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濯水古镇的古镇概况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2 08:59:11浏览:11分类:旅游攻略

濯水古镇的古镇概况

濯水初称“白鹤坝”,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来便成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自清代后期起,该地便已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民国二十四年,人称濯水为“濯河坝”。此时,此地已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的日益发达,迅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甚至已居于同时期的黔江县城之上,与酉阳龙潭古镇、龚滩古镇合称“酉阳三大名镇”。

“茂生园”、“宜宾栈”、“光顺号”、“同顺治”等商号与多个染房、酿房、刺绣坊等手工业作坊的存在,吸引了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南京、武汉等地的客商。山外的风琴、口琴、自鸣钟、汽灯、手摇留声机等洋货被他们带到了濯水,转而将濯水的蚕丝、桐油、茶、漆等产品远销山外。清末,甚至还有日本人来此经商,把“光顺号”的生漆和“同顺治”的药材远销日本,演绎了中日民间贸易的传奇。

1956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古镇的商贸逐渐萎缩。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涵,可以濯我足……濯水古镇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距黔江城区26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从这里交汇穿过,交通极为便利。濯水所在的阿蓬江流域,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流淌过濯水古镇的阿蓬江发源于湖北利川,是我国唯一的一条自东向西流淌的内陆河,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

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古镇文化积淀丰厚,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存相互交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河古戏与西兰卡普、雕刻等民间工艺交相辉映,形成了濯水独特的地方文化。

“游古镇老街,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戏,听蓬江水音”,濯水古镇蕴涵着历史的灿烂文化,随着古镇的改造,一个在4000多年的漫漫长河中积淀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已焕发昔日的风采,重新迎来一个辉煌的时代。

2014年荣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濯水古镇位于黔江东南角,地处乌江主要支流“塘岩河”(阿蓬江)畔,主要居民为土家族和苗族。濯水古镇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公路都从这里交汇穿过,交通极为便利。

濯水古镇四面环山,是武陵山区少有的土家水乡,是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历史为濯水古镇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和乡土文化遗产,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和华夏文明在这里的交织,形成了濯水古镇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

流淌过濯水古镇 的阿蓬江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巴文化、大西文化由此交流传播。濯水古镇见证了巴人的进退兴衰,目睹了秦人的金戈铁马。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除了拥有较多历史遗址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同时也在四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特别是平原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传承、创新的亲情。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存相互交织。

濯水古镇是浦花河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浦花河景区的门户,并与高100余米的天生三桥、长2000余米的地下暗河、大漏斗群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共同构成集地质奇观、农业生态、古镇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古镇老街

濯水古镇老街由青石板铺就,长约1000米,宽2 - 3.5米不等,街道两旁的商号、民居、会馆、学堂均为木质结构,有的是吊脚楼,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错落有致,别有风韵。民居之间有画有精美壁画的封火墙,窗花是精美的木雕,磉墩上有精湛的石刻,走在街上,犹如置身于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殿堂。濯水古镇建筑实现了土家族吊脚楼与徽派建筑的完美结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古朴而饱含哲理。

古镇入口的游客接待中心,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戏台。檐上的人物雕刻惟妙惟肖,由于经济欠发达,这些在重庆各地已经难得一见的雕花保存了下来。

土家吊脚楼群

现存最为完整的建筑是古镇靠河沿建的民居,也就是古镇下街庞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这些吊脚楼建在阿蓬江的河堤上,四五米高的河堤是用条石砌建的,经过了200多年的河水冲打,那些条石河堤没有一点倾斜。

古镇道德碑

濯水古镇街道中段立着一块1米多高,宽约50公分的石碑。石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距今已有121年的历史。石碑阴刻着“天理良心”4个大字。据介绍,此石碑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的“道德碑”。以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古镇风雨桥

黔江濯水古镇风雨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据说是亚洲最长的廊桥,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濯水古镇风雨桥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建有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

2013年11月27日晚,有亚洲第一之称的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发生火灾被烧毁。消防部门正在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风雨廊桥于2014年5月开始重建,于2015年2月重新对外开放。重建后的风雨廊桥依旧魅力无限。

要说重庆有哪些坑爹的旅游景点,个人觉得重庆黔江的那个渝东南名镇濯水古镇应该算吧!

濯水初称“白鹤坝”,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 使濯水自古以来便成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自清代后期起,该地便已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民国二十四年,人称濯水为“濯河坝”。此时,此地已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的日益发达,迅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甚至已居于同时期的黔江县城之上,与酉阳龙潭古镇、龚滩古镇合称“酉阳三大名镇”。

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相互交织。

黔江濯水古镇风雨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据说是亚洲最长的廊桥,分为桥、塔、亭三部分。2013年11月27日晚,有亚洲第一之称的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发生火灾被烧毁,2014年5月开始重建后,于2015年2月重新对外开放。重建后的风雨廊桥依旧魅力无限。

目前,从重庆前往濯水古镇的交通还是非常方便的,古镇距离最近的而高速路口也就只有两公里左右,我们那天自己开车,从重庆主城出发,也就三个半小时多一点就到达濯水古镇了。

那天我们在古镇外停好车后,赶紧迫不急待地去古镇里转了一大圈,却是“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可能是以前的古镇被破坏的太厉害了,也有可能我没找对地方,现在的这个“濯水古镇”,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新”,那么的“千篇一律”,以至于古镇上仅有的几幢“老宅子”也免不了俗,完全显不出其独特之处来了。凭心而论,尽管濯水这里曾经是渝东南的古老驿站和商埠,但个人感觉这里在开发时可能是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其“古老”的韵味,使这里变成了一个看起来像一个“千篇一律”的新古镇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