积1200平方米。

蚩尤与黄帝、炎帝同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在当时,其部族就已率先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并且掌握了冶铜技术。《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说。《管子》中亦有“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销、矛……”红铜的出现也为后来青铜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秦汉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为“兵主”、“战神”,受到人们的大礼祭祀。《史记》中就有刘邦“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的记载。由于受“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影响,蚩尤在一些史书中被描绘成“不用帝命”、“类鬼似妖”的暴虐之徒。 大周任史君屏盗碑,全称大周推诚奉义翊戴功臣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济州诸军事行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任公屏盗碑,简称屏盗碑。原位于巨野县城北关护城河外路西,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立。由于历代黄河水患淤积,该碑大部分被淹没于地下,暴露地面约80厘米。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的巨大作用,2002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屏盗碑被发掘出土,移立于永丰塔之阳,人民路旁,并修建了碑亭,以加强保护,壮其观瞻。该碑龟趺螭首,优质青石裁成。碑身下宽上窄呈梯形,通高516、宽158-142、侧宽62-55厘米,重约13.5吨;龟趺高100,长293、宽160厘米,重约9吨。朝议郎行左拾遗充集贤殿修撰李昉奉敕撰,翰林待诏朝议大夫行司农丞张先振奉敕书。

任史君名汉权,四川人,以武略事累朝,以战功登贵仕。初牧于丹州,有排乱折冲之绩;移治于赵州,有安边镇静之功,所至皆留能名。他任济州剌史后,“齐之以刑,导之以德”,屏盗息民,澄清四封。于是,百姓拥戴,为其请命树碑颂德。周世宗柴荣大悦,诏令述文,以示嘉宠。

屏盗碑为高浮雕螭首,首高116厘米,上雕8龙盘绕,龙首对称下垂于左右两侧,瞠目张牙,舞爪拱珠。额间篆书“大周任史君屏盗之碑”3行9字。字径约14厘米,为军事判官朝议郎试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张穆所篆。

碑阳刊文26行,行75字不等,共计1543字。其中正文22行计1408字。字径约4厘米,行书体。碑文记载,后周皇朝新建济州,治于巨野县。时“山幽薮深,亡命攸萃,灌莽悉伏戎之地,萑蒲为聚盗之资”,民风 醨,古来多盗,治最为难。一些“游惰之夫释耒耜之用,钩锄弦木,窃弄于乡闾之间”,尚或“诱轻生之民,聚无赖之徒,巢枭穴狡,窃发于晦暝之中”。周世宗诏命政绩卓著的前赵州剌史任汉权移治济州,惩盗化民。任公“嫉盗之意切,诛盗之令严,去盗之术行,屏盗之誉显”。“介马负先驰之勇,阴门提夜出之兵,狼心尽革,民患皆除”。然后“缓之以约束,宽之以法令,养之以惠爱,劝之以礼让”,使民风好转,“里无惰农,乡无狡童”,农工商贾,康庄播颂。

撰文者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后汉乾佑间进士。至后周,世宗赏爱其才,累官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屯田郎中、翰林学士等职。而后入宋,加中书舍人,知贡举,受诏同修《太祖实录》,后拜工部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等职。有文集50卷,并主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此碑文是他30岁时奉敕而撰写的,其修辞法度谨严,层次分明,述论并茂,文字精炼,使人拍手称绝。

此碑书法艺术极高,通篇章法布局得当,明快流畅,笔法取二王神韵,虚实映照,动静相交。结体婉丽流美而筋骨分明,形态变化多姿而气势连贯,富有极强的节奏感,给人以隽秀飘逸、飞动通灵的艺术感受。书者张光振,其传略不见记载,但就其奉敕而书来看,应为当时著名书家,不知何故,未被列入史籍。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